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弘博推荐 | 关注博物馆学,从关注开始

2016-11-16 弘博网



中国的博物馆学研究已走过了一百多年的发展历程,但就严格的科学定义而言,博物馆学的学科发展并没有达到像历史学、考古学一样的认知度和水准。对于博物馆学而言,怎样完善学科体系,又怎样拉近与公众之间的距离,这一切或许可以从“博物馆笔记微信公众号新开设的“工作坊”专栏中找到答案。

博物馆笔记是一个专门推送博物馆学理论的个人公众号,前期设有人物小传和读书笔记两个专栏,特别是把Dr. John H. Falk & / Dr. Lynn D. Dierking《博物馆经验》这本书以读书笔记资料整理的形式呈现给读者,知识要点一目了然,也便于读者进行自我思考。


新推出的栏目“工作坊”就是想要深入探讨博物馆人迫切想要解决的一些博物馆理论问题。推送内容来自山东大学“阅读经典:博物馆学工作坊(Reading Classics:Workshop on Museology)。每期以工作坊主讲人所整理的文稿为主要内容,包含就某一文章的主题所进行的概括与讨论。


正如工作坊发起人尹凯所说,传统意义上,我们一般把博物馆学想当然的认为是博物馆空间内有关文物的管理,陈列展示策划、博物馆教育开展、博物馆观众调查等实务性的基础学科,这当然构成了博物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博物馆学或博物馆研究的范畴并不仅仅止于此,从欧陆的博物馆学科建设来看,博物馆哲学、博物馆理论、博物馆史同样是博物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当前的文化理论与博物馆学层面来看,博物馆研究实际是一个跨学科的研究领域,与社会学、人类学、考古学、记忆理论、艺术史、政治学等相关理论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栏目内容以博物馆学理论为主。内容包括博物馆史、博物馆人类学、博物馆文化等多个方面;以西文材料为主,在有条件的情况下会随栏目附原文。



专栏先现已推出了对莎伦·麦夏兰《博物馆研究读本》(Sharon Macdonald.ed.,A companion to Museum Studies)的解读,在对作者和论文内容做简单介绍后,将论文集每个章节进行专题化的分析。后面也对工作坊当中讨论与提问环节进行了整理,在帮助读者理解博物馆学理论的同时,也强调与读者的互动,读者可以选择后台留言交流观点,这种分享的形式更带来了不同观点之间的碰撞。

 
博物馆学离社会公众究竟有多远。我们参观博物馆的关注点可能是藏品,或是陈展空间的设计,亦或是博物馆中的文创。但身为博物馆观众,参观博物馆这个行为本身所蕴含的博物馆学理论包含着方方面面,它可以是博物馆教育,可以是博物馆宣传,也可以是博物馆的社会学理论。
中国的博物馆学目前似乎还保持着高冷的姿态,更多是博物馆人的自说自话。但其实更重要的是,博物馆人本身更需要保持着对博物馆学理论研究的热情。长期以来,无论是从知识传播的起源来看,还是从实践后的总结来说,博物馆学似乎带有“舶来品”的色彩。
这就更需要扎实研究博物馆学理论,然后在此基础上再深入和共享。“工作坊”专栏正在通过将学术讨论成果进行网络平台展示,对博物馆学理论的完善及开放做一种新尝试。
建立、完善、分享、交流。中国的博物馆学似乎在朝着这样一个方向去规划和建设,但如何将理论知识运用到自身实践中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或许,这也是“工作坊”专栏下一步需要做的。

扫描下方二维码即可关注博物馆笔记公众号,进入“工作坊”专栏


部分图文来自于“博物馆笔记”微信公众号编辑:A.R.M.Y

相关链接

苏东海:博物馆理论研究需要从博物馆发展实践着手

博物馆实践与博物馆理论的关系 ——以博物馆展览为视角

我们为什么要关注博物馆学专委会讨论“博物馆的社会价值”?



弘博网完成改版,全新上线!版块设置以博物馆业务部门为导向,新增展览、社教、文创、企业等,更重实操,欢迎点击下方“阅读原文”体验!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