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金萍:旧梦残痕录(六)
诗 词
文图 / 马金萍
诉衷情 • 秋游伊通河
一叶落知天下秋,果然不假。这才刚刚九月,伊通河便已秋风飒飒,树染金黄了。下午出来,陪朋友在河边转了转,见荒草泛黄,水波变冷,淡淡白云,倒映水中。时间流转,春去秋来,一年年的就这么呼呼而过。而我们的生命就在这时间之风的吹拂下,渐渐变老,走向衰亡。回家后,填此《诉衷情》词,记述此时的心境,留待他年检索。
枯杨枝下水无波,荒草漫堤坡。蜂蝶不知何处,招引花婀娜?
风乍冷,云淡薄,鸟归窝。几只蜻蜓,万点芦花,夕阳蹉跎。
2004年暮秋
夜游宫 • 秋思
猎猎秋风肆纵,暮云寒、低空涌动。谁人唱梅花三弄?旅雁哀,百花残,人伤痛。
转眼便是霜冻。越千年、诗唐词宋,无数文人尽吟诵。到头来,却都是,一场梦。
2004年初冬
《夜客》是我创作生涯中唯一一部描写下乡知识青年的中篇小说,当年发表在《河北文学》上。《八卦》则是一部描写两代民间二人转艺人的中篇小说。
三株媚 • 拜乌犹寺
1990年春,途经西安入川,以成都为轴心游览了无数的名胜古迹。特别是以朝拜的心情游览了耸立在青衣江畔的大佛和乌犹寺之后,更感慨万端,因此填了这首《三株媚》,以为存念。
茂林掩古塔,巍峨间,点缀山光如画。观音罗汉,俱都雕塑得,威严高大。俯看众生,倾听着、人间实话。幽香小径,绿树茶花,俗人羡煞。
遥想当年苏公,邀二三好友,品酒赏画。而今吾辈,竟攀越秦岭,朝拜大雅。肃立寺旁,诗情在、乌犹山下,淡淡青衣渔火,钟声正打。
写于1990年,2004年冬重改
这是上世纪那世纪八十年代中期,我给长白山音像出版社改编创作的拉场戏《双拐》(又名《找驴》)。写的是民国时期的一对男女骗子互相行骗的故事。这个戏是二人转传统剧目,文革前曾被政府禁演。改革开放后,是我让它起死回生给它赋予了新的生命。这个戏也开启了一个新的“大神儿”时代。从此之后,大神调风靡东北,一盒跳大神的《神调大全》盒式磁带竟然销售了几百万盒。
临江仙 • 秋思
甲申八月,无事在家,手翻书卷,心不在焉,看外面天色阴郁,灰云暗淡,似有雨下。楼下青杨残柳,枯叶飘落,偶有所感,填此词以记心境。
叶黄无风自落,霜来花自萧条,云浓雾淡雨潇潇。手翻书半卷,心涌古今潮。
回首半生飘零,多受艺术熏陶。朝风暮雨自逍遥。酒醒春色尽,歌罢梦魂销。
2004年暮秋
采桑子 • 秋游净月潭
秋来陪友人游净月潭,见霜容遍地,柳败花残,不禁黯然伤感,一年年,就这么过去了,时间之快,真如飓风。作为已进入人生秋景的我,不正是枯野中那支盼雪落风吹的老梅么?因有此想,所以,回家后,填写了这首《采桑子》:
秋来黄叶落满地,一夜西风,遍地霜容。梅盼寒雪露微红。
夕阳残照深山静,荒林鸟鸣,蝶梦烟空,明日河畔送归鸿。
2004年暮秋
这是我当年创作的拉场戏《找驴》的油印本。因当时这个剧要在全省各剧团推广,所以必须得油印50本交给文化厅。编曲杨柏森就是跟我合作《大姑娘美,大姑娘浪》的著名音乐家。后来曾任吉林省吉剧院的院长之职。我们从八十年代就开始合作,一直到现在。
中兴乐 • 吊滦河古塔
2004年中秋前夕,余因贺岁剧《四喜临门》创作事,到河北滦县一走。在滦河边上选择外景,见岩山之上有一断塔,经当地陪同人员告知,这是镇河宝塔,已于1976年唐山大地震中倒塌。后来又有盗宝者前来盗挖,因此凄凉如此。听罢感慨有加。回来后,填了这首中兴乐,以留备忘。
滦河东流潋波光,西风飒飒凄惶。眼前秋色,枯柳衰杨,芦花摇荡如霜。雁声长,宝塔何在?岩山乱树,断瓦残阳。
当年地震动津唐,思来事事堪伤。天灾难料,何况人狼?空见残垣茫茫。又秋光,吾来观赏,水淹落照,更显苍凉。
2004年9月8日
这是本世纪初在北京采访著名指挥家李德伦时,在他家与他的合影。李德伦早年留学苏联,曾指挥过世界上许多著名的大交响乐队。是中国音乐史上绝对不可或缺的人物。我能与他畅谈了整个三个多小时,也算是此生之幸矣!
夜游宫•甲申中秋从滦县归
甲申年中秋夜,余在河北滦县跟几个朋友拍电视剧毕,一人归家。滦县县委的朋友姜海山,开车送余至车站,其时,天上一轮华月,刚刚升空,余站在滦县火车站的站台内,忽然间,顿觉生命之须臾,人生之无奈。一时间,感慨万千,回家后,写下了这首《夜游宫》,以留纪念。
秋气横排万马,尽都在、岩山塔下。客留他乡日影长,更哪堪,圆月夜,欢歌罢?
何处思乡曲,缥缈缈、令人悲诧。应怜广寒嫦娥女,孤零零,谁与之,说情话?
2004年9月30日写于长春 东岭忘忧斋
这是2004年在河北滦县拍《四喜临门》时,接受《唐山劳动报》采访,谈十字路口的二人转前景问题。
甲申年秋赴海南感怀
2004年10•1,余应北京某公司之月,赴海南去写电视剧,因此有机会海南三亚一行。由于与投资方意见不和,此行并未达成预定协议,来去匆匆,未及更深入地了解此地风情,便回来了。回家后写成此诗,留作纪念。
碧水蓝天绿正浓,
椰林排阵远客迎;
花香阵阵蜂蝶戏,
礁岛座座鸥鹭鸣;
五指山前品茗露,
鹿回头处赏华容;
天涯未必是海角?
放眼观望势更宏。
鹧鸪天 • 冬日游伊通河
甲申年冬月二十六,天阴,有小雪。闲来无事,踏雪闲游,到伊通河边一走,见残花败草,枯柳衰杨,想着逝去的光阴,以及远方的老母。忽有所感,因此写下了这首鹧鸪天。留作它年翻检把玩。
荒水横桥又一年,花开花落雪翩然;雁阵排空今何去?一声长唳到江南。
夕阳坠,昏鸦还;枯草西风星月残。野渡横舟人不见,忽忆松江客心酸。
甲申年冬月
这是我当年创作的一个推理故事和小说的刊头。我喜欢写侦破推理题材的东西。但当年,这类题材的作品是入不了流的。
乌夜啼•与洪杰三亚湾南海戏水
2004年初冬,应北京某公司之约,赴海南为其写电视剧。与张洪杰在三亚海湾畅游大海,因有所感,回家后填成此词。
北地冬云翻卷,秋已残。南国却是春意正盎然。 游海水,戏海浪,晒沙滩。感受人生冷暖两重天。
甲申年冬月
(附注)张洪杰,吉林省曲艺团一级演员,表演艺术家。
临江仙 • 冬月二十冒大雪
赴松原给然然过生日
2004年12月20日,是外孙然然五周岁生日,来电话约我回去给他过生日,其时,天降大雪,火车晚点,赶到松原已经是天黑如墨,大雪飘飞,天冷如冰。到家之后,因有所感,填此词留作纪念。
雪骤风寒云遮月,飞车掠过荒原;故乡临近天更寒。街上无人迹,野鸟去不还。
屈指离家十年整,鬓上白发斑斑;而今欲寻旧时颜,松江大桥下,冰雪已苍然。
2004年12月末
作者简介:马金萍 男。民族,汉。本名马金平,笔名有马金萍、司马荒原等。吉林扶余人。文革后期毕业于吉林省扶余县第一中学。后因前途渺茫,遂入伍戍边,曾先后在在陆军40军120师360团一连当兵,后被选入360团文艺宣传队,因创作上取得的骄人成绩,两年之后又被调至120师文化工作队,先后任创作员、创作组长。转业后,被分配到吉林省扶余县戏剧创作室,任创作室主任。1991年进入中央戏剧学院高级进修班代职进修,主修戏剧文学、影视文学编剧,同年结业。1992年调到吉林省民间艺术团任编剧、艺术室主任、艺委会主任。系国家一级编剧。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中国戏剧文学学会会员、吉林省作家协会会员、吉林省曲艺家协会会员、吉林省二人转艺术家协会理事、二人转艺术研究会秘书长等闲职。马金萍创作的歌词《大姑娘美,大姑娘浪》(孙连梦演唱)、《咱们屯里人》(赵本山、刘德华等演唱)、《老家大东北》(火风演唱)、《东北二人转》(小沈阳、沈春阳演唱)《永远伴随你一生》(阎学晶演唱)《情满西厢》(阎学晶演唱)《蓝河遗恨》(阎学晶演唱)《回杯记》(阎学晶演唱);(《东北人的歌》(王小利演唱)《高粱叶子窄、苞米叶子宽》(衡越演唱)《弹起吉他唱起歌》《努尔哈赤的故乡》《黑土地——生死之吻》《东北大粮仓》(日本、韩国等电视台多次播出)等,在国内外流行歌坛影响巨大。除歌词创作外,他的主要影视作品有:20集电视连续剧《海风吹过的乡村》、三集贺岁片《讨个老婆过大年》之《四喜临门》;10集电视系列剧《缴枪不杀》、电影剧本《镜泊湖的枪声》(长春电影制片厂出品);电影剧本《代乡长主政》(广西电影制片厂出品);48集东北风情电视系列剧《拉拉屯风情》;30集电视系列剧《恭喜发财》(与人合作)等;参与策划、创作的影视作品有百集系列剧《北方故事》(吉林电视台);千集网络微喜剧《关东微喜剧》、《荒唐县令》;网络电影《东北赌途》《东北山炮》;东北风情纪录片《关东大喇叭》《龙腾黑土地》等;其中20集电视连续剧《海风吹过的乡村》获1999年度全国电视剧评奖“飞天奖”, 并同时获吉林省文艺最高奖“长白山文艺奖”;创作出版的文学作品主要有长篇小说《白色的太阳梦》《中国文联出版公司》、《人在江湖》(电影出版社)、《黑道生涯》(电影出版社)、《线人》(新文化报连载,电影出版社)、《尘世浮情》(城市晚报连载)、《腐•败》(电影出版社)、《反贪局长自述》(中国电影出版社)、《黑色娱乐圈》(中国电影出版社)、《谁玩谁》(群众出版社)、《逃亡日记》(群众出版社)、《月光花园》《新文化报连载》、《谜底》(时代文艺出版社)、《交易》(新文化报连载);长篇报告文学《与死神搏斗的人们》、《光明行》;中篇小说有《原罪》、《宿罪》、《人欲》、《女犯》、《在掌声中死去的女演员》、《同时出现的三个妻子》、《爱到伤心才是情》、《爆炸》、《横祸》、《伪都》、《八卦》、《断落》、《在极乐园疯人院里》、《狼谷》等六十余篇。其中中篇小说《佛眼》获“关东三宝”奖。《同时出现的三个妻子》获“东北文学”奖。小小说《聋爷》获吉林省建国五十周年征文一等奖。在进行影视及文学创作的同时,主要从事戏剧、二人转、以及歌词和其他艺术样式的创作,出版有《马金萍剧作选》(上下卷);其主要代表作品有大型戏曲《皇帝出家》、《盘丝洞》、小剧场话剧《瀛台落日》、《鸳鸯扣》、《绝响》、《人欲》等。其中《鸳鸯扣》获戏剧文学奖;《人欲》获第四届全国戏剧文学奖优秀剧本奖。二人转、拉场戏作品有《矬乡长》、《挂风铃》、《盘丝洞》、《幸福鸟》、《生财有道》、《二姑爷拜寿》、《孙成打酒》、《济公新传》、《猪八戒照镜子》、《县长赶集》、《徐九经赶店》、《焦大骂园》、《大劈棺》、《劈关西》、《听声》、《招聘记》、《二大妈打庙》、《大炼活人(演出时易名为《顺水推舟》)》《黑吃黑》等150多部,二人转《矬乡长》获中国曲艺最高奖“牡丹奖”文学奖;拉场戏《生财有道》获吉林省政府最高奖“长白山文艺奖”。二人转《挂风铃》、《盘丝洞》、《矬乡长》、拉场戏《二姑爷拜寿》、《济公新传》、《上班》、《珍珠翡翠白玉汤》、小品《杠杆》、《谁帮谁》等分别获国家和省级会演一、二等奖。另外除此之外,还在各种期刊上发表戏剧论文、散文等各种文字数百篇,共发表各类作品1000多万字。《中国文化报》、《中国青年报》、《吉林日报》、《新文化报》、《城市晚报》、《戏剧文学》等多家媒体曾多次撰文刊载介绍、评论他的创作成就。国内50多家出版社编撰的各类人物辞典登载过他的词条。
马金萍往期文章点击欣赏
(点名字阅读编委作品)
名誉顾问:杨 炼
总 编:木子(枫叶丹)
作家诗人:《作家诗人名录》第八版
总编微信:tiantian19890902
投稿须知
1、唯一投稿信箱: 241618280@qq.com 作品+简介+照片+微信号,所有投稿均视为“原创独家授权文学沙龙”(不同意原创授权,请勿投稿)。一周未刊发,可自行处理。谢绝抄袭、一稿多投、违法及侵害他人权益内容,文责自负,与本平台无关。
2、“赞赏”金额少于10元不结算(含10元);超过10元,2/3为作者稿费,1/3用于平台运转和发展,无赞赏则无稿费,文章发表后第四天晚上结算,第五天起,后续赞赏不再发放,不同意此规则者请勿投稿。稿费红包24小时不领取,视为自愿赞助平台。
3、编辑部有文稿编排、版面设计权利,不负责校阅修改文稿、不提供制作预览。发表20篇以上的作者,可申请制作个人微刊文集。
4、以上文图为马金萍原创授权刊发,版权为马金萍所有;转载使用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