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辽博带你跨越时空看冬景

2017-01-25 弘博网

数码时代,

冬天的景色是这样的


是这样的


还有这样的

(以上图片来源于网络)


而在古代,没有相机,

文人们就用笔墨描绘着冬景,记录当下的心境


由辽宁省博物馆原创策划,携手沈阳故宫博物院、旅顺博物馆,联袂打造的“瑞雪映丹青——中国古代冬景绘画特展”正在辽宁省博物馆展出。



展览遴选自宋代至清代冬景绘画精品80件,其中辽宁省博物馆47件,沈阳故宫博物院24件,旅顺博物馆9件。据悉,展览近一半作品是首次亮相,数量之多堪称近年来之最。值得一提的是,有6件清宫散佚作品也在展出之列。


步入展厅,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辽博馆藏清宫散佚作品:北宋时期的《小寒林图》。它在经历了千百年的沧桑变化后,表面留下了一些不完整、甚至破损的痕迹。而这幅《小寒林图》已经有近二十年的时间没有和观众见面,这一次可以让大家大饱眼福。


▼《小寒林图》五代—北宋  李成(传),辽宁省博物馆藏

《小寒林图》以水墨兼少许淡彩作平远山水。前景为数株松树,挺拔苍劲,工致细微。左右陂陀被烟雾掩映,一派迷濛。远景有隐约可见的起伏山峦。


《雪中梅竹图》是南宋徐禹功唯一传世作品。水墨画雪梅一株横空而出,修竹三竿,雪压枝头,在梅竹书面上留出一道绢地本色,极见功力。而这幅图据上一次北京奥运会期间在首博展出也有近十年时间。

《雪中梅竹图》南宋 徐禹功,辽宁省博物馆藏


展览以“雪景山水”、“岁寒三友”、“枯木寒禽”、“岁朝清供”四个单元为脉络,展现出冬景绘画中有关冬天的山川、花卉、禽鸟及节日等种种面貌。


雪景山水  

▼《雪山觅句图》 明 文徵明,沈阳故宫博物院藏

该图水墨浅设色绘冬景,其上雪山高耸,直插云霄,近景小桥流水旁巨树林立,一株松树尤为挺拔,左侧一人身着红衣,倚杖而立,昂首赏景,作觅句状。画面赋色以白为主,红衣青松用色沉稳,山峰逸笔草草,人物树木刻画细致,情景交融,引人入胜。画面上部作者自题七言诗并署款钤印。


岁寒三友  

“岁寒三友”松、竹、梅,以及枯木、寒禽均饱含着人们对冬季的爱慕之情,是古代冬景画中最常见的题材。


▼《三友图》清 邹一桂 董邦达 蒋溥,沈阳故宫博物院藏

此图为三位画家的合作作品,邹一桂画梅,董邦达画松,蒋溥画竹,每人在所画部分题臣字款。画面用笔松秀,笔墨细腻,是宫廷绘画的典型风格。画面上部及中部有梁诗正、汪由敦、蒋溥、嵇璜、邹一桂、董邦达六人恭和七言长诗各一首。


▼《寒鸦图》南宋 佚名 ,辽宁省博物馆藏


岁朝图里的年味   

岁朝,也称“岁旦”,即阴历正月初一,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春节。“岁朝图”是我国传统绘画题材,通常以静物画的面貌出现,通过画中物品的名称谐音、民俗寓意或历史掌故来表现一个美好的新年祝福。


▼《岁朝图》清 王翚杨晋等八人合绘,沈阳故宫博物院藏


自宋代开始,岁朝图作为一个新的绘画主题兴起于宋代的皇宫之中,表现内容以冬日不易看到的花卉树木为主。到了明清,画家们将室内案头摆放的供观赏的盆景插画、奇石古玩等也纳入了岁朝图中,逐渐形成了岁朝清供的主题。这些作品大都为居室厅堂增添了生活情趣,成为文人画中最为雅俗共赏的品类。


《岁朝清供图》  清 赵之谦,旅顺博物馆藏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2017年是农历丁酉鸡年,在展出的冬景画中,有三幅画有鸡形象的作品,生动写实的画作为漫漫冬日增添一抹灵气。本次展览持续至4月9日,快来辽博赏冬景吧!


《锦雉图》 明 佚名,辽宁省博物馆藏


策展人

寄语


我们希望“瑞雪映丹青——中国古代冬景绘画特展”能给观众带来冬日里意蕴深长的美。通过古代冬景画中所表达的不同时代人们的审美感受,体会美,发现美,感悟美。并且点燃观众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引发情感的共鸣。



本文内容及图片由辽宁省博物馆提供

编辑:木子


相关链接:

2017新春特辑 | 主题展览

2017新春特辑|特色活动

辽宁三大博物馆藏仕女画开展  半数为首次公开面世

初探辽宁省博物馆新馆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