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守敬纪念馆昨日重开,社会力量参与日常管理
作为北京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重点项目,郭守敬纪念馆展陈提升改造于近日完工,并于11月20日正式面向公众重新开放。
为能够更加丰富和立体的展示郭守敬在北京水利规划和大运河建设中的伟大功绩,服务北京大运河文化带的整体建设,服务于社会公众的文化需求,郭守敬纪念馆于2017年启动了展陈提升改造项目。新开幕的基本陈列以《世界名人郭守敬·世界遗产大运河》为主题,生动地表现了郭守敬在元大都水利建设,以及京杭大运河贯通的画卷,通过多种创新的展陈形式,展示了郭守敬在中国古代天文、水利等方面所取得的成绩,更用心诠释了大运河在凝聚民族文化,承载中华传统方面的巨大成就。
基本陈列共分为世界名人郭守敬、大都水利开新篇、建大运河树丰碑、前贤遗珍惠后人、科普教育展五大展区,合理运用历史图片、文物模型、视频资料、实物场景、沙盘模型等多种展示手段和元素,为观众们提供了丰富的参观感受。重点是借助了多元化的方式,剖析展示水利工程等科学原理,为观众们在展厅当中营造出深度探索的互动体验,比如用幻影成像的方式展示水闸运行的原理,用沙盘与视频结合的方式展示北京城市水系变化等等。特别是在展览设计和执行中,充分考虑到青少年的需求,设立科普教育展厅,让生活在北京的中小学生们在轻松快乐的体验过程中,可以思考今天城市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重新开放之际,郭守敬纪念馆服务效能提升的各项措施全面推出。在坚持免费开放的基础上,面向观众提供语音导览、微信导览、预约讲解等多种参观导览服务,尤其是通过配备专门的导览手册和音频课程等服务,面向青少年群体讲述好展览内容。此外,还建立起了成人志愿者讲解团队和小志愿者讲解团队,让更多公众共同参与到公共文化服务的事业中来。未来,郭守敬纪念馆还将通过与中小学校的深入合作,将讲述北京水利建设以及大运河文化的课程开进课堂,同时通过流动展览等形式,深入街道和社区,真正服务于基层百姓的公共文化需求。
为提高纪念馆的公共服务水平,西城区文委积极创新公共文化服务的管理体制,在此次郭守敬纪念馆重新开放之际,探索引入专业化的社会力量来承担纪念馆的日常业务运行,更好地调动和统筹社会资源,创新宣传教育的内容和形式,激发纪念馆的文化活力。同时,西城区文委将在此次探索的基础上,总结出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共建的新模式,为西城区以及北京市小微博物馆的发展提供可借鉴可复制的经验,更好地服务于北京全国文化中心的建设目标。
据悉,郭守敬纪念馆自11月20日重新开放后,个人观众可通过微信公众账号预约领票,或持身份证现场领票参观,同时,团队观众可通过电话预约集体参观。
郭守敬(1231—1316),字若思,河北邢台人,元代伟大的科学家。少年师从刘秉忠,入仕后曾历任提举诸路河渠、副河渠使、都水少监、都水监、工部郎中、同知太史院事、太史令、昭文馆大学士等职。郭守敬毕生从事天文、水利、测量、历法、算学研究和实践,及天文仪器仪表制造等科学技术活动,并取得了10多项遥遥领先于当时世界水平的发明创造。他开创的永定河、白浮泉引水方案,奠定了北京城市供水格局。郭守敬规划设计和主持修建了京杭大运河山东段河道、通惠河等工程,将隋唐时期东西走向为主的运河改造成贯通南北的京杭大运河,使漕船能够直航元大都城内的积水潭,真正实现京杭大运河的全线贯通。
北京郭守敬纪念馆位于积水潭北岸的汇通祠内,于1988年建成并对社会开放,为北京市首批免费开放博物馆。纪念馆多年来履行公共服务职能,积极传播科学文化知识,在社会中取得了良好的声誉。先后被授予西城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北京市科普教育基地、北京市校外教育协会成员单位及北京市“社会大课堂”资源单位等多项称号。
编辑:Double L
相关链接:
聚焦博博会 | 在加强国际合作的大趋势下,博物馆如何建立全球关系
·欢迎转发朋友圈,如需转载请联系后台
唯一投稿邮箱:
news@hongbowang.net
商务合作请发:
market@hongbowang.net
博物馆行业交流群:
QQ 672602553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博博会”官网更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