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博头条 | 2016“博物馆+互联网 ”TOP100花落谁家?
编者按
前不久,“第三届世界互联网大会”落下帷幕,而互联网的影响力仍在不断扩大。“互联网+”为很多领域带来了新的改变,这其中就包括博物馆。
2016年,“互联网+博物馆”继续火力全开,向前推进。1月,国家博物馆旗舰店正式入驻“天猫”;6月,故宫名画《韩熙载夜宴图》数字展搬到了首都机场T3航站楼,并以直播形式进行线上播放;7月,故宫魔性H5《穿越故宫来看你》刷爆朋友圈。
与此同时,地方博物馆也积极参与、探索“互联网+”新模式。6月7日高考当天,重庆三峡博物馆利用“一直播”平台,推出第一期“高考送祝福”直播节目,以介绍汉砖《讲学》为切入点,为考生加油;陕西数字博物馆则利用虚拟技术,推出陕西“地图”,地图上标有省内各个博物馆的名称,随意点击就可进入,并沿着“地图”在不同展厅进行虚拟参观,观看展品高清图像与介绍。
另外,建设数字博物馆、开通网上体验馆、微信语音导览、互动漫游、三维展示及3D打印等模式也层出不穷。
互联网正改变着博物馆老成持重、束之高阁的姿态,使其逐步迈入大众生活。一直以来,博物馆作为重要的文化场所,有着深厚的历史积淀和久远的精神价值,并承担着教化大众的责任。互联网的到来,使博物馆焕发生机,学习如何挖掘自身内容、布局增值运营,同时让历史文化、科学真知、生活艺术通过便捷的、互动的形式更加贴近大众。
就目前国内“互联网+博物馆”发展形势而言,故宫和国家博物馆走在先列。故宫作为超级IP,有其巨大的资源优势,但投入之重也是必然的,所以故宫模式并不能轻易复制。如果寄希望于故宫或国博带领其它博物馆共同转型希望甚微。博物馆仍需转变思维,积极筹备、布局,以平等的、热情的姿态去面对受众,而不是将文化作为一种特权用高墙围起来。
在这一过程中,博物馆要主动顺应社交网络化趋势,利用粉丝社群经济实现经济效应,同时让珍贵藏品“活”起来,让用户体验场景更丰富,打造开放的平台,让文化成为兴趣与生活的一部分。博物馆还可以利用大数据及时收集和分析用户数据,精准推送适当的文化活动、教育信息,并对公众体验进行及时的反馈和改善。另外,“互联网+”未来的应用将更加广泛,在文物管理、修复以及国家合作方面也将发挥重要作用。
“博物馆者,非古董者之墓地,乃活思想之育种场。”“互联网+博物馆”秉承互联网“自由、平等、分享”的精神,让更多的人亲近人文,走进艺术,体验美与智慧,拓宽想象,树人立人。
本文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周刊》公众号
作者:嘉歌
编辑:木子
相关链接:
弘博网完成改版,全新上线!版块设置以博物馆业务部门为导向,新增展览、社教、文创、企业等,更重实操,欢迎点击下方“阅读原文”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