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弘博头条 | 我们为什么要关注博物馆学专委会讨论“博物馆的社会价值”?

2016-11-15 虽艰必远 弘博网



学科之所以成为学科,需要有较为完善的理论体系和研究方法,极重实践又是跨学科的博物馆学也不例外。虽然中国博物馆学还处于一种“前学科阶段”,虽然放在世界范围内我们的理论、方法似乎才刚刚起步,虽然……

 

弘博网自诞生之日起,就非常关注“博物馆学”及相关议题,每年都会聚焦中国博物馆协会博物馆学专业委员会的学术研讨会,从2014年“未来的博物馆”2015年“致力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博物馆”到今年“博物馆的社会价值研究”学术研讨会,我们能够感受到作为还在创建中的、现代学科的博物馆学是如何影响行业发展的。

 


11月13日,博协博物馆学专委会2016年“博物馆的社会价值研究”学术研讨会在安徽博物院举行。从左到右:安徽博物院副院长李治益、中博协博物馆学专委会主任委员陈浩、安徽省文物局副局长邵海卫、安徽博物院副院长邓峰(主持工作)

 

来自全国60多个单位的80多位代表参加了本次学术研讨会,会上共有三位专家发表主旨演讲,十位代表进行主题发言。发言都紧紧围绕着“博物馆的社会价值研究”这一主题,从藏品、展览、活动、博物馆、博物馆史、博物馆使命、价值论等角度阐释博物馆的社会价值及呈现方式,以及与社会公众的互动。

 

博物馆展品拓展与社会服务内涵的增长

 

浙江大学严建强教授讲述了博物馆展品拓展的四点突破导致的博物馆社会服务内涵的巨大增长。他首先明确了“古董是过去传承下来的具有经典意义的可携带物品”,接着说明展品的拓展是从经典到日常、从可移动到不可移动、从物质文化到非物质文化、从过往到现在。展品的拓展和丰化使得博物馆类型更加多样;博物馆在社会价值实现方面,从满足审美欣赏的呈现发展到通过阐释为理解和服务提供介质与平台;当然也深刻改变了展览的性质与使命;为展览的评估提供了可能。


基于博物馆社会价值的展览


关于展览,则有关于展览空间架构和阐释的两个报告。中国丝绸博物馆蔡琴以丝绸馆新馆展览的大胆尝试分享了她们在突破展览空间限制方面的思考。她认为博物馆建筑空间和藏品诠释的陈设关系,最主要是体现了博物馆如何对待时代变迁中的社会文化价值观的把握,同时与时俱进地推动社会教育和文化传播的功能。最后她也梳理出三点有分歧的地方供大家进一步研究:包括博物馆在多大程度上将焦点放在藏品及蕴含的知识上,哪一个机构及如何定义博物馆产品,还有空间架构方面。


博物馆研究会涉及到很多跨学科的内容,本次研讨会上也呈现出这一特点。复旦大学周婧景以美国移民公寓博物馆为例,从叙事心理学角度分析博物馆展览阐释的心理中介,关注观众参观博物馆的习惯行为和普遍心理。她在讨论了叙事心理学及其研究传承、与博物馆展览的关系、在美国移民公寓博物馆展览中的运用后提出了几点反思,包括“叙事革命”已延伸至包括博物馆展览在内的视觉传媒领域;叙事是人类天生被赋予的能力,能促进全面理解;展览不断深度解读基础上故事类教育活动也可配合开发;讲故事时不放弃个体人身主动的选择,博物馆展览一方霸权对话的全面解构;展览故事可影响观众持续变化的“客体我”,进行叙事倾听,实现叙事表达。


一个不该成为问题的问题


近年来,我们越来越能感受到中西博物馆在一个根本问题上有差异,即“西方博物馆的使命普遍推广,中国博物馆的使命真空”。南京师范大学的黄洋较为系统地阐述了关于博物馆使命陈述的文本分析及思考。在说明了为什么博物馆需要使命陈述、什么是博物馆使命陈述以及分析了中西方博物馆使命陈述文本后,他提出了构建博物馆使命陈述文本的五个要点(目的、价值、目标、功能、观众)、三个原则(切实可行、简单明了、能够激发成员的热情与投入感)还有一个观念(使命是动态变化的,不是一成不变的)。


宗旨、业务范围、使命、工作职责、任务、目标、性质等均是博物馆非常根本的问题,各项工作都要据此开展,而且也要向公众说明并推广,目前中国博物馆在这方面的真空状态值得反思。


博物馆教育项目


博物馆中相比于青少年教育活动,针对老年人的活动显得很冷清。在老龄化的社会背景下,博物馆教育工作者应当把更多的视线投向老年群体。浙江省博物馆胡慧媚基于浙博老年人教育活动的探索和实践,分析了老年群体作为教育活动开展对象的特点,探讨了老年人教育活动需求,分享了关于如何更好地开展老年人教育活动的思考,包括结合群体特点设计活动、探索多样化的老年教育项目开展模式、信息发布渠道适应老年人使用习惯等。

 

首都博物馆杜莹通过梳理国内外历史上博物馆利用自身资源进行青少年探究思维培养的相关研究实践,总结出博物馆培养青少年探究思维的几个关键因素,包括引导、提示和溯源。

 

博物馆的社会价值

 

安徽博物院、青岛市博物馆等也从整体角度分享了博物馆是如何在各项工作中彼此联动,实现博物馆社会价值最大化的。


也有学者以现代科技引领博物馆与社会公众之间的有效互动为题,思考流动博物馆建设如何推进博物馆与社会互动。


还有通过梳理近三十年来建国初期博物馆史研究,考察博物馆与社会发展之间关系的研究。


以及关于博物馆社会价值呈现方式的讨论,如泛博物馆现象,还有对博物馆社会价值发展趋势的预判等。


更多精彩,请期待学术研讨会的论文集。



编辑:W


相关链接:

苏东海:博物馆理论研究需要从博物馆发展实践着手

知识维度的博物馆学结构

哈佛大学博物馆课程创立者的博物馆人才培养理念与方法

中博协博物馆学专委会秘书长蔡琴:中国博物馆110年的发展历史是不断民主化的进程

在中国博物馆的圣地反思与前瞻

博物馆学,想说爱你不容易

《浙江博物馆史研究》:当年何事太匆匆



弘博网完成改版,全新上线!版块设置以博物馆业务部门为导向,新增展览、社教、文创、企业等,更重实操,欢迎点击下方“阅读原文”体验!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