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谁被窝妥唤醒 ——关于丹寨苗族蜡染文化特展的策展思考

韦荣慧 弘博网 2021-09-26


谨以此文助力丹寨的脱贫攻坚,祝贺蜡染飞机试航。


01为什么是丹寨和窝妥


丹寨县是贵州省一个苗族文化保存完好的全国贫困县,隶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全县辖3镇4乡1个国营农场,县境内多民族聚居,有苗族、汉族、水族、布依族等21个少数民族,共17万多人。丹寨县有七个项目已被国务院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除了这些,那里还有许许多多感人的故事。关于王阿勇女士、王凤刚先生、李光智先生、宁曼丽女士以及她带着的那40个画娘,我在展览的札记中讲过了。


丹寨县位置


为什么选择窝妥?

因为窝妥是史诗,是有生命的艺术。


她用诗一样美的语言赞美着苗族达观的生活态度;她向世人述说着苗族几千年的迁徙历史;几千年来,她把鸟纹、八角星纹扛在自己的肩上行走在田间地角亘古不变!为什么在遥远的大山深处,苗族同胞一直捍卫着这个他们的老人家不让改动的纹样?她的密码到底是什么?这就是选择丹寨和窝妥的理由,也是策展人的初衷。


02博物馆做了什么


田野和征集


由于对蜡染的兴趣,早些时候我对贵州境内的安顺、榕江、黄平、广西南丹、云南大理的蜡、扎染做过一些田野调查,也多次往返丹寨。根植于这样厚实文化沃土的丹寨蜡染,就如同一个美的海洋,它的深邃、浩瀚和斑斓震撼着我、吸附着我、牵引着我,不仅仅是我,但凡和我一道去过丹寨的朋友和同事也像我一样被丹寨蜡染艺术所感染,无法摆脱它的诱惑。但是,要做一个展览还是缺乏支撑,特别是实物。



为了丰富展览的理论和实物,为更好地促进蜡染技艺的保护和发展,我们重新启动了为期两年苗族蜡染文化的人类学田野调查,参与田野调查的不仅仅是展览部,还特别安排了文创部的工作人员。拜访了北京、贵州、丹寨的人类学民族学家、考古学家、苗学界、史学界专家和蜡染传承人,深入走访了丹寨县杨武、排倒莫、基加等蜡染技艺传承较好的村寨,调研丹寨的蜡染文创现状,通过参观、访谈、摄影摄像记录等形式采集了大量图文信息。



同时,我们启动了蜡染藏品的抢救与征集。征集了84件丹寨县苗族蜡染国家级、省级传承人以及画娘的代表作品。特别是已经过世的国家级传承人王阿勇的作品,非常珍贵。在获得大量的资料和实物之后,修改我们的大纲设计。



政府对接


与各级政府对接,上至国家民委主管领导以及相关司局处,下至丹寨县委县政府以及县委宣传部、县文产办、县民委、县文化局、县博物馆等等,获得各级政府支持。


社会合作


展览是博物馆的主要职能之一,但是博物馆常常也会遇到资金的困难,有时候好的主题因为资金的问题不一定能得以实现。馆里对千年窝妥展已经投入征集调研经费,包括展览场地经费等等,但是还有一大笔钱要用于展览的设计与制作,这部分是馆里没有预算的,展览得以呈现的后期支持是得到对博物馆事业有情怀的企业的赞助,给予优质的设计和一级材料制作。


展览模式创新


对展览模式的创新设计,形成了以展览为核心、特色市集为亮点、研讨会和画册出版为学术支撑、互动活动为辅助的“多位一体”新模式。


展览展示:本次展览展出了所征集来的50余件传统藏品和融合现代时尚元素设计的文创产品,探索苗族千年来在北上、南撤、西迁的历程中传承下来的蜡染文化和鸟图腾文化,以及传承人背后的故事,利用微电影、音视频等辅助手段,让观众在参观和互动体验的过程中,感知苗族蜡染的深刻文化内涵以及传承背后的感人故事。本次展览采取“薄古厚今”的方法,以一件窝妥(蜡染衣)为线索,追溯和感知苗族人悲壮而辉煌的发展印记,展现了千年窝妥的古韵今风。


展厅掠影


举办丹寨特色产品市集:组织10多家丹寨县特色产品企业代表携带产品现场展示,让北京市民在“长安街上赶丹寨集”,现场品尝米豆腐、凉拌米粉、甜酒等丹寨特色食品,采购有机硒锌米、茶、生态鸡蛋、木姜籽、折耳根以及银饰、蜡染品、苗绣、石桥古纸、芦笙、鸟笼等文创产品和农特产品,将“丹寨味道”推向全国乃至世界。观众现场采购的热情很高,据初步统计,六天时间参展企业实现销售收入120012元。很多企业所带产品在前两天便销售一空,随之带动了各参展企业网店的销售。


集市上的各类产品
集市上当地特色农产品


组织丹寨县旅游推介会:展览开幕之前,丹寨县委副书记、县长徐刘蔚重点向媒体记者和观众介绍了以苗族蜡染、古法造纸、苗族锦鸡舞、贾、苗族苗年、苗族服饰、苗族芒筒芦笙祭祀乐舞等7项国家级非遗为代表的民族文化资源和风景秀美的生态旅游资源,以及“云上丹寨”旅游战略规划,向外界发出了“相约未知地带,品味云上丹寨”的盛情邀请。


《千年窝妥》画册:展览同期推出《千年窝妥》画册,收录了中国民族博物馆馆藏苗族蜡染作品精美图片200余幅和十余篇苗族蜡染文化和鸟图腾文化研究方面的文章。制作了1000册展览宣传页,以便于观众把展览带回家,让更多的人能够分享蜡染文化。


举办学术研讨会:来自中国社科院、首都高校、文博界、媒体的专家学者和丹寨苗族蜡染文化传承人,就本次展览和苗族鸟图腾文化进行了历史、考古与民族学的综合研讨。研讨会专家发言内容经弘博网、今日头条等网络媒体报道后,再次在网上引起了大家的关注和讨论。



研讨会现场照片


举办对话:来自丹寨县的苗族蜡染非遗传承人与北京美术、影视、时尚界的艺术大咖在北京就“蜡染文化艺术”进行了一场传统和时尚的对话,大家就非遗和时尚跨界结合的空间和未来进行了深刻讨论。


举行授牌仪式:开幕式上,丹寨县委副书记、县长徐刘蔚代表丹寨县向北京市民族学校授予蜡染传承基地牌匾。双方将进一步合作推进丹寨蜡染进校园,组织蜡染传承人走进校园辅导学生创作,促进苗族蜡染文化在都市中的传承。



此外,县政府组织了包括画娘在内的40多人从丹寨专门来北京参加开幕式,在七天的展览中,画娘们每天在民族宫展厅为观众演唱“朵往颂”(蜡染的起源歌),她们还去了天安门金水桥上唱歌,她们说去唱给毛主席听。



展览内容策划


本次展览采取“薄古厚今”的方法,以一件窝妥(蜡染衣)为线索,追溯和感知苗族人悲壮而辉煌的发展印记,展现了千年窝妥的古韵今风。展览共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穿越时空的想象”:以丹寨苗族窝妥上的漩涡形鸟纹和彩陶上的漩涡纹存在神秘的关联为起点,回望千年,探寻苗族人在北进、南撤和西迁的发展历程中一直传承的鸟图腾文化;



鸟纹左上,铜鼓纹(右上

漩涡纹(左下鱼纹(右下


第二部分,“百苗繁茂的史画”:重点展示了27位苗族画娘,历时百天采用苗族蜡染传统技艺临摹完成的“百苗图”,长80米、宽0.8米,作品由82幅画面组成,汇集了540个人物形象,生动展现了贵州苗族、彝族、布依族、侗族等各民族农耕劳作、生产生活的场景;



百苗图


第三部分,“时间婉转的传奇”:集中展示蜡染传承人代表作品和蜡染纹样分析,整体体现丹寨苗族蜡染风格;


蜡染技艺展示


第四部分,“点蜡生花的时尚”:展示时尚设计师、学生以及丹寨蜡染传承人专门为本次展览创新设计的作品,从不同层面诠释蜡染的传统与时尚。


蜡染作品


观众普遍反映此次展览内容丰富、形式设计简洁却更显视觉张力,使得精美的蜡染纹样艺术效果得到了很好呈现。同时,展览对“图腾鸟”和“百苗图”的重点刻画,又让观众认识到苗族历史的厚重。本次展览还提出“文创扶贫”理念,得到当地政府、传承人和社会的支持。



现场观众


展览宣传报道


博物馆认真组织媒体“多渠道、多节点、多话题”对展览的宣传报道。与电视、报刊、网络等媒体平台充分合作,努力营造展览宣传氛围。中央电视台10套、13套,北京电视台、光明日报、人民网、新华网、中国网、弘博网、中新社、中国文化报、中国文物报、中国青年报、中国民族报、北京晨报、首钢日报、人民政协报、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时尚北京》杂志、《中国民族》杂志等38家媒体对活动进行了报道,百度搜索“千年窝妥”相关新闻达到10100多条。


同时,开通了“千年窝妥”微信公众号,发布了展览预告、丹寨各项非遗、研讨会概况、展览回顾等共20篇信息,微信点击量超过1.4万人次。在开展之前,特展就成为了北京市民的热门话题,很多市民通过媒体了解到展览信息后,纷纷打电话询问展览的详情,预约参观展览。另外,在全国也产生了一定影响力,十多名来自各地的热心人士通过网络报道获得展览信息后专门来京观展,未能现场观展的还热心邀请展览到当地进行巡展;《中华手工》杂志等一些外地媒体主动联系,对展览进行了报道。2016年10月,展览在河北博物院巡展,12月在北京展览馆巡展。


03谁被窝妥唤醒


这是一个仅仅从一件蜡染衣服展开的展览,只要谈及此展,我和我的团队以及相关朋友至今依然为之激动不已。难道冥冥之中我们被唤醒?2018年4月,我女儿和我一起去丹寨的时候,那些画娘一直唱着歌感谢我向我们道别,并且说“千年窝妥展改变了她们的未来”!最感动莫过于此。一直在亏损快要坚守不住的宁曼丽说,这个展览不仅让她把账平了,2017年产值达到800万,现在每年还要接待来自全国各地体验蜡染的观众多达5万余人。2018年,她还出资200万修建了一个蜡染体验楼。当然这些不仅仅是一个展览起到的作用,我不想夸大展览的功能,但是起码他们是感谢这个展览的举办。


展览期间,广发银行、中信银行、中粮集团、京东等多家社会企业与活动主办进行了积极接触,均对“文创扶贫”这一理念表示很大兴趣,认为民族地区蕴含着丰富的文化资源,有着很好的发展前景,希望开展进一步的合作。


展览结束后,中国恒天集团出资20万元扶持王阿勇的儿媳妇王阿板,抢救和创新王阿勇的作品。同时,丹寨县启动了蜡染博物馆建设、文创扶贫工程、非遗文化扶贫创意园、建立非遗传承人档案,认真摸底做到一户一技、一人一卡,精准立项、精准扶贫;2017年在北京做了“妈妈的记忆”展。


这些难道也展览的预期?


当我们再度回首“千年窝妥”策展全过程的时候,应该认识到一个有价值的展览,同时也应是一个可以窥见历史、感受美丽、激发灵感、点亮理想的窗口。


作者:韦荣慧  中国民族博物馆原副馆长 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副秘书长 博物馆文化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中国博物馆协会博物馆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多彩中华艺术总监



作者:韦荣慧

图片来自作者

编辑:大侦探


往期精彩回顾

关注两会丨面对蓬勃发展的文博事业,地方“两会”有这些提案和建议

展讯丨邀你共赴一场五百年的笔墨之约

用一组信息告诉你,大英博物馆260年的发展之路

来“海上故宫”,听时光走过的声音

通知|2019年高校博物馆国际培训班招生啦!

博物馆展览中辅助展品的创作和应用应该遵循哪些原则?

观众人数超过700万,大都会门票新政反而迎来博物馆参观热潮?

城墙内外,保利艺术嘉年华与你一起向往美好的生活

古老与现代的结合:小议博物馆App

展讯|“新考工记”,一场中法匠人间的对话

招聘|文博相关单位招聘信息汇总(1-2)

唯一投稿邮箱:

news@hongbowang.net


商务合作请发:

market@hongbowang.net


博物馆行业交流群:

 QQ 672602553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更多资讯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