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从理念形成到动态评估,博物馆“展教合一” 红色教育活动开发模式如何形成?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博物院杂志 Author 贾叶青
2020年教育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关于利用博物馆资源开展中小学教育教学的意见》,强调要充分利用各类博物馆资源,组织开展爱国主义、革命传统等主题的实践教育活动。河北博物院作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深入挖掘自身馆藏资源,精心策划了“朗读明星梦工坊”项目,引导儿童从知识价值深化至情感价值,让爱国主义自然浸润、自然生发。
一
抗日战争时期,河北是华北敌后抗战的主战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河北军民灵活开展地道战、地雷战,并组织水上雁翎队、回民支队等武装形式,给日本侵略者以沉重打击,留下了许多珍贵文物,如挖地道的小镐、民兵自制的地雷、雁翎队用过的大抬杆枪、马本斋用过的武器和文具等。如今,这些文物陈列在博物馆中,直观展示了燕赵儿女浴血抗战的光辉历程。河北人民在抗日战争中不畏强暴、英勇抗敌的事迹,激发了爱国知识分子的创作热情,晋察冀的诗歌创作活动蓬勃开展,涌现出不少有名的诗人,如艾青、孙犁、蔡其矫等,创作出《我爱这土地》《荷花淀》《雁翎队》等优秀作品。这些诗人及其作品,将河北抗战中的典型斗争故事、特色战斗方式,以文字的方式描绘出来。除此之外,还有一批反映河北抗战史实的经典影片。因此,河北博物院“朗读明星梦工坊”项目结合“抗日烽火 英雄河北”展览,整合抗战文物、经典红色诗文和电影资源,通过由浅入深、科学规范的课程设置,基于个体差异因材施教的实施方式,引领儿童在朗读中学习抗战历史,把握朗读技巧,接受红色精神的洗礼并传承红色文化。
二
河北博物院“抗日烽火 英雄河北”展览,包括烽火狼烟、日军暴行、河北敌后抗战和伟大胜利四个单元,真实再现河北敌后抗战的峥嵘岁月和光辉记忆。结合展览,教育人员选取了11首与抗战主题相关的诗文作为教学内容。按照时间顺序排列,分为递进式四个主题,分别对应展览的四个单元,方便儿童更好地结合展览和诗文,了解抗战历史。
“小学儿童思维能力的发展是以一定的具体的感性认识为基础逐步引向抽象。”因自身认知能力所限,其思维活动需要具体内容的支持。博物馆中陈列的各种文物适合儿童具象思维的特点,也有利于帮助儿童树立实证思维。因此,项目在实施中,将具有趣味性、思想性和地缘性的红色故事与文物实物结合,让儿童在身临其境的学习中激发学习兴趣。比如,在教授《冀中的地道战》这篇文章时,教育人员首先引导儿童参观展厅里陈列的地道战文物,并体验仿地道场景,使儿童对地道战历史有初步的了解;在快乐学堂学习中,通过诗文的深入解读、《地道战》电影镜头语言和音效的烘托、民兵扮演游戏等,进一步学习地道战的产生、作用以及地道的特点等知识。两个阶段的学习由浅入深、由表及里,“渐渐向里寻到那精英处”,引导儿童完成知识积累的过程(图2)。
项目根据儿童的年龄层次,分配不同的朗读稿件,设置了四节由浅入深的系列朗读课程。“朗读入门”课程,通过讲授朗读的基本要领、朗读的注意事项和朗读的意义等内容,引领儿童走进朗读的世界。“素质培养”课程,主要是引导儿童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出需要停顿和重音的地方并进行反复练习。“专业提升”课程,在理解稿件的基础上,练习朗读中轻重缓急的节奏、虚实快慢的语气和高低抑扬的语调等,着重训练对情感的把握。“形象包装”课程,着重对儿童朗读时的眼神运用、面部表情、手势动作和台风进行一对一的训练(图3)。这些朗读课程,让儿童在文字与声音创造的朗读氛围中学习抗战知识,激活感知能力;在故事与艺术结合的朗读实践中获得美感体验,融合声与情;在技巧与情感的碰撞中掌握传情达意,引起同振共鸣,从而读出层次、读出韵味、读出精神。
展演的过程,也是心灵自我认知、自我调节、自我监控和自我评价等方面提升的过程。教育人员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将诗文内容进行编辑,生动地展演出来。一是灵活选择朗读方式丰富展演。不同的诗文作品有不同的朗读展演方式,如集体朗读、分组朗读、分角色朗读、交替式朗读等,各种朗读方式既可以单独使用又可以配合使用。多样朗读方式,避免了展演模式的单调、呆板。二是采用沉浸式体验提升展演。朗读展演不只是运用朗读技巧将诗文表达出来,而是需要理解诗歌内容和作者思想感情,并与观众产生共情。教育人员首先依据展厅内不同单元主题变换朗读场景或在背景墙上喷绘主题宣传标语。例如,在朗读诗歌《雁翎队》时,儿童化身白洋淀少年,利用展厅陈列的雁翎队用过的木船、大抬杆枪等文物一起合作展演,提升情感体验(图4)。其次,根据儿童朗读的角色,准备相应服装道具进行角色扮演,有的身穿民国学生服,化身肩负时代重任的有志青年;有的身穿“八路军”军装,再现革命先烈浴血奋战的光辉风采(图5)。三是融合互动扩大展演影响力。项目突破时间和场地的限制,实施跨界互动:线下活动不仅在展厅和博物馆公共区域进行,还主动走出馆门,深入社区和商场进行大型朗读表演(图6),让更多观众从红色诗文中汲取精神力量;线上活动以征集、展示朗读视频的形式,引导儿童缅怀先烈,礼赞英雄。
三
四
3.实施后的立体化评估
“朗读明星梦工坊”项目通过对红色文物多角度、多形式的深入发掘,将红色文物蕴含的历史信息与诗文中的精彩故事内容相结合,让儿童走近文物,培养爱国主义情怀。博物馆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是珍贵的爱国主义教育资源,具有无限的开发空间,在为儿童提供精神滋养时,应坚持教育引导和实践活动相结合,以生动灵活的方式赋予红色文物与革命历史更为旺盛的生命力,激励儿童传承红色基因。相信在广大博物馆教育人员的不断努力探索中,博物馆红色文化资源教育项目也将愈加丰富、精彩。
本文改编自《博物馆“展教合一”红色教育活动开发模式探析——以河北博物院“朗读明星梦工坊”为例》,原文刊载于《博物院》2021年第3期(总第27期)。作者:贾叶青 河北博物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