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推荐 | 了解政策工具
政策工具( public policy instruments) ,又称政府工具( governmental tools) 或 治理工具( governing tools) ,是为了解决社会问题,实现政策目标而采取的手段 或措施。人类社会无时无刻不被各类公共问题所困扰。各种理论研究总是试图对现实社会问题做出回应,政策工具研究就是其一。本周小编将为大家介绍政策工具的学术论文~
京津冀区域大气污染治理政策工具变迁研究——基于2004-2017年政策文本数据
作者简介:
吴芸,首都师范大学管理学院公共管理专业讲师,行政管理专业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基层治理,行政管理理论与实践,公共事业管理。
赵新峰,首都师范大学管理学院教授、北京大学国家治理研究院研究员。
摘要:政策工具的选择决定区域大气污染治理效果。通过政策工具的强制程度、协同程度与整合程度分析京津冀区域大气污染治理政策工具的变迁。强制程度方面,管制型政策工具的使用频率最高且使用时间最早,市场型政策工具虽然使用较晚但增长速度快于自愿型政策工具;协同程度方面,联合发文普遍发生在省级行政区划内,2017年京津冀区域广泛与其他区域省级政府、国家部委协同治理大气污染问题;整合程度方面,自2004年至2017年北京市、天津市和河北省大气污染治理政策工具的整合程度逐年增强。建议积极使用市场型和自愿型政策工具,引入市场、社会等多元主体提升政策协同程度,以整体化治理的思维为导向打破区域大气污染治理中行政区划间的组织、信息和资金壁垒。
国内政策工具研究新进展:1998—2016
作者简介:
陈振明,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现任厦门大学公共事务学院院长、公共政策研究院院长。主要研究领域:公共管理、公共政策和政治学理论等。
张敏,厦门大学公共事务学院博士研究生。
摘要:在我国,作为一个相对独立领域的政策工具研究已走过近20年的历程,正在成长为政策科学与公共管理学的一个有前景和生命力的研究方向,研究成果颇丰。以CSSCI收录的论文及公开出版的专著和教材为研究样本,采用文献计量和文本内容分析方法,对国内政策工具研究的进展进行文献评述发现,当前国内该领域研究在工具分类、选择、评价和创新等方面既有基础性的概念界定,也有深层次的理论建构,但并没有完全摆脱对西方的模仿以及其话语体系的套用。为将相关研究引向深入,应以政策问题的解决为导向,采用跨学科的研究方法,努力构建本土化特色的研究途径。
大气污染治理效率与环境政策工具选择——基于29个省市的经验证据
作者简介:
郑石明,管理学博士,华南理工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公共政策系主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国大气环境污染区域协同治理研究”(17ZDA063)首席专家。研究方向:环境治理与政策,科技创新政策,政策科学理论与方法,政府治理创新。
罗凯方,中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
摘要:基于我国29个省市2005-2014年大气污染治理面板数据,运用超效率DEA模型测算出大气污染治理效率,并运用面板校正标准误(PCSE)模型评估三类政策工具对大气污染治理效率的影响。研究显示:对比2005年与2014年的聚类结果显示,十年前后,海南、宁夏和内蒙古均居高效率组,湖南、广东、四川和天津则一直处于低效率组,上海从高效率组跌至低效率组。政策工具的滞后回归表明,我国管制型和市场型政策工具对大气污染治理均有成效,与治理效率呈正相关,自愿型政策工具则对大气污染治理效率暂无正向影响。该结果通过了稳健性检验。
本期编辑:子怡
往期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