荐书 | 有效的博物馆教育项目究竟是什么样的?博物馆教育工作者又该如何设计?
当前,我国正处于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关键时期。创新驱动发展的关键是科技创新,基础在于全民科学素质的提升。因此,科普工作在我国已上升到一个新的战略地位。而博物馆,作为科学教育实现的一个重要场所,其教育功能近些年来也受到了高度的关注。不仅博物馆越发重视公众,反之公众、社会、国家对博物馆的期待与要求也越来越高。
那么,有效的博物馆教育项目(学习活动)究竟是什么样的?博物馆教育工作者该如何设计有效的博物馆科普教育项目?为此,来自上海科技馆的宋娴博士及其团队于近日推出新书——《国内外博物馆科普教育活动案例与评析》,结合大量案例分析,就博物馆教育工作者所关心的问题进行了解答。
宋娴等著 《国内外博物馆科普教育活动案例与评析》
谈到科学教育,很多人的反应仍是围绕着学校的科学课程展开。然而事实上,正式教育只占据人生1/10不到的时间,大多数的学习发生在家庭、社区、博物馆及工作场所等非正式环境中。其中,博物馆作为理想的非正式科学学习场所,在培养公民科学学习兴趣,发展公民作为科学学习者的身份认同感和鼓励公民参与科学实践等方面具有无与伦比的优势。其教育功能的开发受到越来越广泛的重视。
图书内页
博物馆科学教育项目具有参与人群多元、年龄跨度大,以自愿参与为原则,学习方法以自主探究为主的特点。这些特点并不意味着博物馆中的学习没有目标。相反,要想通过博物馆教育参观者学习科学概念,掌握科学技能,了解科学语言及工具,参与科学实践和理解科学作用,从而达到提高全民科学素养,培养创新人才,推动科技创新的目标,博物馆需要更加精心地设计教育活动项目。
本书展示美国芝加哥阿德勒天文馆实地考察活动案例
大量研究发现,经过博物馆教育工作者或学校教师精心设计后的活动能够有效提升学习者的学习积极性,改善他们的学习表现。这一点也为国内外的教育政策制定者所认可。比如,美国早在 2007 年就提出应当将非正式教育与k-12 教育和高等教育共同视为美国教育系统不可分割的主体之一。2009 年和 2010 年更是接连出版《非正式环境下科学学习:人、场所与活动》和《被科学围绕:非正式环境下的科学学习》两份报告,构建了针对包括博物馆学习等在内的非正式环境下科学教育项目的设计、实施与评价原则。
在我国,近年来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对学校教育使用博物馆资源也提出了具体要求。比如,北京市在2008年提出的“社会大课堂”项目和青少年科技创新人才培养计划,都显示了校外教育对人才培养的重要性。不过,宋娴博士指出,就博物馆开展的科学教育项目来说,我国在这方面起步较晚,理论基础存在不足,多数项目的设计依赖场馆展教工作者的个人经验,大部分项目停留在“以讲解为主要方式传播知识,以奇闻异事为重要手段吸引观众”的阶段,或将“动手操作”等同“探究”,或视“有趣好玩”为设计目标而非提高素养的手段之一,与正式学校科学课程的衔接不够,不能充分利用博物馆的科学学习资源。
本书中美国休斯顿健康博物馆Debakey细胞实验室活动项目
因此,本书希望通过筛选国内外著名博物馆设计的科学教育项目案例,为博物馆教育工作者、学校教师和有志于从事博物馆教育事业的读者,呈现博物馆科学教育项目“最好的样子”。本书将这些案列分为三类:“展览类”、“拓展类”、“线上类”,对其进行了深入分析。通过在博物馆官网查找资料、搜集第三方机构对活动进行的评估报告、与活动策划人反复沟通等方式,宋娴博士和她的团队仔细研究了这些活动在策划与实施过程中的特点与理念,从而总结博物馆科普教育的相关理论与实践经验。
本书展示美国国家植物园精心设计的植物基础课程学习手册
比如,展览类科普教育活动的第一个案例“肯尼迪航天中心(观光区)实地考察配套活动手册”中,本书首先以6至8年级学生为例,将活动手册完整地呈现出来,之后便针对这一案例的突出特点逐一分析。这套活动手册包含了20个任务,对应着航天中心的20项展示内容,分为4个不同的版本,以适配不同的群体,包括“普适版”、“K-2年级版(小学)”、“3-5年级版(小学)”和“6-8年级版(中学)”。本书将每个版本不同的任务要求对比成表,为读者清晰地呈现了这一活动分层设计的理念和方法。
肯尼迪航天中心(观光区)实地考察配套活动手册
活动手册分层设计对比表
本书通过对案例的整理与评析,使读者可以迅速而准确地抓住每个案例的突出特点和可取之处,旨在促进科普人才将先进的教学理念运用到博物馆科普教育活动的策划与实施中,提升我国场馆的科普水平;填补该领域中教材的空白。
第一章 博物馆科学教育项目设计:理论、特征与原则
第一节 博物馆科学教育项目的定义
第二节 博物馆科学教育项目设计的理论溯源与研究发展
一、博物馆教育理念的变革
二、科学教育项目设计的理论与实证研究基础
第三节 博物馆科学教育项目的设计特征
一、以学习者原有经验为基础,为不同人群定制教育项目
二、以探究为基本学习方式
三、以创设真实情境为学习环境设计特征
第四节 博物馆科学教育设计原则
一、围绕公众关心的科学问题进行设计
二、以“培养合作学习能力”为设计目标
三、跨领域多元合作设计模式
第二章 展览类科普教育活动案例与评析
第一节 概述
一、围绕现有展览资源进行设计
二、强调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
三、融合互动性与真实性的设计
四、在参观者已有知识水平基础上进行设计
第二节 案例评析
一、肯尼迪航天中心(观光区)实地考察配套活动手册
二、休斯敦自然科学博物馆实地探索教育活动
三、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亚瑟·罗斯陨石展厅实地考察科学素养活动
四、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博物馆物体如何飞行展区及教育活动
五、美国芝加哥阿德勒天文馆实地考察活动
六、美国国家植物园植物基础课程
七、休斯敦健康博物馆实地考察活动
八、安大略科学中心的儿童乐园探险家项目
九、上海自然博物馆“恐龙盛世失窃案”教育活动
十、上海自然博物馆“一起聊聊吧”教育活动
十一、上海科技馆《木偶总动员》机械木偶展教育活动
十二、芝加哥科学工业博物馆“机器人革命”展览实地考察活动
第三章 拓展类科普教育活动案例与评析
第一节 概述
一、多方合作
二、活动类型丰富多样、形式灵活
三、目标人群明确,特点鲜明
第二节 案例分析
一、安大略科学中心学校旅行
二、中国香港海洋公园教育活动案例
三、明尼苏达科学博物馆夏令营活动
四、盒子中的宇宙
五、公民科学教育指南:从水生到陆生——早期的植物之旅
六、英国自然历史博物馆“公民科学家”项目
七、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青年博物学家奖
八、隐藏在内部的机械力——生物力学
九、挑战者学习中心
十、火星实验室
十一、芝加哥科学工业博物馆创客空间
十二、上海科技馆“馆校合作”项目
十三、英国自然历史博物馆职业拓展课程
十四、美国旧金山探索馆“夜幕降临”主题探索活动
第四章 线上类科普教育活动案例与评析
第一节 概述
一、补充线下活动,丰富呈现维度
二、利用馆藏资源,围绕科学主题进行跨学科设计
三、以互联网为媒介,提升博物馆的公众影响力
四、“玩中学”,寓教于乐
第二节 案例分析
一、加拿大自然博物馆——化石
二、遇见大王酸浆鱿
三、OPAL 学习实验室——通过探索“学习实验室”,更深入地了解我们的环境和户外实验室项目
四、芝加哥工业与科学博物馆的在线活动项目
五、史密森国家自然历史博物馆在线活动案例
六、“外星地球”临展线上配套资源项目
七、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线上资源“百科”
八、波士顿儿童博物馆线上资源分析——以“第二课堂”为例
九、发明家的轨迹——德意志博物馆中的伟大发明
十、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博物馆物体如何飞行展区线上资源分析
十一、旧金山探索馆“科学小食”线上教育活动
主要参考文献
本书现已在各大电商平台上架,
恰逢双12年终狂欢,欲购从速哦~
宋娴等著 《国内外博物馆科普教育活动案例与评析》
定价:96.00 元
当当双12狂欢价:48.00 元
扫码购书
编辑:密斯豆
报名 | “2020年全国典籍保护与利用线上培训班”即将启帷
国家海洋博物馆与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签署科学文化战略合作协议
春风化雨:漳州市博物馆社教活动回顾与展望传承红色基因,山东近五年新建102家革命博物馆、纪念馆
因设备维修及升级改造,甘肃省博物馆临时闭馆至明年2月8日
策展人手记 :以外销丝绸为切入点,讲述同根同源的粤港澳“三城记”
“国际博协国际博物馆研究与交流中心”落户上海大学
新馆 | 深圳大学博物馆(筹)近日揭牌
玩转“指尖博物馆”,让观众通过移动端走进博物馆展区和库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