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十四五” 新能源主线布局领域
《行业研究图鉴》全网重磅首发
火热限时预售中,欢迎至文章底部抢购
我国可再生能源发展的“十四五”规划正在紧张编制中,将决定未来5年可再生能源的发展走向。
随着光伏在全国范围达到平价格局,光伏企业达到盈亏平衡点促进企业未来快速发展。在“十四五”期间想要提升非化石能源的占比,将主要加大对风电和光伏等新能源的产业布局。
光伏发电技术降本空间大、技术进步快、产业化确定性强,是未来主要发展的低成本节能发电方式之一。
作为可再生能源,光伏渗透率提高大势所趋。IEA预测全球光伏发电在总发电量的占比将在2040年达到18.7%,而2018年全球范围内光伏发电渗透率仅为2.2%,2019年我国光伏发电渗透率提升至3.1%,光伏发电的市场空间广阔。
2020年国内光伏竞价项目落地,规模达26GW超过预期。受此影响,国内需求有望在4季度集中释放,机构预计国内2020年新增装机将达45GW左右,2020年全球光伏新增装机且望达125GW,同比增长9%左右。
随着下游装机需求持续向好,将拉动产业链价格全面上涨。
光伏技术路径丰富且多样,而落地需靠设备商变现。
光伏行业之所以可以享受较高估值,一方面是因为光伏行业长期拥有景气的下游需求,光伏渗透率提高永远值得想象。
另一方面,则是光伏行业拥有完整的、多样的、可见的成本降低路线图,此路线图为“景气的下游需求”进一步强有力的保障,
光伏产业链的上游是晶体硅原料的采集和硅棒、硅锭、硅片的加工制造,产业链的中游是光伏电池和光伏电池组件的制造,目前晶硅电池分为单晶硅和多晶硅两种,产业链的下游是光伏电站系统的集成和运营。
产业链由原材料硅料加工为硅片,进一步加工为电池片,然后加工为组件,最后组合为下游发电系统。
随着国内厂商低成本先进产能扩张释放,中国在全球光伏供应链份额持续提升。
目前光伏产业链供应端主要集中在中国大陆,且多晶硅和硅片环节产能向中国西北和西南地区转移趋势明显。
2019年,中国在多晶硅、硅片、电池片、组件、逆变器环节产量占全球比例已分别提升至67%/97%/79%/71%/59%;尤其是多晶硅、硅片和逆变器环节,中国厂商凭借显著的成本优势推动低成本新产能快速扩张,近10年全球份额占提升约30pcts。
光伏产业链各环节设备需求及单GW投资额:
晶体硅原料
硅料企业竞争格局比较稳定,10年前的老牌企业,至今仍榜上有名,国内硅料形成保利协鑫、新特、大全、通威四强局面。
随着欧美企业产能落后,成本较高,企业相继面临淘汰,硅片由中国大陆企业绝对主导。硅片企业目前面临单晶替代的风险,存在多晶产能过剩,单晶产能不足的现象。
2012年起海外硅片产能迅速衰减,目前国内产能占比90%以上。目前形成保利协鑫,隆基,中环三家主导的格局,三家产能超过70GW。
多晶硅作为光伏产品制造的基础原材料,具有产能投资金额大、技术工艺复杂、投产周期长等特点,且具备较高的进入壁垒,行业附加值较高。
硅片
大尺寸硅片能够在硅片、电池片、组件制造中摊薄制造成本,在组件封装环节降低玻璃、背板、EVA等辅材成本,在电站环节摊薄支架、桩基、汇流箱、直流电缆以及施工安装等成本。
晶科、晶澳和隆基在硅片、电池、组件3个环节率先完成了不同程度的一体化整合,抢得先发优势。
晶科与晶澳是一体化老牌劲旅,晶科自2016年来,牢据全球组件出货量榜首,晶澳2019年蝉联全球组件出货量第二。
本轮光伏产业链普涨的本质是大硅片释放的红利重新在产业链各环节进行分配,提价不会大幅影响终端成本。
光伏太阳能电池
在光伏产业链中,太阳能电池片的生产过程是将硅片生产为能够实现光电转换的太阳能电池片的过程,该生产过程对光伏下游应用端产品的性能、成本等关键指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电池片的光电转换效率也成为了体现晶体硅太阳能发电系统技术水平的关键指标。
电池片环节是企业演化与交替最剧烈的环节。2016年后,中国台湾企业逐步退出,目前由大陆企业主导。
当前价格下除头部企业外均已亏现金流,低效产能不具备盈利可能,产业集中度的提升。
光伏电池片中,目前PERC技术是主流,2019年占比超过65%,而BSF技术多晶电池占比从2018年的60%下降至2019年的31.5%。此外,HJT和TOPCon技术电池由于成本较高,市场占比低,目前仅有部分企业进行小规模量产。
与其他环节相比,电池片行业市场集中度较低,前五企业产量合计占比37.9%,但仍同比提升8.4个百分点,2019年产量超2GW的企业有20家,占比为77.7%。
扩产规模最大的公司是通威股份,预计到年底电池片产能在30-40GW之间。隆基股份、爱旭、晶澳、东方日升、晶科等均有不同规模的扩产计划。
由于上游的硅片在2020年将出现产能大幅释放,价格或走低,电池片龙头企业的毛利率有望企稳。
光伏组件
组件环节对资本要求较低,是我国最先发展的环节,国内产量占比稳步增长。
当前国内产能占全球产量70%组件环节目前投资成本在1-2亿/GW。
从光伏产业全球竞争格局来看,龙头企业多来自于中国。2019年,全球光伏组件出货量排名前10的公司中,排名前五的企业均来自中国,它们合计占据了全球一半的市场份额。
由于组件生产环节集中在国内,因此相比于海外设备商来说,国内设备商能够提供更便利的服务,具备相当大的竞争优势。
晶科、天合、晶澳分别以9.2%、8.6%和7.1%的市占率占据组件环节前三名位置。
目前硅料、硅片、电池片环节价格上涨,已对需求有所反应,组件环节价格也已基本触底持稳。在行业致力于降本的大逻辑下,价格上涨有望全面提升行业各环节盈利水平。
目前行业内各环节龙头扩产坚定,本轮洗牌过后,市场份额有望进一步扩大。
光伏玻璃
光伏玻璃主要指超白压花钢化玻璃,是组件封装的必需品。
2006年以前,光伏市场规模较小,且光伏玻璃的生产具有较高技术壁垒,当时市场由法国圣戈班、英国皮尔金顿(后被板硝子收购)、日本旭硝子和日本板硝子四家企业垄断。
2006年,福莱特率先打破技术垄断,开始光伏玻璃国产替代进程,2012年底,信义、福莱特名义产能分别为2400吨/日、1690吨/日,合计占国内产能的46%,占全球产能的29%,双寡头格局开始形成。
2019年信义和福莱特市占率合计达到53%,且2020年有望提升60%以上。
因玻璃行业成本差异体现在成品率、良品率等工艺上,而工艺和技术上的差异会通过龙头扩产逐步放大成产业壁垒。
2013年以前,光伏市场需求由海外主导,2010年开始补贴下滑给行业带来剧烈波动,2013年欧美开始对中国光伏产品进行双反调查,国内企业受到巨大冲击。2013年至今,中国接力欧洲发展光伏产业,玻璃实现全面国产替代。
光伏发电系统
光伏发电系统分为两种类型,一是集中式光伏发电系统,主要是在广阔地面上安装十几兆瓦以上的大型地面电站;二是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主要是在各种屋顶上安装的兆瓦级以下的光伏发电系统。世界其他国家,主要以分布式发电为主,占光伏发电系统总量的80%以上。
根据《中国2050年光伏发展展望》预测,随着光伏成本的快速下降,新增装机规模将快速增长,同时凭借成熟的商业模式和很强竞争力的成本,分布式光伏将成为光伏发展的主要模式。预计到2050年光伏发电总装机规模达到5000GW,占全国总装机的59%。
光伏产业的快速发展推动了技术的进步,光伏设备价格下降,光伏电站的标杆电价随之下降,度电补贴电价则维持在0.42元/KWh。强有力的补贴刺激下,光伏企业不断扩产发展。
光伏产业发展一直通过创新推动,从技术升级的速度看,我国光伏产业化技术处于全球先进水平,前沿技术也开始加速布局,中国光伏产业当之无愧的引领全球光伏行业的发展。
随着各国对气候问题重视度提高以及光伏发电经济性的不断提升,光伏行业未来发展前景越趋明朗,光伏终端需求有望在较长时间内呈现增长趋势。从供给端看,未来产业链各环节的竞争格局以及技术发展趋势值得重点关注。
为便于研究人员查找相关行业研究报告,特将2018年以来各期文章汇总。欢迎点击下面红色字体查阅!
文琳编辑
今日导读:点击下面链接可查阅
公众号 :文琳行业研究
文琳行研报告,为各机构提供专业的信息、数据、研究和咨询服务。欢迎关注【文琳行业研究】
《文琳资讯》每日提供最新信息。欢迎关注
今日导读:点击下面链接可查阅
《文琳阅读》每晚经典,欢迎关注!
今日导读:点击下面链接可查阅
公众号 :就业与创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