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西方发达国家普遍人均寿命较高?虽然充裕的物质生活资料、文化背景,社会关系模式、生活习惯甚至包括气候条件等诸多因素都对的寿命有所影响,然而良好的医疗卫生条件无疑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就医疗卫生条件的数据来看,西方发达国家人均预期寿命(包括美国、英国、德国、瑞典、丹麦、挪威)在78岁以上,其人均医疗支出普遍在4000美元以上。在亚洲,人均医疗支出和人均寿命较高的两个国家的是日本与新加坡,其人均医疗支出分别为3733与2280美元,人均预期寿命分别是84.1与82.9岁。人均医疗卫生支出水平低的印度与中国人均预期寿命只有68.8与76.4岁。
从中国的数据来看,2000年至2018年间,中国居民人均寿命随着医疗卫生投入的增加而延长,2000年,中国的人均卫生总费用仅仅361.9元,到2018年已达4148元,是2000的11倍,而人均预期寿命也相应从71.4年延长至77年。
二、各国医疗卫生投入的比较
根据IMF的数据,2018年,中国医疗卫生支出占一般政府总支出的7.07%,远低于西方发达国家,目前美国、日本和新加坡医疗卫生支出占一般政府总支出的比重分别达到24.44%、19.80%和13.47%。而在医疗卫生服务条件较差的印度,政府医疗卫生支出仅占公共财政支出的4.50%。
从各国医疗卫生财政支出占GDP比重来看,中国、新加坡、印度在医疗卫生方面的投入与西方发达国家差距较大。2010年以来,发达国家的该指标均维持在6%以上,而中国、新加坡、印度三个国家最高也才不到3%。但可以看到,中国在医疗卫生投入方面的重视程度在提升,2015年超越了新加坡,并于2017年达到了2.98%。
从目前的医疗卫生服务覆盖情况看,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大多发达国家医疗卫生服务覆盖指数已超过了80,德国为79,中国为76,而印度仅有56。
上述指标显示,中国与印度在医疗卫生投入方面与发达国家相距甚远,目前国内医疗条件还存在很大的提升空间。
三、我国医疗卫生体系存在的问题
1、医疗资源不足
2018年,中国每千人拥有的执业医师人数仅2.16人,医生密度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定差距,例如法国、澳大利亚和瑞士等国每千人拥有接近4名医生。从ICU 床位占比来看,目前我国的ICU床位占医疗机构总床位的比例大约为 5%-6%,发达国家该指标普遍达到15%,其中美国达到了18%。
此外,对公共卫生的应急管理和治理能力有限。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公布的数据,2018年中国专业公共卫生机构收到的财政补助收入约为1243亿元,不到医院的一半,且专业公共卫生机构获得财政补助在所有卫生机构中的比例近年来呈现下降趋势。财政拨款不足导致人才流失。自2005至2018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人员数量从20.65万人,减少到18.78万人,平均每年减少0.73%。疾控中心的应急管理能力直接关系卫生防疫和公共卫生安全。
2. 医疗资源配置失衡
中国的医疗资源配置失衡性问题主要体现在城乡差距。无论在东部、中部还是西部,农村人均拥有的医疗卫生人员数都不足城市的一半。而且近年来城乡差距有扩大趋势。
本报告所载信息或所表达的意见仅为提供参考之目的,并不构成对买入或卖出此报告中所提及的任何证券的建议。欢迎转载,转载请在文章标题下注明作者及出处。
阅读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