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玉叶金枝”中看明代江西贵族的尊荣生活
2017年4月3日,“玉叶金枝——明代江西藩王出土文物精品展”在苏州博物馆开幕,该展览由江西省博物馆和苏州博物馆联合举办,展示了明代江西藩王墓出土的105件文物精品,以玉器和金器尤为精美。
封藩制度下的大明王朝
1368年,朱元璋推翻蒙古人统治的元朝,建立大明王朝。明代经济富庶,贸易繁荣,玉器使用世俗化,生产专业化,促进玉器商品化。明代玉器面貌一新,种类增加,佩玉多样,造型百态,纹样千姿。政治上去异族,礼仪上复古制,明代玉器仿模前人。
朱元璋为了明代江山永固,实行封藩制度,皇子皇孙分封各地。明江西藩王主要有三大系:永乐元年(1403),明太祖朱元璋第十六子朱权(宁献王)改封南昌府治南昌,五世五王,是为宁藩王系;正统元年(1436),明仁宗朱高炽第七子朱瞻墺(淮靖王)改封饶州府治鄱阳,传八世九王,是为淮藩王系;弘治八年(1495),明宪宗朱见深第四子朱祐槟(益端王)就藩建昌府治南城,七世八王,是为益藩王系。
金玉尊荣中的奢华生活
在明代江西三藩历代王墓出土的数千件精美文物中,尤以饰品和金玉器集中体现了封藩制度下贵族生活的奢华优雅与江西地区的工艺特色。
霞帔金坠子 1件,桃形,中空,将两块相同的桃形镂空云凤纹金片捶压成外鼓状后镶包而成。坠边錾刻有双菱纹和小圈纹,坠子顶端錾一孔,穿一直径0.2厘米的“S”形金丝连接坠子和金钩,金钩扁平内凹,外面錾刻卷草纹。
整体为青玉质。整副玉带板均以牡丹花为主体纹饰,采用浮雕加阴刻线相结合的手法,把花叶及花蕊根据需要琢成凹凸形,再用阴刻线琢出叶脉纹等,然后在阴刻线内描金。背面有2个或3个斜形对穿的小鼻孔,便于缀在衬带上。出土时置于包巾内,各部件相对位置不明。
蝴蝶花扣,每对由襻、扣组合而成:蓝宝石为扣,梅花成襻,扣襻脚饰蝴蝶纹,两两相扣后,呈双蝶对梅状,蝶身上的宝石托中分别镶嵌1粒红宝石,也有蓝宝石的。蝶翅两边有两个针眼以便穿缀。
冠可分帽圈、帽盖、帽檐、帽舌四个部分:帽圈位于帽盖之下,为一个以带形小金片构成的镂空圈,平面呈椭圆形。帽盖置于帽圈之下,形如半个椭球体,帽盖之上以一镂空带将其沿椭圆长轴分成前后两部分。盖顶部位的镂空带上镶有9颗宝石,左右两侧各有一个圆孔,孔内各插金簪一支,簪头呈螺旋花形,簪脚上錾刻有“银作局嘉靖二十六年十月造金五钱”铭文;帽盖前后两部分,分别有9条绳形金丝筋并有7颗宝石;帽盖前面高三分之一处有一圆孔,空而无物。冠体前后左右有4个帽檐:左右为新月形,上有4粒宝;前后为磬形,各有5粒宝石。帽舌2片,分垂于后帽檐之下,上狭下宽,每片各嵌宝石5粒。
此件金冠,全用金叶剪成长4毫米、宽约1毫米的小股绕成“巳”形,然后逐个焊接成列,再按所需大小和轮廓焊接成片。每片边缘焊以较粗的金丝为边,以为冠的部件。均以绳形金丝焊于表面,配备好各部的应力和全器的美观。由于金丝细小,所构成的穿眼极细,光线照之,全器有透明之感。
银质钩,勾头錾刻如意云纹。由珩、瑀、琚、璜、冲牙、玉滴及小玉珠分段串缀而成。玉珩两面刻满谷纹,瑀、琚、璜上有变体凤纹、绞丝纹及谷纹,它们两面纹饰对称。从零乱无规则的纹饰及玉质看,可知这些玉片都是用玉璧改制的,其中两块珩为同一玉璧的玉料,其余的玉片又为同一块璧料。
古人对佩饰十分重视,有德佩和事佩之分,无实用价值的玉佩称为德佩,具有实用价值的腰佩称为事佩。玉佩是古代贵族礼服上必不可少的一种装饰。
从考古发掘看精神传承
建国以来,江西考古工作成绩显著,宁藩王与益藩王的墓葬出土了大量珍贵文物,金器华丽,玉器润蕴,其中玉器最有特色。这些玉器均为明王及家族成员所配用,物主明确,时间清楚,品类多种,质地莹润,雕琢细致,纹样精美,具有很高的观赏与研究价值。它们不仅为中国玉器文化长河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反映江西地方文化的珍贵实物。
现代中国,人们仍然贵金重玉:金器宣示富贵;玉器昭示人的品德,代表人的精神,寓意人的信念,表达人的愿望。我们相信来自明代江西藩王的105件(组)文物精品,会给您带来精神愉悦、安康吉祥。
展览时间:2017年4月3日——6月4日
展览地点:苏州博物馆负一层特展厅
主办单位:江西省博物馆苏州博物馆
来源:苏州博物馆
编辑:闲凝眄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