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悲鸿纪念馆新馆开放,全方位传承文化、服务研究
2019年9月16日,徐悲鸿纪念馆开馆仪式在一层大厅正式启幕。据悉,徐悲鸿纪念馆新馆将于9月17日正式面向公众开放。
开馆仪式现场
“文化是我们国家和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延安文艺座谈会》、中法建交60周年访问法国以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大会中三次提到徐悲鸿先生及徐悲鸿先生的艺术。徐悲鸿纪念馆对社会公众的重新开放,既诠释了文化传承对一个民族发展的本身意义,也充分体现博物馆在我国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中的社会教育功能,同时也是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的献礼。
1953年9月26日,积劳成疾的徐悲鸿因突发脑溢血倒在中央美术学院院长的工作岗位上,其夫人廖静文将徐悲鸿一千二百余幅呕心沥血之作和一千二百余幅唐、宋、元、明、清及近代著名书画,以及徐悲鸿生前从国内外收集的一万余件图书、图片、碑拓、画册与美术资料,全部无偿地捐献给国家。
徐悲鸿纪念馆书记王红英接受采访
为纪念徐悲鸿杰出的艺术成就和对中国美术事业的贡献,1954 年,文化部以徐悲鸿北京东受禄街16 号的故居为馆址,建立徐悲鸿纪念馆,周恩来总理题写了“悲鸿故居”匾额,郭沫若题写了“徐悲鸿纪念馆”馆名;1967年因北京修建地铁,徐悲鸿纪念馆被拆除。1973年,党和政府决定恢复重建,历经十年,1982年12月,徐悲鸿纪念馆新馆在西城区新街口北大街53号落成,占地面积2180平方米,建筑面积3250平方米。1983 年1月31日新馆正式对外开放。因展出面积有限,展览设施陈旧,2010年9月1日徐悲鸿纪念馆闭馆在原址进行改扩建工程。2019年9月17日,徐悲鸿纪念馆新馆正式向社会开放。
馆内展出的纪念馆大事记
徐悲鸿纪念馆新馆以其宏大的建筑、丰富的展览、先进的技术、完善的功能,成为一座与北京“历史文化名城”相称的国内先进的现代化博物馆。担负着向社会公众传播知识、文化与精神的重要任务,是社会公众获得终身教育的重要场所。
新馆占地面积5363.235㎡,总建筑面积10885㎡,其中藏品库区面积1799㎡(含两间文物修复室),展览陈列区面积4163㎡(含临时性展览展厅逾700㎡),观众活动区5000余平米。一到三层为固定陈列展区,一层展厅展出徐悲鸿的生平资料、照片、故居复原室以及青年的徐悲鸿从贫穷的家乡走向世界的履历介绍;二、三层展厅分四个板块展出徐悲鸿各个时期创作的国画、油画及素描作品共计约120余幅;四层为临时展厅,临时展厅面积700多平方米,可承接海内外各种展览。
复原陈列
此外,为了更好地保存徐悲鸿先生的遗作以及他倾尽毕生精力的收藏,徐悲鸿纪念馆建立现代化文物库房,分别为油画储藏区、轴画储藏区、图书资料储藏区、素描储藏区、遗物开放展示区、鉴赏区及机动区,实现了文物的分区分类规范化管理,并安装了现代化的恒湿恒温空调系统。
所有的艺术的最终归属只有在服务社会中发挥作用,也只有在得到人民群众的喜闻乐见时才具有真正的价值。徐悲鸿纪念馆不仅仅是一个名人纪念馆,更是一个集学术、研究、教育、交流的重要平台。在四层多功能厅建有一流信息化的会议系统,数字化会议、高清晰显示、数字扩声、同声传译、视音频资源传输于一体,通过运用电子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方式实现了系统的集中控制和统一管理,满足了会议、活动的需求,互联网技术的应用助力推进徐悲鸿纪念馆信息化进程,为进行“中外文化交流”提供了技术上的可行,学术交流平台“悲鸿讲堂”的开设对徐悲鸿大师作品的展示交流、文化研究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徐悲鸿纪念馆有藏品2416件,分4个板块详细介绍徐悲鸿的生平和各个时期的代表作及收藏品,突出徐悲鸿的主题性创作及融汇中西、博大精深的艺术成就和他伟大的爱国情怀、不断创新的艺术品格。
徐悲鸿纪念馆馆长 徐庆平
第一板块《民族与时代——徐悲鸿主题性绘画创作》,主要介绍徐悲鸿针对当时以模仿古人为能事,完全丧失写生能力之通病,提出“师造化,夺天工”的艺术主张,并以人物巨构为起步,以克服当时中国画中不见人之活动的最大缺憾。他汲取历史和现实生活中的题材,创作了大量的人物画,歌颂中华民族感人至深的优秀精神。
徐悲鸿新馆的开放恰逢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70周年,本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主题教育活动,传承和发扬徐悲鸿先生的家国情怀和知识分子的历史担当,徐悲鸿纪念馆在开馆之际在临时展厅举办画展 “大师眼中的大师——徐悲鸿与齐白石”研究展。将馆藏齐白石、徐悲鸿作品同台展出,使大家得以近观这批见证两人友谊的精品佳作,从中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与文人交往的轶事。不仅如此,展览中还有北京画院齐白石藏徐悲鸿作品、信札等相互印证,从而为广大爱好者提供新的研究资料与角度。
“大师眼中的大师——徐悲鸿与齐白石”临时展览现场
在二十世纪的中国画坛,齐白石与徐悲鸿的艺术交往堪称一段佳话。徐悲鸿不遗余力地推荐齐白石的艺术,购藏其书画精品、为其出版画集,还“三顾茅庐”聘请齐白石到艺术学院担任教授,在齐白石的晚年更是无微不至地照料着老人家事。齐白石认徐悲鸿为人生最重要知己,感叹“生我者父母,知我者徐君。”从1928年徐悲鸿赴北平大学艺术学院任院长算起,到1953年辞世,他与齐白石密切交往二十七载。这段艺坛的忘年交也为中国美术史增添了许多温情的色彩。
徐悲鸿对齐白石的艺术十分认同和赞赏,而在坚守“寂寞之道”的艺术探索中,齐白石能有徐悲鸿这样的知音相伴也是倍感欣慰,他曾在赠徐公的画作上题写“我法何辞万口骂,江南倾胆独徐君”,以此感恩徐悲鸿对其艺术的认可与理解。齐白石、徐悲鸿都是在中国画改良与艺术创新上影响深远、卓越超群的,他们相互赞赏,他们相互推崇。两位艺坛巨匠为我们留下了无尽的艺术宝藏与精神财富。
图文来源于北京市文物局
编辑:oneman
新栏目上线:博物馆24h
往期精彩回顾
展讯|189件一级文物亮相清华,打造周秦汉唐历史文化的饕餮大餐书讯|一份书单,助力你的9月新学期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更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