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艳】主动对标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坚持多边主义,主动对标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以高水平开放促进深层次改革、推动高质量发展。”以改革促进经济发展是中国改革开放40年所取得的历史经验,以对外开放来促进国内改革,这是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20年来,中国经济取得重要成绩的过程中,积累的历史经验。当前中国的发展已经进入到高质量发展阶段,支撑高质量发展需要更深层次的改革,而深层次改革需要更高水平的开放,即开放的范围、领域和层次都需要加强。同时,此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特别强调我们的开放路径和过程中,需要主动对标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主动”一词具有深刻的含义,体现出中国在进行与国际规则对标的过程中,已经从原来的学习遵守到被动的进行压力测试式的探索,向主动地参与国际经贸规则的构建来演进,这也和中国所提出的构建新发展格局的目标是适应的,即强调以我为主,构建与经济发展新格局相适应的开放的制度环境。
中央经济会议提出,中国目前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从2022年的世界经济发展格局看,全球贸易经历了2021年的强劲回升后,2022年的全球贸易增速将明显减弱,下降至5%左右,全球贸易发展态势逐渐恢复到疫情前的长期平均水平。从需求方面看,2022年世界经济增速分别将比2021年低约1.1至1.3个百分点,世界经济增速向正常水平回归,世界经济对国际贸易的拉动作用将减缓。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和通货膨胀压力,以及欧美等发达经济体货币政策的收紧将对经济增长和国际贸易流动产生负向溢出效应。在供给方面,芯片的短缺、港口运力的缺失等,在一定程度上从供给侧对供应链造成压力。2021年全球经济复苏引发了供应链压力增加,而卡车司机短缺、高油价等加剧了运输成本,进一步引发供应链断裂,这一趋势将对2022年的国际贸易产生负面影响。从预期方面看,疫情的变异、扩散和蔓延将对全球贸易的稳定性产生冲击影响,大国博弈等因素对全球贸易增长产生不确定性,地缘政治紧张对全球经济的平稳发展带来挑战。
面对外部风险挑战,高水平开放是推动深层次改革的重要推动力,主动对标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是中国进行高水平开放的重要的路径。主动对标高水平国际经贸规则的着眼点是:促进宏观经济稳定、增强微观经济主体的活力、促进创新型经济发展,促进经济增长与节能减排双重目标实现,由此推动经济实现质的稳步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一是构建良好的外部环境保护,保证宏观经济的稳定性。保证经济稳定发展是2022年工作的重点,贸易协定是促进双边关系稳定发展的一个重要的稳定机制,为实现“六稳”和“六保”构建良好外部环境。
我们在回顾入世20年的成就时,可以看到在加入世贸组织之前,中国每年都要和美国进行谈判,那么在入世之后,就构建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外部环境,促进外资企业投资等等逐步增加。近年来,中国外部风险比较大,特别是中美关系发展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但是2021年中美之间双边贸易增长依旧保持较高增速,通过分析数据可以看出,中国和美国签订的第一阶段贸易协定对中美关系发展带来稳定剂作用,中国与东盟、”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贸稳定发展,得益于中国东盟自贸协定亚太区域经贸协定的区域合作机制,
通过多边贸易协定和区域贸易协定的签署,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实现外贸外资和预期稳定,那么对当前“六保”中提到保证产业供应链稳定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政策支持。主动参与全球经贸规则体系构建包括中国在世界贸易组织多边层面参与相关规则谈判,积极参与区域贸易协定谈判,2022年一个重要成果是RCEP即将落地,第三个方面是关于专项谈判。中国积极推进加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充分体现了主动两字,在国际层面的协调可以非常有利于构建稳定的经济环境。尽可能将中国企业利益诉求进行体现,防止在国际经贸规则重构过程中,形成其他经济体的包围圈。
二是通过制度型开放,完善制度,激发市场主体活力。通过自内而外,自下而上的开放创新实践,实现中央经济会议提出的微观政策要持续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的目标。在第四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国家领导人提出“中国将坚定不移推动高水平开放。中国将进一步缩减外资准入负面清单,有序扩大电信、医疗等服务业领域开放,修订扩大《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出台自由贸易试验区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中国将深度参与绿色低碳、数字经济等国际合作,”国际上非常关注中国这一表态,我们在入世二十周年活动中,听到WTO现任和前任总干事、副总干事发言中多次提到这方面中国的态度。
制度型开放,是通过自由贸易试验区等制度型开放高地的制度创新探索,激发企业活力,在这个过程中,非常需要注意中国主动对标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并不是单纯从文本视角来对标规则制定,而是必须要根植于企业经济自身发展需求,因为高标准的国际经贸规则,它形成的依据,是国外企业在经营实践中通过对制度的需求逐渐演化为一种国际公认的标准的制度,那么中国对标并不是直接把国际规则用于本地,而是主动根植中国经济发展实践,根植微观企业对整个市场环境的诉求来创造有活力的、公平竞争的环境,在主动对标过程中,应当将这些诉求与国际经贸规则的发展趋势相结合。所以,对标的基础,首要是考虑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所需要的一些实践需求。2022年需要加强数字经济发展的规则制定,同时促进公平竞争相关的规则,包括反垄断和不正当竞争等。知识产权保护相关规则的维护,促进经济创新实力创新型经济的发展。构建落实好外资企业国民待遇,缩减外资准入负面清单,有序扩大电信、医疗等服务业领域开放,修订扩大《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出台自由贸易试验区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吸引更多跨国公司投资,推动重大外资项目加快落地。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
三是促进着力畅通国民经济循环的制度体系。当前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在畅通国内大循环,重在突破供给约束堵点,重在打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国际经贸规则领域包括商务便利化等规则,目前中国在各个自贸试验区的制度创新过程中,形成了各自优势,当前需要各自贸试验区进行制度方面政策联动协同创新,实现各个环节打通国内大循环中的重要堵点,比如说一些标准规则的统一,是通过制度创新来促进国民经济循环的一个重要保证。
四是在国有企业改革方面,目前中国准备加入的CPTPP里面有一些重要的国企改革的相关规则和条款,2022年中国国有企业改革目标,要实现三年行动计划,稳步推进电网、铁路等自然垄断行业改革。在改革过程中要增加相应透明度,规范商业援助,将主动对标国际规则与中国自身改革相结合,更好提升整个国有企业的经济活力。
五是参与促进生态绿色发展的规则构建。在全球气候变化领域,国际贸易相关的气候变化规则已经在加速推进,比如在欧洲提出的碳边界调节机制等等,这一方面给中国带来一定外部压力,也是中国经济产业转型和发展的比较重要的机遇。中国在实现目标进程中,通过碳市场建立和国内碳税发展等,使中国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同时在发展过程中,在规则谈判过程中要注意发展中国家的利益,把握历史发展的规律,构建包容发展的国际规则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