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从私藏到开放,演进中的博物馆收藏遇何挑战

事务员Z 弘博网 2021-09-27


2018年7月17日至19日,首届“艺术与科学”学术研讨会(Art and Science Forum)在上海博物馆学术报告厅举行,以“中国博物馆的早期历史”、“博物学家与博物馆收藏”与“博物精神与城市文化”三大论题为主,深入探讨“都会里的博物精神”(the spirit of museuology in the metropolis)。


上期,我们对研讨会中“中国博物馆早期历史”与“博物馆学家与博物馆收藏”两部分进行回顾(文人书斋到公众展室,早期中国都会的博物情节)。本期,我们将继续梳理中国早期博物馆的本土实践,以及演进中的博物馆收藏与挑战。


1

从私藏走向公共,中国早期本土实践


郑州大学副教授徐玲认为,19世纪末西方博物馆观念在中国的早期传播路径包括早期出境游历人士的见闻与境外来华人士的建馆示范,同时暗含“珍宝馆”、“积宝院”、“禽骨馆”与“博物院”等基础概念的译介。至20世纪初,以张謇、康有为与郑观应等人为代表的,曾前往境外游历的官绅,逐渐将公共博物馆视为西方先进社会教化体制的重要组成,积极倡导兴建本土博物馆。同时为博物馆发声的,还有蔡元培、傅斯年、李济、曾昭燏与丁文江等 提倡科学与美育的归国留学生,以及王国维、马衡、端方等具有深厚传统学术功底的金石学者。中国早期博物馆的首倡群体背景多样,其观念与动机也交错复杂,但最基础的共同点在于呼吁将私人收藏转入公共领域,使之成为“可见”。


作为中国本土博物馆的首创与典型,南通博物苑与张謇发起的地方自治与公共教育运动密不可分。南通博物苑杜嘉乐苑长在研讨会上发表题为《南通博物苑初创时期的理论、实践及传承》的演讲,再次提示学界张謇在博物馆藏品征集保管、展览设计、开放接待、馆校合作、人事任命与其他各项业务领域开展的奠基性工作。张謇既是旧式文人中的精英,同时也是“实业救国”的推行者,他的多重知识背景直接推进了南通博物苑发展出从“天产”、“历史”到“美术”,乃至囊括园林艺术的综合性馆藏。他的许多博物馆实践经验在今日的中国地方博物馆中依然具有很强的适配性。


南通博物苑南馆


除了故宫博物院、南通博物苑、古物陈列所等耳熟能详的早期博物馆个案,徐玲老师提出学界还应当关注新中国成立初期本土博物馆事业的发展情况。建国之初,出于对中国国家形象进行重构与宣传、促进民众教育及安置配合基建时出土的大规模考古文物的需求,我国在较短的时间中集中建设了“三大馆”与一大批地方博物馆,博物馆数量从21所上升到160多所。在结束了对苏联地方志博物馆的学习阶段后,中国博物馆提出了属于自己的理论:“三性二务”,并着手对此前境外人士创办的几大博物馆进行本土化机构调整与改造。毛泽东主席曾在视察安徽省博物馆时发表讲话称,“一个省的主要城市,都应该有这样的博物馆,人民认识自己的历史和创造的力量是一件很要紧的事”,印证着这一时期博物馆与国家之间的“甜蜜”关系。

 

2

演进中的博物馆收藏及其挑战

 

国际博物馆协会副主席安来顺先生在会议上提出,收藏行为可被视为一种不断演进的博物馆学现象。对物质的、非物质的、人类的、环境的见证、历史遗迹甚至文化景观,都逐渐进入了博物馆收藏的范围,今天,这种收藏的范围仍然在持续扩大。从浪漫主义时期的古物欣赏,地理大发现时代的好奇心与窥视,到法国大革命后的国族想象与规训,直到今天倡导社区联结与公众参与的新博物馆学,博物馆的馆藏持续积累,但它们不仅是客观的物件集合,同时也是具有价值取向的拣选行为。即使是以科学性为傲的自然历史类博物馆,如今也难以在对于进化论与生态环境的社会讨论中保持绝对的中立,以求独善其身。


美国东北大学历史系教授Victoria Cain在研讨会中的发言充分说明了这一点:战后将资源集中用于科研与考察的美国几所自然历史博物馆,在不久之后发现,由于忽视教育与公共讨论,公众与博物馆之间的关系已经变得十分紧张。馆方不得不花费更多时间重新建构博物馆的公信力,逐步探索与当代观众相处与讨论的新模式。例如,位于芝加哥的菲尔德自然历史博物馆(Field Museum, Chicago)组织的“事实很重要”(Facts Matter)活动,邀请观众重新审视构成了我们今日世界的基本事实,远离有害的“伪科学”与偏见。


菲尔德自然历史博物馆


在当下中国的自然历史与科技类博物馆中,类似的公共讨论还非常少见。从回应人文与自然的角度来看,相较于这次会议讨论的许多内容,在广州开幕的艺术展《让我们谈谈天气》似乎更加符合“艺术与科学”这一论坛的主题。正如曹兵武先生所提到的,博物馆对物的探索与实践应当是智慧社会与生态文明的重要实验,未来博物馆及其收藏能否真正成为公共文化生活中的核心“起搏器”,仍然是一个未解的问题。


图片来源于网络

编辑:大侦探 # Mary


相关链接:

文人书斋到公众展室,早期中国都会的博物情节

《如果国宝会说话》第二季开播,25件珍品文物抢先看

“互联网+”时代下,博物馆如何扩大传播广度,加深传播深度

通知丨天津·共话改革开放四十年建筑遗产保护与发展

如此闯关的“小小讲解员”,是否有悖于博物馆教育理念?

苏州博物馆:古籍图书馆变为向公众开放的公共图书馆

福利|三星堆、金沙文物大集结,不用去四川也能感受的古蜀文明

展讯|唐伯虎版《韩熙载夜宴图》仅展半年,还不快来?

BAT“争抢”文博资源:合作模式仍在探索,博物馆不应放下身段

唯一投稿邮箱:news@hongbowang.net

QQ:博物馆行业交流群 672602553


·欢迎转发朋友圈,如需转载请联系后台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以下公众号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更多资讯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