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氢能源行业专题报告:风光无限好,绿氢布局时

(报告出品方/作者:中信证券,华鹏伟、祖国鹏、林劼)

双重驱动:绿氢渗透行业脱碳,风光消纳助推需求

绿氢:氢能是零碳重要之举,绿氢为氢能必然选择

全球能源结构中化石能源占比依然较高,氢能是能源转型重要途径。从全球能源结构 来看,目前终端能源中化石能源消费仍占据了较大比例,2021 年,石油、天然气和煤炭 的占比分别为 32%、25%和 28%,化石能源占比超 80%,长期以来是全球碳排放的主要 来源。为实现国际能源署(IEA)2050 年“零碳经济”愿景,全球能源结构低碳绿色转型 势在必行。氢能具有来源丰富多样、清洁低碳、灵活高效以及应用场景丰富等优点,据能 源过渡委员会(ETC)预测,在 2050 零碳场景下,直接电力和氢气将成为全球能源结构 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

氢能生产应用广泛,绿氢具备减碳优势,或是未来主流。目前行业中有三种主要氢气 制取途径,通过制作过程中碳排放量可以划分为:灰氢:以化石能源煤炭、天然气重整制氢或者焦炉煤气、氯碱尾气、丙烷脱氢等工业 副产气制氢方式,在生产的过程中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碳(约 22.6 kg CO2/kg H2);蓝氢:在制作灰氢的过程中结合碳捕捉、利用及封存技术(CCUS)减少二氧化碳排 放(约 10.5 kg CO2/kg H2);绿氢:通过可再生能源电解水制取的氢气,在制取的过程中几乎没有碳排放(约 1.5-5.0 kg CO2/kg H2)。



需求:行业脱碳打开增量空间,新能源消纳助力绿氢发展

背景梳理:双碳转型长期驱动,CBAM 中短期催化

长期动力:双碳转型加速能源消费结构清洁化。从全球碳排放量来看,2021 年中国 碳排放量为 105.23 亿吨,占全球总量的 31.1%,是全球最大的碳排放国。

中短期催化:欧美“碳关税”和 G7 气候俱乐部贸易保护政策。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 (CBAM)将于 2023 年 10 月起运行,2026 年 1 月正式开征。2022 年 12 月 12 日,七国 集团发布“气候俱乐部”的目标及职权文件,计划建立以“国际目标碳价”为核心的气候 同盟,并对非参与国的进口商品征收统一碳关税。欧美碳关税及 G7 气候俱乐部借助自身 低碳先发优势,以碳关税为代表的贸易保护形式限制新兴经济体的发展,中短期对我国钢 铁、塑料、化工等行业出口造成显著压力。发达国家“气候俱乐部”的潜在影响,将迫使我国扩大碳市场行业覆盖范围,加快上述高碳排放行业改良产业流程,积极寻求生产端的 减碳方式,实现低碳转型。

传统行业减碳为绿氢发展提供广阔需求

氢能的应用场景主要集中在交通、工业、发电及建筑四大领域。从 2020 年二氧化碳 排放量占比来看,我国电力、工业、建筑和交通四大领域,分别占比 40.5%、36.5%、11.3% 和 11.6%。2020 年我国应用在合成氨、甲醇、炼油、直接燃烧及其他工业领域的氢能占 比分别为 37%、19%、10%、15%和 19%。其中,工业、交通是氢能的主要应用领域, 建筑、发电等仍然处于探索阶段。在双碳转型的长期驱动和欧美碳关税的中短期驱动下, 我国各行业脱碳势在必行,而绿氢具备“零碳排”的制备优势,在各行业应用场景中减碳 空间极大。



新能源消纳需求保障绿氢制备,长时储能拓宽应用场景:可再生能源装机加速,预计 2050 年将成为电力主体。根据国家能源局统计,2021 年 全国发电装机容量约 23.8 亿千瓦,同比+7.9%。其中,风电装机容量约 3.3 亿千瓦,同比 +16.6%;光伏装机容量约 3.1 亿千瓦,同比+20.9%。全国可再生能源发电量达 2.48 万亿 kWh,占全社会用电量的 29.8%。其中,风电 6526 亿 kWh,同比增长 40.5%;光伏发电 3259 亿 kWh,同比增长 25.1%。随着“十四五”电力规划的实施,我们预计到 2025 年,我国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及发电量将达 10.87 亿 kW、1.87 万亿 kWh,到 2030 年, 我国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将达 12 亿 kW 以上。到 2050 年,可再生能源成为电源 装机的增量主体,80%以上的电量将由水电、太阳能发电、风电、核电等清洁能源共同承 担。

绿氢助力风光消纳,实现能源高效利用。随着新能源装机的迅速发展,风电、光伏发 电在发电量结构中的占比也不断提高,对于边际成本为零的新能源电力的弃电消纳问题凸 显。用新能源风光互补耦合发电制氢,有利于提高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效率,同时解决“弃 风弃光”的消纳问题。此外,新能源发电的不稳定性产生直接储电需求,储氢是长时储能 的最优选择。相比于电化学储能兆瓦级(MW)容量,以日计储能时间;抽水蓄能容量的 吉瓦级(GW)容量,以月计储能时间;氢能储能的容量是太瓦级(TW),时间可以达到 1 年以上;加之跨区域长距离储能和能量转化形式多样化的优点,储氢是长时储能的最优 选择。



空间测算:新旧产业双轮驱动,绿氢市场增量巨大

基本假设:1.建筑、发电领域氢能应用仍然处于探索阶段,且用量相对较小,主要贡 献来自于工业和交通领域用氢需求,根据 IEA 预测,2030 年全球氢能需求达到 1.8 亿吨;2. 在全球能源结构向清洁低碳转型背景下,绿氢发展进程有望加快,根据 IEA 预测, 2030 年全球绿氢份额达到 34%左右;3. 随着近两年风光氢一体化示范项目密集开建,以及 2025 年后碳排放考核进一步趋 严,叠加电价下降的因素,绿氢有望与天然气制氢实现平价。我们预计全球绿氢渗透率 2025 年为 1.5%,2030 年达到 34%;我们预计 2025/2030 年全球氢气需求量 1.1/1.8 亿吨,全球绿氢需求空间为 245/6120 万吨,2021-2025 年全球绿氢需求量和渗透率年均复合增速(CAGR)分别为 89.5%/77.8%, 2021-2030 年全球绿氢需求量和渗透率年均复合增速分别为 90.0%/76.9%。

发展现状:国内外绿氢倍道而进,技术迭代路线明晰

项目进展:海内外绿氢布局加快,试点项目多点推进

多重因素驱动,欧美诸国相继出台支持政策。首先,从环保的角度,欧洲和欧盟在碳 市场(EU ETS)的框架之下,各国都肩负着脱碳的任务;其次,从能源安全角度,化石 能源禀赋较差的国家,希望通过氢能革命摆脱对化石能源的严重依赖,典型如日韩,此外 俄乌冲突使得欧盟也将发展氢能作为能源安全的重要方向;此外,出于经济原因想要保持 产业领先地位或希望通过氢气出口赚取经济收益,典型如美国、澳大利亚。目前,全球氢 能发展相对领先的地区有美国、欧洲、日韩已出台相应氢能战略目标,支持本国绿氢产业 发展。

欧洲能源企业大举布局,规划项目制氢产量 700 万吨。欧洲各大能源公司已入局绿氢, 除了布局本土项目,也在新能源发电资源丰富的澳大利亚、哈萨克斯坦等有所布局,项目目 标大,以满足 2022 年 5 月“REpowerEU”计划提出的 2030 年本土产绿氢 1000 万吨及进口 1000 万吨目标。其中,英国 BP 完成收购澳大利亚绿色氢开发项目“亚洲可再生能源中心” 40.5%的份额,该项目拟建 26GW 新能源发电,并配套 160 万吨绿氢或 900 万吨氨/年。此 外,包括德国 Svevind Energy Group、壳牌、法国 Lhyfe、西班牙能源公司 Cepsa、法国道达尔在内的欧洲能源公司加速在各地布局绿氢项目,规划项目年制备绿氢规模达 700 万吨。



美国 IRA 法案提升绿氢经济性,项目规划稳步推进。2022 年 8 月,美国 IRA 方案为 绿氢提供开创性税收减免和可直接用于付款的条款,制氢工厂在生产每 kg 氢气产出二氧 化碳小于 4kg 的条件下,根据二氧化碳排放量的不同,可享受 0.12-0.6 美元/kg 氢气的税 收抵免额度。对于 2033 年以前开始建设的制氢项目,项目运营的前 10 年将获得 5 倍的税 收抵免额度,即 0.6-3 美元/kg 氢气,绿氢可享受 3 美元/kg 补贴,且 10 年后将继续受益 0.12-0.6 美元/kg 的标准税收抵免额度。在此政策支持下,美国能源公司集中在加州及德 州规划布局绿氢项目,预计 2023-2024 年开始建设,按计划将于 2024-2026 年逐步投产。

中国顶层设计明确氢能发展目标,地方出台配套支持政策。国家发改委 2022 年 3 月 23 日发布《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简称“行业中长期规划”),明确氢 能产业的发展定位、量化目标和应用方向。产业定位方面,氢能被正式确定是能源体系的 重要组成部分,且氢能产业链相关环节也被纳入国家战略新兴产业的范畴。2025 年量化 目标方面,行业中长期规划提出,一是氢能车保有量达到 5 万辆,二是可再生能源制氢量 在 10~20 万吨。应用方向上,政策规划了包括交通、储能、分布式能源以及工业领域的 减碳四大方面。截至 2022 年底,22 个省市相继制定并出台了本地区氢能发展规划以及相 关配套政策,积极响应国家氢能战略,支持绿氢产业发展。

风光大基地就地消纳,配套绿氢项目密集开建。风光大基地建设地区存在新能源开发 模式较为单一和应用场景不足的特点,因此电网消纳和调度运行压力较大。在地方相继出 台绿氢产业支持政策后,为获取新能源建设指标,国内能源公司纷纷布局风光一体化绿氢 耦合项目。截至 2023 年 2 月,我国规划年产绿氢超过 2 万吨的大规模绿氢示范项目近 20 个,从区域上看,由于内蒙古具备发展可再生能源大规模制氢的良好条件,潜在制氢产能 超过 330 万吨,上述项目多集中于内蒙古,其次为新疆和吉林等地。

技术演进:电解技术各有千秋,碱性电解正执牛耳

绿氢上下游产业链包括:可再生能源供电、制氢系统、辅助系统、储运系统和下游应 用。可再生能源制氢处于氢能产业链的上游,可再生能源转化的多余电能通过变流器调压 后进入电解水制氢装置,在电解槽中进行水电解制氢,制备的氢气经过提纯进入氢气储存 系统。一部分气体通过燃料电池发电系统实现电网侧调峰;另一部分气体通过长管拖车、 液氢槽车或者管网运输等方式进入用能终端或加氢站,以满足交通运输、发电、化工生产 及冶金等行业下游氢能消费需求。



目前从技术层面划分,电解水制氢主要分为碱性电解水制氢(AWE)、质子交换膜电 解水制氢(PEM)、阴离子交换膜电解水制氢、固体氧化物电解水制氢(SOEC)。由于阴 离子交换膜电解水制氢技术处于研究起步阶段,而固体氧化物电解水制氢技术处于初步示 范阶段,因此目前主流的电解水技术为碱性电解水制氢(AWE)和质子交换膜电解水制氢 (PEM)。比较两种电解水制氢技术:碱性电解水技术凭借成本低、技术成熟度高的优势,目前在国内是主流路线。PEM 电解水技术目前已经初步形成产业化并在部分地区建设示范 应用,随着技术的进步和成本的下降,我们预计最快将在 2025~2030 年形成规模化应用。

已投运及新招标的风光配氢项目多以碱性电解水制氢技术为主。2021 年在“双碳” 目标提出之后,国内电解水制氢项目规划和推进逐步加快。目前国内已投运的电解水制氢 路线多以碱性电解槽为主,主要是碱性电解槽技术路线成熟,成本具有显著优势。我们统 计发现,2023 年 1-2 月以来已开标的大规模绿氢项目,技术路线也都以碱性为主。PEM 电解槽由于成本高,商业推广依然需要时间,而且在目前的国内商业模式下,PEM 槽的技 术优势并不明显。



PEM 与新能源的耦合优势明显,未来有望发展为主流。由于可再生能源如风力、光 伏发电存在较大的波动性,该波动性诸如风光的间断式供应、不稳定性以及季节性,使得 风电机组的输出功率和风速有关,光伏发电和气温、有无遮挡太阳等基础因素有关。因此 风光的随机性和间歇性对于电解水制氢设备的耦合匹配程度要求较高,尤其是对于负载范 围、不同冷热情况下的启动时间都比较敏感。根据《可再生能源电解制氢成本分析》(郭 秀盈,李先明,许壮等著)测算,相同条件下,碱性电解水和质子交换膜电解水技术的制 氢平准化成本(LCOH)随可再生能源波动性敏感变化,PEM 电解的经济性优于 AWE 电 解技术。随着欧盟电解槽制氢响应时间小于 5s 规定的出台,在技术迭代和成本下降的基 础上,PEM 电解技术或将逐步取代碱性电解技术。

经济性分析:设备、电耗+能效,三重因素促降本

设备因素:电解水制氢设备主要由电解槽和辅助系统构成,电解槽占设备成本 50%左 右。全套的电解水制氢设备主要由电气设备(供电系统)、电解槽、气液分离&干燥纯化系 统及其他系统(补水、电控、热处理等)构成。目前主流电解水制氢方案(碱性电解槽、 PEM)中,电解槽仍为设备成本中占比最大的部分约 50%,电气设备占比 15%,气液分 离&干燥纯化系统占比 15%,其他辅助设备占比 10%左右。碱性电解槽已经基本实现国产 化,PEM 仍在国产化进程中。



电解槽降本路径明晰,制氢成本持续下降。对于 PEM 电解系统,成本主要由电极、 膜片等核心部件的成本驱动。长期来看,可通过电解槽关键技术更新如提升电催化剂活性、 提高膜电极中催化剂的利用率、改善双极板表面处理工艺、优化电解槽结构等来给设备降 本,提升电解水制氢的经济性。尽管各类电解槽技术成本和性能不尽相同,但每种技术都 有自己的优劣势,由于规模、应用和交付距离不同,预计系统成本仍将处于很大范围内。核心的降本方向应在电解槽电堆和系统级别,电堆包括电堆设计、规模尺寸等降本策略, 系统包括扩大规模、自动化等方式降本。随着两种技术路线的持续降本,以及行业平均用 电成本的下降,我们判断电解水制氢技术在 2030 年的制氢成本将下降至 20 元/kg 以内, 实现与化石能源制氢成本平价。

电耗因素:从电解水制氢成本构成看,目前碱性电解水制氢技术中的电力成本占制氢 成本的 70%以上,因此电力降本将是未来制氢技术发展的关键。1) 短期而言,大量弃风、弃水、弃光导致的弃电是发展电解水制氢的有利条件,尤 其是西北、东北及西南等可再生能源较为充足的区域,每年的潜力制氢能力可达 百万吨。国家能源集团数据显示,利用当地废弃水电和富余电力进行水电解制氢, 其制氢所需电力成本可低于 11 元/kg,具有很高的经济性优势。2) 中长期看,随着光伏、风电等可再生能源发电规模上升和成本下降,电解水制氢 经济价值将凸显。根据我们测算,2020 年,光伏、风力发电度电成本分别为 0.30、 0.35 元/kWh;到 2030 年将有望分别降至 0.20、0.25 元/kWh;到 2050 年,可再 生能源在一次能源需求中的占比预计将达到 61%,其中风电和光伏合计超 70%。未来光伏和风电等可再生能源平价上网为电网电力制氢提供更多选择,可望大幅 降低制氢的电力成本。



在运营时间为 2000 小时条件下,其他因素保持相同,我们分别进行两种电解水制氢 对于电价和设备成本的敏感性分析。预计到 2030 年,电价进入 0.1-0.2 元/kWh 区间后, AWE 系统电解水制氢成本有望降至 10.0-18.2 元/kWh,PEM 系统电解水制氢成本有望降 至 12.9-21.0 元/kWh,经济性逐步凸显。

技术进步和规模提升将推动电解制氢系统能耗和运维成本降低。伴随着可再生能源电 解水技术进步,整体能源转换效率将持续提升。根据车百智库预计,到 2030 年,PEM/AWE 电解水的能源转换效率将分别达到 63%/65%,2050 年,整体能效将达到 74%和 78%。目前来看,碱性电解槽凭借成本低和经济性好,占电解水制氢主要的市场份额,而随着 PEM 技术的不断成熟,质子交换膜国产化加速突破,长期来看,预计 PEM 电解槽的成本和市 场份额将逐渐提高,与碱性电解槽接近持平。此外,未来电解水应用的渗透率不断提升, 将带来显著规模效应,原料成本、运行效率等将进一步优化,推动综合成本下降。

因此,通过可再生能源电力成本、技术进步和规模化应用带动设备成本下降及效率提 升,根据《中国氢能产业发展报告 2020》(车百智库发布)数据,预计到 2030 年电解水 制氢成本将降至 20 元/kg 以内,海外降至 1.9 美元/kg,将实现与传统来源的氢能竞争。根 据 IRENA 数据,至 2050 年的更长期时间内,全球绿氢生产成本可降低 80%以上。



行业痛点:全周期成本亟须下降,关键技术期待突破

痛点一:相比化石能源制氢,绿氢制备仍需降本

对比所有制氢方式的成本看,目前化石能源制氢经济效益最好,工业副产氢短期供应 潜力大,可再生能源电解水制氢成本主要取决于电价。1) 不考虑碳排放的前提下,煤制氢成本是所有成本中最低的制氢技术,目前应用也 较为广泛,天然气制氢成本取决于气价,波动较大。若考虑 CCUS,经济性相较 于工业副产氢明显不足;2) 工业副产氢成本在 9.3-22.5 元/kg 之间,成本相对适中,波动区间相对较大,未 来产氢的潜力巨大,尤其是焦炉煤气副产氢、合成氨及合成甲醇副产氢,生产相 对灵活,可根据经济性进行调节;3) 电解水制氢成本目前经济性明显不足,成本大多取决于电价,碱性制氢较 PEM 有 经济性,但接近零碳排放的特点,短期可选用“三弃”电力进行制氢,预计供应 潜力接近百万吨级别,中长期受益于可再生能源平价上网规模提升。

碱性电解和 PEM 电解技术的成本存在较明显差异,总体而言相比化石能源制氢经济 性均不足。我们测算按照电价 0.3 元/kWh,二者的制氢成本分别为 23.8、37.2 元/kg,电 费成本是制氢成本的主要部分。碱性电解技术商业化应用较广泛,电解槽单槽制氢规模 1000m3 /h,电解槽基本实现国产化,价格 2000-3500 元/Kw,国内已有 MW 级别制氢应 用;PEM 电解技术刚处于商业化起步阶段,虽然已经有 MW 级风电制氢应用项目,但是 价格相对较高,在 7000-12000 元/Kw,降本进程需要加速。

痛点二:质子交换膜壁垒高,进口依赖程度大

PEM 电解水技术的核心材料——全氟质子交换膜:用全氟磺酸树脂为原料制备全氟 质子交换膜技术壁垒较高,需要企业在原料选择、合成工艺等方面有较好的技术与经验积 累。目前全氟磺酸树脂的主要玩家有:美国杜邦、美国 3M、美国戈尔、比利时索尔维、 日本旭化成等。目前国内全氟磺酸树脂市场的主要生产厂家为科润等,有项目在研的厂家 有:上海三爱富、巨化集团等少数企业,但产能较小,无法批量供应市场。截至 2020 年, 科慕(原主体为美国杜邦)、索尔维、旭化成三家占据了全球 90%以上的产能,国内对全 氟磺酸树脂进口依赖度高达 99%。目前国产质子交换膜主要通过主动压低价格来获得竞争 优势,如果实现国产化替代,我们预计将降低质子交换膜的价格 30%-40%。同时近年来 随着技术突破和大规模生产,质子交换膜的成本有望随之下降。



痛点三:氢气储运难度大,高端气瓶国外领先

绿氢全生命周期核心环节:氢气储运。按照储存性质分可以分为物理储氢和化学储氢。全球范围内,高压气氢和低温液氢是两种已商业化的储氢路线,我国以高压气氢为主,低 温液氢由于军用管制,在民用方面还未形成规模化应用;海外如美国、德国、日本等氢能 强国已经建立起规模化的液氢工厂。在高压气氢储运过程中,核心环节在于高压气态储氢 瓶。目前高压气态储氢瓶有四种类型,Ⅰ型、Ⅱ型、Ⅲ型和Ⅳ型。其中Ⅰ型、Ⅱ型价格相 对便宜,但储氢密度低,重量重且容易发生氢脆问题,目前 20MPa 的Ⅰ型瓶在国内得到 广泛的工业应用,并与 45MPa 钢制氢瓶、98MPa 钢带缠绕式压力容器组合应用于加氢站 中。而Ⅲ型、Ⅳ型车载应用已经非常广泛,国外多是 70MPa 的碳纤维缠绕Ⅳ型瓶,而国 内由于高强度碳纤维工艺尚不成熟,Ⅳ型储氢瓶的大规模商用化尚待时日,目前主要是 35MPa 碳纤维缠绕Ⅲ瓶。

产业聚焦:产业链日趋完善,新老玩家争先入局

海外:全球产业链完善,龙头公司发展迅猛

海外绿氢产业链逐步完善,电解槽企业龙头较多。绿氢产业链涉及上游绿氢生产制造, 包括电解槽设备、辅助系统生产环节;中游绿氢的储运、加氢站建设以及下游在交通领域、 工业领域和建筑领域等的应用。其中,电解水制氢龙头公司多分布于欧洲,包括 Nel、ITM Power、HydrogenPro、Enapter、Sunfire、Mcphy 等公司,目前碱性、PEM 等都有成熟 应用,随着 2021-2022 年欧洲大力发展绿氢,2022 年电解槽企业的收入和订单显著增长, 预计 2023 年也将有大幅提升。



电解槽龙头 Nel 业绩领先,竞争者发展迅速。Nel 成立于 1927 年,已有超 90 年的碱 性电解槽技术积累,并通过对外收购扩展 PEM 电解槽业务和加氢站业务,形成现在的氢 电解槽(碱性电解槽、PEM 电解槽)和加氢站两大业务板块,其中电解槽业务占比超 70%, 是欧洲最大的电解槽公司。2022 年 Nel 营收 0.94 亿美元,其中碱性电解槽营收 0.3 亿美 元,同比+506%,PEM 电解槽营收 0.4 亿美元,同比-1%。法国 Mcphy 公司 22 年营收 0.17 亿美元,同比+22%,其中电解槽占比 68%,加氢站业务占比 32%;德国 Enapter 主要产品为阴离子交换膜电解槽,2022 年营收 0.16 亿美元,同比+75%;英国 ITM Power 主营 PEM 电解槽,2022 年营收 680 万美元,同比+30%,其中电解槽业务占比 35.7%, 同比+18%。

绿氢建设需求旺盛,订单规模同比高增。随着全球绿氢建设节奏加速,电解槽需求持 续高增。Nel 公司 2022 年新增订单 2.2 亿美元,同比+135%,其中 9 成来自电解槽业务, 2022 年底,在手订单达 2.5 亿美元。法国 Mcphy2022 年订单量为 0.3 亿美元,同比+53%;此外,McPhy 已签署的项目组合共计 45MW 和 40 个加氢站,还有 148MW 和 56 座加氢 站意向订单,总计 193MW 和 96 座加氢站;德国 Enapter 2022 订单约 960 万美元;英 国 ITM Power2022 年订单 920 万美元,同比+80%。考虑到绿氢建设的不断渗透,订单高 需求持续性料将不断增强。

海外巨头加速产能布局,迎接绿氢建设放量。随着绿氢建设节奏加快,各电解槽巨头 扩产节奏也保持跟进。Nel 2022 年产能为 0.6GW,计划 24 年前将挪威 Herøya 碱性电解 槽工厂产能提高一倍至 1GW,25 年将沃灵福德 PEM 电解槽工厂提高至 500 MW;Hydropro 的产能目前为 0.3GW,2022 年底,HydrogenPro 对中国天津的制造工厂进行了 升级,目标达到 300 MW 以交付采购订单,公司近期计划全球产能实现 10GW。ITM Power 目前 22 年底产能为 1GW,计划 23 年底提高至 2.5GW,24 年年底计划再翻一倍提高至 5 GW。此外,蒂森克虏伯、Sunfire、Green Hydrogen Systems、Reliance 等均纷纷宣布 扩产计划。预计 2023 年海外电解槽产能可达 8GW。



中国:新老玩家争抢入场,稳定格局尚未显现

绿氢赛道热度升温,新老玩家纷纷入局。在双碳目标和氢能产业规划的带动下,绿氢 业已成为国内重点关注的新能源发展热点。风电、光伏、能源集团、汽车等行业公司均纷 纷布局绿氢业务,涉及绿氢产业链的上游、中游和下游。其中有来自风电光伏领域的公司 隆基绿能、阳光电源、三一重能、双良节能等,凭借雄厚的资金技术实力以及业务系统优 势布局电解槽业务;新兴势力昇辉科技、华电重工等迅速切入电解槽设备领域,抢占份额;此外,在关键材料和零部件国产化有望突破的京城股份等以及燃料电池应用端的科威尔等 均在氢能环节已有布局。目前行业玩家众多,稳定格局尚未显现。

隆基绿能:在电解槽生产领域,隆基绿能技术、出货、产能均处领先地位,2023 年 2 月,隆基氢能推出 ALK Hi1 系列产品,在直流电耗满载状况下可低至 4.3kwh/Nm³,同时 推出 ALK Hi1 plus 产品,直流电耗满载状况下低至 4.1kwh/Nm³,在 2500A/㎡电流密度下, 更可低至 4.0kwh/Nm³。隆基氢能 2022 年电解水设备出货排名全国第三,产能达 1.5GW, 根据公司规划 23 年产能将进一步扩张至 2.5GW,25 年规划 5-10GW。双良节能:公司依托已形成的多晶硅核心设备、单晶硅片、电池组件、“分布式光伏 工程总包”的光伏全产业链,持续深耕地热、氢能、绿电、储能等清洁能源技术研发及装 备生产,以数字化驱动的碳中和综合服务,打造世界一流的“清洁能源解决方案”。在氢 能布局上,2022 年 9 月 21 日,双良节能子公司双良新能源举行首套 1000 标方/h 绿电智 能制氢系统下线仪式。双良绿电制氢装备智造基地规划厂房面积超 10000 平方米,可实现 年化 1000-1500 标方/h 的电解槽 100 套的产能。

阳光电源:公司传统业务为光伏逆变器,是全球光伏逆变器龙头公司。阳光电源成立 全资子公司阳光氢能,从光伏制氢入局氢能。目前在平台、技术、产品等领域阳光氢能已建有国内首个光伏离网制氢及氢储能发电实证平台、国内最大的 5MW 电解水制氢系统测 试平台、PEM 电解制氢技术联合实验室,及年产能 GW 级制氢设备工厂。阳光氢能可独 立生产 1000 标方碱性制氢系统、兆瓦级 PEM 制氢系统对应的电解槽,可以提供包括制氢 电源、电解槽、智慧氢能管理系统在内的成套系统解决方案,其 PEM 电解制氢产品已在 内蒙古、宁夏以及长江三峡项目应用。昇辉科技:公司传统业务涵盖电气成套设备、LED 照明和亮化、智慧城市三大板块。2020 年进入氢能产业主要包括制氢设备、氢能设备零部件以及氢能汽车运营平台。在制 氢设备端:公司自制配电设备包括电源柜、控制柜和配电柜以及后端的氢气纯化和分裂装 置,有成套的生产能力;氢能设备零部件端包括 DCDC 以及 ACB 电器的设备。公司规划 建设自用的制加氢一体站,使用自产电解槽叠加蓄冷电价,氢能价格有望降至 35 元/kg 以 下。

京城股份:公司前身为北人印刷机械股份有限公司,经过资产重组注入气体储运业务, 主营的天海品牌气体储运装备在行业内处于领先地位。公司 2014 年成功研发了 35MPa 和 70MPa 高压氢燃料车用储气瓶,技术国内领先,未来随着燃料汽车放量,预计公司将 率先受益,实现业绩增长。科威尔:公司是国内领先的综合性测试设备供应商,主要涵盖测试电源、燃料电池测 试装备、功率半导体测试及智能制造装备三大产品线。氢能业务中制氢端主要定位 PEM 槽检测设备,用氢端定位发动机和电堆检测设备,市场份额在 20%左右。公司用氢端业务 收入占比 80%-90%,制氢端占比 10%左右。公司优势在于业务覆盖全产业链,有望凭借 全栈测试能力、较高性价比与下游头部企业深度合作,实现国产替代。

(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

文琳编辑

免责声明:转载内容仅供读者参考,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构成投资意见,也不代表本平台立场。若文章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添加 wenlin-swl  微信联系删除。

为便于研究人员查找相关行业研究报告,特将2018年以来各期文章汇总。欢迎点击下面红色字体查阅!

文琳行业研究 2018年—2023年4月文章汇总

文琳编辑

今日导读:点击下面链接可查阅

公众号 :文琳行业研究

  1. 锂电产业链景气展望与投资机会:成长如期,征途未尽

  2. 能源结构转型下的锂电池材料发展趋势

  3. 锂电池新技术专题报告:芳纶涂覆,0~1产业化趋势确定

  4. 锂电池电解液行业研究报告:行业加速洗牌头部份额有望提升

  5. 2023年锂电池回收市场解读

  6. 固态电池深度报告:群雄逐鹿锂电终局技术,发力新材料加速产业化

  7. 2023锂电行业分析报告

  8. 全球锂行业产业链现状及前景展望

    ▼长按2秒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



《文琳资讯》

提供每日最新财经资讯,判断经济形势,做有价值的传播者。欢迎关注

今日导读:点击下面链接可查阅

  1. 史上最严国六b来了,7月起全国全面实施!概念龙头20cm涨停,高增长潜力股仅6只

  2. 重磅官宣!李云泽任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党委书记,70后、经济学博士,李云泽刷屏!

  3. 需要警惕那些高容积率城市

  4. 零佣金再现!房产中介如何破局

  5. 千亿资产,知名上市企业,遭法院强制清盘解散,小股东或将血本无归!

  6. 这六个省份,下雨下疯了

▼长按2秒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

今日导读:点击下面链接可查阅

公众号 :文琳阅读

  1. 世界微笑日:笑的力量(经典好文)

  2. 和优秀的人同行,和靠谱的人共事,和懂你的人相处

  3. 最佳微小说:看完只需20秒,慢慢咀嚼需要20年

  4. 纪录片《匿名者: 黑客传奇》

  5. 电影《安娜·卡列尼娜》

  6. 音乐欣赏:小提琴《下雨的时候》舒缓柔美,回味无穷

  7. 中国哪里的羊肉最好吃?

  8. 今日英语:TED演讲:压力太大 怎么缓解?

▼长按2秒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
公众号 :就业与创业
点击下方可看
  1. 董明珠“接班人”离职?格力回应!已被直播间“除名”,视频被删...

  2. 巴厘岛情侣命案,我整理出了5大谜团,越挖越蹊跷...

  3. 比亚迪员工“排队离职”?官方回应!

  4. 35岁,我用降薪跳槽与就业困境和解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