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2月哪些文章被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公共行政》全文转载?
编者按
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公共行政》旨在精选行政学理论、行政管理、公共管理、公共政策、行政改革、行政文化、电子政务、公务员制度、等方面优秀研究成果;关注理论研究的热点和前沿,注重理论指导性课题;汇集名家代表性观点,荟萃实际工作部门实践经验,营造理论与实践并重的交流平台。主要栏目包括行政管理、区域合作、公共服务、公共政策、危机管理、行政发展、社会治理。本期公管资讯带来人大复印报刊资料2021年第2期《公共行政》全文转载目录和文章摘要。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中国人民大学
编辑出版: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
国内刊号:CN11-4256/C
国际刊号:ISSN1008-3251
出版周期:月刊
发行日期:每月9日
邮发代号:82-190
单期定价:¥ 30.00
Part 1
全文转载目录
1.乡镇行政区划调整的基层治理效应
作者:田玲玲;罗静
2.从强制到适应:国家与农户互构式治贫进路
作者:陈浩天
3.公共政策执行视角下的对口援藏政策效能——基于昌都和林芝两地的比较分析
作者:谢伟民;贺东航
4.公益市场化中的资源依赖与政府控制——基于上海市社区基金会的实证研究
作者:翁士洪
5.在公共危机治理中反思行业协会商会作用——会员逻辑、影响逻辑与公共逻辑的多重视角分析
作者:郁建兴;吴昊岱;沈永东
6.地方政府绩效评估信息数字化治理的三重机制——兼论数字化政务技术限制的解构
作者:陈留根
7.城市公共安全的跨界治理:属性特征、治理困境与模式构建
作者:张玉磊
8.大数据治理:基于权力与权利的双向度理解
作者:吴理财;王为
9.大数据驱动式社会监督:要素、逻辑与策略
作者:蔡玉卿
10.扭曲与矫治:中国政府绩效评价价值取向之转变
作者:高娟
11.政策失灵与避责机制——决策科学化和民主化进程中的责任悖论
作者:刘然
12.算法维度下人工智能嵌入治理的风险研判及政策因应
作者:朱婉菁
13.食品药品突发事件舆情演化规律及治理机制
作者:熊先兰
Part 2
文章摘要
乡镇行政区划调整的基层治理效应
田玲玲;罗静
摘要:行政区划是国家对所辖领土进行分级管理的区域结构,党中央将优化行政区划设置作为党领导人民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在乡村振兴背景下,乡镇行政区划调整展现出新的发展逻辑,强调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城乡统筹和发展转型以及新型政府社会治理等理念,不断趋向与基层社会治理同行。本文从行政区划与社会治理两者之间的关系出发,对行政区划调整通过资源重构和空间重组来影响社会治理的运行机制进行分析,通过湖北省乡镇行政区划调整推动基层治理的实践来揭示以乡、镇、街、社区和村级建制调整为主要手段,重构要素、空间、组织、权利和政策资源,推动基层治理体系、治理结构、治理方式及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形成体制机制简约、运行管理高效、多方协同治理的基层治理新格局。
关键词:乡镇行政区划调整;社会治理;基层治理
作者简介:田玲玲,华中师范大学社会学博士后;罗静,华中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教授。
原文出处:《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6期
从强制到适应:
国家与农户互构式治贫进路
陈浩天
摘要:国家与农户的互构式治理旨在建立一套稳定互惠的运作机制,彰显了可持续脱贫在乡土社会中的具体运用。从国家与农户的互构式治理过程来看,脱贫目标的有效实现需要遵循"国家扶贫介入"与"农户脱贫需求意愿"的有效匹配和深度融合。国家与农户间的互构式治贫过程在村级层面呈现出"传统乡土—弱互构""行政管控—半互构""合作共治—强互构"的治理样态。国家扶贫意志与农户脱贫意愿衔接的基本模式及典型类别,契合了国家治贫逻辑从国家强制性介入到农户适应性改造的互构趋向,具有国家与农户互构治理的双向回应性、多元互动性和制度衔接性等特征。具体而言,要利用国家、市场和社会的合作共治,启动国家与农户互构式的治贫过程,建构福利政策体系的数字化技术平台,达成可持续的脱贫目标。
关键词:国家;农户;社会互构论;可持续脱贫
作者简介:陈浩天,河南师范大学公共政策与社会管理创新研究中心研究员。
原文出处:《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6期
公共政策执行视角下的对口援藏政策效能
——基于昌都和林芝两地的比较分析
谢伟民;贺东航
摘要:公共政策从中央逐步落实到地方,往往经历政策细化和政策再制定的诸多环节。已有研究提供了政府权威与行动、政策执行网络的分析路径,本文基于西藏自治区昌都市与林芝市两地在2001-2018年间对口援藏政策执行效能的差异,提出政治势能和政策执行网络相组合的解释框架。2001-2010年弱政治势能条件下,政策执行效能方面林芝先行、昌都滞后;2014-2018年强政治势能条件下,原有政策执行网络结构发生一定变化,昌都政策执行进展迅速,林芝稍显迟滞。因而,政治势能既深刻地影响对口援藏政策执行进度和质量,又影响政策执行网络中各行动主体的行动,最终使得相同或相似的政策执行网络结构在不同政治势能条件下呈现一定的差异性。深入研究政策执行中的各种影响因素,对于提升援藏政策执行效能具有重要价值。
关键词:对口援藏; 政治势能; 政策执行网络; 政策实施效能
作者简介:谢伟民,西藏大学政法学院助教,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研究人员;贺东航, 复旦大学特聘教授、复旦大学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专职研究员。
原文出处:《民族研究》2020年第5期
公益市场化中的资源依赖与政府控制
——基于上海市社区基金会的实证研究
翁士洪
摘要:公益市场化是国内外公益与商业实践发展的新趋势,在社区基金会等跨部门合作的模式下也催生了大量新的探索路径与发展空间。不同于英美国家社区基金会的发展模式,地方政府的扶持与干预是我国社区基金会产生与发展过程中的主要推动因素。围绕公益市场化的核心运行逻辑和公益组织的成长空间,以上海的社区基金会为研究对象,对其面临的资源依赖结构与政府控制情况进行深入探讨。研究发现:这种新型的基层合作主体正试图解决政府未能实现的公共需求,致力于回应公共议题,但同时仍然处于资源依赖和政府控制的双重夹击之中,并在现有制度背景下形成新的相互关联机制。
关键词:社区基金会;公益市场化;资源依赖;政府控制
作者简介:翁士洪,男,华东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社会组织与社会治理创新研究中心研究员。
原文出处:《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20年第6期
在公共危机治理中反思行业协会商会作用
——会员逻辑、影响逻辑与公共逻辑的多重视角分析
郁建兴;吴昊岱;沈永东
摘要:行业协会商会需要承担新的公共角色以更好地应对公共危机治理,突破其在常态治理中服务会员和协助政府的作用。通过构建会员逻辑、影响逻辑与公共逻辑相融合的分析框架,反思了行业协会商会在公共危机治理中的多元作用。基于浙江省行业协会商会在新冠肺炎疫情治理中的多案例访谈与文本分析发现,行业协会商会在疫情治理不同阶段发挥了服务会员、协助政府和支持社会的多元化作用。行业协会商会在公共危机治理中的作用发挥源自常态治理能力,并在应对危机的动态环境中得到提升。行业协会商会应通过治理能力建设,整合和拓展多元作用,提高对动态环境的适应性进而持续发挥作用。
关键词:行业协会商会;公共危机治理;会员逻辑;影响逻辑;公共逻辑
作者简介:郁建兴,浙江工商大学教授、校长,浙江大学社会治理研究院院长; 吴昊岱,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博士生; 沈永东,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长聘副教授,浙江大学社会治理研究院副院长。
原文出处:《上海行政学院学报》2020年第6期
地方政府绩效评估信息数字化治理的三重机制——兼论数字化政务技术限制的解构
陈留根
摘要:善治和良政是政府所致力追求的目标。基于数字化和智能化的平台驱动系统,政府可以提供灵活、高效的公共服务。运用组织理论通过,"信息处理、信息反馈、信息回应"等三重机制的构建,从操作程序上回应了政府绩效评估"用数据说话、用数据管理、用数据决策"的组织管理流程。因此,地方政府绩效评估的数字技术解构了信息资源组合配置"技术有效"的治理目标,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及评估决策科学化、执行高效化和监督立体化的绩效评估思想。具体而言,从技术层面来看,政府绩效评估的组织管理与程序操作被视为一个独立的政策执行循环。从政治层面来看,与技术治理的政策要求相比,信息是影响政府绩效评估结果的重要因素,信息的取舍往往取决于政策方案潜在结果影响直接相关,这也是导致信息不充分和信息扭曲的主要原因。从制度创新来看,"政策目标"和"执行行为"的双重耦合,一起构成了政策执行有效性维度的结构变量。
关键词:地方政府; 绩效评估; 数字化治理;
作者简介:陈留根,河南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
原文出处:《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5期
城市公共安全的跨界治理:
属性特征、治理困境与模式构建
张玉磊
摘要:公共安全是城市治理中的重大问题,其愈来愈具有地理上跨行政区域边界、层级上跨行政层级边界、功能上跨职能部门边界、主体上跨公私部门边界的跨界属性,使得建立在科层制基础之上、以"一案三制"为基本框架的城市公共安全治理模式面临一定的治理困境,具体表现为属地管理与跨行政区域属性间的悖论、分级负责与跨行政层级属性间的矛盾、分类管理与跨职能部门属性间的张力以及政府单中心治理与跨公私领域属性间的冲突。跨界治理作为一种治理跨界公共事务的有效模式,成为当前城市公共安全治理模式的理想选择。以跨界治理理论为指导,以应急管理部组建为契机,通过树立城市公共安全跨界治理理念、优化城市公共安全治理府际间协调机制、整合城市公共安全公私合作治理网络等系统化措施,能够构建城市公共安全跨界治理模式。
关键词:城市公共安全; 跨界治理; 一案三制; 府际合作; 应急管理部;
作者简介:张玉磊,淮阴师范学院法律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副教授,江苏社科优青,江苏高校人文社会科学校外研究基地培育点“社会风险评估与治理法治化”研究员。
原文出处:《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6期
大数据治理:
基于权力与权利的双向度理解
吴理财;王为
摘要:大数据治理是基于大数据兴起的社会数据化和数据社会化双向互动而提出的治理手段与技术,数据权力和数据权利是理解大数据治理的两个基本向度。通过"数据—信息—权力"的关联性建构,数据权力的生成逻辑得以明确。数据权力是基于数据资料形成的权力形式,经过数据挖掘、信息转化,数据权力得以形成。数据权利是立足于数据权力的权利主张,旨在形成权力倾轧下的防御性保护。两者均衡统一,共同为大数据治理的路径探索和善治目标的实现提供有益启示。
关键词:数据权力; 数据权利; 大数据治理;
作者简介:吴理财,安徽大学社会与政治学院教授、院长、博士生导师;王为,华中师范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博士研究生。
原文出处:《学术界》2020年第10期
大数据驱动式社会监督:
要素、逻辑与策略
蔡玉卿
摘要:在信息时代,大数据成为政治科学的基础性资源,不仅上升为权力本体,而且成为推动社会监督从经验驱动型转向数据驱动型的核心要素,催生大数据驱动式社会监督机制,聚焦数据权力体系,实现社会监督的情景化、可视化与智能化等。大数据驱动的核心要素涵盖驱动源、驱动强度和驱动阈值三部分,重塑社会监督的逻辑起点,衍生出监督思维的数理逻辑、价值的建构逻辑和决策的人机互动逻辑,重构社会监督的数据链、问题链、情景链和价值链。为此,通过治理结构和权力流程的再造,重塑政府与市场的边界;基于数据模块的功能分类,重塑公域与私域边界;以区块链的智能合约效应,优化社会监督的价值诉求,从而提升社会监督的精准性和叙事性。
关键词:大数据; 数理逻辑; 社会监督; 驱动机制; 智能合约效应;
作者简介:蔡玉卿,临沂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山东省廉政研究中心研究员。
原文出处:《河南社会科学》2020年第11期
扭曲与矫治:
中国政府绩效评价价值取向之转变
高娟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强调,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为此,就必须保证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文章结合政府绩效评价的文献分析,考察了政府绩效评价的演变过程,包括评价价值取向、评价主体、评价内容和评价方法,在以GDP为导向,自上而下的政府绩效考核给中国经济带来高速发展的同时,也导致了包括政府、社会和民众在内的整个社会存在某种程度的诚信、公平缺失等价值扭曲问题。唯有以提升民众获得感为价值目标的政府绩效评价,方是矫治以GDP为导向的政府绩效评价痼疾,贯彻政府绩效评价中"以人民为中心"主体地位的现实路径。故而,在政府绩效评价分析范式进行转型的背景下,其价值取向从显性GDP的经济效率价值转向隐性的民众获得感的民主公平价值、从体系向生态的价值转变、从"唯GDP"向人的全面发展转变,政府绩效评价的价值取向注入了新思想、新活力、新坐标,政府绩效评价价值能够全面反映"人的全面发展"和"经济发展质量"的各个层面内容。
关键词:政府绩效; 民众获得感; 政府诚信; 价值取向
作者简介:高娟,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讲师。
原文出处:《科技智囊》2020年第9期
政策失灵与避责机制
——决策科学化和民主化进程中的责任悖论
刘然
摘要:随着公共政策的制定走上了一条科学化和民主化的道路,专家咨询和公众参与等被引入到决策进程中来,这被认为是控制官僚权力、让官僚尽责的有效路径。然而,在"政府—专家—公众代表"构成的决策机制中,由于决策主体从单一走向多元,政策责任也被稀释和分化。现有的决策体制虽然强调专家与公众的角色,却未赋予其有效行动的空间和能力,导致集体决策导向的并非"责任共担"的局面,而是官僚利用参与各方责任追究范围、责任追究主体以及责任承担方式的差异,形成一种转嫁责任的避责机制。"替罪羊策略"、"折中而非择优"、"限制政策议程"以及"定制外部意见"等是政府官员在避责动机驱动下经常使用的策略。政策的科学化与民主化的初衷是为了防范官僚主义,在运行中却可能被官僚制所同化,并演化成官僚主义在政策失败时的保护伞。
关键词:决策责任; 决策科学化; 专家责任; 避责机制
作者简介:刘然,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
原文出处:《浙江社会科学》2020年第11期
算法维度下人工智能嵌入治理的
风险研判及政策因应
朱婉菁
摘要:以算法为技术框架的人工智能变革了人类社会治理本身的运作模式。基于算法维度进行审视,人工智能引发的治理范式逻辑转向是以算法的治理与治理的算法为基础向度,而这也是回答人工智能时代"治理什么"和"如何治理"的关键性问题。作为一项颠覆性技术,人工智能不仅引发了治理范式的逻辑转向,更形成了新的风险社会,突出表现为效率逻辑下治理人格的非自主性、深度学习驱动下治理方式的不可预测性、黑箱效应下治理规则的不可解释性以及个体微粒化下治理价值的不确定性。为了避免技术与制度的互动进入规则和意义上的"真空层",基于风险研判之下作出的政策因应不可或缺,这也为人工智能时代的治理转型奠定了重要的制度基石。
关键词:人工智能; 算法; 治理; 风险研判; 政策因应
作者简介:朱婉菁,温州大学法学院讲师。
原文出处:《天津行政学院学报》2020年第6期
食品药品突发事件
舆情演化规律及治理机制
熊先兰
摘要:近年来,我国食品药品突发事件频发,随之而来的社会舆情风险也已经成为食品药品突发事件风险治理的重点,准确把握舆情生成演化规律是政府从根本上化解其舆情风险的重要途径。通过解读突变效应、雪球效应、长尾效应以及"替代转移"和"舆情关联"规律,深入探究食品药品突发事件社会舆情的形成、发展、消减以及转移等各个阶段的特点,在此基础上,就能有针对性地提出舆情监测预警、回应引导、协同治理以及应急处置等舆情治理机制,以期实现政府应急管理体系和管理能力现代化。
关键词:食品药品; 突发事件; 舆情演化规律; 政府治理
作者简介:熊先兰,湘潭大学商学院讲师。
原文出处:《求索》2020年第5期
信息来源: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
本期编辑:苏凡
往期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