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作家杨宇:我家乡的登云塔

2018-03-04 杨宇 文学沙龙


       作者简介:杨宇,男,广东省徐闻县人,现定居珠海市。著有《梦美家园——他和她的故事》、《祝山》、《风花云月》、《风正云帆》、《兰香》5部长篇小说及在各种报刊及网络平台发表散文、诗歌、随笔等共3百多万字,获多个奖项并获“中国旅游散文创作金牌作家”、“李清照故居之旅德艺双馨优秀作家”称号,现为中国西南当代作家协会会员,中国西南当代作家协会会员,中国西部散文学会会员,中国诗歌网注册会员,珠海市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



我家乡的登云塔

杨 宇


       我家乡的登云塔,是端坐家乡每个人心中的一座塔。

       家乡的登云塔在徐闻县城老街的中心,七层,不高,看起来也不巍峨,但我们徐闻人心中都有它,都叫它风塔。我们出门在外的徐闻人,平时总爱说一句“我离不开风塔” ;现在徐闻县扩建了新城区,但下面乡镇的人上县趁圩,总爱到风塔下的民主街和东方大道走一走;徐闻藉新朋老友聚会,酒杯相碰之时也总爱吵吵嚷嚷地说:“侬人是风塔头人!”



       家乡的登云塔不算古老但也有些年头。相关史料记载,登云塔建于明朝万历四十三年(公元1615年),由当时知县赵一鹤定基,天启三年(公元1623年)知县应世虞竣工落成。塔高七层,塔身为八角棱台形,每层有内室,塔体自下而上逐层缩减,全高36.41米,登塔石阶设在塔中间,走进塔后盘旋而上登一百九十级可至塔顶,拾级而上之时塔檐每一转角处延出铁铸鹦鹉头装饰,鹦鹉嘴上挂着一只铜铃,风吹铃响别有一番韵味。登云塔建成之后,徐闻历代文人士大夫认为此塔象征荫护县中士子青云直上高中科甲的文笔,蕴含一方风水,应是徐闻人的“风水宝塔”,受此说影响,后来徐闻人便约定俗成将“登云塔”叫成作“风塔”。

       民间流传一则雷州方言迷语:筷子笼,筷子笼,铁风台,打不动 。迷底就是登云塔,赞扬登云塔巍然屹立,12级以上台风也撼不动它。

       名胜古迹,风景圣地,总附会传说,或一些让人不可思义的奇闻逸事,我家乡的登云塔亦是如此。



       家乡民间流传三则“登云塔”的传说。

       一则传说,说很久很久以前,天上七仙女下凡到徐闻游玩时喜欢这个地方,为了以后能天上地下来去自如决定造一座通天塔。她们不想让天庭知道,就在天黑之后施展仙法施工,没到两个时辰就造了七层塔。恰此时巡夜的土地公看到了,心想塔已经建起这么高了再继续造到天亮,还不把天给捅破了?要是这样他不就要担责任么?于是土地公假装鸡啼,引得众鸡跟着啼叫,七仙女听到鸡啼以为天快亮了,便急忙将塔封顶收工,然后腾云驾雾回天宫。

       另一传说,说古时候有一位仙人从天上下凡,发现此地处海角文化气氛不浓,决定建塔以育风水。他不想让天庭知道便选择夜里施工,原想一更定基二更完工,但土地公与之斗气,未及二更就假扮鸡鸣,仙人听到鸡啼后以为天要亮了,遂草草收工,结果塔只建了七层。



       再一传说,说古时候有一道人得道成仙,玉帝下旨诏他上天,他欲造塔做为登天云梯。有一懒汉知道了也想跟着他上天,偷偷跟在他身后。道人发现后不想带他上天便停止造塔,但这时塔已造成到七层,担心他施过法术的塔继续自行往上长日后为懒汉所用,便施法移来三口宝锅罩在塔顶。

       三则传说大同小异,结局都是造塔者因为把盖顶的三口宝锅草草盖上了事,宝锅贴得不牢3天后自行飞升,一口落到石门岭化成了石岭塘,一口落到流梅溪化成了响水潭,乃至后来登云塔顶只有一口宝锅复盖其上。

       我相信家乡的许多徐闻人都像我一样,不知道这三则传说如此编排到底要说明什么?但传说就这样一代传一代,祖辈传给了我,我传给了儿子,现在写了出来,也就传给了更多的人。



       几百年了啊,登云塔当然有其值得缅怀的历史。

       远的我没法叙说,就从近代的匪患说起吧?从1913 年到1933 年间,雷州半岛的股匪山帮贼为害猖獗。那一年的五月,驻守徐闻县城的一营官兵因为受驻海口的粤军军阀龙济光调派,前去海康县围剿李福隆部股匪山帮贼,只留下一个班的官兵留守县城。也不知道当时徐闻县一个绰号叫 “缸沿”的股匪山帮贼是如何得知这消息的,竟率领300多名股匪山帮贼前来偷袭徐闻县城,县城一个班的官兵顽强抵抗终寡不敌众,被逼退守到登云塔上,县城由此沦陷。这伙股匪山帮贼在县城到处杀人、放火、抢劫,杀害了数十名民众,还将某县长的家属掳走。但退守登云塔的一个班官兵坚持在塔上杀贼抗匪,居高临下接连射杀了10多名股匪山帮贼,有力地钳制了股匪山帮贼的行动,保护了县城民众,后来一营官兵火速从海康县驰援,赶回徐闻围剿股匪山帮贼。“缸沿”股匪山帮贼在占据县城三天之后,不得不灰溜溜地撤退出县城。

       在八年艰苦抗战中,登云塔成了敌情观测塔,常有巡防人员登高望远观察敌情,若有日军进犯或飞机前来空袭,便在塔上紧急敲锣,通知县城民众疏散。



       在解放战争中,登云塔也见证了共产党人可歌可泣的英勇献身。1947 年,国民党徐闻当局大规模搜捕共产党员和革命青年,并加紧对徐闻地下武装的围剿和“清乡”,不少人遇害,其中就有一个叫张宗红。,张宗红是徐闻县下洋镇下港村人,其父以出海捕鱼维持一家人生活,家庭贫苦,他初小未读完就和弟弟张宗禄跟随父亲出海捕鱼。1944年8月,张宗禄在海上被日军枪杀,他对日本鬼子充满仇恨,同时受村中共产党人张宗彩、张荣相等人的教育和影响,参加了村里的抗日游击小组,后加入共产党领导的海康雷州独立营第三连,在海康、遂溪等地开展活动。不久,他奉组织调令回徐闻东区开展武装斗争,在下洋地区组织武工队与国民党反动派进行反围剿作战。那时武工队食宿十分困难,他又患有眼疾,但他不怕苦不怕累也不怕死,英勇战斗。在6月份的一个夜晚,他率领导的武工队回到枝仔村祠堂休息时,被尾随而至的国民党徐闻县警察中队包围,突围中他中弹负伤被捕,随即被就地杀害,头颅被敌人割下带回县城邀功,后被悬挂在登云塔上。

       徐闻县名的来历向来众说纷纭。据说因古时候县城近海,有文人学士以一联“海边潮至,庶徐徐闻乎;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而取名“徐闻”。因此,也可以这样说,作为徐闻县曾经的中心地标和象征的登云塔,在400多年来的潮起潮落中,见证了历史的风云变幻和社会的日新月异。



       只可惜,现在的登云塔经修茸后县里相关部门把塔门封了起来,不让人随便上去了。这不仅让从来没有上过塔的小孩望塔兴叹,就是我们小时候上过塔的人,也都想再上登云塔,像苏轼说的那样“忽登最高塔,眼界穷大千。”

        我上过好几次登云塔。最后一次是读初中的那年。

       登云塔的台基上有个砖砌的拱门,躬身进去后因塔道昏暗,得小心一级级踏着台阶往上登。塔道是在塔壁内折逆时钟向上的。记得上到登云塔的第七层时,中央有一根大木柱支撑,像是顶着塔顶。这大木柱被人刀削斧砍得伤痕累累,看似差不多要断了。我曾经好奇地揣摩大木柱,问我同学李朝强说,这是什么大木柱,为啥刀削斧砍成这样子?李朝强那时比我识多见广,说这大木柱是花梨木,徐闻人传说砍削木柱的木屑煮水喝可以强身也可以治百病,因此经常有人上塔偷偷砍削木削回去煮水喝,久而久之就将大木柱砍成了这个样子。我那时候曾经质疑李朝强说,这大木柱应当是顶着塔顶的,再这样砍下去如果大木柱断了,塔顶不就塌下来了?李朝强解释说这倒不会吧?这大木柱当初立在这里,一来也许是出自祀奉的需要,二来是塔建到这顶层后为了便于搭架铺砖拱顶而立的,塔顶结好后,塔顶的重力全都压到塔墙上去不在大木柱上,大木柱也就可有可无了。李朝强还说你没有注意到么,我们上塔时塔身中间都是空的。一层层塔身的重力全都压在塔墙上了呀?



       对这说法我将信将疑,直至如今。

       上登云塔最惬意的,当然是上到顶层后绕着锅状的塔顶,走来走去的俯瞰县城的景致风光,远眺南海的千片风帆,以及海南岛那边的楼宇城廓。这时候丽日蓝天白云如绵,和畅清风迎面吹拂,真的是眼界穷大千,心驰神往神呢------只可惜现在的登云塔的塔道门封了,也就把上登云塔的惬意,尘封在记忆的远方了。

       虽然后来我移居了珠海,但我每次回家乡徐闻,总要到风塔头去转一转。每当我抬头仰望高高的登云塔顶时,一种归根的沉稳和身处新时代的幸福之感,便油然而生------

       我家乡徐闻“闻说鸡鸣见日升,春光徐徐倚微风”的登云塔啊,是我梦萦于心的根!


插图由杨宇选自徐闻视窗和王策铭作品

杨宇往期文章欣赏

杨宇:旅美札记

杨宇:村边有只小船

杨宇:我从好亮的一轮月

借美丽的话,说一张嘴

杨宇:汤显祖与贵生书院

杨宇:眷恋故乡的灯楼角

(点名字阅读编委作品)

名誉顾问:杨 炼

总       编:木子(枫叶丹)

编       辑: 阿 静    雪 儿     河汉女

       传: 黄龙  大漠烟云   老道士   静水流深    

作家诗人:《作家诗人名录》第八版

总编微信:tiantian19890902

投稿须知

       1、唯一投稿信箱: 241618280@qq.com 作品+简介+照片+微信号,所有投稿均视为“原创独家授权文学沙龙”(不同意原创授权,请勿投稿)。一周未刊发,可自行处理。谢绝抄袭、一稿多投、违法及侵害他人权益内容,文责自负,与本平台无关。

        2、“赞赏”金额少于10元不结算含10元);超过10元,2/3为作者稿费,1/3用于平台运转和发展,无赞赏则无稿费,文章发表后第四天晚上结算,第五天起,后续赞赏不再发放,不同意此规则者请勿投稿。稿费红包24小时不领取,视为自愿赞助平台。

        3、编辑部有文稿编排、版面设计权利,不负责校阅修改文稿、不提供制作预览。发表20篇以上的作者,可申请制作个人微刊文集。

         4、以上文图杨宇原创授权刊发,版权为杨宇所有;转载使用请联系我们。版权问题请咨询张立山律师,微信:15352400696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