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55件文物“安家”贵州省博物馆

弘博网 2023-10-07


一件文物不仅代表着一段历史,还隐藏着揭示贵州的密码。9月10日,贵州省文物保护研究中心在田野调查、文化遗产资源调查中收集的55件文物资料,在贵州省博物馆举行捐赠仪式,代表着包括54件碑帖(石刻)文物拓片藏品和1段“清·盘江桥铁索”在内的文物资料,正式在贵州省博物馆“安家”。



碑帖(石刻)拓片的收藏,是保护、继承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一环。本次捐赠的54张碑帖(石刻)文物拓片藏品,包括修桥(含联)碑记9张,修井碑记3张,修路碑记5张,渡口、码头7张,建筑类15张,墓碑12张,民事1张,其他2张。主要来源于贵州天柱县三门塘和德江县,部分年代可追溯到清嘉庆、道光年间。



长约4米的“清·盘江桥铁索”原为位于贵州省关岭、晴隆二县交界的北盘江渡口处盘江铁索桥部分构件。据记载,盘江铁索桥始建于明崇祯四年,冶大铁链数十条贯于两岸岩石间,全长42米,是古代由黔入滇的必经之处。徐霞客称该桥“望之缥缈,然践之则屹然不动。日过牛马百群,皆负重而趋。”后人曾多次重修,此次捐赠的则是清康熙年间重修时的“铁索”,于2013年北盘江下游马马崖水电站盘江桥抬升保护施工时重见天日。



“碑帖(石刻)拓片之珍贵,在于能清晰完整、准确生动地再现古代书法艺术和绘画艺术的神韵,其所记录的内容都是极其宝贵的历史资料。”贵州省文物保护研究中心主任郭伟表示,将文物拓片以及盘江桥铁索部分构件无偿捐赠给贵州省博物馆,用于丰富和充实博物馆藏品的品种和数量,希望可以通过向社会公开展陈展示,发挥文物藏品应有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科研价值。



“保护文物就是传承历史文化与文明。”在郭伟看来,文物的背后,是深厚的文化底蕴,以及所隐藏的意志和精神。所以保护不是目的,利用好文物,让文物活起来,把其内在的精神传下去,才更有意义。让文物说话,讲好贵州故事、讲好中国故事,推动文物保护利用传承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可持续,使文物成为增强中华民族文化自信、提高文化自觉的不朽基石。



“博物馆是文物的最好归宿。”贵州省博物馆馆长李飞说,拓片具有非常重要的历史和科学价值,也是博物馆馆藏的重要部分,建馆68年来,贵博收藏的拓片不到2000张,此次文保中心一次性捐赠了54张,占馆藏拓片的2%。


据了解,今年5月,中宣部、国家发改委、教育部等9部委联合印发的《关于推进博物馆改革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拓展藏品入藏渠道,健全考古出土文物和执法部门罚没文物移交工作机制,适时开展文物移交专项行动”的要求。此次两家单位在全省率先进行文物移交专项行动,具有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今天的捐赠不仅扩充了馆藏,为文物收藏保护树立榜样,同时也是贵州省文旅系统深入学习和践行《指导意见》精神的一次文物移交专项行动。”李飞表示,贵州省博物馆具有全省最好的库房保存条件,一定能够把这批藏品保护好、传承好、研究好、利用好。希望此次捐赠活动能带来榜样效应,多渠道扩充馆藏,讲好贵州故事。


来源:贵州日报天眼新闻

回顾往期精彩
皮博迪·艾塞克斯博物馆提出“气候+环境”行动计划,致力于创造一个不同的气候未来
中国目光 国际视野:苏州博物馆西馆国际合作馆首期展览“罗马:城市与帝国”将亮相
中国(武汉)文化旅游博览会将举办 中国博协鼓励会员单位参加
三星堆遗址祭祀区三号坑、四号坑阶段性重大考古成果公布!
江苏博物馆携手归来!教师节之际向全体教师免费开放
弘扬“两路”精神 川藏公路博物馆全力打造“1+5+N”模式
新展|国家动物博物馆:百年前动物标本首次展出,讲述科学家的动人故事
丝路寻宝 感受时光——新疆博物馆时间盲盒面世
香港M+博物馆11月开幕 唐英年称巩固艺术文化枢纽声誉
一场跨越两千年的重逢——南越王博物院(西汉南越国史研究中心)于今日成立
以历史之声传递善意 河南博物院华夏古乐团推出公益歌曲
点击在看,关注行业最新资讯▼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