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巨鼎“崭露头角”,湖北省博物馆新馆撩开神秘面纱

湖北日报 弘博网 2023-10-07


无需钢筋铁骨,照样立起巍峨大厦的整面幕墙;紧靠2根柱子,撑起1000多平方米的巨大苍穹;向外倾斜的混凝土外墙与地面形成72℃夹角,全然不用担心坍塌的风险;高空俯瞰场馆外观仿似一个巨型的“鼎”……10月29日,记者获准探访湖北省博物馆三期扩建工程(简称“新馆”),感受这座兼具美貌与智慧的建筑带来的耳目一新。


湖北省博物馆三期扩建(长江日报记者任勇 摄 )



长达145米的巨鼎“崭露头角”


新馆总建筑面积6.4万平方米,主体建筑文物展览大楼为“鼎”字造型。从南侧高处远眺新馆与老馆,其间暗藏玄机,整体造型如同“楚屈子赤角簠(fǔ)”。新馆和老馆屋檐的三个檐口,像簠一样严丝合缝地叠在一起,似三个大屋檐“扣”在新馆鼎字型屋顶上。


湖北省博建筑群总建筑面积将达11万平方米,从高空俯瞰如一个“鼎”字。(长江日报记者任勇 摄 )


“鼎”由多层上大下小的棱台堆叠而成,造型独特、结构复杂。其中向外倾斜的混凝土外墙,与地面形成72℃夹角,倾角大,墙壁薄。更棘手的是,四面倾斜的外墙中最长长度达65.8米,最大单面墙高10.3米。这意味着如此大面积的倾斜墙,受重力影响,难以立起来。如果用常规的模板安装方式,混凝土无法浇筑成型,且大尺寸的薄壁结构混凝土密实度也难以保证。


巨“鼎”如何建造?中建三局湖北省博物馆三期扩建工程项目总工程师饶亮介绍,经过多次方案推演和试验,项目团队采用满堂架+倾斜双面支模的方式,形成封闭模板空间,并使用自密实混凝土,将结构一次性浇筑成型,一个长达145米的巨鼎“崭露头角”。



无需钢筋铁骨照样铿锵挺立


透过新馆文展大楼超大的全玻璃幕墙,远处风景秀丽的天鹅湖跃然眼前。凑近细看,这些巨大玻璃单片,竟无需“钢筋铁骨“作支撑。


原来,为了将湖光山色揽入馆中,设计之初就提出了新挑战。外围护结构罕见地采用了全玻璃幕墙,且架起玻璃幕墙的需要摒弃传统金属骨架。


“如果采用传统金属骨架,会破坏幕墙满眼景致的效果。“饶亮介绍,必须寻求新的材质,代替钢筋铁骨。很快,设计团队决定用玻璃龙骨替代。这些玻璃做成的龙骨,如同人体的肋骨一般,可以撑起大面积幕墙。


据介绍,全玻璃幕墙的最大连续单片玻璃肋高达14.8米,倾斜面高差8米,立起巍峨大厦的难度可想而知。


为保证施工的安全和新馆品质,建筑团队严控每个环节,提前对龙骨等受力部件进行检测,由专业质检员对每片玻璃龙骨和面板进行连接形式、垂直度、固定件、拼接接缝检查,保证质量可追溯。



2根柱子“顶”起苍穹


行走在文展大楼高达20.5米的中庭空间,1000平方米的面积只有2根巨大的柱子支撑。

“为了营造人与文物、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氛围,项目团队在每个细节的设计建造上都下足了功夫。”饶亮说,按照常规框架设计应由6根结构柱用于支撑空间,为了让参观者的视野更加开阔,设计人员将柱体数量做“减法”,在大楼中跨越二三四层的中庭空间仅设置了2根20.4米的树状“仿生柱”。

2根柱子如何顶起巨大空间?

“其灵感来源于馆外的棵棵苍天大树。笔直树干上端分为6个斜向枝干,枝干的顶端与梁的交汇点相连,可支撑起屋顶结构。”饶亮介绍,两根仿生柱上方共计有12个分叉,衍生出12个节点。每个节点处均有一个六向钢套筒,将交汇于套筒处的梁牢牢地抓在枝干顶端。这些“骨架”与浇入其中的高性能混凝土,共同赋予仿生柱以力量。

施工前,为校核施工方案可操作性,项目团队进行了提前推演,解决了各工序间穿插繁杂、作业空间小、涉及工种多等问题。同时,实时监测荷载情况,混凝土进行分段浇筑,确保质量安全。

不久,这座崭新的展馆将开放,参观者可在这里感受建筑与人文之美。


来源:湖北日报

回顾往期精彩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十四五”文物保护和科技创新规划》:科技创新引领 文物事业焕发新活力

新展 | 集五大洲20余国文物 “世界航海五百年”展在中国航海博物馆开幕

原尺幅复制品展出,在地铁偶遇普拉多

观展|透物见人,感受恢弘史卷:跟着“四海通达”展,读懂海上丝绸之路

商务部启动“老字号数字博物馆”项目 在进博会上线

成都多家文博场馆调整开放和服务措施

将艺术带进独居老人家中 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推出城市公益计划

促进国际文化艺术交流 进博会首设文物艺术品板块正式亮相

利用博物馆资源开展中小学教育教学,这所非国有博物馆开辟新途径

两刊首聚 共话发展——《中国博物馆》与《博物院》座谈交流办刊经验

荷兰将现全球首家“完全开放”美术馆

关于“十四五”文物保护和科技创新规划,你想知道的都在这里!

四川博物院流动博物馆优质课程走进甘孜州理塘县甲洼镇小学

点击在看,关注行业最新资讯▼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