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 | 大爱•大美:家国情怀下的徐悲鸿、周令钊与戴泽
8月28日上午,“大爱·大美——徐悲鸿与周令钊、戴泽艺术成就展”在湖南省博物馆开幕。此次展览旨在响应习近平总书记“以大爱之心育莘莘学子,以大美之艺绘传世之作”的号召,由湖南省委宣传部指导,湖南省文化和旅游厅、湖南省文物局、中央美术学院与徐悲鸿艺术委员会联合主办,湖南省博物馆与北京徐悲鸿纪念馆、北京鸿文书画院共同承办。
此次展览是湖南省博物馆2019年下半年重磅推出的艺术大展,更是向新中国70华诞的献礼展,共汇集了湖南省博物馆、北京鸿文书画院、北京徐悲鸿纪念馆、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及周令钊、戴泽等相关单位或公私藏家的艺术作品240余件,集中展示了徐悲鸿、周令钊、戴泽三位艺术家,极具时代标志和历史价值的作品,梳理20世纪中国美术发展的历史脉络,勾勒出中华美育的发展进程。
展览现场
在展览开幕之际,弘博网也有幸采访到此次展览的策展人李海全,分享此次展览策划背后的思考与实践。
对于此次展览为何选择徐悲鸿、周令钊、戴泽三位艺术大家的作品共同在湖南省博物馆展出,李海全表示,徐悲鸿是近现代绘画艺术大师、美术教育家、中央美术学院首任院长,周令钊、戴泽均由徐悲鸿聘请到中央美院任教,戴泽还是徐悲鸿重要的学生,三人之间有着极为深厚的情谊。与此同时,周令钊与戴泽始终坚持徐悲鸿开创的艺术教育与艺术创作方向,为创立中国现代美术教育体系作出了历史性贡献,是20世纪中国美术先驱、中国现代美术教育奠基者。
1895——1953
江苏宜兴人,绘画艺术大师、美术教育家。新中国第一任美协主席,中央美术学院第一任院长。
1919——
湖南平江人,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中国壁画学会顾问。
曾参加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少先队队旗等设计。主笔开国大典天安门城楼毛泽东画像,负责新中国第二、三、四套人民币整体美术设计。他是一位探索型艺术家,涉足多种绘画媒介,始终坚持民族文化传统,美好河山和人民群众更是其毕生表现的主题。
1922——
四川云阳人,中央美术学院教授。
他从教数十年来,为中国美术界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是新中国美术教育奠基人之一,为新中国美术创作和美术教育做出了重大贡献,是近现代美术发展的重要参与者和见证人。
而“大爱·大美”主题的确立,李海全表示,在2018年8月30日,中央美术学院100周年校庆之际,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给周令钊、戴泽等8位老教授回信中,向他们致以诚挚的问候,并就做好美育工作,弘扬中华美育精神提出殷切期望。希望学院“以大爱之心育莘莘学子,以大美之艺绘传世之作,努力把学院办成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摇篮”。
因此,此次展览特别以“大爱”与“大美”作为主题,通过徐悲鸿、周令钊、戴泽三位艺术家从民国以来所创作的艺术作品、提出的艺术主张以及存留的珍贵历史资料,勾勒出中央美术学院这个特定空间里三位艺术家的教育、教学和创作情况,展示三位艺术家在美术教育与美术创作方面的成就。
以大爱之心育莘莘学子
与同时代的其他艺术家不同,徐悲鸿将自己的毕生精力投入到中国的美术教育事业。他早年抱定以西方写实改良中国美术的理想留学法国,归国后又身体力行倡导写实主义艺术,并由此形成中国近代美术史上著名的“徐悲鸿美术教育学派”,不仅为近代中国培养了大批优秀的艺术家,更对中国现代美术教育产生了深远影响。
李海全表示,徐悲鸿拥有如此影响力并非一蹴而就,而是通过不断摸索、不断成长所实现的。因此,展览首先展示了徐悲鸿作为美育先驱的探索。徐悲鸿早年受中国传统书画的蒙养,勤奋积学。1919年,他留学法国学习西画,并从欧洲绘画大师们的作品里吸收营养。这样的学习经历,奠定了徐悲鸿在中国传统技法和西方传统技法方面的深厚功底,并开始探索用西方的绘画技法改革中国传统绘画,即用西方造型写实的绘画手段,给中国传统的绘画带来新鲜血液,使中国绘画中的笔墨意蕴与西方绘画中的素描写生结合起来,让观者得以感受艺术中的真与美。而此次展出的《愚公移山》组画,包括相关水墨稿与素描稿,即展示了徐悲鸿进行探索和创作的过程,是徐悲鸿探索中西绘画艺术理念结合的成果。
徐悲鸿 《愚公移山》 1940年 布面油画
徐悲鸿 《愚公移山》 水墨稿·掘土 1940年
徐悲鸿自法国留学归来后,并没有选择做一名单一的职业艺术家,而是一直以培养更多优秀美术人才为己任,先后在国内多所艺术院校从事美术教育工作,筹建并担任中央美术学院首任院长。在此期间,徐悲鸿将西方艺术学院制度引入中国,并结合中国当时的社会环境,建立了写实主义美术教育体制,力主“素描画为一切造型艺术之基础”。而他独具特色的教学不仅奠定了中国现实主义美术教育的基石,并且培育出大批美术人才,成为20世纪下半叶中国美术教育的中坚力量。其中,周令钊、戴泽便受徐悲鸿邀请到中央美院任教,在徐悲鸿的基础上继承和发展,在美育岗位上辛勤耕耘,成为新中国美术教育奠基人。
徐悲鸿 《解放后之中国绘画》 年代不详
释文:
解放后之中国绘画。
1942,毛主席在延安发表《文艺座谈》,至1949中国全部解放,始得普遍阅读。肯定艺术为工农兵,方向确定,努力有所。墨画如叶浅予、蒋兆和、李可染、傅抱石、黄胄、古一舟、冯真、李琦、石鲁、刘继卣等,皆有新作。油画如吴作人、董希文、冯法祀、艾中信、古元、彦涵、胡一川、戴泽、李斛、倪贻德、韦启美、王式廓、莫朴、王流秋、邹宇。还有如华君武、米谷。一面从事于教学,一面从事创作。走社会主义、写实主义路线,一切形式主义不打自倒。
解放前全国能作人物者大约不超过二十人,今能写人民生活者,当超过一百人。
1985年,为了继承徐悲鸿先生美育遗志,中央美术学院与徐悲鸿纪念馆联合开办了徐悲鸿画室,戴泽长期主持画室教学工作,艾中信、冯法祀、靳尚谊、杨飞云等中央美术学院教师都曾在徐悲鸿画室任教。展览也展示了戴泽在主持徐悲鸿画室期间为了开展教学工作而完成的示范作品,包括部分静物及临摹作品。
展览现场 徐悲鸿画室介绍
戴泽 《似锦》 1997年
以大美之艺绘传世之作
李海全表示,徐悲鸿、周令钊与戴泽三位先生的艺术创作,贯穿了整个中国近现代历史的发展进程,在救亡图存的抗战时期,他们以画笔为武器为民族解放而奔走疾呼;在和平年代,他们更以精深的艺术造诣描绘新中国的美好生活和自然风光,在与时代同呼吸、共命运的文化使命与艺术表达中为我们留下一幅幅经典之作。
徐悲鸿曾表示“艺术家即是革命家。救国不论用什么样的方式,苟能提高文化,改造社会,就是充实国力了。欧洲哪一个复兴的国家,不是先从文艺复兴着手呢?我们别要看我们的责任小,要刻苦地从本份上干去。”因此,徐悲鸿的作品内容大多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其绘画作品不仅具有审美属性,同时也体现了坚忍不拔的民族精神,如传递中华民族世世代代吃苦耐劳精神的《巴人汲水图》,讴歌为国奋勇杀敌的战士的《国殇》,庆祝南京解放的《在保卫世界和平大会上听到南京解放的消息》。即使描绘飞鸟、走兽等动物题材,徐悲鸿也往往赋予它们人格意义和思想深度,如《新生命活跃起来》《群奔》《风雨鸡鸣》《壮烈之回忆》《神鹰》等,借雄狮、奔马、雄鸡、雄鹰等动物之情感来表达作者对战争的悲戚忧怀,以此鼓舞抗战斗志。
徐悲鸿 《巴人汲水》 1937年释文:忍看巴人惯担挑,汲登百丈路迢迢。盘中粒粒皆辛苦,辛苦还添血汗熬。廿六年冬,随中央大学入蜀,即写所见,悲鸿。静文爱妻保存。
徐悲鸿 《在保卫世界和平大会上听到南京解放的消息》 1949年
除了通过创作表达救国心声外,在抗日战争爆发后,徐悲鸿在香港、新加坡及印度举办义卖画展,宣传支援抗日,并把举办画展募集的资金捐给祖国以赈济灾民,也展现了徐悲鸿的满腔爱国之情。
在新中国成立后,国民经济进入快速恢复和发展阶段。与此同时,随着经济建设高潮的到来,文化建设的高潮也随之到来,徐悲鸿、周令钊与戴泽纷纷创作了众多与新中国建设相关的作品,反映了新中国成立的社会新貌。其中,戴泽参与了新中国多次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应邀创作了大批优秀美术作品,以油画语言热情赞美了新中国的创立、建设及各方面的伟大成就,如《北京站竣工》《竣工后的农展馆》《武汉长江大桥(夜景)》《延安宝塔山》《大港油田》《建设中的库尔勒车站》等,展现了祖国大江南北的建设风貌。
戴泽 《北京站竣工》1959年
戴泽 《武汉长江大桥(夜景)》1973年
除此之外,周令钊和戴泽两位大师的艺术人生,与民族解放、新中国建立、改革开放经济文化繁荣的历史进程同步,并用他们的画笔见证了中华民族一个世纪以来波澜壮阔的变革。这些艺术精品既有肩负着国家使命的设计工程,也包括两位艺术家通过写生的方式对于祖国山河的赞颂,是当之无愧的“国家名片”。其中,周令钊的美术生涯则多次与新中国发展历程结下不解之缘,先后参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政协会徽、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旗等设计;主笔设计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团旗、中国人民解放军八一勋章、独立自由勋章、解放勋章;担任新中国成立后第二套、第三套、第四套人民币票面整体美术设计……因此获得了“国家形象”设计师的美誉,而部分实物也得以在此次展览中展出。
周令钊参与设计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政协会徽、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旗等
周令钊担任新中国成立后第二套、第三套、第四套人民币票面整体美术设计
同时,身为湖南平江人,周令钊也通过绘画创作留下来众多湖南记忆,如《长沙五一广场》《韶山银河组画》《张家界》《汨罗江岸》《平江大樟树》《岳麓》《南岳山上五棵松》等美丽景象,让前来参观展览的湖南观众倍感亲切。
周令钊 《长沙五一广场》 1963年
最后,展览展示了1949年毛泽东主席与徐悲鸿的书信往来、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央美术学院老教授的回信内容等,升华展览主题,表达了一代又一代国家领导人对中国美育事业的关心与重视。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明确指出:“我们的问题基本上是一个为群众的问题和一个如何为群众的问题”。人民生活是“一切文学艺术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唯一源泉”,这是毛泽东文艺思想的“人民性”核心内涵,即“以人民为中心”。徐悲鸿先生决意倡导写实主义改良中国绘画,积极投身抗战救国,热忱关注人民生活,爱国家,育人才,创作不朽佳作,毕生献身祖国;周令钊和戴泽先生的艺术人生与祖国的民族解放、发展繁荣同呼吸共命运。他们身体力行践行“以大爱之心育莘莘学子,以大美之艺绘传世之作”,用艺术创作弘扬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
展览现场 时代的召唤
关注艺术发展,博物馆的美育责任
如今,随着公众对美育需求的增长,博物馆所承担的美育责任也愈发受到人们的关注与重视。湖南省博物馆馆长段晓明在此次展览开幕式上表示,湖南省博物馆作为一座主要反映湖南区域文明的大型历史艺术博物馆,不只要关注历史,也要关注艺术,不只要关注湖南,也要放眼全国、全世界。正是坚持这样的定位与使命,使得湖南省博物馆同样关注、重视对传统艺术与当代艺术的研究、展示,并推出一系列艺术大展,旨在给予观众美的享受。
而此次“大爱·大美——徐悲鸿与周令钊、戴泽艺术成就展”便梳理20世纪中国美术发展的历史脉络,勾勒出中华美育的发展进程,是湖南省博物馆为公众献上的又一重磅艺术展览。对此,李海全表示,为公众提供创造美育平台和机会是博物馆需要承担的社会责任。一方面,博物馆应该通过优质的展览,为观众带来更好的观赏体验,从而引领大众的审美;另一方面,博物馆也应该将自身视为一个平台,提供多元化的内容,激发并培养观众的探索兴趣以及深入思考。因此,湖南省博物馆还配合此次展览,推出“徐悲鸿与他开创的美术教育与艺术创作道路”主题讲座,就徐悲鸿的写实主义、现代美术探索以及戴泽对徐悲鸿艺术的传承,与观众展开探讨,从而深入了解20世纪中国美术的发展,以及反思今天的美术建设。
据了解,本次展览将持续至10月30日,以在国庆假期期间,为观众提供一场感受徐悲鸿、周令钊、戴泽大爱、大美的艺术之旅。
展览:大爱·大美——徐悲鸿与周令钊、戴泽艺术成就展
展期:2019年8月29日——10月30日
地点:湖南省博物馆一楼特展一厅、特展二厅
*此次展览为收费展:30元/成人
京都大会|国际博协特别全体大会表决同意延迟对“新的博物馆定义”进行投票
唯一投稿邮箱:
news@hongbowang.net
商务合作请发:
market@hongbowang.net
博物馆行业交流群:
QQ 672602553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更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