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份哪些文章被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公共行政》全文转载?|公管资讯
编者按
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公共行政》旨在精选行政学理论、行政管理、公共管理、公共政策、行政改革、行政文化、电子政务、公务员制度、等方面优秀研究成果;关注理论研究的热点和前沿,注重理论指导性课题;汇集名家代表性观点,荟萃实际工作部门实践经验,营造理论与实践并重的交流平台。主要栏目包括行政管理、区域合作、公共服务、公共政策、危机管理、行政发展、社会治理。本期公管资讯带来人大复印报刊资料2021年第1期《公共行政》全文转载目录和摘要精选。
主 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 办:中国人民大学
编辑出版: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
国内刊号:CN11-4256/C
国际刊号:ISSN1008-3251
出版周期:月刊
发行日期:每月9日
邮发代号:82-190
单期定价:¥ 30.00
PART ONE目录1.区块链赋能、治理流程优化与创造公共价值
作者:于水;杨杨
2.失效的第三方:组织自利性下的社会组织评估
作者:郑佳斯;卜熙
3.寻求善治:反腐败的大格局
作者:杨丽天晴;公婷
4.我国农村反贫困的政策变迁与取向观察
作者:白维军;王奕君
5.我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政策目标与演化规律
作者:姜晓萍;郭宁
6.数字群团组织:理论逻辑、战略意蕴及实践路径
作者:余茜
7.注意力视角下政策冲突中地方政府的行为逻辑
作者:章文光;刘志鹏
8.社区公共卫生应急协同网络体系及其建构
作者:曹海军;陈宇奇
9.社区社会组织何以被行政吸纳
作者:彭小兵;黎文清
10.论风险社会中的时间及其价值
作者:张康之
11.跨域公共危机治理中的府际联动:结构、类型与优化
作者:陶振
12.适应风险社会的治理文明:观念、制度与技术
作者:朱正威;吴佳
PART TWO摘要精选
区块链赋能、治理流程优化与创造公共价值
于水;杨杨
摘要:创造公共价值是公共部门的核心目标,不断创新作为实现公共价值的有效治理方式,成为提升公共部门治理绩效的必然选择。作为公共价值重要表现形式之一的公共信任,其缺乏或流失会导致公众对公共部门的质疑,甚至引发公共信任风险,从而影响公共部门治理目标和治理绩效的实现。区块链作为互联网时代信息技术发展的新成果,能够以技术赋能的方式优化公共部门治理流程,不仅在理论上提供解决公共信任问题的有效方案,而且在技术应用场景、社会治理智能化和国家宏观政策层面具备现实可行性。因此,为了更好地实现公共部门创造公共价值的目标,可以探索将区块链技术嵌入公共部门的治理活动,通过发挥政府部门价值引领作用、健全相关法律的规范和制约功能以及推进区块链治理现代化,引导其更好地为改进公共部门治理绩效和创造新型公共价值服务。
关键词:区块链;治理流程;公共价值;公共信任危机
作者简介:于水,南京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杨杨,南京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博士生。
原文出处:《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5期
我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政策目标与演化规律——基于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政策的文本分析
姜晓萍;郭宁
摘要: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我国民生保障制度的核心内容。本文采用政策文本分析法,对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政策目标及其演变规律进行分析,发现我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政策以保障人民权利为基本理念;以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为目标;以健全体系、规范标准、统筹城乡为路径,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理性。其演化过程呈现出"普惠化——均等化——优质化"的梯度递进规律,折射出我国基本公共服务政策功能开始从"保生存"到"优生活"、从"能兜底"到"高品质"、从"有没有供给"到"能否满足需求"的转变趋势,充分显示中国特色民生保障的制度优势正在有效转换为民生治理的效能。
关键词: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政策目标;政策演化
作者简介:姜晓萍,四川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郭宁,四川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博士生。
原文出处:《公共管理与政策评论》2020年第6期
注意力视角下政策冲突中地方政府的行为逻辑——基于精准扶贫的案例分析
章文光;刘志鹏
摘要:政策冲突是观察地方政府行为逻辑的重要切口,而精准扶贫是当前地方政府,特别是脱贫攻坚任务重的地区的政府中心工作之一,但这一中心工作在实践中也会面临政策冲突的困境。本研究在精准扶贫多案例分析的基础上,从理性选择制度主义的分析框架出发,基于政府注意力视角,对政策冲突中地方政府选择逻辑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认为,在政策目标冲突和政策导向冲突两类主要政策冲突的场景下,地方政府作为理性行为人,其针对上级政府的注意力应对模式,一是与短期问责压力相关,二是与政策内容清晰度相关,三是与前期工作反馈相关,其"避责"动机和"邀功"动机是动态变化的,形成了一种"注意力策略主义"。本研究尝试"打开黑箱",从政府内部注意力产生和应对的角度拓展了政府行为的研究视野,丰富了注意力相关研究。
关键词:政策冲突;精准扶贫;理性选择制度主义;注意力;地方政府
作者简介:章文光,北京师范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农村治理研究中心主任;刘志鹏,北京师范大学政府管理学院讲师,农村治理研究中心研究员。
原文出处:《公共管理学报》2020年第4期
社区社会组织何以被行政吸纳
——基于结构功能主义的再解释
彭小兵;黎文清
摘要:社区社会组织是城市社区治理格局中的关键变量,同时也是承接国家治理重心下移、回应基层社会结社意愿的重要平台,近年来其一直致力于在国家治理重心下移与社会结社意愿高涨中达成平衡。基于结构功能主义分析框架,通过对重庆市LX社区WS志愿服务队的观察发现,社会组织在培育过程中容易产生资源依附、目标替代、黑箱化和志愿中断等"行政吸纳社会"问题。社区社会组织行政化的生成逻辑分为四个递进层次:政府对资源的垄断供给地位引发社会组织的资源禀赋依附;资源依赖关系赋予行政干预组织行为以正当性,这种同化力引致社会组织目标与行为相悖;为了消除成员对行政事务的心理排斥,政府利用制度真空干预人事安排;行政吸纳使组织内部缺乏维系动力,且因社会资本不足,持续性扩大再生产难以实现。
关键词:社会组织;社区治理;行政化;结构功能主义
作者简介:彭小兵,重庆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黎文清,重庆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硕士生。
原文出处:《地方治理研究》2020年第4期
论风险社会中的时间及其价值
张康之
摘要:在认识和解释风险社会产生的众多原因时,也需要从时间的角度去看问题。在人所利用的物质资源消耗难以为继的情况下,时间的资源价值日益彰显,对时间的开发和利用,以及时间资源的稀缺化,都导致了风险社会特征的日益强化。于此过程中,经济的发展与政治的发展是不同步的,特别是人的观念还停留在工业社会的框架中,并未在政治等活动中把时间的维度纳入,致使社会风险源源不断地被生产出来。时间以及对时间的利用在一定程度上包含了风险社会生成的奥秘。不过,时间是可以分解的,可以分成过去、现在和未来。一旦作出这种分解,就会发现作为时间当下的现在中包含着人的能动性,而人的这种能动性则可以在风险社会中充分诠释时间的价值。时间还有着自然时间和社会时间两种存在形式,社会时间是建构性的。在风险社会中,社会时间的质的属性其实就是人的时间拥有和利用的自主性,这种自主性恰恰是合作行动的前提。
关键词:风险社会;自然时间;社会时间;时间资源;合作行动
作者简介:张康之,江苏省新型城镇化与社会治理协同创新中心首席研究员,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
原文出处:《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20年第5期
适应风险社会的治理文明:观念、制度与技术
朱正威;吴佳
摘要:新冠肺炎疫情给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治理体系带来了系统性的冲击。这些冲击超越了财富分配逻辑与传统科层管理思维,并以跨越民主和威权对立的方式赋予政治分野新的内涵。建构适应风险社会的治理文明,需要在风险生产、演化及其防控的意义上重新审视治理体系中的观念、制度与技术。作为现代化的自反性后果,风险的系统效应也推动了公共性的跨边界生长,使得发展与安全相伴相生,以"一体两面"的关系推动着治理理念的演进。在总体安全框架下实现有效制度供给,需要真正建构起迅速回应风险社会治理需求的整体性应急管理体系。面对日新月异的技术进展,如何实现技术理性与政治逻辑的良性互构,是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需要高度关注的议题。
关键词:风险社会;治理理念;制度变迁;技术逻辑
作者简介:朱正威,西安交通大学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吴佳,西安交通大学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博士生。
原文出处:《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10期
信息来源: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
本期编辑:高光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