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独立医学实验室专题报告

一、ICL行业概况:后起之秀,燎原之势,替代性强


1.1医学检验市场化机制正在形成

  医学检验为运用现代物理化学方法、手段进行医学诊断的一门学科,主要通过实验室技术、医疗仪器设备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依据。医学检验实验室可分为医院内部实验室、独立医学实验室(ICL)和诊所附设实验室,处于诊断产业链的中游。产业链上游为IVD设备和试剂生产商,下游直面各类医疗机构及检验者。

1、独立医院实验室诞生于专业化分工                        

资料来源:太平洋证券研究院整理


    2016年全国公立医院检查收入2565亿元,同比增长15%,按每年10%的增速来推算,到2020年公立医院检查规模有望达到3755亿元。全国33235家医疗检验检测机构中,企业制检验检测机构达21012家,占机构总量的63.22%。这标志着检验检测市场化机制正在形成。

2、公立医院检验市场规模

资料来源:金域招股书,中国产业信息网,太平洋证券研究院


1.2第三方独立实验室渗透率迅速提升

    独立医学实验室(Independent Clinical LaboratoryICL)又称第三方医学实验室,是指在卫生行政部门的许可下,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独立于医院之外从事临床检验或病理诊断和服务并能独立承担责任的医疗机构。它与医疗机构建立业务合作关系,集中收集并检测这些机构采集的标本,并将检验结果送回以应用于临床。ICL的最大特点是资源共享,具有显著的规模效应。

    2007年我国独立医学实验室只有37家,之后发展平缓,2015年在“社会办医”的政策推动下,实验室数量由年初的216家增加至356家(增幅65%),并在2018年9月达到1200余家。2016年独立医学实验室市场规模约为105亿元,2017年达到144亿,yoy37.42%,过去8年CAGR 41.57%。计算渗透率,则要虑医院与ICL之间的分成,渗透率=ICL规模/(医院检验科规模*扣率)参照检验市场16年-17E的2565亿、2822亿规模,假设50%的扣率,则渗透率为10%。不同地区、不同ICL企业、不同项目扣率差异大。

 

表1、2007-201809中国独立医学实验室数量


数据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太平洋证券研究院


图3、ICL市场规模迅速扩大

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迪安诊断18年报,太平洋证券研究院

    第三方医学检验行业国内主要参与者如下表所示,ICL市场仍处在快速增长阶段。同时,行业集中度较高,前三家金域医学、迪安诊断、艾迪康2018年上半年市场占有率分别为34.1%,17.6%,12%,前三家市占率高达63.7%。

表2、ICL企业概况

独立医学检验机构

金域医学

迪安诊断

达安基因

艾迪康


成立时间

2003

2001

2001

2004


上市时间

2017

2011

2004

未上市


医学检验实验室数量

37

38家(含一家CRO实验室)

8

20


合作的医疗机构数量

>24000

>16000

>3000

>15000


覆盖省级行政区数量

30

30

-

-


检验项目数量

>2500

>2000

>1000

>1400


与供应商的战略合作

与罗氏、梅里埃、西门子、凯杰、雅培等公司战略合作;与美国匹兹堡大学医学中心、克利夫兰医学中心建立战略合作关系

与罗氏、梅里埃、凯杰、欧蒙、韩国SCL、约翰霍普金斯医学院、日本滨松战略合作,成为罗氏中国示范实验室

与DAKO战略合作,与Life合作

与罗氏、西门子、日本SRL、梅里埃等战略合作,成为罗氏和西门子中国区示范实验室








18H1诊断服务收入(亿)

21.14

10.89

3.17

7.46


同比增速%

23.05%

22.5%

3.93%

-


2018年市场份额

34.1%

17.6%

5.1%

12%


总部

广州

杭州

广州

杭州


资料来源:各企业官网,公司年报,前瞻产业研究院,太平洋证券研究


4、2017年主流ICL公司实验室数量

资料来源:各ICL公司官网,太平洋证券研究院


1.3医院检验科与第三方企业的优劣势比较

    我们认为ICL具备如下优势,能够对医院检验科形成一定程度的冲击和替代:

    1充分优化医疗资源配置,减少重复投资造成的浪费。ICL面向医院积极开展全方位优势互补检验项目和服务,医院将一些样本量少、成本高、检测周期较长的特殊检验项目外包给ICL,同时ICL可充分利用医院样本量大的优势扩充检验量和项目。

5、北京地区样本ICL项目数与三级、二级医院项目数比较

资料来源:调研数据,太平洋证券研究院


    2)ICL实行采购一体化管理,市县乡各级检验中心的试剂和耗材进行统一采购和管理,降低成本,推动检验结果互认。连锁ICL搭建的地区平台,能够带动市县乡医疗机构或医联体检验资源相互支持、相互调配,从而带动区域整体检验水平的提升,推进分级诊疗。同时提升基层医疗机构检验诊断能力,提高地区检验服务水平,推动检验结果同质化以便互认。

    由于ICL采购耗材数量大,有采购价格优惠的优势,并且ICL的设备使用率和试剂的使用率也比医院高。举个例子,北京地区规模较大的综合医院开展的检验项目数平均约500项,各医院开展检验项目90%以上是同质化的;ICL具有资源整合和集约发展的优势,可以有效降低成本、提升效率。表3、ICL优劣势分析(SWOT)

优势

劣势

降低中小医疗机构成本,服务更多患者

有利于提高大型公立医院诊断技术

项目、试剂、设备采购议价优势

质量控制优势

样本分散工作量大

社会认可度低,拓展业务难

样本运输物流成本高

特检项目未入医保

与临床科室沟通不及时

机会

威胁

国家医改政策支持

资本市场推动

监管不足行业竞争乱

市场开放不高

医院管理者成本意识不强

准入门槛高,利润低

全国连锁被医院视为竞争对手

资料来源:调研数据,太平洋证券研究

    为了使论证更有说服力,我们调研了北京市的五家三甲医院、两家二级医院、两家基层医院检验科,发现ICL对医院检验科的替代效应较强,但短期有阻力,具体如下:

    1政策层面1:在医改分级诊疗的布局下,北京地区2016年社区医院病人平均增加了40%左右,有力地推动社区医院常规检验项目的增加,由于社区医院无法满足诊断需要,只能外送相关项目,保障社区医院快速、准确、高质量的检验需要。无法处理的标本一部分通过医联体机制送到大医院完成,另一部分特殊检验由ICL机构承接。

    2政策层面2:北京地区,ICL推广最大的阻力是外包的检验费仍需患者自付,医保不支持(目前全国北京和重庆部分地区有此情况)。由于北京医保审查非常严格,外送检测标本全部自费,费用患者自己负担,外送检测项目在患者签署自费同意书后,才可以外送。并且医院也有控制辅助检查费用占比和自费项目费用占比(15%-20%)的考核,因此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医院外送标本。但如果是共建实验室形式,即样本不出医院,则还能正常医保报销。

    3利益层面:外包后样本医院不用给检验科开工资和购买设备,一定程度上节省检验科开支。检验科如果自己开展检测项目,会综合考虑仪器、设备、技术、成本等原因,如果开展的项目收入不足以覆盖成本,才会考虑外送标本。第三方检测机构的优势是检测价格较医院低(检测大,成本降低)、服务好,但没有医保资质,如果医保放开,医院有可能保留急诊检测,将部分检验科外包。检验科工作人员可能会转到第三方检测机构,因为第三方检测机构更愿意雇用检测技术熟练的工作人员,且待遇应该比在医院高。举个例子:某医院检验科所有项目自己检验,一年检验收入4500万元,成本2340万元,其中人员工资与试剂投入占主要部分,人员工资一个月26.6万元,合计一年319万,试剂采购1700万元,设备折旧、维修23万,水电等杂项300万,净利润1360万元。目前医院与第三方实验室在部分项目上有合作,总收入的65%支付给三方实验室,剩余35%的收入(即利润)归医院,外包后医院检验科净利润1575万元,外包后利润规模提升16%,净利率从原来的30%提升至35%。


 表4、医院检验外包前后简易利润表模型


医院检验外包前

医院检验外包后

收入(万)

4500

4500

成本合计(万)

2340

2925

其中:人员工资

319

-

      试剂采购

1700

-

      设备折旧、维修

23

-

       水电等杂项

300

-

其他费用(万)

800

-

净利润(万)

1360

1575

毛利率(%)

48%

35%

净利率(%)

30%

35%

资料来源:调研数据,太平洋证券研究


    4、管理层面:外包项目的医院内部阻力主要是对于检验质量、流程管理的争议,发生医疗纠纷后的责任界定问题。部分外包意愿不强的检验科主任认为,医院自己的检验科质量有保障,人员稳定;标本运转环节少,运送时间短,出报告更早;质量和环节可控,特殊情况与临床能及时沟通。

    从调研的数据来看,不同层级医院之间床位数、设备数、开展项目数等差距明显。仅在开展的检验项目上,一级医院只开展了31个项目,三级医院最多为480个项目。据此推断,不同层级医院外包给ICL的空间也有很大差异,在第二部分中我们将逐一讨论。

表5、三级,二级,一级医院科室数据(5年均值)及外送项目



科室人数(个)

设备数量(件)

开展项目数量(个)

设备投入费用(万)

设备维修费用(万)

开展总项目

外送项目

外送比例%

三级医院

33

40

480

1475

22

480

30

6.3%

二级医院

23

32

285

883

6

285

26

9.2%

一级医院

3

6

31

3.1

0

31

0

0%

资料来源:调研数据,太平洋证券研究


二、医院外包空间分析:渗透率提升是长期过程,10年5倍,20年10倍以上空间


2.1三级医院外包空间分析:受限较多,放开过程预计较缓慢


    三级医院自身的检验业务应接不暇,且在降低药占比的趋势下,检验科收入占比逐年提升(如图6),理论上医院外包动力是不足的;但在实际调研中我们发现,部分三级医院的检验科主任和院长对检验科外包的意愿比预期要高——三级医院面对的病人疾病复杂程度高、病理检验技术针对性强,大型连锁实验室的高技术平台能够很好地满足其需求

6、北京地区某三级医院检验科收入占医院总收入比率

资料来源:调研数据,太平洋证券研究院


表6、北京市三级医院外包排前三的项目

项目

检测淋巴细胞的基数和分类

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

Y干扰素检测

测定方法

流式细胞术(FCM)

肾素活性:放免法。血管紧张素、醛固酮:化学发光法。

放射免疫

标本

EDTA抗凝全血2毫升

静脉血8-10ml

血清约3毫升

主要检测疾病

1.自身免疫性疾病

2.代谢性疾病

3.感染、肿瘤、器官移植等

特发性醛固酮增多症、醛固酮腺瘤或醛固酮分泌性癌、糖皮质激素可治疗的醛固酮增多症

1.感染性疾病诊断

2.结核性疾病的诊断

外包原因

标本数少

设备仪器投入大

1.标本数少

2.设备仪器投入大

1.标本数少

2.设备仪器投入大

资料来源:调研数据,太平洋证券研究院


表7、北京地区某三级医院科室收入及ICL企业收入

三级医院科室总收入/万

外送项目占收入比

ICL企业收入/万

12,000

0.13%

15.6

资料来源:调研数据,太平洋证券研究院

    在检验科总项目数中有35%~40%的项目属于检测过程繁琐并检测时间较长的项目,这部分项目收入占检验科总收入的30%~40%。如果这部分项目全部送到ICL检测,假设ICL分成30%(检验量上量后医院会参与分成,70%是相对普遍情况),则17年ICL企业在这家医院获取收入可提升到1080万元至1440万元左右。

    但实际上,从下图看出,虽然检验外包有加速趋势,但医院外包收入占检验科收入比仍很低,理论空间大于实际空间,结合上文谈到的阻力因素,三级医院外包之路道阻且长,ICL企业应做好“持久战”的准备。


7、北京地区某三级医院外送项目收入占检验科收入比率

资料来源:调研数据,太平洋证券研究院


    2017年全国三级医院数量来看一共2340家,平均医院总收入8.3亿,假设检验科收入占比约10%,即平均8500万元,则医院检验市场规模1990亿元。假设未来外送项目占收入比为30%,ICL企业分成30%,则第三方检验在全国三级医院潜在市场空间为180亿元(以2017年三级医院检验科收入来测算,暂未考虑检验科未来自然增长)。


2.2二级医院外包空间分析:分级诊疗带动就诊人次增加明显,外包意愿较强


    随着人们对自身健康的关注度提高,对健康检查和高端医疗(比如肿瘤基因检测)也有了一定的需求,在三级医院医疗资源紧张的情况下,这部分需求会转移到二级医院;二级医院多数为县级医院,受限于技术平台和仪器设施,无法完成一些技术要求较高的项目,如化学发光免疫分析、肿瘤标志物检测、酶联免疫检测等。当二级医院由于自身条件局限无法满足这些需求的时候,寻求与第三方检验机构的合作就是顺理成章的。

    以北京地区一家二级综合医院为例17年科室总收入为4500万人民币来测算,17年外送项目占比为0.55%,医院不参与分成,则ICL企业从这家收入为24.75万人民币。但在检验科总项目数中有30%~35%的项目属于检测过程繁琐并检测时间较长的项目,在此家调研的二级医院中特检以生化,免疫项目为主(其中2017年合计免疫项目收入额840万元)。如果全部外包则这部分金额可增长到1350-1575万元,假设ICL分成30%,对应405-473万,提升了18倍。


表8、北京地区二级医院科室收入及ICL企业收入

二级医院科室总收入/万

外送项目占比

ICL企业收入/万

4500

0.55%

24.75

资料来源:调研数据,太平洋证券研究院


8、北京地区某二级医院检验科收入占医院总收入比率


资料来源:调研数据,太平洋证券研究院

9、北京地区某二级医院外送项目收入占检验科收入比率

资料来源:调研数据,太平洋证券研究院     

                       

    根据2018年2月底的数据,2018年全国范围内二级医院数量达到8487家,较2017年增长8.8%;随着首诊人群就医行为的下沉,未来二级医院诊疗人次的增加将带来检验外包的市场空间进一步增大。


10、二级医疗机构数量(家)及同比增长资料来源:卫计委,太平洋证券研究院


    截止18年2月,全国二级医院8487家,假设每家医院检验科收入为1250万元,则医院检验市场规模约为1061亿元。假设外送项目占收入比为30%,ICL企业分成30%,则全国二级医院潜在外包检验的空间为95亿元(以2017年二级医院检验科收入来测算,暂未考虑检验科未来自然增长)。


2.3基层医院外包空间分析:蓝海市场

    目前,独立实验室的市场布局正在向基层下沉,我们调研了北京地区两家社区医院,在全国基层医院中属于中等规模,但他们目前均没有检验外送给第三方,主要基于两点原因:(1)这两家医院检验外送的项目全部送至医联体的上级医院;(2)医保不能报销外包给ICL的项目。随着国家推行分级诊疗,基层医院检验标本量也会大幅度提升,也会加大基层医院对部分外包检验科的趋势。

表9、北京某两家基层医院检验科科室数据

资料来源:调研数据,太平洋证券研究院

  基层医院由于项目少且费用较低,ICL企业处于物流成本、设备折旧、营销支出的考虑,更倾向于在几个社区医院之间建立区域检验中心,以达到效应最大化。

 全国基层医疗机构93万家,考虑不同层级医院体量差异较大,假设每家医院检验科收入为2万元,则医院检验市场规模约186亿元。假设医院将除急诊外的检验项目(80%)送至区域检验中心,且医院分成比例为50%,则全国一级医院外包检验市场空间为74亿(以2017年基层医疗机构检验科收入来测算,暂未考虑检验科未来自然增长)。


  根据上文总结出,全国基层+二级+三级医院总检验规模2017年约为3237亿元(186+1061+1990),理论外包检验市场为349亿元(74+95+180),但实际只有144亿元,短期还有两倍以上提升空间。

  

长期看,假设医院检验市场每年保持5-10%的增速,在2035年有望突破万亿规模,而随着ICL渗透率的缓慢、稳定提升(每年提升约0.5pct),从目前的10%提升至2038年的22%,ICL市场规模在2028年有望突破700亿规模,2038年有望突破1700亿——十年约5倍空间,二十年10倍以上空间。


图11、医院检验市场及ICL理论空间测算

资料来源:太平洋证券研究院整理


为便于研究人员查找相关行业研究报告,特将2018年各期文章汇总。欢迎点击下面红色字体查阅!


文琳行业研究 2018—2019文章汇总


文琳编辑

今日导读:点击下面链接可查阅

公众号 :文琳行业研究

  1. 《中国养老金精算报告》发布:2035年养老保险结余耗尽

  2. 2019中国养老产业发展剖析与发展趋势分析报告

  3. 养老行业深度报告

  4. 健康管理蓝皮书:中国健康管理与健康产业发展报告No.2(2019)

  5. 2019中国家政服务行业发展剖析及行业投资机遇分析报告

  6. 2019美国癌症报告


文琳行研报告,为各机构提供专业的信息、数据、研究和咨询服务。欢迎关注【文琳行业研究】


文琳资讯,每日提供最新信息。欢迎关注【文琳资讯】

今日导读:点击下面链接可查阅

  1. 【读报时间】2019.06.07星期五

  2. 国家发改委:大幅降低新能源汽车成本 积极推进5G手机商业应用

  3. 5G时代开启,重庆、成都、西安已输给武汉苏州?

  4. 5月小阳春彻底结束,2019年下半年行情已成定局

  5. 福布斯中国30岁以下精英榜单里,有多少骗子?

《文琳阅读》每晚经典,欢迎关注!

文琳编辑

今日导读:点击下面链接可查阅

公众号 :文琳阅读

  1. 一个人最大的能力,是让人对你放心

  2. 丢失的孩子都去哪里了?他历时两年跟拍,揭开中国儿童拐卖之殇…

  3. 摧毁你健康的,是人人信以为真的这十大“好习惯”

  4. 还真有人给自行车装了螺旋桨,太带劲了。。。

  5. 音乐欣赏:刘若英《幸福不是情歌》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