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文化遗产高校行”走进中国政法大学,共探大运河在北京的“最后一公里”

弘博网 2023-10-07


11月1日,由北京郭守敬纪念馆策划的“文化遗产高校行”系列展览活动的第一场“通往大都之路——大运河在北京的最后一公里”在中国政法大学昌平校区拉开帷幕。



地点:中国政法大学逸夫楼一层文化艺术展厅

门票:免费

时间:11月1日-11月11日



展览现场,不少学生正在一块块展板前驻足,也有人站在立体的漕船造型中间拍照“打卡大运河”,这是旨在把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带到高校学生身边,为校园生活增添文化气息。


同学正在看展



01把运河历史文化带到学生身边


大运河是我国第46项世界文化遗产,是国家“十四五”发展规划、北京建设“博物馆之城”的重要组成,是构成沿途8个省市历史脉络、人文精神、科技智慧、乡土风俗等诸多层面特质的千年动脉。元代科学家郭守敬主持京杭大运河北京段的最终贯通,为北京的城市水系格局奠定基础,并延续至今。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大运河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是流动的文化,要统筹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把运河历史文化带到高校学生身边,通过青年人喜闻乐见的形式与表达,从不同的角度、多元化的形式全方位切入,有助于青年学生充分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古代科技成就,以更加独特的视角审视自己生活的城市,树立牢固的民族自信心与自豪感。


展览现场



02创新展览讲好大运河的故事

内容方面,展览以京杭大运河贯通极难突破的“最后一公里”为主线,介绍了世界知名的元代伟大科学家郭守敬为运河寻找水源、设立二十四闸,使得漕船逆水行舟,沿通惠河从通州城一路驶入元大都,把粮食与各地丰富物产源源不断运抵首都的历史。


展览现场


形式上,展览以平面叙事、立体呈现、动态演示、人人参与四大逻辑层级,借助精美的图文展墙、丰富的实物模型、简练的主题视频和有趣的互动展品,力求为学校师生提供文化、历史与科技的多重体验。


除了展板,还有文物模型


此外,为丰富展览层次,提升参观体验,郭守敬纪念馆还从高校学生特点出发,专门推出了线上线下多项互动项目,包括趣味H5有奖答题、线上专属音频导览、大运河主题图书角、互动留言打卡区等,以期更加生动地呈现展览主题,吸引众多青年学生走近大运河,了解大运河,守好千里水脉塑造的千年文脉。


现场互动留言区



04身边的“博物馆”让传统文化根植心中


不少同学表示,非常喜欢这样的文化体验形式,校园中就能看到如此多元的展览内容和精致的展品,仿佛一座身边的博物馆,特别是疫情期间,各项环节的设置既充分考虑到了防疫要求,又贴近学生,希望学校能够多举办类似的有深度的文化活动,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根植于心。


展览现场


也有同学在留言板上写道,自己的家乡就在江苏的运河边,运河水滋养了童年生活的点点滴滴,没想到在学校里能看到这样一个展览,既兴奋又亲切,渐冷的季节里心底平添了几丝暖流。



据悉,此次展览将持续至11月11日。


未来,北京郭守敬纪念馆将围绕“文化遗产高校行”品牌,与中国政法大学等在京高校合作,推出一系列面向青年学子的深度文化体验展览活动,持续丰富在校师生课余生活,以更加生动的表达,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资料来源:北京郭守敬纪念馆

回顾往期精彩

深入探讨“文化遗产与共同体” 第三届博物馆人类学研讨会召开

携手走进“世间乐土” 吴文化博物馆发起“市民考古”系列考察活动

开先河!英法博物馆归还西非文物

新展|“天下云长——关公文化展”在山西博物院开幕!
疫情再反复,多家博物馆临时闭馆
助力展览“走出去”“引进来” 北京博乐德文化中心正式营运
“东西汇融”——全球抗疫背景下的博物馆联合办展实践
“面向未来的儿童博物馆”专场论坛即将举办,这里有免费阅读资料待领取!
“增进文明对话、共塑亚洲未来”——亚洲文化遗产保护对话会在京开幕
浙江省首期博物馆教育师资培训班在金华举办
当下的博物馆如何面对当代艺术作品?
南越王博物院藏玉璧成北京冬奥会奖牌设计灵感来源
比利时医院研究博物馆参观对疫情压力的缓解作用
专访|科研与流行的对话——来自北联大师生的一场“考古成果秀”
关注“文化遗产与共同体” 第三届博物馆人类学研讨会将举办
点击在看,关注行业最新资讯▼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