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芦墟大宅门——费氏兰玉堂与凤翔春

2018-04-03 郑一冰 吴江通

“吴江通”连续两年勇夺全国冠、亚军。

您的关注,我的动力!


“不为良相,则为良医”,中国古代仁人志士,在仕途之路不通时,多有选择悬壶济世,利泽苍生,也为洁身自保。一方良医,也是一方道德典范,儒士仁心,留下许多值得记载的故事。芦墟古镇,有一门从清代至今,已历五代的名医世家——费氏“兰玉堂”。



兰玉



兰玉堂南弄堂

       


兰玉堂老宅,位于芦墟古镇西北街60号。建造主人费兰升。


费兰升


兰玉堂前屋存留


檐下砖雕构件 & 堂楼拱梁


兰玉堂藏经楼

原兰玉堂厢房位置,已建新房


民国初年,在芦墟、莘塔行医多年的费兰升,选芦墟北栅漾西岸,购下主人已迁京城的一处宅基,逐年建造兰玉堂。朝东沿街三开间店面,北为米店,南为竹器店。进有墙门,一长条天井,两边厢房,作家堂、客房、厨房用。接正三开间堂楼,楼下堂屋为大厅,挂“兰玉堂”匾。“兰玉堂”三字为芦墟名绅陆映澄题写。大厅也是就诊地方,楼上两正房间,南房间有厢房,设有藏经室,典藏医书、古籍。天井靠北有大花坛,种修竹,墙上挂镂空字“慈竹长春”。堂楼后有退堂屋,可储物,纳凉,退堂屋临后河,后河与袁家浜河通。兰玉堂北隔壁是济和米行。


兰玉堂中,养有灵猴一只,为兰升公从广东购得,灵猴知性解人意,调皮活泼,为病人带来喜气,调节心情,也为兰玉堂带来快乐和笑料。


北栅漾 正对面石驳岸处为凤翔春原址


凤翔春茶楼石驳岸


“兰玉堂”建后,声名日盛,候诊者常堵于街。五年后,兰升公斥资在下街建凤翔春茶楼,初衷作病人候诊用。茶楼东临北栅漾,筑长条石驳岸。凤翔春茶楼大三开间,两层楼,朝西门面。底楼朝东有大门,出门为马鞍式淌水河埠,河埠面大块金山石,可供停轿用。楼顶面挑屋檐,可遮河埠。沿街门面墙上饰有大拱圈,嵌刀枪人马砖雕,上堆福禄寿图案雕花。进门有大宽楼梯。


高耸气派,中西风格结合的凤翔春茶楼,位于交通便利,市声喧繁的镇区,成为当时芦墟的标志性建筑。清波荡漾的北栅漾,舟楫相连,篙帆相接,商店相环,一派闹市景象。为兰玉堂就诊者提供了方便。



费氏宗源


据费家后人讲述,费家原先家具、篮笾旁常记有“江夏费氏”标志。这与苏州费氏家族认宗郡望——“江夏”一脉相承,共尊三国时期的费祎为世祖。费祎(190~253),江夏县人,今河南省南部靠近湖北省的罗山西南。费祎少年丧父,随伯父长大。伯父的姑母是益州刺史刘璋之母,祎乃随伯父入川,后仕于蜀。据说他批阅文件和处理事务的能力远胜他人数倍,且牢记不忘,被诸葛亮指定为第二个蜀相接班人。


秋水潭古银杏


北宋灭亡后,宋室南迁。费氏家族多有迁往江南者,后裔分布于苏州、吴江、湖州、绍兴一带。“兰玉堂”后人记得:他们始祖有弟兄三人,从茅山逃难出来,一在苏州,一居震泽,一到芦墟秋水潭。芦墟秋水潭,现秋田村,费氏是大姓。文革前有费氏宗祠,每到清明,费氏族人相聚时,祭祀祖宗外,还请戏班唱上两天大戏。现存银杏古树一棵。秋水潭雄性银杏。冠高15~16米,胸径近1米,为芦墟镇文物保护控制单位。银杏树南临“麦头潭”,连一条南北向河道,河水清澈湛蓝,河两岸,原为费氏族人居住地,多为两层楼房。现秋水潭周边村都已拆迁。笔者丁酉(2017年)仲冬踏访时,见均为农田,唯有古银杏在风中傲立。


原在“兰玉堂”设有家堂,挂祖宗画,为明代官服,有家谱在文革中被毁。可以推测,芦墟费氏始祖是在明代中早期迁居秋水潭。



五代医家


兰玉堂费氏从医,自费阳明起,阳明公传子费兰升,兰升公传子费逸仙、费楚仙。逸仙公传子费一峰;一峰公传子费原子;楚仙公传子费培培。五代相传,仁馨德彰。


费 阳 明


费阳明出生芦墟秋水潭,从小上私塾,泛读四书五经。从费孟和学医,年轻时即悬壶乡里,以沉稳心细见长。


费 兰 升

费兰升五十岁时画像


兰玉堂藏陈莲舫医案


费兰升(1868~1940)名叶唐,字以丹,兰升为其号,吴江芦墟人。兰升公幼秉父业,研究岐黄,不遗余力。时欧风东渐,西方医学随传教士和教会逐步进入中国,上海早开西医之风,芦墟也多有影响。兰升公反复研究、比较东西方两种医学,发现各自利弊。他在学术上采取衷中参西的办法,以传统中医辨证施治为主,借鉴一些现代医学理论和诊断方法,取长补短,相得益彰,医术日臻精纯,成为一方名医。兰升公精于内、妇两科,擅治情志病著称(现称神经官能症、精神分裂症)。兰升公曾从青浦珠溪御医陈莲舫(1840~1914)精研。陈莲舫大师为光绪皇帝看过病。现存兰升公手录《陈莲舫医案》一卷。


▲兰玉堂《良方实验谈》

▼费兰升录医方手迹


1911年,兰升公从秋水潭迁居芦墟镇,择北栅漾西岸建宅,大厅取名“兰玉堂”,作诊所,行医五十余载,救治人无数。后考求西医学,有志改良,截长补短,以融洽中西医为己任,清末宣统年间加入中西医学研究会,遗有《兰玉堂医案》上下两卷,惜在文革中被付之一炬。门下有学生多名,兰玉堂藏本之一《良方实验谈》即由兰升公门人柴禧编订而成。1935年,兰升公为吴江县中医公会第五分事务所总监。兰升公为录入《吴中名医碑传》的分湖地区民国时期两位名医之一,另一位是“上海中国医学院”创始人之一,南社社员许半龙前贤。


兰升公娶妻顾氏(1870~1950),育有长子费逸仙(1892~1960),次子费仰仙(1900~1930),三子早夭,四子费楚仙(1911~1988),字汉兴。 兰升公有一经典医案:


载有“灵猴治病”的《中医函授》1986年4期


有一妇人患笑症,一天到晚哈哈哈痴笑不已,六亲不认,旁若无人,遍治不愈。家人强拉着来求诊。兰升公详察望问,得知病人平时惧怕蛇、猴之类动物。沉吟半晌,轻轻关照侍诊的门人几句。不一会儿,病人背后出现一只兰升公家养的灵猴,突然“嗖”一下,窜到病人头顶,吱吱叫着,乱抓乱挠。病人顿时大惊,“啊”地一声跌倒在地,口角流出许多痰涎,少顷复醒,竟复如常人一般。这一案例,录于《中医函授》1986年第2期。



费 逸 仙


费逸仙


兰升公长子费逸仙,年轻时便继承父业,又十分推崇儒家学说,一度有志于仕途,参加清代最后一次乡试,中选末代秀才。清末民初,弃儒业,仍袭岐黄业,在其祖父阳明公的莘溪别业设立门诊,治病以平衡阴阳、调达气血见长,医名闻于莘塔、周庄、陈墓(现锦溪)一带。


费心兰


逸仙公前妻潘氏(1894~1929)有长子费心兰(有恒),长女费福珍,次子费心梅(一峰),续妻徐氏云华(1907~1972,芦墟米行老板徐伯川之姐),有子费奎官(幼年夭折)、费昌官,次女费菊珍(婉蓉)。费菊珍嫁儒医顾凤祥之子顾丕如。儒医顾凤祥为西塘人,父亲顾似兰,兄顾伯龙皆能医。凤祥公于上世纪三十年代来芦墟行医,设医馆于轿子湾,并授徒多名,有学生——秋水潭费氏伯乾,医名于莘塔。费、顾两家联姻,为芦墟、西塘医学世家强强合壁。顾丕如先生思想进步,积极投身于“一定要消灭血吸虫”的伟大运动中,于上世纪五十年代初率先进入吴江血防站工作,是一名资深“老血防”。丕如先生荣膺由江苏省人民政府血吸虫地方病防治领导小组颁发的“从事血吸虫病防治工作三十年”的荣誉证书。


顾凤祥


顾凤祥抄写曾国藩家书手迹


陈心莲、顾似兰、顾伯龙医方


《西塘镇志》载:顾似兰,清道光时人,世居西塘,拜吴江黎里陈心莲为师,刻苦钻研,医术医德,名闻四乡,尤以治疗伤寒有独到之处,人称‘顾一帖’。生三子,皆业医,长子顾伯龙,幼子顾凤祥,医术不逊于父。


费 仰 仙


兰升公次子费仰仙(1900~1930),娶妻周庄望族周氏,继父业,也精医术,随父于兰玉堂业医,然体弱多病,英年早逝,遗女费莲珠(婉英),嫁上海“小开”(上海话,类似今天的“富二代”)邱大福,上世纪五十年代,夫妻双双响应政府号召精减退职回乡支援农村建设。


费 楚 仙


费楚仙


费楚仙夫妇晚年合影


费楚仙医理论述手迹


兰升公四子费楚仙(1911~1987),字汉兴,以字行,生于民国初兴之年,故取字为汉兴。从小上私塾读书识字,数年后,由兰升公亲授医术,在“兰玉堂”父亲身侧侍诊。成年,由许半龙介绍到上海中国医学院读书,师从秦伯未。学成回芦墟,1934年,吴江成立中医公会,获选候补执委。1936年任吴江中医公会第五分事务所(芦莘厍)主任,许半龙为监察长。民国时,曾任一任芦墟镇镇长,多有善政。曾出卖自家一地契,为镇上市政筹款。解放后,响应政府号召,到缺医的坛丘卫生院工作。文革期间,被下放到村卫生所,儿女亲家徐其伟医师也下放,到了一起。徐老医师也是吴江名医,清代名医徐灵胎后裔,南洋医学院早期毕业生,擅西医内科。一中一西,两人正得互补,致使村卫生所医声大振,附近盛泽、王江泾等地许多病人慕名来就诊。


费楚仙从小与袁鸿寿友好。袁鸿寿回芦墟,得知费楚仙在吴江开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会议,特到吴江看望。袁鸿寿(1909~1990),字玄宰,号双融居士。芦墟人,为南社社员袁金南长子,是我国现代在文史、佛学、中医学研究中作出重大贡献的大学者。


费 一 峰


费一峰夫妇遗像


葛文年




费一峰获赠“功同良相”匾 & 四世医牌


费逸仙次子费一峰(1919~ 2000),字心梅。七岁入私塾启蒙,十一岁入芦墟九曲弄小学读书。1935年去陈墓学医,抄方。1936年回芦墟,入同德堂药店当班,遍识百草形态,四气五味和炮制方法。年后又去陈墓名医徐映采处拜师学习。学成后回芦墟,随父亲脉诊,尽得家传。1940年在芦墟租陆道源内宅大厅开诊。以善治伤寒杂症为长。曾救治旧货店陆老板重症伤寒于命悬一线而声名鹊起。1941年,与同仁葛文年在芦墟懋隆酱园内设立仁济诊所,不分昼夜竭诚为分湖地区的抗日军队提供医疗服务。1942年日寇进行芦莘厍周大扫荡后,参与救治过百姓伤员。解放后,积极筹建芦墟镇联合诊所,1952年任县卫生工作协会芦墟分会主任。1954年到县中医进修班学习。十年动乱,被打成反动学术权威和国民党匪特,受到批斗,下放新友大队。四人帮粉碎后,回芦墟医院上班,精湛的医术得以展施,有时日诊量逾百人。


费一峰1954年吴江中医进修班结业证


费一峰1986年江苏省卫生厅三十年荣誉证


费一峰1994年芦墟中医药研究会奖状


一峰公推崇清代名医叶天士和徐灵胎,认为叶氏遗方纯正而稳妥,卫气营血,匠心独特。徐氏用药雄奇而卓越,医书八种,独领风骚。学术上,一峰公认为:历来医派林立,都是历代不同历史条件下的经验遗宝,应唯善是从,唯效是尚,勤求博采,由博返约。在《江苏中医》《浙江中医》等刊物上,多次发表医学论文。1987年,被苏州市卫生局、苏州市中医学会评选为苏州当代八十五位名老中医之一。


《浙江中医学院学报》1988年第2期


一峰公夫人张兰珍(后改名张英),解放后在卫生所当护理,受丈夫影响,主动申请到昆山学习针灸,学成回来创办了芦墟卫生院第一个针灸室,业务蒸蒸日上。


嘉善中国书画研究会所赠对联


1998年春,嘉善中国书画研究会组织会员来吴江采风,专门拜访一峰公,赠送对联:“五代名医出东吴,八方大众登寿域。”


一峰公胞兄费心兰,也是名中医,解放前在北厍设案接诊。抗日战争时期,看到日寇大肆杀人,受到极度恐吓而得病,英年早逝。


费 原 子


一峰公有长子费原子字定安、次子费原寅字勤安、三子费原辛字仲安、四子费多多字骏安。五女费金枝,后改名费红。


费原子像


费原子(1948~),家学浸淫,从小就熟背三百首汤头歌诀,稍长即通读中医药基础理论。从小学到高中,一直有志考入中医药大学深造。无奈文革期,高中毕业,被下放插队。插青上调,因无技术职称,安排于医院防保组工作。常到中医内科,观摩老中医望闻问切。1979年,被选送吴江中医院脱产两年制的吴江中医提高班学习。毕业后随父一峰公侍诊,后在中医内科单独接诊。期间自学毕业于中国农村智力开发函授学院医卫系和上海中医药函授大学,接受了正规的医学理论教育。原子医师工作认真负责,医术渐精,逐步担任科室负责人,院务委员、副院长等职。1987年,与当地老中医陈树人等人发起,成立全国第一个镇一级的中医药研究会,积极开展临床实践,发表论文,科普宣传,健康咨询等活动,有力推进了地方的中医药事业,造福一方。


费一峰、费原子合作论文(《浙江中医学院学报》1988.2期)

费原子百日咳论文(《 浙江中医》1990,2期)


原子医师,精研医术,先后在省级以上的医刊上发表三十多篇学术论文,在业内得到好评,常参加省级和全国性的学术会议。1990年获全国知名中青年名中医荣誉证书;1991年入选香港长城文化出版社出版的《中国中青年中医列传》;1994年入选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名医列传(当代卷)》。连续被推荐为吴江县第八届、第九届、第十届政协委员。


原子医师秉承“兰玉堂”家学,精于中医内、妇科,擅肾病诊治。2008年退休在家,仍多有病家上门求诊。近期研究针刺排毒,中药外敷治疗皮肤顽症带状疱疹(俗称蛇蛤),疗效卓著,求诊者不绝。


费原子胞弟费骏安,原芦墟国药商店工作,耳濡目染,对中医疗法刻苦专研,擅长针灸、推拿,偶尔发气功疗伤。



费楚仙有三女一子,长女费婉芬,就学苏高中,参加学生运动,解放后派往无锡财税部门,不幸得急性脑炎过世,过世前许配芦墟医家徐其伟家长子,未成婚。次女费婉芳,产科医生,嫁原吴江三电办主任朱念祖,曾工作于芦墟、平望、湖滨医院。三女费婉芸,河南郑州文化局干部,丈夫袁业周北大读书后到抗大,曾打成右派,现离休,离休后曾编《史记》注释,现“郑州广场”题字为其所书。


费 培 培


费培培近照


费培培中医学院函授证



费培培书自勉七律 & 费培培书自填词


费楚仙公子费培培,现年75岁。从小随父学医,后与父一起下放坛丘,任会计和卫生员,下放上调分配七都医院未去,回芦墟后在商业工作。函授自学,于上海市中医学院专业函授班三年结业,并获医师证。与陈树人医师等为好友。几十年来从全国各地收录中医单方几百余幅,收编成册。还收藏御医陈莲舫等许多名医遗著几十部,及祖传《兰言秘诀》等医书,藏有珍稀善本乾隆癸卯版《食物本草》六册。费培培能作诗,写得一手好字,偶为亲友诊脉开方。费培培有子费阳,孙女费洁现就读南通医学院。录费培培著七律一首:


《回赠大忌兄诗并自勉》

学医费思读炎黄,小室年年砧济方。

病理纲粹时察识,定稿送阅已呈杭。

西参百例善三议,静对无言仅一张。

多谢另修诗寄我,慢悬回忆乐春光。



凤翔春


费兰升公建兰玉堂5年后,建凤翔春茶楼,东临北栅漾。


北栅漾为芦墟古镇北部一环形漾荡,东接泗洲寺河,环芦墟东到南栅港,直去浙江西塘。往北通窑港至三白荡,去同里、苏州。往西通分湖,去浙江嘉兴、湖州。是一处水上交通枢纽。北栅漾边环有芦墟古镇商圈,旧时单茶馆就有七家。民国时期芦墟开通客运轮船,码头就在北栅漾,轮船就停靠在凤翔春茶馆的大河埠边,客人上下通过凤翔春茶馆。


凤翔春茶馆,是北栅漾最热闹的地方。北栅漾内米船排列,渔舟寻泊,农家蔬果时鲜由船运来,寻医问诊船只更是争相靠岸。凤翔春楼上楼下客人不绝,临河风景繁华。楼上雅座,每壶茶比楼下贵二分。凤翔春茶楼建后,为米业公所人员日常聚会地方,少长咸集,名流雅聚。进门有大宽楼梯,底楼南为老虎灶,北有两剃头椅,由剃头师傅孔金松营业。茶楼经营委托张琴福总管。


这处芦墟名楼,有南社社员唐九如的堂弟、名绅唐之复(人称唐四爷)撰写的对联:“富贵场中富贵客,凤凰台上凤凰游”,他还曾撰写过一副春联:“凤翔春树人咸乐,莺上高枝世所欢”。唐之复曾拜民国四公子之一袁克文为师,是当时芦墟响当当的人物。


1956年成立铁业社,1958年成立芦墟机械厂,凤翔春作了机械厂的翻砂车间,拆了楼板,锯了横梁,化铁炉烟囱打穿屋顶。后轮船码头,机械厂南迁,翻砂车间撤去,房屋已面目全非,凤翔春再也没能恢复。曾作商业的水果批发部,文革中,作了商业烟糖仓库,因楼面失修,拆了重建平房。现仍能看到整齐的驳岸。





兰玉堂解放后,曾被政府征用为街道读报组。文革期间,主人批斗、下放,宅屋属无人管状态,室内书籍、古董连同家具偷盗一空。现费家后裔分居别处,房屋出租。大厅被隔成三家居住。唯有雕花梁柱,依稀见兰玉堂昔日风采。


一幢老宅,承载几许历史往事。前贤旧事,名医风范,每当我们拂去尘埃,那烨烨神采,展现在眼前,令我们感动不已,感而后思,我们似乎该为老宅做些什么。




文字编辑:朱宇婷

技术编辑:吴 英

照片来源:郑一冰


稿


我知道,你很有故事,我知道,你也有文采,我知道,你也偷偷的喜欢吴江通。那么大胆和我们表白吧!要知道,吴江通更喜欢你!你的表白,可以是感悟生活,体会人生,也可以是寻找乡愁,记忆历史!文笔不重要,真实真心就好。自行配图,特别欢迎。文末请附作者简介百把字,另附近影一张。一旦录用,奉上稿酬,虽不高,意很诚,还有你可能喜欢的地情书哦!


请发送至投稿邮箱

szwjdaj@163.com 


记得注明姓名和联系方式。如已在其他媒体发表,敬请说明(特别是已在其他微信公众号上推送,一律不录用)。照片请勿插入文中,请单独发送,谢谢!


由于来稿较多,自投稿之日起两个月内没有录用,作者可自行处置(同一作者单次投稿多篇除外)。


吴江通会给你一个原创平台,让你展现自己,让更多的人了解你!



按下方二维码识别 关注更多吴江地情 

(微信ID:SZWJDAJ )


点击查看精彩推荐文章

1三月,去挑野菜掐青头

2、连监察委看了都要喝彩的官箴木牌,警示黎里后代子孙做官要廉洁奉公

3、七都双塔桥侧话渔簖

4、吴江哪个古镇居然得到两位皇帝赐诗?

5、黑泥:是什么样的情结让三位吴江作者不约而同写了它?

求点赞☟!转发更感谢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