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一天|“预备讲解员”之旅,忐忑中感知责任

慢慢来比较快 弘博网 2021-09-26


作为一名文物与博物馆学专业的本科毕业生,同时出于对文博事业的热爱,在毕业之时,有着很坚定的想要去博物馆工作的决心。幸运的是,我在机缘巧合下进入陈家祠(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成为了一名讲解员。


虽然现在我已离职,但在那里度过的一年有余的时光还是让我感到无比怀念。


陈氏书院正门


在正式入职之前,将近一个月的培训和考核的经历让我记忆犹新。接下来,我将怀着感激的心情回首这段时光,截取一些日常学习内容,谈谈作为博物馆“预备讲解员”的感受和对这个角色的体会。


上早课


每天早晨到达单位后,我的一天学习之旅就开始了。


在这一个月的培训周期里,前两个星期都是以讲座的形式对新人进行授课。课程涵盖了博物馆学基础、讲解员的基本素养、陈家祠历史及其建筑装饰工艺等,让大家对博物馆工作以及讲解内容有初步而系统的认知。此外还涉及到了心理学与人际关系学,旨在指导大家在今后的工作中能及时了解游客的心理活动并作出回应,从而进行顺畅且良性的交流,这对于保证游客的知识获得量,提高讲解质量是必不可少的。而普通话培训与科学发声、礼仪等课程则是帮助讲解员在语音面貌、姿态气质方面更加专业化。


总体来说,馆方设计的整套课程方案内容广泛但不宽泛,让大家在有限的时间里对博物馆工作有了全方位而深入的认识。此外,馆方在授课老师的选择上也是颇下功夫,馆长、书记,大学博物馆学及心理学教授、其他博物馆的管理人员等都曾指导过我们。


撰写讲解稿


在两周课程结束后,我们在前辈的帮助下开始撰写讲解稿。有些人可能会提出疑问“讲解稿难道不是都一样的吗?背下来就行了吧”。其实不然,撰写讲解稿首先是对讲解内容进行梳理和条理化的过程,是将知识吸收消化从而为己所用的必经之路。但更重要的是,讲解员不同于讲解机器,每个人都有鲜明的风格特征,讲解侧重点和表达方式也有不同,所以独立完成讲解稿意味着一位讲解员独特性的初步形成。


最终成稿的讲解词会由馆内负责讲解培训的老师进行修改和改进。老师是一位工作经验丰富的讲解员,他会非常耐心细致地修改讲解稿,甚至一些句子的关联词都会提出建议。我至今还记得他最为看重的就是讲解词的“准确性”,并且绝对要避免模糊不清的概念。这个看似“严厉”的要求一直规范着我们,让我们深知,讲解员不是导游,不能将个人想法带入到历史文化知识的讲解中。准确严谨的表达是讲解工作最基本的要求,再在此基础上加工,力求表达得生动有趣。


展厅培训


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是以陈家祠为馆址建立起来的,这座古建筑集中表现了广东地区的代表性民间工艺,因而博物馆的定位就是表现和宣扬岭南地区独特的民间工艺文化。


由于讲解内容涉及到很多工艺流程,所以,馆方为我们请来一些国家级和省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继承人进行授课。我们不但能学习到丰富的工艺知识,而且通过与技艺传承人的直接沟通,对讲解内容有了更准确和直观的理解。值得一提的是,即使是在后来的工作当中,我们也与这些技艺传承人们保持着联系,一是他们可以在展览展品更新时提出一些建议;二是帮助我们解决观众提出的我们无法回答的问题,随时更新讲解内容。


在工匠的指导下动手学习工艺


展厅培训的主要形式就是老师带领我们现场教学,老师做讲解员,我们做听众。在这一过程中,我们既能对讲解内容有所掌握,又对讲解流程尤其是一些衔接过渡方面有了更宏观的把握。除了本馆展厅培训外,馆方也会组织我们去其他博物馆进行学习,与别馆讲解员进行工作上的交流。


这些经历令我们从另一个角度——听众的角度对讲解有了另一层面的理解,从而了解观众们在博物馆里的知识诉求和情感需要。这样更有利于未来在工作中有效回应观众的需求,而这正是讲解员的基本素养的体现。


分组练习


在讲解稿达到要求后,大家会两两一组进行练习,一人讲一人听。最开始的时候,每个人都几乎是吞吞吐吐,讲完上句不记得下句。无法记住讲解内容,更是无法流畅地完成一次全程讲解,大家也都很有挫败感。但随着练习次数的增加,大家对讲解内容愈发熟悉,表达也就更为果断。


正式考核


考核分为笔试和实操讲解,笔试的部分是以作答试卷的方式考察我们对所学知识掌握程度。


实操部分则是每一位“预备讲解员”按照常规路线进行讲解,本馆的馆长、书记和部门主任等则作为观众对我们进行考核。而当一人进行考核时,其余的“预备讲解员”也需到场,这是为了让我们在发现别人问题的同时反思自己的不足。总体来说,考核十分的严格,大家都有些害怕自己无法通过考试,所以准备得非常仔细,我到现在还能记得当时自己紧张的心情,考核过后身上已出一层薄汗。


所有人考核结束后我们会参与考评会,馆领导和老师就讲解内容、语音、姿态等多方面进行纠错和点评,最后得出考核的结果。通过考核的可即日上岗,而未通过考核的同学则需要进行补考。除了上岗考核外,在日后的工作中,馆内领导和老师也会对讲解员的工作质量进行不定期检查和考核。


陈家祠连廊上的脊饰


陈家祠作为广州的历史文化名片,游客接待量很大,馆方对于讲解工作的重视程度,系统的培训体系,严格的考核制度,都让我在作为“预备讲解员”时,就已感受到这份岗位所肩负的责任。讲解员是博物馆里的一线工作人员,是展品的诠释者,是观众的服务者,是两者之间信息有效传达的桥梁,他们的素养高低是博物馆教育工作的重要衡量标准。


THE END

经过一个月左右的培训时间,我们达到了正式上岗的要求。然而,从“预备讲解员”到讲解员的转变,并不意味结束,相反是一名讲解员成长征程的起点,真正的挑战还在前方。想要将讲解这门艺术做到尽善尽美,成为一名既有技能又有热血的专业讲解员,虽道阻且长,但我们不断学习和反思的脚步,与我们在陈家祠悠长连廊里穿梭的步伐一样,义无反顾,从未停歇。


【一天】

栏目介绍及征稿启事是否想过,自己从事的这份工作,在别人眼中是怎样的存在?
你是否觉得,这日复一日的工作,干久了也会有些许倦怠?
你是否好奇,那些圈子里的伙伴,究竟有怎样的工作状态?
你是否困惑,这个行业有许多问题,却总是千头万绪理不清?

现在有一个机会,你是否愿意拿起笔来,记录下你一日人生的生活片段,分享你对这个行业的点滴想法?

我们希望打开圈外人了解文博事业的窗口,
记录下这个时代文博行业的真实情况,
构筑起我们这一代文博人的记忆库……

弘博网推出【一天】栏目,搜集文博圈典型环境下典型人物的日常,真实呈现问题,记录行业现状。现特向大家征稿:
征稿对象
所有关注博物馆事业发展的人,包括但不限于:
1、事业单位(博物馆、考古所、文管所等各部门工作人员)
2、行政机关(文物局、文广新局等)
3、相关企业(展览、照明、展柜、运输等)
4、高校师生(考古、文博、文化遗产等专业)
5、关注博物馆事业的亲们(志愿者、博物馆达人、普通观众等)

稿件说明
1、我们希望能了解您的日常工作,来稿可做适当文学处理,例如一定的戏剧冲突、情景设置;
2、希望能感受您的思考与态度,能够呈现问题,分享见解;(看似无解,说不准努力的人多了,也就慢慢改变了,谁知道呢?)
3、可实名可匿名,我们充分尊重您的隐私。

唯一投稿式:news@hongbowang.net,投稿请注明“一天”。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或回复“一天”可查看往期文章)



照片由作者提供

作者/编辑:慢慢来比较快#A.R.M.Y

往期精彩回顾

并非“奥斯卡”而是“诺贝尔”,2018年十大考古新发现评选结果公布

从实物到实物生态,博物馆如何突破实物匮乏的“瓶颈”

遭受四级大火的卡佩尔斯手稿图书馆现状如何?

讲座 | 博物馆讲座汇总(3.29-4.4)

以书为伴,让孩子“读懂”博物馆,走进博物馆

探究观众心路之旅,为博物馆提升参观体验带来新启发

培训|2019年度考古绘图培训班等你来参加

从素纱单衣“再生”背后的艰难探索,看文保修复工作新思路

展讯 | 古蜀遇见古罗马,向西方文明展示东方人与神的世界

《史记》百讲,读懂中国历史的DNA

让诗和远方走到一起——河北博物院文旅融合的探索

福利|究竟是怎样的博物馆活动让我被踢出“夸夸群”

唯一投稿邮箱:

news@hongbowang.net


商务合作请发:

market@hongbowang.net


博物馆行业交流群:

 QQ 672602553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往期【一天】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