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高晓松与樊建川,将军与毛毯,博物馆与我们

2018-03-23 JYT 弘博网


每当想安利小伙伴去哪个馆看个什么展的时候,我就会被问到:


“诶,博物馆里面展览是为了什么”,

“完全看不懂的东西,你喜欢它什么”,

诸如此类。


作为本身热爱博物馆的我,对博物馆的喜欢好像没有理由。有时候试图解释,“博物馆是为社会及其发展服务的BALABALA”,别人听不懂,也很没兴趣。


我就想,什么时候,也有人能通俗易懂地把博物馆介绍给更多的人,让更多的人知道,这是个这么好的地方,该多好。


今年春天,高晓松在《晓说》的第三季开始了“博物馆系列”。


在这个系列的一开始,高晓松就他为什么要做博物馆系列,以及为何选择以通过对话博物馆创办人的方式给出了原因。


图片源自视频截图

不同的博物馆代表着不同的历史节点

走过很多座博物馆之后

就会在脑海里将这些历史节点连接成线和面


这个系列的第一期,对话的是樊建川,主题是抗战记忆。

樊建川最广为人知的事迹,就是他以一己之力创办的建川博物馆。

可能有人知道他在创办建川博物馆之前,一直经商,曾经进入了中国富豪榜前200名。

可能有人知道他经商之前,辞去了宜宾市常务副市长的职位,为了收藏的爱好,放弃了一片光明的仕途。

但可能很少有人知道,他从建川博物馆开始,一共建立了28座博物馆,收集近800万件藏品,并全部签字捐给了政府。

高晓松敬佩地称他为“樊大侠”。


图片源自网络


说到抗战,可能很多人会想到学生时代背诵的历史教科书,对“正面战场”、“中流砥柱”这些词记忆深刻。但生在和平时代,篇幅有限的教科书,公式化的描述和背诵,让这些历史书丧失了令人动容的温度,开始遭受质疑。

战争到底是什么样的?

参加战争的人们都在想些什么?

那些伟人在历史中真的和电视剧里一样吗?

历史书是真有其事还是只是胜利者的书写?

上面的问题,我也无法回答,只是想跟大家分享樊建川带来的几个故事之一。


图片源自视频截图


这是建川博物馆藏的缴获自日军的一条军用毛毯。它的主人,是大将罗瑞卿之子,少将罗箭。

若是摆在博物馆里,可能因为藏品太多了,就只能介绍下这条军用毛毯的主人,来历,作为观众,看到它知道,哦,这是那时候的一条旧毛毯啊。和其它的藏品相比,它太普通了,至多不过是将军用过的毛毯,很快就会被人遗忘。

但,在主人罗箭将军眼里呢?


图片源自视频截图


好不容易得到主人应允,樊建川想快些带着新得的藏品离开,避免得而复失。


图片源自视频截图


在樊建川的描述中,这条毛毯好像有了温度和灵魂,将军抚摸着它,好像在跟自己相伴70年的老朋友告别。当毛毯作为建川博物馆的展品展出时,将军还想着去看一看它,也看一看自己从稚童到耄耋老人走过的那段时光。


现在,我似乎能够回答开头的第一个问题了。


博物馆的展览是为了什么?

为了守卫记忆。


同样的一片土地上,曾经生活过成千上万不同的人,每个人都曾确切的存在过,生活过,喜怒哀乐过。沧海桑田,世事变迁,留下来的可能只有他们用火留下的灰烬,祭祀用的器具和墓中的一锅藕片汤。有时候想想,那时候的人用火烤肉喜欢吃几分熟,祭祀用具是什么时候怎么用,那锅藕片汤是甜口还是咸口,都让那些过去更靠近自己一点,也让那些过去开始有了色香味。


可是现在的人们,不太理解博物馆的定位和作用了。大家会将它当作一个收藏宝贝的仓库,将它当作一个夏日乘凉的免费空调间,也会将它当作另一个教育的场所,却都忽略了,每一件冰冷的器物背后,都是人活过的痕迹。


就好像将军与毛毯的故事,在温情之外,也告诉我们,当年的抗战战场,在物资极其缺乏的情况下,是中国军人们的坚守,才有了和平的现在,并且他们仍继续在坚守。


同样,希望有更多樊建川这样的博物馆人,守卫着博物馆,守卫着每件藏品背后的历史,并且讲好这些故事,让更多的人一起守卫和记忆。


毕竟,在这个快消时代,可能已经没有什么物件和信念,能被坚持70年了。


现在你知道这些“完全看不懂的东西”,我喜欢什么了吗?


现“晓说第三季”已播出《口述历史:对谈樊建川》上下两期,期待之后更多的博物馆人对谈。


编者按


近几年,通过“讲故事”的方式策划展览,在博物馆已经多见。在经历了“千馆一面”的门庭冷落之后,博物馆也开始思考,怎么样更好地吸引公众走进博物馆,走近博物馆,也走近那 51 32778 51 16954 0 0 1490 0 0:00:21 0:00:11 0:00:10 4069一段段历史。“讲故事”是个好方法,也须得建立在博物馆对藏品的研究足够深入的基础之上,才能在理性之上提升感性。毕竟博物馆需要的,并不只是抒情。


图片由作者提供

作者:JYT

编辑:猴皮皮



对于博物馆的免费开放,你有什么感受呢?

填写一份问卷,让我们听到你的声音!

也请将问卷分享给你的朋友们,让我们了解更多人的感受。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填写问卷↓↓↓



相关链接:

考古类临展在“海昏侯”与“妇好”中的策划集思

文物·文创·“吸粉”·未来,与龚良院长的“嘉言”有约

博艺讲座|近期资讯汇总(3.22—3.28)

聚焦两会 | 一图看尽“两会”文博考古相关提案与建议

他们都已因校园招聘而改变,你确定还要错过吗

征集|笔触,召唤你的国宝代言人

观展|陕历博的文物“修复季”,修复我与文物修复之间的距离

唯一投稿邮箱:news@hongbowang.net

QQ:博物馆行业交流群672602553


·欢迎转发朋友圈,如需转载请联系后台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以下公众号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更多资讯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