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调解室的故事|诉调对接站里遇到的温情和亲情

京法网事 2021-02-13
点击上方京法网事获取北京法院官方资讯

  在司法案件中,继承纠纷往往涉及家庭关系,这样的案件办好了,不仅是解决一起纠纷,更是维护一个家庭甚至家族的和睦。

  继承案件调解多了,东城法院的几位人民调解员,对家庭、亲情,都有了更深刻的感悟与见解。原来,最宝贵的遗产不是财物,而是那些牵挂着每一个家庭成员的亲情。

  驻北新桥街道诉调对接工作站调解员周文志、王晓军

小小亲情更见大格局

  为了继承父母留下的一套两居室,哥哥来到了诉调对接工作站求助。5月28日,这起法定继承案件的调解工作正式开展。在法官指导下,我们认真审查完兄妹俩提交的所有证据原件后,案件进入了最重要的环节——确定分配方案。

  父亲早逝,母亲多年来一直随哥哥居住,但亦未留下遗嘱。眼见着又是一场暴风雨的老套剧情,可妹妹一句话却让我们的故事发生了转折——她主动提出,母亲虽未留下遗嘱,但哥哥尽到了主要赡养义务,自己愿意放弃法定继承权,由哥哥一人继承涉案房屋。

  “房子都给哥哥,你需要他给些补偿吗?” 面对调解过程的戛然而止,见惯了纷争的我们还是有些不适应,赶紧追问了一句。

  “不用!”妹妹笑了。在场的人也都笑了。

  紧接着要调解的是一起房产分割析产案件。“妈,您不是委托我了吗?您怎么又来了?”待分割的财产是四间平房,说是四间,实际上是一大一小两间。其中房本上标为三间的大房内部贯通且无分间测绘。两间房,三个人分,直接分割存在难度。八十多岁的母亲担心兄弟二人不睦,在儿媳的搀扶下亲自来到调解现场。

  家庭会议当即召开。法官在现场对各种分配方案的法律后果进行了详细的解释,并详细解答了他们的各种疑问。经过我们耐心调解,最后,哥哥主动提出弃权,原属于父母的四间平房由弟弟继承一小间,其余内部贯通的三间平房都留给母亲。

  至此,原本以为需要一天时间进行调解的两起纠纷,一个多小时就顺利化解。在诉调对接工作站这个临时小法庭里,老套的剧情并没有再一次上演,当事人的宽宏大度让原本复杂的继承纠纷案件一下子变得简单起来,也让我们调解员共同发出了“幸福不靠金钱架”的感慨,法官还称赞主动弃权当事人心里有着“大格局”。

  有人说,父母的房产就是留给儿女的,不拿白不拿,能争多少就争多少。这在继承纠纷的调解现场屡见不鲜。一场争战利益到手,从此各自形同陌路。

  我们想说,淡看财富去如烟,铭记亲情存如血。心中记挂亲情的人,懂得血浓于水;心怀大格局的人,懂得让利于人。放弃的是房产份额,换来的是至亲浓情。房产、存款买不到人间最宝贵的亲情。父母的养育之恩是最无私的爱,要感念父母对我们生命的赐予和无私的付出;兄弟姐妹的手足之谊是最纯洁的情,要常思兄弟姐妹之间的朝夕陪伴和相互扶持。

  驻景山司法所诉调对接工作站调解员关莉:

祖宅寄托着浓浓乡愁

调解承载着司法关怀

  1952年,父亲赵某用做生意赚来的2600元,买下了一处离景山不足500米的小院。赵家八姐弟在小院儿里度过了难忘的少年时光。时光荏苒,赵家八姐弟有的上大学、有的参军、有的插队,纷纷离开了小院。2012年母亲去世后,大姐为了照顾年迈的父亲又搬回了小院,姐弟们经历了人世沧桑,纷纷回到故土,小院又渐渐恢复了往日的生机。如今,赵家八姐弟最大的近80岁,最小的也已经62岁,这里始终承载着赵家姐弟的美好回忆。

  去年父亲去世了,多年以前,老人曾经手写了一份遗嘱,希望子孙们不要变卖四合院,除此之外,老人没有具体地分配财产。和睦的赵家姐弟早早商量好,按照父亲的遗愿,八个人共同继承,共同守护好这座祖宅和这份乡愁。没想到,真正想去办理继承手续的时候,才发现要准备的证明材料远比自己想象得要复杂,有些证据也不知道该去哪里寻找,而且费用上也是一笔不小的开销。这下,赵家八姐弟因为四合院继承问题犯了难。

  了解到老人们的这一特殊情况,我主动找到赵家八姐弟,告诉他们:你们遇到的“麻烦”可以在我们调解站里免费解决!今年,东城法院驻景山司法所诉调对接工作站成立,不仅可以走司法确认立案的快速通道,法官也经常背着案卷、电脑、国徽,和书记员一起骑着电动车上门办案。

  考虑到八姐弟均是六旬以上的老人,聚在一起不容易、久坐身体吃不消,我决定提高效率帮他们了却心愿。法院负责诉调对接的冯晓光法官得知情况后,迅速介入了该案的处理,一面通过电话、微信等方式在线指导当事人“照方抓药”,一面对当事人无法取得的证据进行诉前调查取证。经过我们共同努力,继承所需的所有证明材料很快找齐。五月底的一天上午,冯法官来到我们工作站,对赵家八姐弟四合院的共同继承问题开展诉前调解和司法确认工作。两个多小时之后,调解程序、司法确认程序全部走完。遵循父母的遗愿,八人以共同共有方式继承了完整的四合院,老人们的“烦心事儿”也一站式化解。

     事后,赵家大姐回忆道:“姐弟几人从小时候起户口都不在父母处,开具亲属关系证明较为繁琐。四合院价值不菲,不论去法院还是公证处,都要交纳不菲的费用,我们有点承担不起,所以一直未办理继承。当时想着要是实在办不下来就算了。真没想到,调解员和法官的出现让我们一下子有了主心骨,一趟法院没跑,一分钱没花就顺利解决了。”

  这起案件让我内心一震:胡同里四合院价值巨大,很多继承人之间因为利益争夺而让亲情变了味儿。平日里见惯了兄弟姐妹对簿公堂,赵家姐弟共守祖宅、同留乡愁的初心显得尤为可贵。我真心见不得繁琐的继承手续让老人们心愿落空,好在诉前调解和司法确认制度帮助老人们守住了乡愁。我希望几十年、甚至百年以后,在这座静谧的小院里,仍能回荡着赵家子孙后代的欢声笑语。

  东城法院人民调解员彭宁燕:

房子里有亲人

才是我们的家

  一对老人、六个子女,本该是父慈子孝、兄友弟恭的一家人,为何在老人相继去世之后便不复往日的其乐融融?

  兄弟姐妹六人坐在调解室里,怒目冷语,没有一丝温情可讲,为的是父母生前留下的那一套房。父母先后离世,并没有就房屋留下遗嘱,兄妹六人此前一直没有就房屋继承问题协商一致。

  次子是个聋哑人,他用一把锁锁住了争议房屋,也锁住了自己的心。他拒绝和其他五人商量房产分配事宜,自此兄妹六人矛盾越来越深。

  第一次面对聋哑当事人,也让我的调解过程变得安静而又漫长。我一面将自己想说的话写下来给他看,在读懂他的意思后,再不厌其烦地为他解释说明相关法律,引导他顾念亲情;另一面在劝说其他五人多些体谅和让步,少些不满和埋怨。最后,其他五人皆对次子提出的诉求做出让步,结局还算圆满。

  调解过的案件虽多,但这场调解尤其特别,让我久久不能忘怀。与他沟通一句话,确保理解准确并得到回应,再转述给其他五个人,每一个回合都要花费近十分钟时间,堪称一场旷日持久而又静悄悄的调解。调解成功离开调解室后,我久久不能释怀。漫漫人生路,有几人能陪你同行?夫妻之情、袍泽之谊尚且且行且惜,一脉相承的骨肉亲情怎能轻易割舍?家里多出的碗筷逐渐刻上时间的尘灰,用手指轻轻一掸,沾上的是挥之不去的思念;夜半梦醒时一句轻唤,除却空空荡荡的回声,再无一句亲切的问候;逢年过节时别家灯火喧嚣,独缺自己一份。房屋本就是一家人欢声笑语的载体,失去了亲人,又拿什么去填满空荡荡的心?

  我想告诉每一个人:家之所以存在不是因为房子,而是因为房子里有我们的亲人。家不是冷冰冰的钢筋水泥,而是随时拥抱接纳我们的幸福港湾。亲情为我们撑起风雨中的保护伞,这才是我们最宝贵的财富。我们最该害怕的不是失去有形的财产,而是在“利”字面前迷失自我,尘封自己本该最珍视的点点滴滴。


推荐阅读

调解室的故事 | 我把婚姻比作储蓄罐

9月11日

调解室的故事丨放弃百万年薪,她来这里做起了亲情修复师

9月16日


供稿:北京东城法院

编辑:杨晨晖  汪希

 


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

官方微信

扫描二维码关注


投稿邮箱:

jingfawangshi@163.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