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在南京的“养心殿”,和北京的有何不同?

2017-12-27 弘博网


12月21日下午,“走进养心殿——大清的家国天下”展开幕仪式在南京博物院举办。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与南京博物院院长龚良先后致辞,单霁翔说,养心殿走出紫禁城,来到南京办展,这是要把文物活化的方式之一。龚良表示,南博的宗旨就是创造更多美好的事物,服务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提供更多良好的精神食粮产品。在启动仪式上,“走进养心殿——大清的家国天下”展正式揭开帷幕。



养心殿,始建于明嘉靖十六年,是紫禁城内一座独立的宫殿建筑,也是一座浓缩的紫禁城。 自雍正帝起,清帝国八位皇帝在此居住执政。


让我们藉紫禁城暨养心殿内相关文物,走进这座政寝合一、家国一体的宫殿,走进最后一个封建王朝的权力中枢。洞幽烛远,重拾记忆,顺着这里发出的政令,体会大清帝国的荣辱兴衰……




展览亮点: 


1.内容吸睛:不出南京便可走进养心殿,了解这座浓缩的紫禁城。


2.文物精美:279件故宫精品文物将悉数在您面前展示。


3.设计用心:勤政亲贤殿、垂帘听政、三希堂和明窗开笔等场景复原,为您“真实”体验加分。


4.故事曲折:为您揭秘帝王的家国情怀、国家的兴衰历程。


养心殿始建于明代嘉靖十六年,是故宫内廷中距离乾清宫最近的一处独立宫殿建筑。养心殿虽然名字里包含“养”字,但并不是帝王调养身体的地方。“养心”二字出自《孟子•尽心篇》中的“养心莫善于寡欲”句。以“养心”为殿名,既寄托了帝王培养本心的愿望,又可时时起到规劝帝王的作用。


养心殿鸟瞰-局部

养心殿匾


明代的养心殿是皇帝起居听政之外闲居的宫殿。


清代,自雍正帝移居养心殿始,这里发生了重大变化:它不仅成为皇帝的寝宫,而且取代乾清宫成为皇帝日常政务活动的中心。


此后直至清末,这里一直是清朝最高权力所在地,几乎所有关乎军国大事的决策都是在此处产生并昭告天下。


养心殿区平面图


这里曾发生过许多重大的历史事件,见证过历史沧桑,有太多令人遐想的空间:曾有召对臣工、批阅章奏的勤政亲贤殿,也曾有丹青吟咏、怡情雅趣的“三希堂”;曾见证新春赐福、拈香礼佛,也曾见证影响中国封建王朝命运的“垂帘听政”;曾听闻自强之音戛然而止,也曾弹出千年帝制的终结乐章。



为了更好的保护养心殿, 2015年底故宫博物院启动了为期五年的“养心殿研究性保护项目”。在保护修缮期间,养心殿中的文物将带着它们的故事走出紫禁城,走近广大公众,让人们更真切地感受到历史跳动的脉搏、体会到大清帝王们的家国情怀。


“走进养心殿——大清的家国天下”展是故宫养心殿文物在国内巡回展的第三站。展览共展出养心殿文物279件,采用了以原状景观复原为主的方式,复原了正殿明间、西暖阁、东暖阁、三希堂和佛堂五个场所,最大限度地还原了养心殿各区域的风貌,同时辅以分类展示,讲述养心殿造办处、十全老人、垂帘听政等10 个单元故事,并延伸介绍相关历史事件、制度和人物,梳理从康雍乾盛世到清帝退位数百年间大清朝的悲喜哀乐,以释家国,以启后人。


复原场景:佛堂(左)、三希堂(右上)、东暖阁(右中)、西暖阁(右下)


展览延续了南博探索的、经实践检验可行的、富有特色的策展制度,即“策展人+一个团队”的高效运行模式,同时延续公益性、低票价、非营利、广泛参与的营销方式。通过精美的宫廷文物、精致的原状展示、精心的配套服务,带给公众一个来自养心殿、又超出养心殿的大清故事,既欣赏到故宫文物的雍容华美,又体味到大清家国的盛衰兴亡。


展览主题:走进养心殿——大清的家国天下


地点:南京博物院特展馆3楼11展厅


时间:2017年12月22日-2018年3月22日


展出文物:300余件


价格: 30元成人30元/人现役军人、老年人(60岁及以上)、学生、残疾人凭证20元/人1.2米以下儿童免票(必须至少一名成人购票陪同)


重点文物


金嵌珠宝金瓯永固杯

清乾隆

高12.5 厘米,口径8 厘米,最宽12 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乾隆款金嵌珠石金瓯永固杯


杯纯金质,直口,两侧各有一夔龙耳,龙头顶嵌缚珍珠。杯三足,以卷鼻象首为形,象首嵌珍珠及红色宝石。杯身錾刻缠枝宝相花,花内嵌东珠、红宝石及蓝宝石等各色彩宝。口沿饰以带状回纹,一面錾刻篆书“金瓯永固”,另一面錾刻“乾隆年制”。通体以点翠为地,惜多已脱缺。器物造型优美,富丽堂皇。


每年元旦子时,乾隆帝都会在养心殿东暖阁举行开笔仪式,以金瓯永固杯饮用能消灾延寿的屠苏酒,点燃“玉烛长调”烛台上的蜡烛,再用“万年青笔”写下新年祝福吉语,同时翻阅是年的历书,祈愿政权稳固、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徐琳)


明黄色缎绣彩云金龙纹男夹朝袍

清乾隆

身长140 厘米,袖长188 厘米,袖口宽19 厘米,下摆宽154 厘米,佩肩100 厘米×34 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明黄色缎绣彩云金龙纹男夹朝袍


明黄色朝袍为清代皇帝礼服之一,主要用于元旦、万寿、冬至三大圣节,以及社稷坛、太庙、先农坛、方泽坛等重大祭祀场合。此朝袍为乾隆帝御用之物。其式为:圆立领,大襟右衽,左开裾,马蹄袖,附披肩,团龙杂宝织金边缘,上衣下裳相连属,下裳有襞积,垂背云二。衬浅月白色暗花绫里,缀铜鎏金錾花扣六枚。这件朝袍采取二至四色间晕与退晕相结合的装饰方法,以及多种刺绣技法,在明黄色缎地上绣制彩云金龙、海水江崖及十二章等纹样。其精细的刺绣技法,不仅代表着清乾隆时期苏州刺绣的高超水平,也反映出当时追求繁复细腻的装饰风格,是乾隆时期的典型佳作。(杨紫彤)


银鎏金浑天仪

清康熙八年(1669 年)

边长35.8 厘米,通高37.3 厘米,木座高22.4 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银镀金浑仪


浑天仪的环架安在紫檀木方形框架中。仪器可分三层,外层水平圆圈为地平圈,刻有度分。与地平圈垂直相交的为子午圈,刻有四象限。子午圈以内的各环分别为黄道带、黄道圈、赤道、白道、皆刻有度数。环架通轴的中心设一地球,上刻有“亚细亚”“欧罗巴”“利未亚”“阿美利加”等当时五大洲的名称。


浑天仪由清钦天监官员、比利时传教士南怀仁等制造,并于康熙八年(1669 年)进呈朝廷。此仪是一种小型天体演示仪器。旋转浑天仪可以演示太阳、月亮围绕地球转动的情况,并可表现出日、月、月蚀现象。此浑天仪是清宫造办处所制造天文仪器中较早的一件。 


浑天仪的黄道带上镌刻满汉二体文款,汉文为“康熙八年仲夏臣南怀仁等制”。(王慧)


谢安 行书中郎帖 册页

纵23.3 厘米,横25.7 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谢安行书中郎帖册页


谢安(320—385),字安石,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聪慧过人,名重于时。早年无意宦游,朝廷屡征,皆以病辞。隐居于会稽之东山,纵情声色,出行必携妓。后出仕,为尚书仆射,加后将军,威仪外著,时人比之王导。太元八年(383 年)苻坚攻晋,谢安为征讨大都督,指挥“淝水之战”,以少胜多,大败苻坚而名垂青史。谢安善行、草书,唐李嗣真《书后品》赞曰:“纵任自在,有螭盘虎踞之势。”太元十年(385 年),谢安病逝于建康(今江苏南京),赠太傅,谥文靖。《晋书》有传。


《中郎帖》又称《八月五日帖》,是传为东晋谢安书写的一封报丧书信,信中告知中郎突然去世的消息,同时表达了自己内心悲痛的情感。此帖有“德寿”玺印,为南宋高宗赵构之印,另据此帖纸、墨等判断,可确认它为南宋御书院所临摹的古帖。在南宋,由于高宗以来历代皇帝对“二王”及晋人书的嗜好,上行下效,南宋书风充满古雅萧散的气质。此帖行笔圆转流畅,笔法纯熟,具有典雅丰腴、气度雍容的特点。帖前有鉴藏印,印文不辨。帖后鉴藏印有南宋“德寿”,明“吴桢”“黄琳美之”“新安吴廷”“许叔次家藏”“杨嘉”“堵氏”等,以及清乾隆内府、宣统内府诸印。


曾经《宣和书谱》《云烟过眼录》《东图玄览》《清河书画舫》《式古堂书画汇考》《平生壮观》《大观录》《墨缘汇观》《石渠宝笈》等书著录。


释文:

八月五日告渊、朗、廓、攸、靖、玄、允等,何图酷祸暴集,中郎奄至逝没。哀痛崩恸,五情破裂,不自堪忍,痛当奈何!当复奈何!汝等哀慕断绝,号咷深至,岂可为心。奈何!奈何!安疏。(郝炎峰)



在这里,


帝王批阅奏章、召见臣工、勤政亲贤;


在这里,


帝王希圣希天、新春赐福、拈香敬佛;


在这里,


帝王一心所托、养心有为、中正仁和;


在这里,


时局风云诡谲,两宫太后、垂帘听政,


也是在这里,


唱出了中国千年帝制终结的挽歌……



来源:南京博物院

编辑:言若#大萌萌


相关链接:

聚焦文博2017|焦点事件篇

聚焦文博2017 | 政策法规篇

国宝说话了,五分钟让你一眼千年

中外的考古类学术论文怎样才能做到交流无障碍

圣诞元旦很迷茫?看这些博物馆带你一起过节!

王凯、胡歌、鹿晗……《国家宝藏》之外,明星与博物馆不得不说的二三事

如何安放遗迹开发与居民共惠的天平

改扩建之余,博物馆是否能用建筑为我们保留“城市记忆”?

什么样的城市才可以被称为“博物馆之都”?

博物馆社教不在于讲授知识,而在于引导学习

唯一投稿邮箱:news@hongbowang.net

QQ:博物馆行业交流群 319424239


·欢迎转发朋友圈,如需转载请联系后台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以下公众号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更多资讯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