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水潭,你原来在北京这么牛!!
每当北京大暴雨,人们总爱调侃,
积水潭到了,下站还是积水潭。
现在很多人将积水潭的潭读作tán
连地铁,公交报站都读积水潭(tán)
不过,大多数老北京人
还是愿意管他叫积水潭tān
然而,积水潭真的是因为积水才这么叫的吗?
“积水潭”这一地名到底因何而来?
先来说说,积水潭到底在哪。
古今的积水潭不一样,
元朝时的积水潭指今天的前海、后海、西海共三湖。
今天地图上的积水潭指的是
积水潭医院里面那一片水域。
放大一点看看,现在是这样的
▼▼▼
它的名字是一个美丽传说
关于它的名字的由来,有一个美丽的传说:积水潭又称鸡狮潭,这是因为积水潭汇通祠北后墙外有公鸡和雄狮的石雕,此石雕不知何年、何人所作。老人们就都说它是天上掉下来的。当然,这仅仅是传说而已。
积水潭曾是洗象池
积水潭曾经是漕运的总码头,也曾是皇家的洗象池。从元代起,来自暹罗、缅甸的大象,就作为运输工具和宫廷仪仗队使用,在夏伏之日,驯养员会带领大象到积水潭洗浴。
您记忆中的积水潭又是怎样的呢?
▼▼▼
记忆中的积水潭,是小时候夏天游泳的地方。
那时候天真的很蓝,河水很清。
下雨后偶尔有彩虹,伴着蝉鸣,
走在后海的柳树下散步,都能闻到泥土的芳香。
生活在积水潭一带的人,
都是胡同里长大的孩子
混合着鸽哨、串胡同叫卖的背景音成长,
尽管这些只留在记忆的那个年代北京。
说到积水潭,不得不提新街口
▼▼▼
新街口路口新百商场没少去,
这是积水潭新街口一带唯一的综合性百货商场,
20多年前这里是附近居民购物的首选。
新街口中学面临西直门内大街,门前车水马龙,校内典雅别致。
一进校门,左边是一个篮球场,右边也是一个篮球场。
往里走,映入眼帘的是四合小院,一个挨一个,有十几处。
小院古香古色,曲栏回廊,青砖灰瓦,朱漆门檐,夏可纳凉,冬可避风。
院内生长着杨柳、松树、槐树、枣树、海棠等树木。
教室就分布在这大大小小的四合院里。
说起积水潭,就要说说德胜门
▼▼▼
以德胜门为中心,东西南北四条街。德胜门的南边,也称“德内大街”是指“蒋养房”、刘海胡同、厂桥至平安里那条亍。东起“果子市”、“铸钟厂”到鼓楼的东大街。西则是“积水潭”、“豁口”至西直门大街。而德胜门正对着的,则是“德外大街”。它是从“关厢”、“祁家豁子”、“马甸”至“昌平”。传说李自成当年就是从这条街进入北京城的。
德胜门前有一条护城河,当时水很浅,也很清,清的可以看见水里的清草和游的魚。大人们经常在河边的石头上洗衣服,经常有人撒网打魚,我们常跟在后边看热闹。我们也经常到这河边来玩儿,尤其傍晚。
积水潭附近有两所中学,七中和安德路中学。在“后九条”那儿新建了一个邮局,周围空场较大,一到秋天卖白薯和貯存白菜季节,这里热闹非凡,排的队伍见首不见尾,我记得在邮局旁有代写书信的老者,那个年代书信是人们联系的重要手段。不识字的人就请人代写信件,无非是给远方的亲人报个平安问个安。邮局对过有一私人小人书店,看1本1分钱,租回家去,2分钱。后在六舖炕处建一商场和副食店,规模不小,因为学校就在附近,经常去商场买些文具纸张,因此很熟。
▲德外大街旧景
▲七十年代的德外冰窖口
最熟悉的就是德外大亍。在那条亍上,有很多老字号,卖副食的“源顺长”、“妇女商店”、卖油盐酱醋的“万和顺”、卖粮食的“新宝源”、卖土产的“广源永”,此外还有粮店,煤铺、切面铺、自行车铺,剃头棚,小医院,景泰蓝厂,银行、澡堂子等等。
▲焕发了青春的德胜门
▲今天的德外大街
▲德外大街夜景
依稀记得,积水潭附近的西海就是露天游泳场。
道路只有天安门是宽的,没有那么多的汽车。
▼▼▼
春天,迎春花黄艳艳的,丁香扑鼻的香,奶白色的槐树花飘了满地,空气中弥漫着泥土的芬芳;感觉什么都是新的。
夏天,道路边的树荫把道路就能遮盖,阳光穿过树荫间的缝隙照在身上;榕树开花粉绒绒的,有时候还可以捉到天牛,煞有介事的数触角上的黑白结来看它几岁;知了和伏天叫个不停。卖冰棍的推着白色的小车,白棉被盖着,里面有三分的小豆、红果,五分的巧克力、奶油,还有更高级的一毛二的大雪糕,两毛五的双棒和两毛的北冰洋小碗。
已故作家老舍先生曾到过世界上许多著名的大城市,但他独爱北京。
而北京,他又最爱积水潭。他说:"面向着积水潭,背后是城墙,坐在石上看水中的小蝌蚪或苇叶上的嫩蜻蜓,我可以快乐地坐一天,心中完全安适,无所求也无可怕,像小儿安睡在摇篮里……
今日互动:北京话“ 跁蹅”您知道什么意思吗?欢迎您留言,如果您拿不准或想知道更详细解释,请在四九城微信公众号回复“跁蹅”。
-END-
来源:北晚读者俱乐部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