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人精神状态:骂就完了
文|西坡
那天看到一个视频。两个男人不知何故在机场里骂了起来,两个人嘴巴都很脏,关键是词汇量都很小,就那么几句垃圾话,翻来覆去在嘴里打磨。变化的只有声调、动作和位置,虽然是动口不动手,却还是有一点声势的。其中一个年长点,一个年轻点。年长的那个似乎更老练沉稳,年轻的那个更加激动,不断提高声调,并作势向前。不幸发生了,又一轮输出过后,年轻的那个突然倒地,退出了比赛。对了,他比较胖。这时路人出手了,只听到镜头外有人喊了一声赶紧打电话。年长的那位选手挺不讲武德,冲着地上的人又飙了几句脏话。
当然,我也不是什么好人,看完之后我把视频转到群里,自拟标题《王朗现身了》。我知道肯定有博爱的朋友告诫我:如果躺地下的是你朋友,你还笑得出来?你还会抖机灵?我诚恳接受批评,但我也会尽量充分地告诫我身边的朋友:不要跟陌生人吵架,尤其是在身体不太好的情况下。
网上有那种视频不知道你们刷到过没有,后车的行车记录仪拍的,配着解说,一般是前车一顿骚操作,后车最终决定“不惯着”,最后撞了上去。大多数时候,围观群众都会为后车叫好,道理很简单嘛,自觉有理的才会发上来,但也有个别时候,后车自我感觉良好,评论却翻车了,“虽然前车不是那么规范,你踩脚刹车他就过去了,你也不是什么好人”。
问题往往就在这里,在别人不太礼貌、不太规矩的情况下,你是否要猛踩油门冲过去,把对方怼到墙角?对我来说,我往往会选择认怂。有句话说得好:“前世500次的回眸,换来今世的一次擦肩而过”。高速上,一分钟大约是两公里左右的距离,只要忍耐十几秒,你这辈子就再也见不到眼前这个奇葩了。十几秒能不能忍?
还有一首歌唱得好:
能不能忍,往往取决于这一刻的心情。心情好就算了,心情不好又自我感觉良好,得,你送我手上了。攒了好多天的气正没处撒呢,天上掉下个冤大头,岂能放过。当两个自我感觉良好的冤大头碰到一起的时候,爆炸就在所难免了。
当我们谈论社会的戾气的时候,如果只看戾气发作的那些具体的点,会觉得很无厘头。鸡毛蒜皮的小事就能闹得遍地狗血。但是如果有一个全能的镜头,从事发现场逆行,进入当事人过去几天、几个月、几年的生活,就会发现那一刻的发作变得情有可原起来,你可能还会觉得他已经忍得太多、太久。可惜我们没有这样的镜头,也不愿做这样的设想,否则很多悲剧是可以避免的。
所谓同情之理解,是需要熏陶需要训练的,很多时候还需要机缘。比如对于民间信仰,自小接受唯物主义教育的我,很早就对鬼神之说持有一种不屑的傲慢态度。后来我逐渐放弃了这种智力优越感,因为我发现很多人限于受教育程度也好资质秉性也好,他习惯于用这样的知识框架去把握世界。世界如此复杂,个体的认知能力如此有限,一个人信鬼神信星座信康德信外星人信人工智能,在本质上又有什么区别呢?也许是有区别的,但一定不是表面上的那种区别。一个人理性,却粗暴地对待他人,一个人迷信,却温柔地与世界相处,究竟是哪个更愚蠢呢?
还有一个例子。一些偏远山区的少数民族敬奉山神,不敢随意砍伐树木,不敢破坏水源,山神可能是不存在的,但山神信仰约束下的环境保护和资源持续使用,肯定是一种更大的理性。对比来看,我们这些科学与经济更发达的地区,前些年仅仅是为了钱,肆意污染环境,那又是怎样一种野蛮呢?
我认为我们很需要发展一种新的理性,那就是从现象、观点回溯到生命基体的意识和习惯。你只要愿意回溯,就会发现世界没有看起来那么糟糕。
我直到今天还能坚持上网冲浪,是靠这样一个想法撑着的:说垃圾话的不一定都是垃圾人。你看到那么多人急于在那么多微不足道的事情上吵得不可开交,你会忍不住同情他们,他们的生活里可能没有太多彩色的东西,他们能找到最有意义的生活方式可能就是在线教人怎么做人。只不过他们能找到的教育对象,往往是跟他们一样处境的人,辛辛苦苦还着房贷,忍受着老板的无理要求,他们恢复能量的方式可能就是上网发泄。理性思考所要求的生活余裕,很多人已经不再具备。
所以我觉得那两个在机场吵架的哥们,其实是当代人精神状态的一种隐喻。眼前的那个事,值不值得这样骂呢,大概率不值得。眼前的那个人,是不是自己生活最大的敌人,也不太可能。但话就赶到了这儿,心情就赶到了这儿,一波还未平息,一波又来侵袭,忍了好久终于忍到今天,他们可能不约而同在心里跟自己说了一句:那就他吧,骂就完了。
只不过骂完大概率是会后悔的,尤其是倒地上的那个。我真心希望他平安无事。还是那首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