渔妇原创:老李家的菜园
文 / 渔妇
老李家的菜园蜷缩在都市的一角,就在传说中的沧口大庙的西北方向,一个叫升平路49号的地方。现在这个地方找不到了,已经拆迁了,成了马路了。就是在当年,你按着门牌号走过那条长长的街,肯定也找不到的,因为它在一个“军事管理区”的院门边上。
老李原本是部队上的一个连长,不知怎么就专了业。听说他原来不在青岛当兵,在外省的某地,但老家是青岛,就回来了。
回来的时候肯定和走的时候不一样,他带回来一个河南的妻子。
我一直不明白,他的人高马大的妻子——据说在当地是较为“显赫”一个:父亲是某局局长,自己有公务员身份,还做过几个大项目,能一天一夜坐火车往返于千里之遥而不耽误正常工作——为什么凭着好日子不过,不惜辞掉自己的工作,来青岛偏远的北部扎根,和老李在一起?
认识这一家是他们刚刚返青,而我则刚结婚不久。
他们家在49号大院门口临街的一个小房子。房子被他们分割成几间,最外面的一间成了小卖部。我们进出家门,那是必经的一站。这还不算,每天晚饭后,无论冬夏,夫君总是要去喝上几杯茶,老李则拎上几盅酒,大家吹一吹牛,这一天似乎才算过得圆满。
老李在单位开着一部小面包车,无论我妈家有事,还是丈夫回老家,少不了麻烦老李,就是买个煤球,丈夫也会想到:找老李!我总说,别老去麻烦。丈夫说,嗨,这才叫弟兄嘛。
所以他们不仅平日下班在一起聊上一顿,还经常结伴去钓鱼,偶尔钓来大鱼就一家分一半地吃。
年轻时我从来不串门,对邻居总是能不认识就不认识。因为觉得没话说,也不理解丈夫对吹牛的热情。即便是对老李,只有当他打篮球崴了脚时,我才能多问句:好些了?平日,我们见了总是点头笑笑而已。他笑得挺好看的,比较有感染力。
和老李熟起来,还是老李开荒种菜以后。
老李的房后有一小片三角旗式的闲地,空闲了那么多年——大院后面通讯营里当兵的种了小草草荒了,种了松树树又拔走了;老李分期付款的房子都按揭一半了,孩子都从胎教长到需要去上学教育了……不知怎滴,老李想起要种地。
他先在那块地上拾掇砖瓦石块什么的,然后找了两个当兵的帮忙,星期天一个小时就把地翻了一遍,早晨我急匆匆走出家门的时候,老李早已把水桶和自来水管亮在地上,然后他不知什么时候横着扯了三根铁丝,竖着插了六根竹竿,又在上方搭上了两根电线。藤蔓的依靠有了。
他又到农科所买了种子,辣椒、香菜、西红柿、茄子、丝瓜、方瓜、芸豆,立体种植,到了夏天居然在这弹丸之地上开出了五颜六色的花。从单位回家路过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的菜园,心里说不出的踏实,我倒不是惦记人家的绿色蔬菜,——当然也没少吃——一种久违了的亲切在心头漾开,像看到日出、晚霞一样,呼吸都放慢了。
秋天来了,丈夫有的忙了,他今天拿两个丝瓜,明天摘俩西红柿,后天又惦记着刚刚一寸高的香菜:“嗯,老李的香菜马上就可以吃了。”于是他量着香菜的高度,心里盘算着那天去钓鱼……孔子说君子远庖厨,为了向君子看齐,我就总夸丈夫烧的菜鲜嫩,于是他也就乐此不疲,老李的菜园就好像成了他的自留地。
说真的,除了到老李的园子里摘过一枚半寸长的小红尖椒,为了给女儿作种子,种在花盆里看,我真的是没亲自动过老李的劳动果实。那天下班路过他家门口,他一声喊:“拿着!”她的妻子就送给我一个枕头似的大长方瓜。我就左手提包,右胳膊搂着瓜,脖子底下夹着老李搭上的一小袋香叶,毫不违和地上了七楼我的家。
——现在我的那个家和老李的菜园连同升平路49号,已经消失了若干年了。
(图片来自网络)
执行主编:王跃强
责任编辑:河汉女 雪儿
总编:木子(相思枫叶丹)
总编微信:tiantian19890902
1、唯一投稿信箱: 241618280@qq.com 作品+简介+照片+微信号,请在邮件主题处注明“原创授权文学沙龙”,否则不予受理,两周未刊发,可自行处理。谢绝微信、QQ投稿;谢绝抄袭、一稿多投、违法及侵害他人权益内容,文责自负,与本平台无关。
2、“赞赏”金额少于10元不结算(含10元);超过10元,2/3为作者稿费,1/3用于平台运转和发展,无赞赏则无稿费,发表后第四天结算,后续赞赏不再发放,不同意此规则者请勿投稿。稿费红包24小时不领取,视为自愿赞助平台。
3、编辑部有文稿编排、版面设计权利,不负责校阅修改文稿、不提供制作预览。发表20篇以上的作者,可申请制作个人微刊文集。
4、本期已获授权,转载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