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争论不断 笔耕不止——“关中拍客”专栏的五年

2017-01-18 申威隆 弘博网

 

小编语

2012年1月16日,在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的西岳论坛,一个名为“关中拍客”的学生专栏发出了第一篇图文。从此之后,散落在田野中的古迹遗址,博物馆推出的精彩展览,考古青年的欢乐生活,被他以图文并茂的方式不断展现给大家。后来内容由关中地区的文化遗产扩展到全国,影响力也不局限在陕师大,由学校专栏转战微信公众号这一更大的平台,不变的是 “关中拍客”的名字和这位同学分享的热情。


五年的坚持,是弘博君推荐他的主要原因……


西岳论坛“关中拍客”专栏


“关中拍客”微信公众平台


我是申威隆,陕西师范大学2008级博物馆学专业的本科生以及2012级文物与博物馆专业的硕士毕业生。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笔耕不辍,拍照不止。”这是陕西师范大学的臧振老师,在我研究生毕业时,对“关中拍客”专栏的寄语,一直以来激励着我不断为大家奉献精彩的图文。



转眼之间,五年过去了。“关中拍客”专栏与微信公众平台,一共发布了约800篇文章,超过两万张图片,不仅包括关中大地的名胜古迹,也展示了本人外出旅行、实习考察和就业考试之际拍摄的大量照片。“关中拍客”记录着生活,激发着思考,也因此成为了我的习惯。


拍摄关中大地的古迹遗址


在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西岳论坛是学生与老师交流的重要平台。自2004年创办以来,论坛所有的板块和专栏都是由老师负责,学生只能在其中发布帖子。


契机出现在2012年初。当时西岳论坛开始向学生开设专栏,1月16日“关中拍客”就应运而生了。在开始经营这个专栏时,我对它的定位就是通过自己拍摄的照片,展示关中地区的文物古迹,分享自己的所见所思所感。



因此,一大批以“西汉帝陵”、“唐代帝陵”、“汉长安城”等为主题的图文,成为了那时推送的主要内容。每一张照片都是我专程跑到田间地头拍摄的,每一段文字也是我精心查阅资料后总结的,因此也得到了学院老师的支持,并且将关中拍客评为当年的“优秀专栏”。



记录参观博物馆和考古实习的美好时光


本科毕业后,我继续在陕西师范大学攻读硕士研究生,在老师和同学的鼓励下,关中拍客专栏越来越受到大家的重视,我发布图文的积极性也日益高涨。


除了继续拍摄古迹遗址之外,我开始关注博物馆举行的各类展览,尤其是一些具有特色的临时展览。我利用自己的镜头将它们记录下来,让没有机会前往参观的老师和同学,也能够看到很多精彩的展览。“关中拍客”给他人提供便利,我也乐在其中,而且让每一个看过的展览,都在我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



2013年7月和8月,我们在学校的组织下,参与了中国社科院考古所对昆明池遗址的发掘;2013年12月,我通过报名的方式,参与了凌家滩外围的区域系统调查,结识到全国各地很多考古专业的同学。从此之后,我的专栏中时常会展现考古实习中的美好时光,也加入了自己对考古专业的认同感。



毕业后继续坚持经营专栏


2014年7月研究生毕业之后,我就离开了陕西师范大学。但是,关中拍客专栏依然由我负责,成为我在校七年留下的宝贵遗产,更激励我继续保持对文博专业强烈的兴趣。


毕业之后,我并没有像其他学生一样忙着寻找工作,而是前往上海跟随复旦大学考古队,参与广富林遗址的发掘工作。在老师的指导下,我开始了为期四个多月的系统发掘,从布设探方、发掘地层和清理遗迹,到拍照绘图、清洗陶片和整理资料,我对田野考古发掘有了基本的认识。


借此机会,我继续在关中拍客专栏,进行公众考古的普及活动。在2015年,我拍摄的一组以《热闹的广富林》为主题的照片,很荣幸获得了中国公众考古的奖项,再一次坚定了我将“公众考古”与“关中拍客”相结合的想法。


在繁华的大上海,考古工地必然拴不住我。江南是一个爱下雨的地方,每一次下雨考古工地都要停工,天气放晴之后考古工地还要晾晒几天,所以我有大量休息的时间进城参观博物馆,在老上海的街巷中寻找著名的近代建筑。



离开上海之后,我粗略计算了一下,在短短的四个月中,我竟然参观了120多座各类博物馆、美术馆、规划馆、纪念馆和名人故居,在专栏中发布了40篇各类游记。


记录就业道路中的所见所闻


结束广富林遗址的考古实习,2015年的春节之后,我也和其他的毕业生一样,开始忙于寻找工作。不同的是,在全国各地寻找工作之余,我依然没有忘记,将所见和所闻,发布在自己的关中拍客专栏。


从北京到广州,再到辽宁沈阳,我终于在沈阳考古所开始了第一份工作。从5月到7月期间,沈阳市内的博物馆和文物保护单位,以及东三省的重要城市,都是我工作之余寻访的对象。在两个月的时间里,我发现这里无论经济发展水平,还是学术研究的氛围,都远远不及西安,所以我不得不辞去这里的工作。


离开沈阳考古所,回到西安之后,东莞市逸颐艺舍博物馆的馆长联系到我,希望我可以去这座私人博物馆担任“副馆长”。那段时间,我借着在这里工作的机会,在广东各地和港澳又游览了一大圈。广东的环境和经济,都远远超过西安,所以我非常愿意留在这里。但是,天有不测风云,因为不太懂得鉴宝,我被博物馆辞了!



离开广东之后,我又在北京、河北、山东和湖南漂泊了一段时间,见到很多在各地工作的同学。11月中旬,一次偶然的机会,我跟随福建博物院的老师,前往宁德太姥山的国兴寺遗址参与考古发掘。


在之后两个月的时间里,白天我和大家一起进行紧张的发掘,晚上就在宾馆看《芈月传》,随便写文章“吐槽”了一下剧中的道具,结果就把关中拍客的微信公众平台推向文博界的风口浪尖,从此以后就很难再低调下来。当然,这是后话了!


交流事业单位考试中的心得体会


2014年和2015年就这样晃晃悠悠地过去了,2016年我想对自己的工作问题做一个交代。从春节之后,我就积极准备各种公务员与事业单位的考试,先后前往山东、浙江、湖北,以及陕西各地的文博单位参加考试。


在参加全国各地事业单位的考试过程中,身为“文物与博物馆”专业的毕业生,逐渐发现文博单位的招生考试中,无论是专业的设定,还是考试的过程,全国各地都存在这巨大的差异。于是,我在自己的公众平台发布了一些文字,与全国各地“文物与博物馆”专业的同行交流体会,引起很多相关单位的重视。


当时我报考的所有博物馆都以失败告终,但最后竟然稀里糊涂地考入了西咸新区规划局。我虽然不太喜欢这份工作,但是它却给予我充足的时间,可以像在校时一样,继续利用周末和假期,在关中大地拍摄各类文物古迹和博物馆。我的关中拍客专栏仿佛又回到了开始的状态!


2017年1月1日,“关中拍客”发布了属于自己的图标。外圆象征关中的四大名关,内方代表了西安城墙和钟楼,加上汉隶书写的四个大字,使得整个图标意义深远。



新的一年,我又迎来了新的工作,“关中拍客”也将迎来新的挑战。


结语:

“关中拍客”也曾发布过不少引发争议的内容,申威隆同学也一直以高调张扬形象在圈内为人们所知。当然,“关中拍客”之所以得到了广泛关注,更重要的是由于其作为个人的专栏平台,乐于将自己的所见所思呈现在公众视野,他对于公众考古也有自己的理解,一直在践行。


弘博网对于争议话题、争议人物一向持开放态度。我们希望行业内有更多元的声音、更多样化的视角呈现事物样貌,只有这样,行业才不会“固步自封,愈发高冷”。未来,我们还会持续关注“关中拍客”,也期待有越来越多的人愿意分享ta与文博的故事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


 

图片来源及作者:申威隆

编辑:A.R.M.Y



相关链接:

当人事聘用与专业改革的脱节的时候……

我家博物馆有羊驼...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