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展览——博物馆无法回避的共同议题
上期内容,弘博网对于在第八次科技博物馆理论研讨会上进行报告的部分代表的观点进行了梳理(链接:主题展览怎么做?第八次科技博物馆理论研讨会这样说)。本期,弘博网将继续把研讨会上代表的发言与读者们分享。希望对读者们能有所帮助和启发。
本次科技博物馆理论研讨会主要围绕着主题展览来进行,包括主题展览的概念、主题展览的策划与设计、主题展览策展过程中的问题。进行报告的专家代表们有的从概念入手进行探讨,有的结合实例分享经验,也有的在尝试解决主题展览策展中的实际问题。
北京大学文博系教授宋向光在题为《主题展览的定位与叙事策略》的报告中,首先梳理了主题展览、主题展览的类型和特点等概念,他认为,主题展览是以特定的自然、科学、社会现象(或事件)为基本线索,整合多个相关领域知识、观点和认知,全面系统揭示该现象的实质、演变及其与人类发展关系的展览。
主题展览的类型分为知识性主题和事件性主题,两种主题展览内容多有交织,唯主次关系不同。而主题展览具有:对主题说明及阐释多学科、多角度;展览内容多为“闭环”解构;涉及多领域;从“身边事”说起;有事说理,寓情于物的种种特点。
对于主题展览的定位、主题展览的重点、主题展览的结构思路以及叙述策略宋向光也提出了他的看法:主题展览应明确定位展览的目标和主题,体现展览内容的特点。同时主题展览应以科学知识为支撑;以观众自身经验为出发点;以未来发展为导向;以提供解决方案或路径为线索;以观众态度转变为目标。他提出了认知、知识、学程、解说、故事的五种结构思路,以及问题,真相,生活,卷入,挑战的叙述策略。
最后宋向光也分享了他对于主题展览个人的一些见地,他认为做主题展览
针对如何用主题展览“讲故事”,也就是如何做好故事线的策划, 河北省科技馆副馆长傅利峰认为,科技馆“讲故事”是为了达到其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的教育目标。达到了这三方面的目标,故事策划才算有意义。
为此傅利峰提出四点看法:
科技馆是非正式教育,应不同于学校教育,因此不能用编教材的思路和学科制的思维方式来策划展览。而更应强调兴趣、启发、体验、方法、观念。
策划题目的过程中,要善于运用小主题体现大思想,要明确主题内容,主题内容具体了,就容易讲出生动的“故事”。避免题目过大、过泛,而是对不同小主题深入挖掘和展示。
对于科技馆所讲述的故事,不应局限于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方面,其所包含的科学思想、科学方法也应当属于“故事”的范畴。
策划主题展览时,要有更宽的视野,可以采取对比的方式、跨学科的展示来给予观众更多的启示。
北京众邦科普研究所策划部主任王晓宇的报告同样聚焦于策展中的故事如何展现。她列举了几个例子:波士顿科学博物馆、纽约自然历史博物馆和伦敦自然历史博物馆的红巨杉断面,采用了相似的标注手法,在对应的年轮位置标注人类发展历史上的重大事件,用年轮讲述与年轮本身无关的事件,但是却与历史事件关联了起来,这种转化能让观众在观看展览的过程中不仅仅获得科学知识,更有情感的代入,值得学习和借鉴。
王晓宇还列举了在北京先农坛太岁殿策划中国古代建筑展,在江西科技馆策划的关爱生命主题展览时,利用空间结构来使环境与展览更加融合,或解决观众自主参观和故事讲述顺序之间的矛盾。
最后,她还提出,在引进展品时,不能忽略展品原有的故事、叙事线索,这样才不会失去原有的精彩。
科技馆的建设在近年得到了迅速发展,但是由于在展教功能上过分强调科学知识和科学原理的解读,而忽略了科学思维科学方法的培养,形成了"有知识,无文化" 的局面。对此,北京众邦科普研究所策划部副主任孙莹莹提出,改变这一现状不仅要从展陈形式上进行创新,更要从展示内容上进行突破。
她认为,引进科学史内容是解决上述问题的有效途径。科学史内容可以有效表达以科学思想、态度和价值观为主题的展览。只关注知识性与参与性,而忽视了深层科学史内涵的挖掘,将导致展览对主题深层次的提炼的缺乏。
我国科技馆沿用了科学中心以互动展品来演示科学现象的模式,擅长于展示参与体验型展品和动态演示型展品,表现其科学原理,却忽视了科学史方面的展品,同时,在科学教育目标上的认识和发展还相对滞后,这都导致了科学史内容在我国科技馆中的缺失。
而科学史是记录科学发展过程,认识和研究科学从业人员的历史;它是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真实记录。展示和挖掘科学史内容是提升科技馆科学教育功能和效果的内在需要,也是深化展览主题的有效途径。
科技馆中的科学史不是单纯的展示科技的发展历程,而是要通过“讲故事”揭示其背后的科学思想、精神、方法、意识、态度,以及科学与社会、与人文的关系。与此同时,科技馆在推动义务教育阶段的科学教育中肩负着重要的示范和支撑作用。基于科学教育的目标,科技馆不应拒绝一切可以起到教育效果的展示手段和方式。
来自宁波新文三维股份有限公司设计师刘则晴,则从另一个角度——闭环设计理念,探讨了如何合理制定并有效实现展览目标与主题。所谓闭环设计,即针对既定目标,进行有意识的努力,并在确定目标后对设计完成方案进行目标确认。
采用闭环设计主要是由主题展览具有的多信息体系、持续动态教育过程的特点所决定。她还提出,闭环设计的解决方案有基础调研、展示内容设计、展示方式设计三个环节,并以实际案例对闭环设计进行了阐释。
中国科技馆展览教育中心展览辅导部副主任王紫色以“遇见更好的你”心理学专题展为例,探讨了主题展览策划中,如何提炼主题,如何通过展览内容设计来表达主题与策展中期调查研究等问题。
科普撰稿人马之恒则分享了他在参观欧洲科技类博物馆时的感悟,探讨欧洲科技类博物馆是如何“讲故事”。在研讨会上,马之恒为大家展示了里昂印刷博物馆的法郎纸砖、法国国家航空航天博物馆协和科技展区、挪威特罗姆瑟极地博物馆、巴塞罗那海事博物馆“七艘船,七段口述史”的半永久性展览等等有特色的主题展览,讲述了他对于欧洲科技馆在“讲故事”过程中常用套路的认识:或对展品进行重新诠释,或发掘科技史人物冷门故事,或以历史无名“小人物”为主角来折射“大时代”背景。
研讨会上,还有部分代表分享了他们的策展或者观展经历。广东东莞鸦片战争博物馆副馆长唐立鹏讲述了在鸦片战争博物馆《鸦片战争陈列》主题展览策划中,学术研究所发挥的基础性作用。因为专家们在策展前期进行了扎实的学术研究,奠定了优秀展览的坚实基础。
学术研究可以为展览定位确定基调,对文物征集指明方向,为展览内涵提供素材,还能为创新形式注入灵感。那么研究应当如何进行?
首先,掌握相关领域学术动态,
第二,构建文物生态指示系统,
第三,建立展品性资料存储库,
第四,累计生动细节,典型情景。
在本次研讨会的最后,徐善衍理事长对研讨会参会人员的发言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并针对一些概念性或值得注意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和解答:
到底是博物馆还是科技馆?
徐善衍理事长认为科学技术馆也好、科学中心也好、自然博物馆也好,它们都可以叫做博物馆,或者科学博物馆。科学的概念包括了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思维科学,也包括了基础理论科学、技术科学和工程科学。科学的来源是对客观世界实践的探索分析,最后是上升到科学的理论认识。理清主题与理念的区别?
有的地方在设计建馆方案时,混淆了主题与理念的概念。徐善衍理事长提出主题是指展示的中心的内容,核心的概念,而理念是一个馆要追求的价值目标。如果将两者混淆势必会闹笑话。传播、启迪与培养
“四科”传播与启迪头脑、技能培养同样重要。目前对于科技馆的价值目标定为往往局限在一个方面,即科学传播与普及,却忽视了科技发展包括科技创新和科学普及两个相辅相成的方面。科技博物馆要让公众理解科学,以及科学的应用,最终应把人文和艺术的魅力相结合。重视科技馆的互动设计
我国科技馆对于互动内容的设计还有待提高,尤其是对于少年儿童,要提高少年儿童在科技馆的互动参与度。互动概念需要得到深化,科技馆建设应尽可能征求群众意见,吸引群众参与建设。科技馆展览方式应多样化
科技馆不是样样都在讲故事,还有揭示内涵、体验等等内容。教育目标功能是多元的,实现的手段也应该有多不同。我国科技馆发展到了历史转折性时期
我国科技馆发展到了必须实现自我创新的阶段,必须有自己的特色。解决创新、特色、探索的问题,才能实现我国科技馆新的发展。没有自己的特色和创新成果是无法建设一流科技馆的。本次科技博物馆理论研讨会对科技博物馆主题展览的概念等进行了系统的梳理,也指出了我国科技博物馆存在的一些问题,并为未来科技博物馆的发展提出了新的方向和思路。
科技博物馆主题展览的策划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如何设计一个优秀的展览也是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无论过去、现在,国内、国外,设计一个有特色、有吸引力的科技博物馆主题展览都需要每一个科技博物馆从业者的思考与努力。
来源:会议主办方相关稿件及现场录音
作者:Double L
编辑:Double L;大萌萌
相关链接:
唯一投稿邮箱:news@hongbowang.net
QQ:博物馆行业交流群 319424239
·欢迎转发朋友圈,如需转载请联系后台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以下公众号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更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