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社交困难的背后,藏着当代人的焦虑......

朱雅慧 问题管理 2022-06-27

问题一向被当作负面的事物看待,但实际上,通过问题管理的方式,妥善处理问题,问题也能够转化成宝贵的资源,无论是个人还是集体,都能得到更好的发展。


本文将结合问题管理理论,以笔者挖掘分析自身的问题、提出整改方案、分析问题管理前后的变化为例,来阐述问题管理的价值和对个人发展的意义。


进步从反思开始




在完成课程作业“认识五个陌生人”的同时,我也在不断的自我反思,发现了从小到大始终存在的问题——朋友圈狭小。


初高中时期,除了与一两位好朋友交流得非常密集外,和其他绝大部分同学的交流甚少,只停留在需要一起完成的任务上,别无更多的拓展,甚至三年对话次数不足五次。三年高中接近结束时,听同学们聊同年级非同班同学,80%是我不认识的。如果把我的朋友圈形象化,那就是内圈极小,中圈和外圈几乎消失。

挖掘问题包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界定问题三部分(本文将界定问题与分析问题放在一起共同讨论),三者互为一体,需要我们以整体的视角看待挖掘问题这一事情,将三者有机结合在一起。


现象背后是问题




朋友圈狭小这个问题,其实是若干问题聚集后表现出来的现象。这个现象背后,存在以下几个核心问题:


01

被动交友,很少主动出击

一学期几乎一直坐在我旁边的同学,我也不知道对方姓名,和她零交流。和同社团同组织同学,除非对方主动找我,否则几乎不会开展任务外的交流。

02

信息记忆困难

对方刚介绍过他的名字,我可能在几分钟后就忘记了,又不好意思再次询问。自认为第二次见面时再次询问对方姓名会很尴尬,所以对话浅尝辄止。并且我有一些脸盲,再次见面可能只会感觉脸熟,无法回想起在哪见过,无法调出上次见面的记忆。

03

谈话难以持续

时常作为“话题终结者”和“冷场者”,不会打开新话题,难以找到共同感兴趣的话题,却容易结束当前话题。



问题一:被动社交


第一个核心问题是我总是被动交友,很少主动出击,即不会在无任务的情况下主动向他人表达善意,传达交流邀请。以下将会分析被动交友的原因:


1.  安于现状,不愿走出舒适区。


首先,时常觉得一个人独处也很愉悦,没有认识到朋友的重要性,没有意识到朋友也是一种很重要的资源。因此,没有强烈而迫切的交友需求。其次,缺乏安全感,不愿意改变现状,去尝试接触陌生的或者说不太熟悉的范围,不愿主动出击。

2.  在陌生人面前较为拘束。


遇到陌生的人或事,会比较紧张,难以放开,说话前甚至会在脑海中模拟好几遍,并且删除不必要的内容,以防止自己出错。但是在真正开口时,由于紧张,难以回想起自己打的草稿,所说和所想仍然会产生一定的偏差。因此,交流时会显得反应较慢,话很少,不太善于交流。



问题二:低效记忆


第二个核心问题是我难以记住他人信息,即为对方告知的许多信息,如姓名、家乡、爱好等,我在短时间内就会忘记。以下为难以记住他人信息的原因:


1.  对他人信息的重视程度不够。


当他人告知自己的信息时,我只是抱着了解的态度,并没有以必须记住为目的,所以态度较为散漫,没有做到注意力高度集中,偶尔还有走神的现象发生。因此,记忆的牢固程度较低,以致短时间内就遗忘了。


2.  觉得遗忘丢脸,不好意思再次询问。


遗忘他人姓名,是对对方的不尊重。所以遗忘大量信息后,尤其是忘记对方名字时,会觉得再次询问很尴尬,所以就保持着在不知姓名的情况下交流,常常不得不把对方当成熟悉的陌生人来对待。



问题三:三缄其口


第三个核心问题是我难以维系谈话,难以发现共同感兴趣的新话题,容易终结谈话,导致冷场。原因分析如下:


1.  花费大量时间阅读网络小说,对社交常用网络语陌生。


由于在网络小说上花费的时间过多,花费在社交方面的时间就非常有限。这导致了我对网络用语的陌生,我无法理解许多缩写的意思,表情包收集较少,使用也非常生疏,偶尔还有用错表情包的情况。这使我在社交软件上给别人留下非常高冷,难以接触的印象。


2.  爱好较冷门,不熟悉热门话题。


网球、古琴、网络小说是我的三大最爱,但是前两样身边的同学中有所了解的极少,更多同学对它们根本不感兴趣。而同学们聊的较多的游戏、电影、综艺等等,我却又了解甚少。所以很多时候,难以以爱好为基础,找到共同感兴趣的话题。对话时常演变成一方不断说,一方听,互动较少。


3.  粗心大意,不留意细节。


有时,走在一块儿的同学和我说,刚才路边的xx怎么怎么样,可是我根本就没有注意到它。这个时候,我不知道该怎么接话,谈话也就难以继续下去。


对待问题剖决如流




发现并挖掘问题是问题管理的逻辑起点,但是它还仅仅停留在思想的层面。想要做到化问题为资源,实现个人发展,这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找出关键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点,切身实践,才能真正做到破局而出。


根据上文分析出来的原因,判断相应问题是否有必要进行改正、以及如何改正,从而提出解决方案。



解决问题一:化被动为主动


1.  安于现状,不愿走出舒适区。


通过这次“问题管理与个人发展”的新生研讨课,我对资源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朋友也是一种资源,朋友不仅可以一起聊天,一起玩乐,还可以给予一定的帮助,有利于获得更及时的信息。


2.  在陌生人面前较为拘束。


有时候对自己狠一点,适时逼迫一下自己,在课堂上多参加需要在全班面前展示的活动,让自己更能适应陌生的环境,适应在陌生人面前表达自己的想法。这样做也可以在更多人面前展示自己,让更多对自己有一个初步认识,为日后发展友谊奠定一定的基础。



解决问题二:有效记忆+“厚脸皮”


1.  对他人信息的重视程度不够。


在方便的情况下,适当记录。这样既能够起到强化记忆的效果,在日后遗忘时还能翻阅,重新了解信息。当然,这个方法并不是万能的。在有一些场合,信息不过是在聊天时非常随意地被提及,这时记录会显得过于特意,会使场面变得有些僵硬。


2.  觉得遗忘丢脸,不好意思再次询问。


其实遗忘很正常。我在和一位同学交流的时候,曾经表达过对曾经忘记她的名字的歉意。然而令我意外的是,对方并不觉得再次询问姓名有什么不妥的,她当时也不记得我的名字了,并且提到下次如果又忘记了,再问一次就行。我本来认为记住对话者的姓名是一件基本的,也是必要的。但是她如此随意的态度,让我开始思考,我是不是把记住名字这种基本操作看得太重了。其实,忘记后再次询问就行。



解决问题三:回归现实,拓展兴趣


1.  花费大量时间阅读网络小说,对社交常用网络语陌生。


网络小说只能算是快餐文学,甚至算不上文学。阅读网络小说只能够消磨时间,除了麻痹自我,获得短暂的娱乐外,别无二用。社交虽然也会消耗大量的时间,也不一定能获得许多,但至少浸泡在这种环境中,沟通交流能力或多或少会有一些长进,所用的一些语言至少顺应着潮流。所以,少看一些网络小说,回归现实,多看一些书,选择做一些更有意义的事。


2.  爱好较冷门,不熟悉热门话题。


古琴、网球——这两样我的爱好,虽然比较小众,但是并不是没有共同爱好者,上海大学的社团中就有网球协会、笛箫社,我可以参加类似的社团去寻找共同爱好者。而对于更多的同学,其实无需一味地改变自己,去迎合他人的爱好。但是在闲暇时间,我可以去看一些经典的电影,去拓展一些自己的爱好。


3.  粗心大意,不留意细节。


“细节决定成败。”虽说在日常生活中,这句话有点夸大细节的作用,但无可否认细节的确非常重要。在生活中,习惯性的把心思放几分在身边的事物上,其实就可以发现很多不一样的、有趣的事。


冰解壤分,破茧而出




通过问题管理的理念和书中提出的一些方法,我第一次如此深刻的挖掘本来只有模糊感知的问题。这也让我更清晰地找出解决问题的方向,可以从多方面同时入手,更彻底的解决问题。


至于改进效果,就以昨天晚上为例,管中窥豹。昨晚从图书馆出来时,下着不小的雨,没带伞的我只站在图书馆门口主动寻找目的地相同,又愿意让我搭伞的同学。幸运的是,我询问的第一位同学就和我同路,也愿意搭我一程。在路上,我主动和她聊天,意外的发现我和她是同一个大班的。短短半小时之内,我就结识了这位和我同班的爽朗的湖南妹子。


如果没有学会问题管理的理念和方法,没有将它运用于实践,可能我昨日就无法快速顺利地回到寝室,更不会在路上又认识一位新朋友,可能在未来也会社交困难会错过很多机会。


理论如果脱离了实践,就犹如空中楼阁。问题管理它不仅是理论,更是一种方法,它为解决问题、将问题转化为资源指明了方向。


注:问题管理除发布原创文章外,亦致力于优秀文章的交流分享。本文为上海大学孙继伟教授《问题管理与个人发展》课程的学习心得,作者为选修这门课的学生朱雅慧,文章略有删改。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问题管理公众号观点,如有问题,请联系我们!防失联、防封号,请加公众号 xuezhecy。

其他好文推荐:

1、压制情绪是对情绪管理最大的误解!

2、成就自己的范式

3、问题=潜力?我用切蛋糕法去除自我矛盾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