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彭飞 2018-05-30


提升博物馆的受众意识、服务意识,深入挖掘展品背后的文化价值和历史内涵,才能帮助参观者从“看热闹”变成“看门道”。


点开小视频,博物馆里的文物活了起来,他们互相打趣、劲歌热舞,生动而俏皮;打开全国“数字博物馆地图”,可以用街景视角对全国1400多家博物馆进行智慧搜索和游览路线设计;今年初收官的综艺节目《国家宝藏》,让许多过去并不关心文物的观众“路转粉”,至今仍在“二刷”“三刷”……一年一度的世界博物馆日刚刚过去,丰富多彩的创新说明,博物馆以及藏于其中的文化,正与我们的生活越走越近。



“连接”


走进博物馆,就是开启一场时空旅行。博物馆本身就是一个“连接”,一端连着过去的历史、广阔的世界,另一端接着今天的我们。今年世界博物馆日的主题是“超级连接的博物馆:新方法、新公众”,正是要思考这样的问题:在互联互通的网络时代,博物馆如何更好地走近大众?面对滚滚向前的时间洪流,今天的我们又要如何借助博物馆更好地与昨天、明天相连接?


“活”出精彩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一个“活”字,说透了方法。今天,借助新的技术手段、网络的传播效应,许多博物馆早已摆脱陈旧、呆板的印象,以青春时尚的形象示人。湖北省博物馆,以距今两千多年历史的曾侯乙编钟为基础,结合现代技术与传统工艺,创造出的古乐器演奏会几乎场场爆满;故宫博物院工作人员通过数字技术,让《雍正行乐图》中的雍正“活”起来、动起来,网友们直呼“萌萌哒”;青州博物馆,作为全国首批83家一级博物馆中唯一的县级综合馆,很长一段时间埋名江湖,如今借着互联网的传播名声大振,吸引五湖四海的参观者……对许多中国老百姓来说,节假日不爬山不看海,参观博物馆反倒成为时髦选择。



展览走入人心


让人们走进博物馆,更要让展览走入人心。不可否认,今天依然有不少博物馆,无论是展览内容的安排、设计,还是场馆内的服务、体验,还存在一些缺陷和短板。比如,有的展览主题模糊、布展粗糙,存在应付、糊弄的嫌疑;有的展览缺乏新意,专业上出现硬伤,还有的地方博物馆甚至缺乏对文物最基本的保养和维护,令文物损坏、丢失……凡此种种,让参观者乘兴而来败兴而归,自然也影响到博物馆“连接”的功能和意义。


不可或缺的服务意识


更进一步讲,酷炫的技术、宣传上的包装固然是必要的,但只有提升博物馆的受众意识、服务意识,深入挖掘展品背后的文化价值和历史内涵,才能帮助参观者从“看热闹”变成“看门道”,发挥博物馆真正的功能和价值。而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是人才。据统计,我国各类文物机构收藏的待修复文物超过2000万件,而全国具有相关资质的专业人才不过2000多人。文物鉴定、展览策划、社会教育、文化传播、信息技术等方面的人才同样呈现整体性匮乏。如何补上人才漏洞,已经成为我国博物馆发展面对的一个难题。


展望


博物馆绝不同于一般景点,需要给参观者以知识、以思考、以启发。当越来越多的孩子走进这里,文化的场景可以激活他们的感官,足以将兴趣凝结为成长的钥匙。在这个意义上,无论是静默千年的文物,还是匠心独运的其他展品,都在助力我们走向更为美好的未来。


来源:《人民日报》(2018年05月21日05版)

作者:彭飞

原标题:“博物馆,让“连接”活跃起来(人民时评)”

图片来源于网络

编辑:Mark仔#大侦探


相关链接:

段勇:让参观博物馆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遇见风景——侧耳倾听上海博物馆之夜的声音

博物馆教育的新形式——长三角博物馆教育联盟正式启动

博物馆服务时代到来,我们的观众调查合格吗?

书讯|考古文博图书天团,快来pick你最爱的那一本!

征稿|2018年航海博物馆专委会武汉年会学术论文征稿

“伟大航道”or“死亡航线”?240余件重量级藏品讲述中国与世界的故事

国际博协:创收活动不能以牺牲机构或对公众的服务标准为代价

博艺讲座|近期资讯汇总(5.3-5.9)

月刊|四月:十大考古、十大陈列、义乌文交会.……四月博物馆大事记

那些“活”在博物馆的动物是怎么制作出来的?

通知|全国科普场馆文化创意产品开发研讨会开始报名

五一特辑|节日快乐!博物馆里的劳动者

21世纪博物馆再思考 ——对当代博物馆定义的探讨

唯一投稿邮箱:news@hongbowang.net

QQ:博物馆行业交流群 672602553


·欢迎转发朋友圈,如需转载请联系后台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以下公众号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更多资讯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