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6日,在518国际博物馆日到来之际,颐和园研究院揭牌暨明珠耀“两河”——西山永定河、大运河文化带视角中的颐和园历史文化展新闻发布会在颐和园德和园举行,这也是今年颐和园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二十周年系列活动之一。
颐和园研究院下设“一室四所”,分别是执行办公室、古典园林植物研究所、园林文物研究所、园林古建研究所、园林文化与传播研究所。希冀通过整合已有学术力量,同时引入“外脑”,聘请老专家、老教授和社会贤达组成专家委员会,发挥专家团队的学术指导和研究力量,搭建开放性学术平台。研究院未来计划在学术研究、人才培养、学术出版、对外交流四大板块进行深耕细作,推动颐和园文化研究,扩大颐和园文化传播力和提升颐和园社会影响力。
同期,“明珠耀两河——西山永定河与大运河文化带视角中的颐和园历史文化展”开展。该展览是颐和园文化建设最新研究成果的展示,集中展示了颐和园与两个文化带的历史渊源,论证了颐和园在京城水利工程中的作用。展览共展出历史资料、器物等60套,其中42套实物,展览持续至6月16日。其中展出的多张国家图书馆藏样式雷图复制件,以及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藏皇家御船样式雷图、清代永定河河道图均是首次展出。
颐和园,是公众眼中首都必去的旅游景点之一,是孝子皇帝乾隆献给母亲的诞辰礼物,是世界文化遗产,但鲜为人知的是其“虽无博物馆知名,却一直在行的博物馆之实”。
颐和园前身清漪园,为乾隆为孝敬其母孝圣皇后而建,这难免有他精于鉴赏文玩的影子。清漪园时期确实为颐和园收藏鼎盛时期,藏有较多商周铜器、唐宋元明瓷玉及书画,当时著录达四万余件,清廷内务府专门设立《陈设清册》,建档管理。
鸦片战争后,由于清朝国力转衰,清漪园陈设有所裁撤,至咸丰五年(1855年)时实有陈设三万七千五百八十三件。咸丰十年(1860年),包括清漪园在内的北京西北郊的五座大型皇家园林,皆遭英法联军野蛮焚掠。据英法联军劫掠后的清册载,清漪园各处陈设物品只剩有五百三十件,而且多残破不整。1900年,八国联军攻入北京,颐和园再遭浩劫,园藏文物又被毁掠一空。1902年,慈禧再次修复颐和园并大力充实园内陈设。
新中国成立后,颐和园的日常开放渐入正轨,品类日渐丰富。如今园藏文物近四万余件,品类涉及铜器、玉器、瓷器、木器、漆器、书画、古籍、珐琅、钟表、竹器、乐器、根雕、杂项等,几乎涵盖了中国传世文物的所有门类,并有不少外国文物;从价值上看,国家级文物有二万余件,其中包括虢宣公子白鼎、三牺尊、缂丝长轴佛像图等国宝级珍品。
拥有如此丰富的文物藏品,颐和园在对游客正式开放后,就一直在举办着各种颐和园相关主题的展览。园中文昌院展厅是颐和园固定展览场所,主要分为综合厅、瓷器厅、玉器厅、盆景厅、外国文物厅、数字体验厅和书斋,展出相关藏品200余件;平时更新的临时展览则在德和园展出,每年也会与国内外博物馆有一些交流展览,如去年9月引入吉林省博物院原创书画特展“南张北溥”,年底展览“慈禧太后——颐和园文物精选展”在美国宝尔博物馆开幕,自有原创展“风华清漪——颐和园藏乾隆文物特展”4月27日在福建博物院开幕。每年都会有4-5个临展,包括一些外展,如下月开展的俄罗斯彼得夏宫展。
正如曾经的故宫,许多不了解的游客被引导去关注古代宫殿建筑,忽略了中轴线两侧丰富的展览。当前颐和园的展览也正淹没于皇家园林的风范中,这也是当前颐和园正在努力的方向,让公众走进园中的同时,更多了解颐和园及其中蕴涵的皇家园林文化。
据了解,为展现颐和园申遗成功二十周年成就,今年颐和园还将举办多项展览及申遗20周年学术研讨会等系列文化活动。
来源:颐和园
图片来源于颐和园及网络
编辑:小九儿
相关链接:
“京津冀博物馆协同创新发展合作协议”签约,助推三地博物馆发展
教育学、传播学视角下的展览研究与设计——兼论科技博物馆展览设计创新的方向与思路
518专辑|连接新公众,博物馆如何让视障人士更有尊严地“观”展?
唯一投稿邮箱:news@hongbowang.net
QQ:博物馆行业交流群 672602553
·欢迎转发朋友圈,如需转载请联系后台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以下公众号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更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