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最年轻福州龙舟传人:想要保存龙舟记忆

钱成熙 弘博网 2023-10-07


对于许多福州人来说,端午节不仅仅意味着小长假和吃粽子,得看一场划龙舟,才算过了端午节。


发达的闽江方格状水系,使福州境内水网密布、内河交错,古时闽人的生活就赖于水、行于舟,这才慢慢形成了福州的龙舟文化。


每年农历五月初一,龙舟下水,要一直划到初五,才算结束。《诸神的游戏——中国福州龙舟的传统与禁忌》一书的作者巴晓光曾提到,福建有俗谚有云:一童童,二童童,初三初四扒龙船。初五龙船扛上岸,初六去看满天云。“童童”是福州话鼓声的意思。一年一度的端午竞渡,就是大众对龙舟最普遍的认识。


6月1日,福州举办了首届世界龙舟联赛 图 东方ic


竞渡的主角,除了划手,便是龙舟本身了。福建将当地水域的大小船只都称为“福船”,龙舟便是福船的一种,做法考究,既讲究外形美观,又追求速度过人。曾经,福州有不少制作龙舟的世家,比如在福州方庄,据村民说,曾经90%的村民世世代代都以修造福船为生。不过,到了今天,方庄仅剩两家人,还在坚守着手工修造龙舟的传统手艺。

方剑伟是方庄还在做龙舟的人中最年轻的一位,是一位“85后”。他说,方家从明代起便开始制造福船,而到了他的曾祖父这一辈,又开始制作龙舟,他的叔叔方绍晃目前是方庄村福船制造技艺(方氏)非遗传人,而到他,已经是第四代传人了


方家的师傅们在制作龙舟 图 东方ic


方剑伟说,他小时候并不擅长手工,从小也并没有想过会继承家业,成为一位造龙舟的人。不过,在他高中毕业那一年,恰逢闰五月,两个端午节让家里接到的龙舟订单超过120条,可忙坏了。从那时起,为了给家里分忧,他开始学习制作龙舟,发现自己还挺有天赋,从此便一发不可收拾。在外读书深造之后,他依然选择回家,接过这门承载了祖辈智慧与心血的手艺。


这些年里,他向大伯学习设计,向二伯请教做龙骨、舵趴、鱼梁等大件,跟着四伯和父亲(方家老五)钻研锯木料、做板材,小叔的专长制舵他也没落下……如今的方剑伟已经样样上手,掌握了全部造舟技艺,可以独挡一面。


方剑伟(右)和父亲方绍杰(上左)等父辈们在一起制作龙舟。图 东方ic


其实,在端午节来临之际要让方剑伟抽个时间来聊聊,并不容易。这是一年中他最忙碌的时候,今年方家总共做了三四十艘船,如今正是交付的日子。这些天,他不是在忙着给船装车,就是在开车送船,或是在售后。但是,电话那一头的他讲起制造龙舟,还是兴味盎然。


福州的龙舟和其他地方的龙舟之间最大的区别, 就是龙舟的头不一定是龙头。除了龙,还可能是狮、象、虎、豹、蛇、蛙、鸡……各种各样。这其实和每个村子自家神庙供奉的神灵有关。”方剑伟一一数算,“比如远西村是黄龙,洋下村的龙舟头是个鸡头,湖头村则是个红色的马头。”


这些讲究非常严格,一代一代,基本不会变。方剑伟说,基本上没有一条相同的龙舟,或多或少都有自己的特色,懂经的人一眼看过去,就会知道是哪里的龙舟。


师傅在装龙头


关于这一点,巴晓光在他的书中作了详细的研究。据他说,不同动物造型龙舟头的寓意,有些比较好理解,比如龙、狮、虎、豹、犀牛之类,是想让龙舟借助这些猛兽的力量获取胜利;有些则要结合村、境的信仰传统去理解,比如水部蛤埕的龙舟头是青蛙,俗称青蛤,就是因为该境信仰青蛤将军。


琼东河畔的水部蛤埕庵,实际上是一座蛙神庙,祀青蛤将军,又称“振威将军”。根据青蛙的不同花纹颜色,还有将其分别称为“铁线将军”“金线将军”的说法。从前蛤埕庵前停放着两条龙舟,龙舟头就是绿色的青蛙造型。福建的蛙神崇拜习俗主要流传于闽北、闽中等地,蛤埕龙舟的青蛙头正是这一信俗的遗存。



形态各异的福州龙舟头 资料图


尽管龙舟赛只有几天,但方剑伟一家要为造船忙碌整整一年。福州传统龙舟的选材很讲究,要以杉木为原料,大多选取闽北山区树龄40年以上的再生林木,树要选长在山窝里的,树要直,不能有朽坏的地方,这样的树材质轻,做出的龙舟船体也轻,一桨下水,船会往前窜,这才是好船。选种木料之后,还要风干一年,才能投入制作。


接着就是要制作传统龙舟的四大件:“龙骨”,用来控制龙舟的弯度;“舵趴”,也叫尾抽,用来固定尾舵,控住船身;“鱼樑”,控制船身整体性;“枙”,作用也是控制船身整体性,划手的坐板是固定在它上面的。做完所有构件之后,还需要组装和磨光、补缝等工序。这个过程一般由四个人通力合作,也需要四天时间才能完成。


对于龙舟来说,外观是否足够有特色,或者能讨神灵的喜欢,只是一个方面。龙舟竞渡,比的是速度,怎么让船跑得更快,也是方家人这几年努力的重点。尽管传统的样式和结构必须要保留,但在这基础上,他们不断改进船身,增加速度。


福州市长乐区江田镇村民们在水中划着从闽候方庄购买的新龙舟。图 东方ic


现在的龙舟,短的有26人划,长的有32人划,讲究流线型的船身。方绍晃会跟踪每一艘新船在龙舟比赛中的表现,找出不足,加以改进。方剑伟也告诉笔者,新船将要在哪里比赛,也很重要如果是大的水面,就可以做得宽一些,深一些,如果是内河,比如在西湖,每年五月初五,附近的村子都会参加“西湖斗胜”,船就要做得浅一些,小一些。


此外,划手的体重和数量,也是造船者要考虑的,需要配重。因此,“每一艘船都是量身定做”。方剑伟自豪地说。


尽管每年还是有许多订单,但方剑伟直观地感到,在福建,划龙舟的人越来越少了,很多村子搬迁走了,留下来的人里,对龙舟感兴趣的人也变少了,“现在的年轻人,你喊他去划龙舟,他就嫌热。”由于经常凑不齐人数,现在村子里的很多龙舟队已经打破了只能本村人划的传统,面向大众开放,成立了龙舟俱乐部,感兴趣的人都能参加。


做龙舟的人当然更少了,方剑伟说,目前方庄做龙舟的人可能只有二十几人,而除了他之外,最年轻的师傅也有四十多岁了。对此,他想要做点什么。


除了造龙舟,方剑伟用业余时间搜集了不少全国各地的龙舟资料,包括不同的造型,不同的地域涂装风格,做成叫做“龙龙仔”的龙船模型,以方便在年轻人中推广龙舟文化。他的想法,是先将福建省内的各式各样的龙舟都用模型呈现出来,再走向全国。


方剑伟正在制作“龙龙仔”图 东方ic


他还有一个更大的梦想,就是在方庄建一座龙舟博物馆,或是龙舟基地。一半生产,一半展示。


“当初我们村做龙舟比较辉煌嘛,一提到方庄,就知道是做龙舟的地方。我想在村子里用一座地标性的建筑,来保留这种记忆。”


现在,方剑伟已经开始在为博物馆的展品留心,一有闲暇,他便四处搜集老龙船的构件,尤其是龙头。他走访了许多过去的龙舟队,去说服那些已经退休的队员,“如果馆建起来,你就把这个龙头捐出来,放到博物馆里面。这样一说,他也觉得很有荣耀。”


他制作的龙舟模型未来也将是博物馆的展品,他认为,一艘模型就是一个展览,包含了造型、绘画、雕刻,这应该是龙舟文化最具感染力的传播方式。“既然我有条件接触到它,那也有责任和担当,把这种技艺传承下去。”




来源:澎湃新闻

作者:钱成熙,系澎湃新闻记者

原文标题:福州:最年轻福州龙舟传人,想要保存龙舟记忆

图文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地址:news@hongbowang.net

回顾往期精彩

月刊|5月份文博行业大事记

纪念虎门销烟183周年丨鸦片战争博物馆活动满满,等你查收!

公告丨2022年国际博协布拉格大会学术海报开始征集

中国矿大师生团队搭建100余万字汉画像石数字化资料库、博物馆

新展丨山西博物院“汲古怀初——万德禅人翰墨展”昨日开展

徐阳墓地M15陪葬车马坑全貌显现:六马三车,摆放形式罕见!

观点丨澧阳平原:中华文明探源的重要区域

山西博物院推出新款“鸮卣”雪糕,口味极具“山西特色”

武汉音乐遗产展正在筹办中,将展出各历史阶段的代表性音像资料

微信视频号:足不出户打卡“国家宝藏”

三星堆博物馆陈列保管部部长余健:三星堆博物馆新馆预计明年10月开放

政策丨中办国办印发《关于推进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意见》

学术丨长三角博物馆协同发展机制研究

赏析 | 光阴可爱——二十四节气文化创意作品展:文创与工业产品设计类展览作品

征集丨第三届二十四节气文化作品设计大赛正式启动!

点击在看,关注行业最新资讯▼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