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一个盛世失意之人,如何用28个字宣示他的光明心地 l 陈鹏举
文/ 陈鹏举
《读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句》:“上国诗天子,高歌莫与争。边关飞将重,宫阙美人轻。日带寒鸦色,月清金柝声。龙标五溪下,生死有荣名。”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原诗:“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王昌龄,是“诗家天子”还是“诗家夫子”,似无定评。夫子也好,如孔夫子,还有李白诗里称孟浩然的孟夫子。只是王昌龄,理应是“诗家天子”。
王昌龄原本是个农夫,可他活在盛唐,又天赋诗心,自然就不缺鸿鹄之志。他来到了边塞,他成了边塞诗的开创者。他的边塞诗一旦问世,即是巅峰之作。天才问世的第一声啼哭,大抵和他人没什么不同。而天才诗人写出的第一行诗,必然不同寻常。除了边塞诗,王昌龄所作的宫怨诗,也是盛唐绝唱。
王昌龄的边塞诗,写的是男人的苦难。他的宫怨诗,写的是女人的凄婉。战争从来让男人生死无常,战争又从未让女人走开。王昌龄伟大的诗篇,写的是他不好战,也不反战,战争既然不可避免,那就用男人的苦难,和女人的凄婉去经受。边塞和宫怨,这两个题材,显然是站在高处评量盛唐。王昌龄的心胸和诗境同样开阔,甚至他的诗心几无旁骛。还有,王昌龄的诗,在众家诗里明珠独朗,圆润蕴藉,玉振金声,全然是皇家气象。据上种种,足见他是“诗家天子”。
王昌龄擅长七绝,是所谓“七绝长城”。写七绝能与王昌龄齐名的,只有李白。现存世的初唐七绝,不到七十首。盛唐有四百七十余首,其中王昌龄占六分之一。可见七绝,王昌龄用力最多。中唐后,七绝成为通常的形式,王昌龄是功不唐捐。
七绝是诗最好的形式。七绝回转腾挪,胜过五绝,气象开阔,胜过律诗。律诗看似字数多,中间两联对仗,其实是往小处、细处去了。七绝写的是大树模样,律诗除了写树干,还写枝叶,反而有碍气象。从格律上说,删去律诗中间两联,律诗成了绝句,格律也是对的。可见律诗只是复杂化了的绝句,容易损伤诗情。
王昌龄诗好,功名却不好。他是“诗家天子”,却是屡贬之身。最后竟被亳州刺史阎丘晓杀死在大街上。诗是盛唐之心,诗人是盛唐之日月。试想,如果没有诗和诗人,何来后世人心中的盛唐。诗人和诗不能屈死。果不其然,结果是唐人张镐处死了阎丘晓。
唐七绝最好的一首,是王昌龄的《出塞 秦时明月汉时关》。要说是,第三句“但使龙城飞将在”,“但使”二字在这句子里,不是假定,而是直叙,是诗人感觉飞将从没缺席,边塞历来坚固。本文特别要说的是王昌龄的另一首七绝《芙蓉楼送辛渐》。一个孤独的人,感觉连夜寒雨、平明楚山,和自己一样孤独。这个孤独的人,还是要说,他有一片冰清玉润的心。时至今日,读者也难免动容,感慨一个盛世失意之人,用四句二十八字,执着地宣示他的光明心地。
(刊于2019年5月16日解放日报朝花周刊·品艺版)
点击下面链接,可读部分“朝花时文”近期热读文章:
冷思“叶永青事件”,兼议中国当代艺术名利场与“画册现象”l 喻军
面子猛于虎——“都挺好”底下藏着的“都不好” l 肖遥
首晟,今天为你树起一座墓碑 l 余晓帆
这是“朝花时文”第1940期。请直接点右下角“写评论”发表对这篇文章的高见。投稿邮箱wbb037@jfdaily.com。投稿类型:散文随笔,尤喜有思想有观点有干货不无病呻吟;当下热点文化现象、热门影视剧评论、热门舞台演出评论、热门长篇小说评论,尤喜针对热点、切中时弊、抓住创作倾向趋势者;请特别注意:不接受诗歌投稿。也许你可以在这里见到有你自己出现的一期,特优者也有可能被选入全新上线的上海观察“朝花时文”栏目或解放日报“朝花”版。来稿请务必注明地址邮编身份证号。
“朝花时文”上可查询曾为解放日报“朝花”写作的从80岁到八零后的200多位作家、评论家、艺术家和媒体名作者的力作,猜猜他们是谁,把你想要的姓名回复在首页对话框,如果我们已建这位作者目录,你就可静待发送过来该作者为本副刊或微信撰写的文章。
苹果用户请长按识别二维码,鼓励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