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夏宫”遇见“夏宫”:去颐和园感受俄罗斯历史
当中俄两座夏宫牵手,
当清代皇家建筑遇见罗曼诺夫王朝文化,
会擦出什么艺术的火花?
又将引发何种超越时空的幻想?
6月28日,由颐和园管理处、俄罗斯彼得霍夫国家博物馆、中国文物交流中心、意大利Mondo Mostre公司共同主办的“夏宫的约会——俄罗斯彼得夏宫罗曼诺夫王朝珍宝展”在德和园与文昌院两个展区同步开展,在暑期为观众呈现18至19世纪俄罗斯罗曼诺夫王朝的盛世华章。
展览海报
彼得夏宫
彼得夏宫(现俄罗斯彼得霍夫国家博物馆),位于俄罗斯圣彼得堡郊外,是历代俄国沙皇的郊外离宫,也是圣彼得堡的早期建筑。其壮观的宫廷建筑与别致的园林风景,集中体现了俄罗斯宫廷艺术的辉煌成就。
彼得夏宫始建于18世纪初,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遭到毁灭性的破坏和洗劫,二战后经苏联政府修复,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从此登上了国际舞台。于2008年成为“俄罗斯七大奇迹评选”之首,每年接待游客数百万。
彼得夏宫分为上花园和下花园,位于上花园的大宫殿极其华丽,两翼均有镀金穹顶。夏宫还有“喷泉之都”、“喷泉王国”的美称,它有百余座雕像,150座喷泉,2000多个喷柱及两座梯形瀑布。每个喷泉各有风采,有人物、有动物,个个造型惟妙惟肖,生动可爱。
彼得夏宫原是个帝王行宫,现在则主要作为进行专题收藏的博物馆而存在,包括帝国潜艇博物馆等32个展馆,有着1660余名员工,同时也是俄罗斯参观人数最多的博物馆之一,其2017年游客接待量达530万人,其中的中国游客有近30万人。(此段引自馆长口述及现场翻译)
早在2017年,颐和园与俄罗斯彼得夏宫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双方计划在遗产保护与文化交流等领域形成长期合作伙伴关系。当年7月25日,两家园林博物馆首次联合办展,在颐和园举办了“颐和园与彼得夏宫——中俄两国皇家园林”阿廖娜·瓦西里耶娃油画展。
2017年7月,“颐和园与彼得夏宫——中俄两国皇家园林”阿廖娜·瓦西里耶娃油画展
本次合作是对颐和园—天坛申遗成功二十周年的献礼。展览从“彼得大帝与夏宫”和“皇宫建筑与皇室生活”两个角度,展示了俄罗斯仅有的两个王朝之一——罗曼诺夫王朝时期在彼得夏宫的故事,共展出包括油画、家具、器皿、服饰、典籍、娱乐用具等在内的228件(组),展期至10月9日。
展览结构
第一单元 彼得大帝与夏宫
1、 皇室宴饮
2、 宗教仪典
3、 室内休闲
4、 户外娱乐
第二单元 皇宫建筑与皇室生活
1、 夏宫的主人
2、 夏宫的回忆
3、 夏宫的收藏
展览现场
本次展览共展出14位沙皇的油画肖像,其中包括彼得大帝童年、青年、中年时期的肖像,用普希金的话说,“彼得大帝,他一个人就是一整部历史!”作为罗曼诺夫王朝第四任沙皇,也是俄罗斯历史上最具开放意识与开拓精神的君主,他雷厉风行的西化改革,开启了俄罗斯海洋化与现代化的新时代,从而使俄罗斯逐步跻身欧洲强国之列。彼得夏宫即是为纪念俄罗斯在北方战争中打败瑞典、夺得波罗的海出海口的重大胜利而建。油画《彼得一世肖像》中,“彼得大帝”佩戴着圣安德鲁勋章与肩带,展现了他的王者之风。
部分沙皇肖像
彼得一世的船只模型是本次展览中的重磅文物之一,这艘小船于1754年制成。这艘轻型海上帆船的模型再现了17至18世纪之交的荷兰海上帆船风貌。当时为了给俄罗斯海军培养各种训练有素的年轻水手和军官,沙皇用小船训练水手。1713年,这些轻型小艇归入了由彼得一世创立的涅瓦舰队。该舰队也包括沙皇的四艘私人小艇,用于出访涅瓦河沿海水域或随意闲逛。为纪念彼得一世对海轮的热情,这艘迷你银制小艇被保存在彼得夏宫的海上皇家住所。
船只模型
还有俄罗斯历史上唯一被称为大帝的女沙皇叶卡捷琳娜二世的画像——油画《镜子前的叶卡捷琳娜二世肖像》。叶卡捷琳娜二世原为普鲁士一小公国的公主,1745年嫁给彼得三世,1762年政变即位,执政长达34年。在其治理之下,国家版图不断扩张,社会经济空前繁荣,科学、艺术与文化事业亦得到全面发展,俄罗斯帝国的发展在此时期达到顶峰。画中的女沙皇身穿华服站立于镜前向画外凝视,画家用细腻的笔触将女王女性的柔美的一面与一国之君的威严在作品中有机地融为一体。
而在文昌院展区,女沙皇叶卡捷琳娜二世的宝座和脚凳,在灯光下熠熠生辉。这座宝座制作于1760年,大红色的天鹅绒布料将宝座包裹得典雅奢华,采用镀金工艺,饰有帝国皇冠。靠背的顶部刻有帝国的王位标识:由圆形和十字架组成的俄罗斯帝国皇冠,带漩涡花饰,中间刻有叶卡捷琳娜二世的标识,由交错的字母“I”(“女皇”)、“E”(“叶卡捷琳娜”)和“II”(“二世”)组成。奢华的工艺很容易让人联想起曾经不可一世的她的名言:“假如我能够活到二百岁,全欧洲都将匍匐在我的脚下!”
女沙皇宝座
中俄两国,地理坐标临近,文化交流更是源远流长,本次展览中既可窥一斑,部分展品带有明显的中国文化。帆布油画作品《彼得夏宫大宫殿中国厅》,红木家具、雕漆围屏、落地瓷花瓶等中国元素琳琅满目,展现了中西合璧的装饰风格,充满东方韵味;在文昌院展区可见三幅以“丝绸制造”为主题的中式漆画:在金碧辉煌的巴洛克风格中,一幅幅玄色漆版画点缀其中,金银双色丝线相互攀缠糅合,活灵活现地勾勒出古代中国先民生活劳作的场景。尽管这些场景幻想的成分较多,但充分说明沙皇时代俄罗斯人民对中国文化的向往和喜爱。
中式漆画
2018年是颐和园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20周年,为展现颐和园近20年的发展历程与保护成就,颐和园将连续举办多项展览及活动,以增强颐和园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知识传播功能。
在过去的20年中,颐和园一直致力于保护和传播园林文化,为更好地践行世界文化遗产地的文化传播功能,颐和园于今年成立了颐和园研究院,通过展览“走出去引进来”的举措,广泛开展对外合作(申遗成功20周年,颐和园新动作推动新发展 )。
展览开幕当天,颐和园还举办了《国家图书馆藏样式雷图档.颐和园卷》新书发布会,与沈阳故宫博物院、文物出版社等文化单位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并召开了国内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学术研讨会,希冀联合更多领域,把颐和园文化传播出去。
新闻发布会现场
学术研讨会现场
编者按:
此次俄罗斯夏宫珍宝展及颐和园的申遗20周年系列活动,为我们展示了遗产地文化传播的更多可能性。世界文化遗产地往往成为游客的打卡圣地而忽略了其所承载的文化信息,文化遗产地如何在外在地展示遗产本体外,践行自己的文化功能,向走进来的观众传递更多的文化信息,是文化遗产地所要思考的。
部分图片资料来源于颐和园管理处
编辑:Tina#D-ninth#City
相关链接:
从《北京宣言》到“双边合作”——中国自然科学博物馆协会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签订合作协议书
将博物馆藏品植入MV,Jay-Z碧昂丝夫妇的新作表达了什么?
唯一投稿邮箱:news@hongbowang.net
QQ:博物馆行业交流群 672602553
·欢迎转发朋友圈,如需转载请联系后台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以下公众号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更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