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展|“玉见你”——一次当代设计与考古学的跨界对话
玉,石之美者。周人选择玉器和青铜器作为礼的载体,构筑了一整套完整的礼仪规范,从而实现了对那个时代最广泛最深刻的统治。历朝历代,虽然玉器从未从我们的生活中消失,然而却鲜有人意识到,玉作为一种早已内化为我们民族肌体中的性格,曾两度遭遇挑战甚至险些淡出今天的视野。设想,当玉文化的地位再次岌岌可危,身处今天我们又能再次赋予它什么?而面对这样一则有趣的问题,当代设计师又会思考什么?这既是展览“玉见你——周代与当代关于玉的对话”之缘起,又是展览试图给出我们的答案。
当然,要回答这样一个复杂问题,并不简单。展览试图从梳理玉与周礼、玉与丧葬、玉与美德、玉与个人关系四个方面入手,划分以三个单元解释玉的过去,同时穿插展示11位当代设计师的作品串联起当下我们和玉的关系,呈现一场精彩的古今对谈。
作为对话型展览,展厅内容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考古学对玉文化的研究、阐释,展出山西博物院、山西省考古研究所藏山西曲沃晋侯墓地、太原赵卿墓出土周代玉器文物22件/组,展品数量虽然不多,但晋侯墓地31号墓玉覆面、63号墓龙纹玉环、羊舌墓地2号墓玉蟠龙、赵卿墓龙形玉佩等收于库房中的珍贵文物都莅临展厅一展真颜;另一部分则是以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师生为主的11位当代设计师围绕玉文化展开的设计作品,展现出今人对玉的理解和阐发。
游走在300平米的展厅中间,手机计步功能无意中帮助我记录下这样一个数字——2023,如果将它换算成距离,在不长的近1公里的展线上,当我在被前人和后辈所分割的连结着古今的时空与创造之间任意地切换,展览“玉见你——周代与当代关于玉的对话”让我生发出许多新的思考。
玉,大自然的慷慨馈赠,古老而神秘的山川之灵,晶莹其质,典雅其色。古人认为玉蕴含着天地精气,能使万物生生不息,人类文明中,中国人赋予玉至高无上的灵性,象征纯洁与美好,代表高贵与神圣,被人格化而又超乎自然。山西曲沃晋侯墓地出土玉器种类繁多、体系完整,是迄今发现的西周时期等级最高的玉器,展览第一单元“玉中藏礼”展览分别选取其中三类不同的玉器,即礼玉、葬玉、佩玉三类,聚焦商周社会玉文化中承载着等级尊卑的礼。
礼玉、葬玉、佩玉
设计作品《不死的符号》,启迪观者思考消费对于今天的意义。设计师刘骁从晋侯墓地M93出土的玉覆面的象征意义出发,考察消费是否也像最初玉器那样,承载着人们渴望“不死”的涵义。
作品《不死的符号》
在世界范围内,今西欧、北欧和贝加尔湖地区曾发现有史前时期玉器的制作和使用,但在进入阶级社会以后,由于种种原因,这些地区玉器生产技术普遍凋零、衰落,以至于完全消失。目前世界公认的古代玉器制作中心除中国外,还有以“印地安玉器”出名的中美洲和以“毛利人玉器”出名的新西兰。然而,这两者无论是在历史渊源上,还是在玉器的质料、品种和制作技术方面,都难以与我国相比。我国不仅在世界上最早制作和使用玉器,而且也是在漫长的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唯一将“玉”与“人性”相结合,融汇贯通,水乳相容,血肉相连的国家。中国古代玉器,作为一种物质文化,更作为一种精神文化,以其“温润而泽”、“廉而不判”、“瑕不掩瑜”、“气如白虹”而为历代仁人君子所推崇,视为立世之标准,为人之楷模。
展览的第二单元“君子美德”考察古人对玉有哪些超越了礼制的诉求。人们常征引《礼记·聘义》中孔子将玉的特质与君子美德一一对应的文献,但重点总放在论述美德。展览通过对每一句的慢读,让观者感受与君子美德关联的玉的种种特质。
第二展厅“玉与美德”
历代能工巧匠,用鬼斧神工般的技艺,琢玉成器,并赋予丰富的内涵。展览第三单“玉汝于成”,从春秋晚期太原赵卿墓出土的一件龙形玉佩出发,回顾玉器的制作过程,及龙凤这一重要纹样在周代的演变。
西周·龙纹玉环 山西曲沃县北赵村晋侯墓地M63出土
展览标题,颇有意味。玉见,谐音‘遇见’,玉与见,合成‘现’,所谓“玉见你”,同时也是透过玉来显现自己。聚焦当下,聚焦每个人,而不仅仅是空洞的历史,而这正是展览最能触动人心的地方。
作品《玉相》是本次展览我最喜欢的设计作品之一。设计师把传统的玉器形制转化为当下设计语境中的社交符号,通过思考古今玉文化中与当下的链接,尝试为我们找到玉成为当下年轻群体个体独特表达的可能。
作品《玉相》
正如很早便有人思考玉为何几次中华文明的演进、过渡过程中,不但没有被青铜器、陶瓷器所取代,反而在礼制中站稳脚跟这样一则问题那样,展览巧妙围绕这样一个问题展开。这样的架构方式有效地保证了观者在观展的过程中最大限度地理解每件展品背后的逻辑。当然,作为一次成功的对话展,区别于我们看到大多数展览采用先古代、后当代的叙事结构,本次展览中现代设计作品与考古出土实物的有机穿插真正打破了单一线性的历史叙事和不同专业之间的壁垒,观众既能看到真实的文物,同样也能看到基于相应实物内涵创作的当代设计,从而让来到这里的每一个观众忘却文物背后的年代、身份、等级等看似过于专业的历史信息,更好地思考玉对于当下时代的意义。
近年来,玉器相关的专题展层出不穷。譬如玉器专题展的选题一般很愿意选取两类选题。一类是从考古学、历史学的角度出发去组织展览,将玉器与考古背景、历史背景联系起来,展示玉器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承担的角色和意义,从各个层面讲述特定文化当中灿烂的玉器文明;而另一类关注玉器本身,意在呈现玉器的审美与艺术价值,在突出精品的同时也难免被诟病沦为了“国宝展”,主题较为空泛。我们迫切需要找到玉与今天的联系,或许像“玉见你”“玉见设计”这样的展览能为我们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
凡是过去,皆为序章。昨日的历史已经过去,今天我们所书写的才是明日的历史。引用展板最后尾声中的话,或许最能概括这样一个展览带给我们的意义。“今天的我们如何理解玉、如何对它进行再创造,决定着未来的玉文化是什么样,未来的我们是什么样”。
展览信息
展览名称:玉见你——周代与当代关于玉的对话
时间:2019年9月7日—10月7日
地点:山西博物院西北角楼艺术中心
Tips:艺术中心位于博物院西北角楼,需从楼外进入,不在主馆。
【观展】
栏目介绍及征稿启事
走出展厅,
你是否思绪万千?
你是否迫不及待地需要分享自己的思考?
你是否想要自己的声音能够被博物馆听到?
你是否期待自己的文字可以拥有改变的力量?
现在有一个机会,你是否愿意拿起笔来,记录下你的观展体验,分享你对博物馆展览的点滴想法?
1.征稿面向:所有愿意分享自己观展体验与思考的观众
2.征稿说明:希望能感受您的思考与态度,能够呈现问题,分享见解(看似无解,说不准努力的人多了,也就慢慢变了,谁知道呢?);字数在2000——3000之间;每篇文章需要提供高清晰度配图(最好标注上相应的名称,单独打包);可实名可匿名,我们充分尊重您的隐私。
3.投稿方式:
news@hongbowang.net(唯一投稿方式,投稿请注明“观展”)
4.稿酬:稿件录用后,即有相应稿酬;能够引发广泛共鸣与讨论的文章(以阅读量为标准),还有额外奖励。
注:本栏目文章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弘博网立场
作者:梖梖
编辑:国旻
研讨|中博协博物馆学专委会“新时代博物馆专业能力建设”学术研讨会召开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更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