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会议纪要
一、新能源汽车产业链
1.销量走势
2.需求端-客户特征
3.供给端-车型表现
4.圆桌会议
Q:今年新能源车650万辆,明年新能源车销量规模?
A:受油价下降影响,明年大概840万,30%左右增长,保持良好增长态势,纯电车是主力
Q:今年国内出口250-300万辆,未来出口量级变化?
A:未来回到3000万高峰比较难,一是中国汽车保有量目前比较大,二是宏观经济差有负影响;出口比较看好,中国在价及量上都有显著优势,若抓住机会或许会实现1000万辆电动车出口。
Q:第三方电机电控是否有空间,未来市场格局是?
A:目前三电是集成式,总成自制比例越来越高;独立第三方依然有机会存在,长期来看电动车自制企业或许会变成第三方公司,对外提供
Q:新势力造车与传统企业造车的本质区别?
A:最终是以市场占有率为衡量。
1.从产品定义上,新势力创新能力比较强,传统车企产品之前创新能力稍弱,但最近表现增强,未来两者不会有大区别
2.从软件算法上,必须要足够的保有量来支撑软件算法的准确性,才能更加高效的支撑软件算法的投入
3.从供应链和产能上,目前传统车企相对领先
4.从人才和团队建设上,传统车企相对较弱,主要看转型决心和速度
5.从品牌和用户运营上,新势力最开始无包袱具备优势,但受公司组织架构和管理方式影响,可能会对终端用户口碑有影响;传统车企后发力,但跟进不难,且具备自身渠道商的优势
二、动力电池产业链
1.锂电池简介
磷酸铁锂电池优势:价格低,循环寿命长、安全性好
三元锂电池优势:能量密度高、低温性能好
2.驱动力-动力、储能
驱动因素一:新能源汽车销量爆发增长
动力电池售价在1元/WH,电芯价格更低,磷酸铁锂0.7元/WH,三元0.8元/WH
驱动因素二:储能市场即将爆发
3.四大材料
(1)正极材料
1)市场格局
1.2021年量价齐升,市场规模大幅上涨,2022年维持去年的增长态势
2.磷酸铁锂市场格局比较集中和稳定,湖南裕能和德方纳米市场份额将近一半
3.三元市场格局比较分散,我国尚未出现绝对领先企业
2)供给关系
价格增长原因:汽车需求增长——需求放大效应(企业扩产)——供给延迟影响(产能周期长,需释放)——疫情冲击供给
锂资源供需平衡2-3年后有可能恢复正常
3)技术趋势
磷酸铁锂:磷酸锰铁锂(能量密度高)
三元:高镍化(续航长,低钴成本低)
(2)负极材料
1)市场格局
1.分为碳材料和非碳材料两类
2.目前以石墨负极为主,人造石墨占据最大份额
3.负极材料格局比较稳定
2)成本情况
1.天然石墨中,直接材料成本占80%
2.人造石墨中石墨化加工占50%以上,主要是能源消耗(电费)
3)技术趋势
l硅基负极是发展方向
l天然石墨和人造石墨负极比容量达到360-365mAh/g,已接近石墨理论上限,而硅基负极比容量理论4200mAh/g
l硅材料的低导电率和易体积膨胀
l硅基目前未量产
(3)隔膜材料
1.隔膜从工艺上划分干法和湿法,湿法工艺2018年占据主导
2.湿法隔膜方面,呈现一超多强
3.干法隔膜,三足鼎立
4.重资产、高技术壁垒、设备壁垒、客户壁垒,成为锂电材料毛利率最高的领域
(4)电解液
磷酸铁锂电池对电解液单耗更大
未来电解液行业集中度有望进一步提高:
1.头部企业原材料话语权更强,且通过一体化布局实现部分原材料自给,产能利用率更高
2.下游电池行业集中度提升,而电池和电解液的头部企业合作紧密,因此电池端带动电解液的集中度提升
电解液中溶质价值量最大,六氟磷酸锂是最主要溶质,相比六氟,LiFSI作为锂盐性能更优,目前影响LiFSI产业化因素是成本
4.圆桌会议
Q:锂电池回收是好生意吗
A:
l锂电池回收一是解决进口依赖度的大问题,二是实现锂电池产业链闭环
l锂电池回收市场空间比较大,目前回收的是五年前的,五年后装机量更大,是增量市场
l碳酸锂价格比较高,回收比较热,但是目前市场比较混乱
三、汽车电子产业链
1.简介
l汽车上主要使用半导体有:功率期间,主控芯片,模拟器件(电源管理等),各类传感器(包括自动驾驶感知层),信号与接口芯片等
lOEM越过Tier1直接沟通Tier2
2.市场份额
l功率半导体:43%
l除MCU外的ASSP、ASIC、模拟、混合IC、FPGA、DSP与GPU:20%
lMCU:20%
l传感器:8%
l存储器:9%
国际企业方向:
3.选择要点
MCU
传感器
传感器相对来说比较分散,企业收入端比较难,但毛利比较高,因为有定制化成分
功率半导
碳化硅在于新能源车上的应用,70%用于主逆变器,OBC和DC/DC各占15%
不同尺寸碳化硅市场占比:导电型4寸:6寸=3:7;半绝缘型4寸:6寸=7:3
价格方面:4寸碳化硅价格约2700元/片,6英寸7500元/片
价值方面:衬底50%,外延20%,工艺20%,封装10%
生产方法:PVT法,成本高,效率低,未来液相法有望取代
以太网
七层架构,硬件集中在1-3寸,剩下是软件层
软件层
4.投资视角看
3.电动化跨越时间长,认知跨越一二级
4.国产替代的大趋势不可逆,二级市场对纳芯微的认可,稀缺性的溢价
5.3-4年后,汽车电子赛道迎来第一波洗牌,类似于自动驾驶过往5年
6.汽车电子有舶来品属性,团队是否具备全球企业经验非常重要
7.软件硬件会螺旋上升,解耦趋势会使得原本强势的Tier1非常难,蛋糕会被Tier2与OEM抢夺
五、智能化
1.切入策略
零部件供应、产品代工、产品定义切入,少部分企业完整参与从产品开发到整车生产过程
2.发展模式
智能化领域,多家新势力开始“硬件外采+软件技术自研”的产业布局,同时开始自主开发自动驾驶和座舱结合投资
3.渗透率
L2级别预计2025年、2028年达到65%、90%左右
4.市场格局
5.产业链重点
毫米波雷达
l4D毫米波雷达成为当前产品升级的热点产品,最远距离300mm
激光雷达
l激光雷达重新洗牌,国内产品在性价比和性能都逐步受到认可,国内量产规模都跑在前面
l目前半固态激光雷达为主流,激光器、探测器芯片占70%以上成本
l激光雷达国产厂商率先布局芯片赛道,未来5年最大市场在L2+市场
域控制器
域控制器——四大阵营
软硬件解耦
6.国产T代
IGBT国产化进程最快,MCU类国产替代最缓慢,SOC未来替代前景可观
7.圆桌会议
Q:中间件的发展情况?
A:
1.智能驾驶及座舱的市场渗透率越来越高,不同企业的智驾域发展情况不一样,未来大的增量空间在于软硬件架构解耦后可实现标准化
2.软件开发能力强的公司可能发展比较强,传统硬件企业公司可能比较差一些
关于我们
我们是一家专注于分享国内外各类行业研究报告/专题热点行业报告/白皮书/蓝皮书/年度报告等各类优质研究报告分享平台。所有报告来源于国内外数百家机构,包含传统行业、金融娱乐、互联网+、新兴行业、医疗大健康等专题研究.....目前已累积收集近80000+份行业报告,涉及众多大板块,多个细分领域。
文琳编辑
免责声明:转载内容仅供读者参考,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构成投资意见,也不代表本平台立场。若文章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添加 wenlin-swl 微信联系删除。
为便于研究人员查找相关行业研究报告,特将2018年以来各期文章汇总。欢迎点击下面红色字体查阅!
文琳编辑
今日导读:点击下面链接可查阅
公众号 :文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