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李顯龍那一問 |寧靜致遠

黃虹堅 獨家
2024-09-07

點擊上方,關注獨家公眾號


回內地與親人飯聚時,他三年級的孫女拿着一幅畫,用廣州話天真地自炫:「瞧我畫的甲古文!」她把普通話同音字「骨」、「古」混淆,把「甲骨文」對應成「甲古文」了。她爸爸插話說:還有呢,「純牛奶」她用廣州話說就是「蠢牛奶」。


我有些吃驚,廣州生長的孩子,對廣州話也就是俗稱的「粵語」認知已然如此了嗎?老師在課堂上用普通話授課是國策,廣州中、小學不少老師自外省招聘,他們的粵語知識常是空白,用普通話教過的字詞斷不會用粵語再教一遍。



我前陣子寫了幾篇有關粵語的文章,有粵方言地區的讀者在下面留言,說到要「保護粵方言!」我當時認為言重了。保護?難道粵語已面臨生死存亡了嗎?現在細想,粵方言體現在下一代的怪現象確實堪虞,那些熱愛家鄉方言的朋友焦灼之情確實可貴。


有關粵語的著作


真是到了要好好研究如何保存粵方言,以俾之代代相傳的時候了。


許多老一輩廣府人使用的粵方言詞、四字詞、歇後語、諺語,已在四、五十歲左右的這一代廣州人中消失,更勿說更年輕的廣州人(包括新廣州人)了。不要說寫一些生僻的粵語字了,一些有生活氣息與趣味的民間熟語也很少人懂和說了。那麼粵語會消亡嗎?我在一篇文章裏曾斬釘截鐵地說過:這是個杞人憂天的偽命題!但親身經歷一些事後,我的觀點動搖了:如不及時補救,粵語將會流失其最接地氣的精髓。



某日在廣州乘地鐵,人很多,我被擠到一扇多站不會開啟的門前面。手上提着東西,行動便有點狼狽。一名看去十二、三歲、穿着校服的少年正貼門站着,見狀默默地讓出空位,示意我站到那兒。我用粵語謝了他,他用普通話答我:「不用謝」,我便改用普通話和他交談。


那孩子看去厚道老實,問一句答一句。問他是放學嗎?他說是回家過周六日。他在廣州北面一所寄宿中學讀初二,一星期才回家一次。我問他會說粵語嗎?他搖搖頭。問學校裏大家說粵語嗎?他又搖搖頭,補充說同學們都能聽,但都不說。學校老師呢?他們用普通話授課,也不說粵語。



我說那怎麼行?你們將來是要在廣州生活的,不會說粵語怎麼在廣州生根立足發展?孩子的話多了起來,堅定地說:不要緊,現在廣州都是外來人口,大家都說普通話,粵語將來慢慢就沒人說了,這種語言就會消失了。



我吃了一驚,問:這是老師說的嗎?他說是他爸爸說的。他爸爸是福建人,媽媽是潮汕人,二人在廣州工作,他就是生在廣州的,家裏還有個妹妹,平時家裏都說普通話。


那孩子說的情況,在廣州的中、小學決非個別現象。那孩子父親對粵語消失的論斷,也頗能代表部分社會人士的想法,也顯然已深入了孩子內心。細思不由得極恐:原來社會上存在着粵語將消亡的思想基礎。



聯想到香港反修例運動中,內地網上也有許多類似論調,認為香港的粵語文化會造成與內地離心離德,有極端者甚至提出香港官方民間一律要說普通話。我一位大學同學身居內地某教育部門要職,竟然也持這種論調。這波言論在國泰三姐輕待非粵語乘客事件中,在網上又再掀起對粵語的新一輪攻擊,可見對粵語持偏見者不屬個別,有一定的市場。



我的教書癮忽然上頭,不由得對孩子說:粵語和其他方言一樣,是中華語言文化不可捨棄的一部分。你現在說的普通話裏的很多詞滙和短語,都是粵語對中華語言大家庭作出的貢獻(說到此我改用粵語舉了些例子)。粵語不但不會消失,還應該發展。你爸爸家鄉的福建話和你媽媽家鄉的潮汕話也不會消失,也應該發展。因為老百姓在說,民間在流傳。方言發展了,我們中華語言的園地才會百花齊放。



孩子一定是個好學生,他認真地聽着我的話,忽然問,您是老師嗎?我反問:你怎麼看出來的?他恭敬地說:因為您說得有道理,而且您的普通話和粵語都說得那麼好。我笑說:因為我對這兩種語言都同樣熱愛。


下車時孩子向我道別,我用粵語問他:你會將我哋今日傾偈嘅內容話俾爸爸媽媽知嘛?他很快地點頭,用普通話答:會。


這事後不久,我看到了新加坡總理李顯龍今年4月訪問廣州的消息。


「李顯龍清唱廣東經典兒歌」短視頻截圖


新加坡是多種文化共融的國家,許多國民都能操多種語言。李總理的英文、客家話和粵語都說得精到。網上流傳一個視頻,內容是他正在一個與粵文化有關的活動上用粵語誦唱童謠:月光光照地堂,年卅晚,摘檳榔……他在活動上感謝新加坡的廣東會館保留了南粵文化。


新加政府是尊重並重視粵語的傳承發展的。


為歡迎李顯龍訪穗,廣州市政府特意在越秀區選了十二名小學生前往接機。李總理用粵語和孩子們交流時,發現只有一個孩子會說粵語。李總理似乎有些意外,訝異問道:現在的小孩都不會說家鄉話嗎?



這一問振聾發聵,這一問也非常打臉。


廣東各級教育部門的負責人,會因這句話臉紅嗎?下一代不會說家鄉話是廣東教育值得驕傲的業績嗎?



據說廣東省省級領導幹部沒幾人出自廣東,他們當然也不會說粵語,也當然沒理由逼他們把廣東認作家鄕。但撇開「家鄉」這個感情字眼,僅談理性的「問責」,不知有關部門的公務員在聽到李顯龍這一問時會作何感想,可曾撫心自問:生活工作在南國粵地,可有把粵文化包括語言的傳承視為己任?


外省老師就職廣東,在此教書搵食,只說教師職責,是否也需學習粵語,在傳授普通話的同時,也要授人粵語?



相關公務員和教師,如對李顯龍總理這一問無動於衷,麻木不仁,建議對其人某項考察評分打個差評。


「家鄉」是個神聖的字眼,熱愛祖國往往從熱愛家鄉開始,鄉情鄉音更牽扯着我們的靈與魂,成了每個人血肉的一部分。提倡五湖四海說普通話很重要,提倡廣東文化粵語傳承也很重要。這是中華語言文化的重大課題。在粵地民眾心目中,粵語文化是珍貴的傳家寶,發自內心地愛護、珍惜粵語。統領粵地發展的各級公務員幹部,特別是主管教育和文化的,切不可辜負這片民心。



相信有責任心和使命感的公務員和教師,面對李顯龍那一問,或有自刮耳光的衝動,更重要的,是衝動過後要把傳承粵語及其文化的課題認真擺上教育議事日程。


網民甚至說,今後傳承粵語的希望在香港了。不論從歷史看,從現狀看,我認為都是真知灼見。



本文作者:黃虹堅


(作者是香港作家,生於香港,長於內地,北京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和北京電影學院編導系畢業,曾任內地中學教師、電影公司編劇;返港後曾任職報刊與教科書出版公司編輯,後兼任各大學中文、語言、兒童文學課程導師;是小學普通話教科書作者,擔任過中文教科書顧問及各文學獎評委。代表作有電影劇本《橘紅色的校徽》、《湖草萋萋》;長篇小說《和誰在陽台看日落》、中短篇小說集《我媽的老套愛情》;少兒文學《十三歲的深秋》、《零點五分》等。作品曾獲內地、香港和台灣文學獎。)




致讀者




喜歡本文的朋友,歡迎:


點讚

收藏

評論

分享


(您的每次互動,都是對作者的最大鼓勵)


  (部分圖片來源於網絡)

本文由作者授權《獨家》微信平台首發

如需轉載請聯繫小編




往期精彩回顧






也說刀郎現象 |寧靜致遠天下父母的初心 |寧靜致遠迎香港書展聊出版瑣碎 |寧靜致遠





獨家新聞

獨家觀點

等你來掃!



修改于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獨家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