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观展 | 新时代革命历史类博物馆如何讲好红色故事

冰可乐 弘博网 2023-10-07

文物是博物馆的核心,是博物馆一切活动的基础。对于大部分人来说,博物馆是娱乐休闲或欣赏奇观的场所,因此博物馆担负着展示和解释馆内藏品的重任。如何把实物藏品更好地呈现到观众眼前是当前博物馆工作的重心。革命历史类博物馆作为博物馆群体中传承红色力量的历史博物馆,一直以来因其蕴含丰富的革命历史文化、弘扬昂扬的革命精神,在众多以历史文物类博物馆为主的群体中独树一帜。近年来,随着国家对红色文化传承的重视,越来越多的革命历史类博物馆、纪念馆推出红色主题展览,拨开尘封的战争岁月,讲述战争年代的家国情怀。


今年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以下简称“军博”)推出了“铭记伟大胜利,捍卫和平正义——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主题展览”(以下简称“抗美援朝专题展览”)。展览以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志愿军、中国人民为视角,通过542照片、1600余件文物(其中一级文物81件,首次对外展出文物824件),以及大量视频、实物场景等,以时间为脉络,围绕战争主线,向观众详细展示了战争期间的重大决策过程、重要战役、重要历史人物等历史事件。通过展览,观众在展厅中跟随战争主线,进一步了解70年前志愿军的浴血奋战,感受他们浴血战场的英雄气概。



时间为轴展示战争全貌


为全面讲述抗美援朝战争的历史,展览共五个部分,另有五个专题从战场决策、战争指挥、作战计划等不同方面展示了70年前战争的全过程及其伟大意义。


第一部分“正义担当,决策出兵”,面对美国悍然武装干涉朝鲜内战和侵犯中国领土主权的严峻形势,中共中央和毛泽东同志毅然决然作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历史性决策,1950年10月19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作战。


第二部分“运动歼敌,稳定战线”,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后,同朝鲜人民军一道,以运动战为主要作战形式,从1950年10月25起,到1951年6月10日,连续5次战役,把侵略军打回到三八线附近,为战争胜利奠定了基础。



第三部分“以打促谈,越战越强”,战争进入“边打边谈”阶段后,中国人民志愿军以阵地战为主要作战形式,多次粉碎敌人的重点进攻,取得反“绞杀战”、反细菌战和上甘岭战役等胜利,越战越强,越战越主动,迫使美国于1953年7月27日在停战协定上签字。


在这一部分设有专题展示中国人民志愿军思想政治工作、后勤保障工作、伟大的抗美援朝运动等内容。


第四部分“实现停战,胜利归国”,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后继续维护停战协定,帮助朝鲜人民重建家园,于1958年3月至10月分批全部撤出朝鲜。



在这一部分设有专题展示英模功臣的英雄事迹。


第五部分“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的伟大意义和历史贡献”,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为新中国赢得了和平建设的环境,使人民军队经历了现代战争的洗礼,锻造出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


在这一部分设置有“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永远奋斗”专题,重点展示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结束以来,党和人民始终没有忘记英雄的志愿军将士以及所有为抗美援朝战争胜利做出贡献的人们,激励广大干部群众和部队官兵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永远奋斗,积极投身强国强军的伟大实践中。



实景还原营造观展氛围


展览位于军博进门后的右侧,刚踏进序厅就能直面红色的气氛,映入眼帘的红色柱子、红色展墙、地上的红色地毯无不宣告了整个展览的主基调。进入展厅后,首先看到的便是精彩出现在历史课本上我们最熟悉不过的1949年10月1 日开国大典的图片,从新中国成立起,开始讲述这段中国人民保家卫国维护和平的伟大故事。随着观展的逐渐深入,天花板上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各支战队的战旗呈现在眼前,满目的红色,静谧中透露出庄严,即使观展的游客众多,展厅喧嚣也盖不住红色精神带来的昂扬心绪。在展厅的第二部分,实景搭建了志愿军鏖战长津湖的场景,通过复原的场景,战士们潜伏在冰天雪地之中,以惊人的毅力设伏围歼敌人。让观众直面战争的惨烈,直观感受战争的残酷以及战士们不怕牺牲的精神。



展厅现场


长津湖

长津湖位于朝鲜东北部的盖马高原,平均海拔1200米,有“朝鲜屋脊”之称。因为海拔高,10月就入冬了,11月的气温可以达到零下20多度,遇到极端天气能够达到零下40多度。


展厅还搭建了上甘岭战役的模拟场景,依托现代的科技,通过声音模拟,辅以光电技术的配合,仿佛让观众身临战争中。此外,展览在布展时结合战争实况,文物展示设有专门的岩石展示墙,即把志愿军在战争中用过的武器摆放在用岩石打造的墙上,极大地增强了观众的观展体验。


上甘岭战役场景模拟(来自军博微信公众号)


数字技术助力参观体验


此次军博的抗美援朝专题展览特别推出了网上3D云观展,观众可以720度全景参观展览,足不出户就可以欣赏展厅中的视频、展板上的文字、展柜里的文物。此外,数字展馆还配有讲解、快捷导航、留言等功能,能够满足不同需求的观众有针对性的参观浏览。截至目前,网络观展的浏览量已经达到1156985次。


除了虚拟观展,此次展览还推出了智能导览小程序,包括有数字展馆在内,在小程序上观众还能够进行AR互动游戏,在“跨过鸭绿江”游戏中“报名参军”,在“最可爱的人”游戏中学习英雄事迹。



除了游戏与观展,小程序还有门票预约、参观须知、交通路线等服务功能,用现代数字技术助力游客的参观体验,提供观展前、观展中、观展后的全方位服务,真正担负起博物馆的社教功能。



展后思考:新时代革命历史类博物馆如何吸引观众


一直以来,参观革命历史类博物馆、纪念馆并不是当前“观展热”浪潮中的一员。笔者之前做过相关调查,大部分人热衷于参观展陈内容丰富、展览设计有趣的文化艺术类博物馆,而对于以讲述史实为主的革命历史类博物馆、纪念馆则鲜少踏足。究其原因,这类博物馆、纪念馆在大众心里留下了说教性强、展览主题严肃等印象。由于革命历史类博物馆、纪念馆以展现史实为主,展览设计几乎不需要额外添加原创内容,因此很多展览千篇一律,陈述史实辅以对应的实物藏品,形式单一,如此便使得展览与观众之间有明显的距离,形成了观众走不进展览内容,展览设计走不出单调的“围城”


展厅现场(来自中国人民军事博物馆微信公众号)


首先面临的一个问题是,参观红色展览时,我们在看什么?我们又该怎么看?红色主题展览不同于其他文物展,观众在观展前对于展览内容已经有了大概了解,走进博物馆、纪念馆不只是重温历史岁月,更多的是通过展品以及展品背后的故事感受到红色文化的魅力。相比于书本上的文字,展柜里能够近距离欣赏的珍贵的实物藏品,在展厅环境和氛围的烘托下,更具有触动人心的作用。此次军博的展览,展柜里是珍贵的战争实物藏品,展示墙上辅以对应时间的历史照片,还有一些历史背景的补充。从历史到藏品再到展示,兼顾了历史爱好者与普通观众的不同参观需求。此外,根据笔者的以往的参观体验,在参观红色展览时,跟随讲解员一起游览展厅,了解文物背后的故事,相比于自行游览时的走马观花,更能够收获极佳的游览体验。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红色文化和红色旅游的重视,越来越多的红色主题展览走入大众视线。展览多了并不意味着观众就多了,红色文化往往“束之高阁”,大众对于红色文化过于严肃的印象尚未改变,红色文化并未融入大众生活。但事实上,红色文化也在逐渐突破“高冷”的表象。进入21世纪,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给红色文化带来了良好的发展契机,动画片《那年那兔那些事儿》、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音乐剧《花儿与号手》、小程序虚拟观展等等尝试,都在引领观众一步步追寻红色记忆,拉近红色文化与观众之间的距离。革命历史类博物馆或许可以借助信息技术的优势,将文化大众化,扩大自身宣传影响,从而搭建起展览与观众之间的桥梁,吸引更多的观众,讲好红色故事,传播红色精神。


部分文字资料来自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

部分图片来自City、Lily

文字&编辑:冰可乐

回顾往期精彩

建立白蚁危害监测系统,看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古建筑的预防性保护

成都自然博物馆有新进展!预计明年六月对外开放

国家航天局:部分月球土壤样品将入藏国家博物馆向公众展示

百余文物首次亮相!邯郸临漳“邺城考古博物馆”开馆

在信息化时代,博物馆的展览应该有怎样的表达?

新课上线!据说听完这门课,对博物馆的理解会超越99%的人

北京历代帝王庙博物馆将恢复开放

2021年博物馆免费开放补助资金预算提前下达,预算超27亿元

新馆 | 蚌埠工业博物馆建成试运营,预计明年开放

探展 | 食之好味——记一场位于中国大陆南端的专业饮食文化主题展览

点击在看,关注行业最新资讯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