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爱无碍”的博物馆:走进特殊群体
2021年5月16日是第三十一次全国助残日,主题是“巩固残疾人脱贫成果,提高残疾人生活质量”。同时5月10日至16日是第二十二次上海助残周。在此之际,世博会博物馆联合上海市盲人协会、上海市盲童学校,共同开启了系列助残活动,丰富特殊群体的文化生活。
这是一个普通而又特别的下午,对上海市盲童学校100多名孩子们来说,“博物馆”来到了他们的身边,这一天孩子放下作业本,在课堂之外感受到了另一种教育,属于博物馆的教育。
5月12日下午,全校孩子齐聚大礼堂。虽然孩子们看不清、看不见,但通过世博馆老师具体形象的语言描述,并搭配丰富的数字多媒体课件,带领孩子们走进了《世博会那些“乐”事》和《人类的起源》。
活动现场
世博馆针对盲校孩子听觉灵敏的特点,在原课程的基础上作了新的调整,并提前进行了课堂模拟演练。多媒体课件也经过重新配音和画面剪辑,形象生动的口述让孩子们听得懂、能明白;在“《蓝色多瑙河》是谁创作”、“古人类是否有肉吃”等话题时,加入了节奏明快的背景音乐,充分调动听觉感官体验。孩子们在有趣的互动中一步步“走进”了世博,这座博物馆就这样来到了孩子身边。
活动现场
5月12日上午,上海市崇明区盲人协会视障人士一行游览了世博会博物馆。这是上海市盲人协会和世博会博物馆联合发起的2021年度常态化活动,让博物馆文化融入到视障人士生活中去,提升视障人士生活品质。目前已有虹口区、黄浦区、浦东新区等区盲协前来“打卡”体验。
视障人士“打卡”博物馆
此类活动的有效开展与世博会博物馆先进的无障碍服务理念密不可分。早在新馆建设期,世博馆就尝试利用BIM技术优化物理空间,并在2019年推出了一款应用于全展区的智能无障碍导览小程序。其中专门为视障人士定制了“视觉辅助导览模式”可一键切换无障碍导览,并且增加洗手间等服务设施导航,以适用于视障者及视力不佳的游客使用。并对解说词内容进行“口述影像”方式重构,将展品“绘声绘色”的表现出来,协助克服视障人士在参观过程中出现的影像障碍,丰富参观体验的同时让游览更为轻松。
使用无障碍导览小程序
在参观服务方面,世博会博物馆为特殊人群开设绿色通道和轮椅租赁服务,还有颇具世博特色的“小白菜”志愿者和宣教专员提供协同参观讲解服务。并且近年来持续优化无障碍服务流程,重视特殊人群的实际需求,为特殊人群从到馆—参观—离馆提供恰当的帮助。
服务保障
世博会博物馆通过2017至2018年的新馆磨合期,对无障碍服务进行多方面的打磨,从而建立起一套适用于特殊人群的服务模式。在2019至2020年,将无障碍服务精细化定位,建设服务于特殊人群的信息化服务系统。再到2021年常态化活动的顺利开展,不断纳入更多受众并在无障碍服务中螺旋提升。这不仅是博物馆文化以更主动的方式走进特殊群体的一次尝试,更是践行公共文化服务平权,响应国家“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号召。
“小白菜”志愿服务
博物馆是一个保存人类知识和财富的地方,更是人们终身学习及促进社会不断发展的地方,关心每一位社会成员是博物馆应有的职责与使命,让“有爱无碍”。
残障人群需要社会的尊重和接纳,而不是过度的关怀和同情。博物馆需要提供友善的态度,更好的了解他们的需求,以提供恰当的帮助,让特殊群体能够常常走进博物馆,真正感受到博物馆的魅力。
作者:世博会博物馆 张珂
图片来源:世博会博物馆
热议 | 博物馆与电子烟联名?联名虽好,可不要辜负公众的信任
点击在看,关注行业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