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从理念形成到动态评估,博物馆“展教合一” 红色教育活动开发模式如何形成?

弘博网 2023-10-07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博物院杂志 Author 贾叶青


少年儿童时期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是实施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阶段,需要将学校、家庭和社会三个方面的力量有机结合起来,共同助推儿童健康成长。博物馆作为社会教育机构,在儿童的知识积累和人格塑造上具有独特优势,是培育和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重要阵地。
2020年教育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关于利用博物馆资源开展中小学教育教学的意见》,强调要充分利用各类博物馆资源,组织开展爱国主义、革命传统等主题的实践教育活动。河北博物院作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深入挖掘自身馆藏资源,精心策划了“朗读明星梦工坊”项目,引导儿童从知识价值深化至情感价值,让爱国主义自然浸润、自然生发。

 项目理念:整合优势资源,强化思想教育 

“红色文化资源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各族人民在革命斗争和建设实践中所形成的伟大革命精神和载体”,主要由物质形式、文学艺术形式和精神形式三方面内容构成。博物馆是整合与利用红色文化资源的重要载体,其展示与收藏的红色文化资源具有丰富性、实物性和空间性的核心优势,详实的历史内容、丰富直观的文物展品和情境主题化的展览,是激发爱国热情、振奋民族精神的生动教材。
抗日战争时期,河北是华北敌后抗战的主战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河北军民灵活开展地道战、地雷战,并组织水上雁翎队、回民支队等武装形式,给日本侵略者以沉重打击,留下了许多珍贵文物,如挖地道的小镐、民兵自制的地雷、雁翎队用过的大抬杆枪、马本斋用过的武器和文具等。如今,这些文物陈列在博物馆中,直观展示了燕赵儿女浴血抗战的光辉历程。河北人民在抗日战争中不畏强暴、英勇抗敌的事迹,激发了爱国知识分子的创作热情,晋察冀的诗歌创作活动蓬勃开展,涌现出不少有名的诗人,如艾青、孙犁、蔡其矫等,创作出《我爱这土地》《荷花淀》《雁翎队》等优秀作品。这些诗人及其作品,将河北抗战中的典型斗争故事、特色战斗方式,以文字的方式描绘出来。除此之外,还有一批反映河北抗战史实的经典影片。因此,河北博物院“朗读明星梦工坊”项目结合“抗日烽火 英雄河北”展览,整合抗战文物、经典红色诗文和电影资源,通过由浅入深、科学规范的课程设置,基于个体差异因材施教的实施方式,引领儿童在朗读中学习抗战历史,把握朗读技巧,接受红色精神的洗礼并传承红色文化。

 项目设计与实施:注重循序渐进,促进情感升华 

“朗读明星梦工坊”项目以6—12岁儿童为活动对象,充分遵循儿童的心理认知规律,以红色诗文为教学主线,从知识维度、技能维度、情感维度三方面设计、实施课程,通过“学习、练习、应用”三环节的层层递进和环环相扣,引导儿童学以致用,升华情感,助推儿童爱国主义教育(图1)。

图1 “朗读明星梦工坊”项目设计与实施导图

1.知识熏陶,提升文化育人内涵
红色诗文是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作品,是跨越时空的精神食粮。红色诗文是“活的历史”,可以让儿童了解其中描绘的事件及人物,进行革命历史教育;其凝练的语言、鲜明的节奏、和谐的韵律可以引领儿童走进诗词的艺术世界,提升文化素养;其深沉的爱国热情和革命先辈的崇高理想信念,是对当代儿童的精神洗礼。因此,项目以品读红色诗文为主要教学内容,力求让儿童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红色经典的浸润。
河北博物院“抗日烽火 英雄河北”展览,包括烽火狼烟、日军暴行、河北敌后抗战和伟大胜利四个单元,真实再现河北敌后抗战的峥嵘岁月和光辉记忆。结合展览,教育人员选取了11首与抗战主题相关的诗文作为教学内容。按照时间顺序排列,分为递进式四个主题,分别对应展览的四个单元,方便儿童更好地结合展览和诗文,了解抗战历史。
“小学儿童思维能力的发展是以一定的具体的感性认识为基础逐步引向抽象。”因自身认知能力所限,其思维活动需要具体内容的支持。博物馆中陈列的各种文物适合儿童具象思维的特点,也有利于帮助儿童树立实证思维。因此,项目在实施中,将具有趣味性、思想性和地缘性的红色故事与文物实物结合,让儿童在身临其境的学习中激发学习兴趣。比如,在教授《冀中的地道战》这篇文章时,教育人员首先引导儿童参观展厅里陈列的地道战文物,并体验仿地道场景,使儿童对地道战历史有初步的了解;在快乐学堂学习中,通过诗文的深入解读、《地道战》电影镜头语言和音效的烘托、民兵扮演游戏等,进一步学习地道战的产生、作用以及地道的特点等知识。两个阶段的学习由浅入深、由表及里,“渐渐向里寻到那精英处”,引导儿童完成知识积累的过程(图2)。

图2 小营员参观“抗日烽火 英雄河北”展览

 2.朗读提升,搭建沟通历史桥梁 
红色诗文反映了峥嵘岁月的革命历史,凝聚着革命先辈的家国情怀。如何更好地呈现诗文,拉近儿童与红色诗文的距离,引导儿童进一步把握红色诗文的情感表达?教育人员运用共感理念,以朗读和展演结合的方式带领儿童走进诗文,循序渐进体会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项目根据儿童的年龄层次,分配不同的朗读稿件,设置了四节由浅入深的系列朗读课程。“朗读入门”课程,通过讲授朗读的基本要领、朗读的注意事项和朗读的意义等内容,引领儿童走进朗读的世界。“素质培养”课程,主要是引导儿童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出需要停顿和重音的地方并进行反复练习。“专业提升”课程,在理解稿件的基础上,练习朗读中轻重缓急的节奏、虚实快慢的语气和高低抑扬的语调等,着重训练对情感的把握。“形象包装”课程,着重对儿童朗读时的眼神运用、面部表情、手势动作和台风进行一对一的训练(图3)。这些朗读课程,让儿童在文字与声音创造的朗读氛围中学习抗战知识,激活感知能力;在故事与艺术结合的朗读实践中获得美感体验,融合声与情;在技巧与情感的碰撞中掌握传情达意,引起同振共鸣,从而读出层次、读出韵味、读出精神。
图3 一对一辅导

3.心灵成长,升华思想情感境界
6—12岁儿童正处于认识自我和构建自我的最佳时期,应重视儿童在活动中的态度情感和行为表现,帮助儿童增强责任意识,激发社会情感。项目发挥博物馆辅助引导优势,趋向于培养儿童的创意思维及创新能力,通过展览、活动和与艺术联系的新方式,设计精彩展演环节,使儿童“感之于外,受之于心”,深入感受诗歌的意境,获得心灵成长。
展演的过程,也是心灵自我认知、自我调节、自我监控和自我评价等方面提升的过程。教育人员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将诗文内容进行编辑,生动地展演出来。一是灵活选择朗读方式丰富展演。不同的诗文作品有不同的朗读展演方式,如集体朗读、分组朗读、分角色朗读、交替式朗读等,各种朗读方式既可以单独使用又可以配合使用。多样朗读方式,避免了展演模式的单调、呆板。二是采用沉浸式体验提升展演。朗读展演不只是运用朗读技巧将诗文表达出来,而是需要理解诗歌内容和作者思想感情,并与观众产生共情。教育人员首先依据展厅内不同单元主题变换朗读场景或在背景墙上喷绘主题宣传标语。例如,在朗读诗歌《雁翎队》时,儿童化身白洋淀少年,利用展厅陈列的雁翎队用过的木船、大抬杆枪等文物一起合作展演,提升情感体验(图4)。其次,根据儿童朗读的角色,准备相应服装道具进行角色扮演,有的身穿民国学生服,化身肩负时代重任的有志青年;有的身穿“八路军”军装,再现革命先烈浴血奋战的光辉风采(图5)。三是融合互动扩大展演影响力。项目突破时间和场地的限制,实施跨界互动:线下活动不仅在展厅和博物馆公共区域进行,还主动走出馆门,深入社区和商场进行大型朗读表演(图6),让更多观众从红色诗文中汲取精神力量;线上活动以征集、展示朗读视频的形式,引导儿童缅怀先烈,礼赞英雄。

图4 小营员的角色扮演

图5 小营员在博物馆大厅朗读

图6 小营员在大型商场朗读

项目特色:构建多重互动,优化体验教学 

“朗读明星梦工坊”项目充分利用博物馆红色资源核心优势,密切结合红色文物和诗词,将其演化成课程中的“教材”与“环境”,让儿童走近文物这一生动“教材”,将文物蕴含的历史信息与诗词表现的精彩故事相结合,跟随文物学习历史文化知识,跟随诗词进行情境体验。

1.善用情境,激发热情 
创设情境,可以以情感人,优化儿童的认知水平、智力状况和情感态度。项目不仅善于利用展览创造形象生动的大情境,让儿童可以身临其境,有效激发爱国情感的产生,还在快乐学堂这一学习园地里,营造视、听、学相结合的氛围,通过朗读、表演和游戏等互动形式,让儿童感受历史人物当时的处境,用心感知红色诗文蕴含的情感,从而产生强烈共鸣。

2.扮演角色,重塑自我 
儿童在角色扮演中,融合认知、技能和情感发展,通过对人物角色的分析和表现,体会角色的情感、动机和行为模式。项目设计儿童扮演诗文中的英雄角色,如马本斋、狼牙山五壮士、小英雄王二小等,这样不仅会使儿童产生自我认同感,有效重塑自我,也可以使他们以更加积极的眼光和正确的姿态去接纳诗文中的英雄人物和故事。

3.协作交流,丰富体验
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可以营造良好的人际氛围,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项目在实施过程中,精心设计多种朗读形式,既丰富朗读体验,又促进儿童形成自尊自律、自主协作的精神。此外,教育人员鼓励儿童与家长协作,收集、整合革命文物及音视频、图文资料,在代际沟通中完成一次跨时代的心灵对话,融汇两代人对红色故事的体验,为红色故事的传播注入新鲜感和活力。

4.打破壁垒,提升领悟 
《关于利用博物馆资源开展中小学教育教学的意见》明确提出,要加强博物馆网络教育资源建设,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本区域网上博物馆资源平台和博物馆青少年教育资源库。项目利用“互联网+”红色故事,通过线上征集和展示朗读视频的形式,与线下培训同频共振。教育人员退到幕后,作为引导者启发学生主动探索革命先烈的故事。优秀朗读作品在博物馆公众号循环展播,网友可以点赞、评论,既可以弘扬红色文化,又可以增强儿童自豪感,从而为革命传统教育注入新时代的内涵与活力。

项目评估:多样动态评估,书写儿童成长

科学有效的教育评估,可以为今后策划和举办教育活动提供借鉴参考。博物馆儿童教育,离不开教育人员和家长的共育共治。“朗读明星梦工坊”项目强调从观众体验角度来构建指标体系,不仅注重对儿童的心理特征、认知程度、实践能力等方面的评估,也侧重对教育人员、家长的反馈收集,形成多样化、多维度的动态评估体系。

1.实施前的必要预评估
项目实施前,对活动目标和活动准备进行预先评估。6—12岁这一学龄段儿童开始掌握书面语言,思维由具体形象向抽象过渡,自我意识觉醒,是认识自我并构建自我的最佳时期。教育人员将本院展览资源和优秀红色诗文相结合,利用直观的展览激发儿童学习兴趣、拓宽儿童视野,通过诗文的学习和表演,激发儿童内心共鸣,强化自我意识。同时,教育人员制作详备的策划方案,邀请院内专家给予可行性建议,进一步保证了项目的科学合理以符合儿童发展需要。

2.实施中的多样化评估
“朗读明星梦工坊”项目属于混龄教育范畴,参与儿童的智力、认知能力参差不齐,在接受知识和技能的时候会出现不同步的现象。因此,教育人员采取分组教学,因人施教。在评估时,不仅要对小组探究效果进行评估,还要对小组成员进行评估(表1)。从掌握基础知识到应用能力,再到拓展能力,由低到高分层次评估儿童发展情况,从而完善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率。另外,项目使儿童在亲身体验过程中形成直接的经验,这一体验过程是一个认识发展的动态过程。儿童在互动中的表现是教育人员调整互动方向的重要依据,方便其将项目内容、项目过程和项目效果等环节的难易程度和目标效果适时调整,从而准确把握儿童的思维过程和情绪情感,提供全面、丰富、生动的信息,提升项目生命活力。

表1 “朗读明星梦工坊”儿童朗读记评表(低龄组)


3.实施后的立体化评估
“朗读明星梦工坊”的项目评估主体包括活动主体、活动引导者和活动观察者。儿童作为活动主体,活动结束后要就所读稿件的英雄人物或红色故事撰写100字的理解心得,进行自评反馈;家长作为活动观察者,通过儿童的朗读表现,了解孩子的成长变化;教育人员作为活动引导者,既要负责观察、记录儿童在参观、学习、体验、互动中的表现,又要对儿童和家长的反馈进行量化评估。三者从不同视角记录了儿童的成长,又在不同层面对儿童的进步建构起立体反馈(表2)。

表2 “朗读明星梦工坊”项目儿童课程记录表

“朗读明星梦工坊”项目通过对红色文物多角度、多形式的深入发掘,将红色文物蕴含的历史信息与诗文中的精彩故事内容相结合,让儿童走近文物,培养爱国主义情怀。博物馆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是珍贵的爱国主义教育资源,具有无限的开发空间,在为儿童提供精神滋养时,应坚持教育引导和实践活动相结合,以生动灵活的方式赋予红色文物与革命历史更为旺盛的生命力,激励儿童传承红色基因。相信在广大博物馆教育人员的不断努力探索中,博物馆红色文化资源教育项目也将愈加丰富、精彩。



本文改编自《博物馆“展教合一”红色教育活动开发模式探析——以河北博物院“朗读明星梦工坊”为例》,原文刊载于《博物院》2021年第3期(总第27期)。作者:贾叶青  河北博物院。
回顾往期精彩
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在福州开幕!回顾:为世界遗产保护贡献中国力量
中小型城市的博物馆、美术馆,怎样运营才能成功?
文物复原展示跨界京剧表演 马王堆复原动态展演9月将在湘博试运营
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现已面向社会公众开放
博物馆 + 交通 | 打破边界,融入人们的真实生活

故宫博物院开启“零废弃”导游培训计划 探索“零废弃游览”新模式

国家文物局科技司关于征集2020年度文物科普微视频的通知

北京将出台政策进一步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博物馆之城”建设

宜兴市博物馆社会捐赠藏品查询系统即将上线

9年修缮完成,云冈石窟第11窟至第13窟现已开放

致敬百年考古 | 来金沙遗址博物馆发现考古的另一面
郑州又一新地标落定 黄河国家博物馆初步设计获批
云南省财政强化保障支持博物馆建设
南京路上的运动蓝海,上海的博物馆大家族又添新成员
拉斐尔真迹展盛大开幕,让更多人感受艺术的无限魅力
点击在看,关注行业最新资讯▼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