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择一人、成一书、做一事,还原88年前的海岛印象

弘博网 2021-09-26


2018年12月15日至2019年2月20日,一个展览在海南省博物馆开展。展览展出的文物出自海南岛,时隔80余年后又首次回到故乡海南岛展出,产生了巨大的社会反响,受到广泛关注并引发了热论。(链接:展讯|一个德国人一座海岛,回忆中的“灯下故人”


3月1日,这批文物又回到它们的收藏地——民族文化宫博物馆再次展出,展览主题依旧是“灯下故人——一个德国人与海南岛的故事”。“灯下故人”取自于北宋黄庭坚《品令·茶词》“恰如灯下,故人万里,归来对影……”意在缅怀故人——德籍教授汉斯·史图博。



“缘”起


他被誉为“中国黎学的奠基人”,其在海南岛所做的民族调查、文物搜集及取得的学术成果,对黎族研究具有开创性和里程碑式的意义,他是……


一个人


汉斯·史图博(1885-1961)是德国民族学家、人类学家,其将人生的大半时光留在中国同济大学传道授业解惑,并利用假期深入中国各地进行民族学调查。



一本书


1931年和1932年,史图博先后两次进入海南岛腹地,进行详细的民族学调查,经过科学整理,于1937年出版了《海南岛的黎族——为华南民族学研究而作》一书。这是一部利用人类学、民族学、语言学等新学科的新方法研究黎族的专著,史图博也因此被誉为“中国黎学的奠基人”。



一批文物


在研究海南少数民族的同时,史图博还征集了一大批海南民族文物。这批文物后来流入了南京博物院、故宫博物院和民族文化宫博物馆等各大博物馆。本次展览既重走了史图博之路,又相继在南京、北京,找到了史图博当年征集的文物以及所拍摄的黑白影像,并将其集中进行隆重展出。



“人”与“事”


本次展览共展出100多件文物、200余幅图片和相关的文字、影像资料,对海南岛少数民族生活、服饰、劳作、信仰等诸多方面予以展开,采用纪实手法,还原了88年前的海岛印象。在还原当年海南岛原住民的物质生活及精神世界的同时,展览又采用今昔对比的视角,生动展现了原住民族的社会变迁。



该展览分“史图博其人”、“史图博其事”和“未了的故事”三个单元,深入浅出地讲述了88年前德国学者史图博先生与海南岛的故事,再现了史图博先生1931年和1932年两次海南民族学调查成果。


其人——他是谁?



1924年史图博是德国耶拿大学生理学家,应同济大学之邀来华任教,担任同济大学生理学教授,同济大学生理学馆主任等职务。史图博治学严谨,除了讲授生理学课程外,最感兴趣的是人类学研究

1929年史图博利用假期考察了生活在浙江省南部和福建省北部山区的畲族部落,并撰写了《浙江景宁县敕木山的畲民调查记》

1931年史图博徒步至海南岛旅行,对沿途所见族群的生存状态和物质文化进行了科学、系统的考察。这次旅行的研究成果于1933年在德国发表,名为《海南岛人种学考察报告》

1932年史图博第二次至海南岛进行徒步考察

1937年《海南岛的黎族——为华南民族学研究而作》在柏林出版,其后被翻译成日文、中文等,译作《海南岛民族志》。据统计,史图博收集的海南少数民族文物共349件,以黎族服饰居多,还包括数件生产及生活用具。史图博在任职期满,即将回国前夕,将其人类学收藏全部捐赠给同济大学

1951年史图博乘船离沪,返回德国后,曾在埃尔兰根大学执教人类学,并积极支持当时正在筹建的汉学专业




其事——海南调查


史图博于1931年和1932年先后两次进入海南少数民族地区开展了人类学的田野调查。




第一次调查从海口出发,经过南丰到白沙峒、元门峒,越过五指山,然后抵达崖州三亚港,从三亚港乘船回清澜港,最后乘车返回海口。

第二次调查从海口出发乘车至南丰,由儋县进入白沙县,后经过昌江县、东方市、五指山市、琼中县、白沙县,再次回到儋县,又经临高县、澄迈县,最后乘车返回海口。


史图博在海南田野调查的过程中征集了大量的民族物品,包括黎族服饰、生产工具、宗教用品、乐器、兵器、玩具等。展览各单元的设置,也别具匠心地与史图博日记相结合,点明时间、地点、史图博所见所闻,把日记内容与实物展示一一对应,通过一个个生动的小故事,让观众了解文物所处的历史生活环境。



虽然许多文化现象及手工技艺等至今仍能在现实生活中见到,比如黎锦纺织的制作工艺、服饰刺绣图案等依然传承不变,但也有不少在社会变迁的历史进程中逐渐消逝而终至绝迹,如藤编油灯架、芭蕉叶拖鞋、男子木梳、记事竹契等。通过这批展览的文物观众可以充分领略到80多年前我国海南岛原住民的生产、生活及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艺术,及其社会、经济、文化的变迁和发展。



未了的故事


史图博认为黎族是海南最早的居民,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风俗,在人类学、民俗学及民族学等学科领域,倍受国内外学者的关注。《海南岛民族志》一书对黎族做了非常详细的记录和研究,它不仅超过了在它之前的所有著作,而且在这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仍然没有一本著作能超过它。直到今天,这部书仍然在黎学研究史上具有崇高的地位,是每一位黎学研究者的必读书。



本次展览通过这些独具特色的文物,展示了跨文化的交流,表达了一位德国学者眼中和心中的海南岛众生相,描述着不同文化语境下人们的思想情感。观众通过这些文物,实现了一次与历史的对话,它们见证了海南岛的时代变迁和当地民族的岁月生活,承载着社会深厚的文化记忆。



史图博的学术研究奠定了黎族分类的基础,开创了黎区民族学研究田野调查的先河,是首次运用了体质人类学的方法对黎族进行研究。时代在变迁,文化在交融,海南岛少数民族研究仍在进行时……



名称:灯下故人——一个德国人与海南岛的故事

地点:北京民族文化宫展览馆西一厅

时间:2019年3月1日—3月18日



来源:民族文化宫博物馆

图片:现场拍摄

编辑:OP-D


往期精彩回顾

聚焦两会|刘玉珠:今年将出台“改革意见”应对博物馆“成长期的烦恼”

美国返还中国流失文物艺术品

观展 | 窥真实可信的乾隆皇帝,寻深宫展品的广西印记

日常摄影与“正统”解读的对峙:观众透过镜头看到了什么?

月刊 | 二月:规划展望,改善服务,博物馆里过大年……看看二月文博行业发生了啥

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扩建翻新:以全新的设计呈现艺术世界

成都武侯祠博物馆:春节153万人次参观量背后的文旅融合探索

招聘 | 在新的办公地点,我们期待新加入的你

通知 | 好消息!ICOM京都大会学术资助申请延长

“博物馆里过大年”成为新年俗,博物馆热持续升温

唯一投稿邮箱:

news@hongbowang.net


商务合作请发:

market@hongbowang.net


博物馆行业交流群:

 QQ 672602553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更多资讯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