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三十载园丁路 见微可知著 怀念叔父林益宁老师(温州苍南)

2016-10-16 林友培 浙南林氏源流网



 

林益宁老师生於1926年(丙寅)农历三月二十,卒于2006年(丙戍)农历九月十五,享龄81岁,谢世至今整整十年了。老师在年轻时,民国未期参加共产党地下组织活动,于共和国成立之初的一二年里曾在九刀连村参加农会及土地改革,但自1952年起就在新城小学教学及担任教导总务,在校生涯约30来年,直至上世纪八十年代退休,是九刀连村早年老前辈中仅有的几位文化人之一。退休之后在村庄东头新城供销社前又开设了几年商业小卖部,1985年后获离休干部待遇,上世纪九十年代初移居龙港安度晚年。

老师在盛年时虽然在新城小学教学任职,但生活居住一直是在九刀连村庄,所以在家乡也留下不少岁月痕迹。接下来,我以同村侄辈学生的身份,小范围内的点滴记忆,及有恩于身栽培的镜头画面,在叔父林益宁老师谢世十周年之际,撰文怀念这位有着双重关系已故老前辈生前接触过的一些岁月沉淀旧事。

岁月悠悠,数度春秋,时光虽过,往事长留。

我小时候居住在村东,而老师家住村西小河隔岸,所以我对他真正的接触是在1962年秋季开学前开始。那年的四年级第二学期我是在外地亲戚学校就读,可在当年的农忙假后提前一个多月就离开学校,因没有成绩单在五年级迁回升学遇到了麻烦。其年的秋季新城小学五年级正好是由林益宁老师担任班主任,对我成绩情况事先需要班主任加以摸底。说起摸底小测试其实也比较简单,只是出了两个造句题目,一个是“奋不顾身”,一个“顽强”,我小脑袋瓜一动也算蒙混过关了。但在后来真正插班学习仍然比较吃力,再加上自己平时喜欢看课外书,对语文中那些死记硬背的填空题无法胜任,导致语文成绩很差,时常不及格。可林益宁老师不但没有歧视,而是认为我爱看课外书这方面的优点给予肯定,不时的给我表扬鼓励,给我增加继续学习的信心。那时我家庭很穷,上小学五年级第二学期时,穷得连学费和课本费2元也拿不出来,林益宁老师老师倍感教师肩负重任,为了不使每一个学生停学,即从自己微薄的薪水中挤出几块钱为我代垫学费,先领课本到学校里上学。此后,我借暑假期间到海边捉小螃蟹,水稻田里抓泥鳅,将其卖掉积攒一笔小钱补交。

接着我说说自己1964年上中学与老师真情栽培的事。孔子说十五而志学,那年我正是15虚岁,升初中考试的学生由林益宁老师带队。由于我的语文成绩一直不大好,觉得再上学希望不大,所以在考试结束后返回的路上,走到灵峰黄村桥头河边拐弯“之”形的地方,低头怀着沮丧的心情,脑子里情不自禁的突然冒出一阵忧虑,“这下完了”,认为自己人生从此与学校无缘了,以后将与大多数的祖祖辈辈一样不是下地干农活,也就是老老实实出海捕鱼了(过去在农村要想学一门手艺也是凤毛麟角的事,一个村没有几位的)。初中升学考成绩公布,我的数学虽然还可以但是语文没有及格,结果只捞了个备取名额。那年九月初,学校已经上课十来天了,我认为再也没有希望了,作为村童趁着荒野岸地还长青草的时候,天天挑着割草篮在外寻觅青草之物,为家庭增加一点可怜而微薄的收入。当年我家租住村东,一天下午正当新城小学下午放学时间,林益宁老师突然来到我家,从这幢房中间后门直进至前房中间大仓门快步跨槛迈出,我也正好在前房中坦。五十几年过去了,但那激动人心的一幕还是记忆犹新的:当老师唤我名字,并把能上中学信息告诉我,还递给一张手写小纸条,嘱咐我去金乡中学找陈友宁校长,那刻四目相对 ,看到的是老师开眉展眼嘴角挂笑,从他表情里看出也在为同宗侄辈有了上中学机会,也按捺不住高兴的心情溢于言表。现在回过头来看看我这辈子所走过来的人生道路,觉得老师那一笑,对我个人来说好像笑出新的灿烂前程。由于有了两年多的上中学锤炼机会(后因1966年文革全国停校),给我文化知识方面有了进一步的提高,个人特长也得到发挥,为后来1972年招进新城标本厂做一名临时工创造了有利条件;并因有了在新城标本厂几年时间的办企业办电影队建电影院集体事业运作实践,更为后来在1982年初与乡亲一道,引进创办浙南闽北第一家塑印软包装彩产业崭露风采。

我后来一直在想:如果当年老师稍不留意或不予重视把这“备取”上中学的口头信息转告我;如果老师因为与我两个房族历史上过结而产生歪念心眼的话,如果像我在部队1975年入党发函政审时,村里有人故意设卡那样(入党的事,后来得知幸亏当时为人正直的村干部林益椅叔和公社副书记叶德利用心力挺才顺利通过);那么我后来的人生命运会是怎么样呢?最多可能与村庄大多数同龄人一样度过。于是,我认为这是叔父林益宁老师心地善良人格伟大之处。

对于叔父林益宁老师心地善良助人为乐留下事迹方面应该说是很多很多的,只不过是我因为与老师年龄上的差距又没有在一起共过事而已。这里我顺便提一提本村吴一针也一直怀着对林益宁老师感恩的情结。去年我写了一篇吴一针的已故父亲《吴君合其人逸事》文章,在采访吴一针时,他就说到自己小时候的事。在上世纪五十代因他的父亲被村人诬陷,造成坐牢十来年。六十代初,林益宁老师看他孤儿寡母无依无靠实在可怜,就通过在学校担任教导主任的职权介绍吴一针母亲煮饭,这样一来,一方面可以解决母子基本生活,另一方面可以寄宿在学校读书。吴一针每说起自己这段人生经历,都说终生难忘,永远感恩。

写到这里还掺杂另一件事,那次“备取”的新城学生还有金家沿村一名,本来说好次日同赴金乡中学就读,可是他却临时改变主意没有去成。后来我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末与本世纪初,在龙港时常看到他整天踩着苦力的三轮车谋生,这说明一个人的文化知识结构在现代社会生活里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所以在这篇怀念文章里穿插这么多的笔墨,特意写上我个人上中学经历,意在告诉世人,人世间往往貌似不经意间的一件善举小事,却会带来整整一代或是数代人与一个地方发展很大影响。所以在林益宁老师去世的追悼会上,那天我怀着沉痛和追忆往事的心情,并适受九刀连村老龄协会之托代表致悼词,在悼词的评语中说到“林益宁老人在三十几年的教育事业中,尽一切努力动员全村适龄儿童进入学校教育••••••为村庄早出人才,多出人才,作出很大的贡献。从而为上世纪的八十,九十年代,九刀连村村民弃海上岸,改业转产,全村性的商品经济发展,提高村庄声誉,促进村庄提前跨入小康生活奠定了良好基础••••••”

笔者自1967年形式上的初中毕业后,一方面是与老师年龄上相差的关系,一方面笔者年轻时还不懂感恩,虽同在一个村子,也很少来往。后来随着老师的大孩子林友度长大,因为我们对乐器具有相同的爱好,这样与林友度的接近又时常到老师家里玩耍。至我1972年冬参军当兵时,虽然林友度仅是乐友而不是盟友的关系(林友度加入盟友那是1978年我们一班盟友已经轮流一圈之后才加入的),但老师家庭对我疼爱有加,就在我再过两天要去部队的一个晚上(1972年农历十一月初六),林友度特邀我到他家小坐,叔婶特意煮了一碗桂圆点心祝贺我当兵饯行。这碗桂圆在一般人或现代人的眼光中可能并不是什么稀罕之物,可是对我来说是终生难忘的一件事。为什么这么说,因为那时我家太穷了,以前桂圆烧汤味道虽然有品尝过,但数量都是少得很可怜的,可这次一下子让我一个人尝享这么多,这是我长到23岁还是第一次(我是最后一个兵龄参军的),所以这碗桂圆对我人生印象特别深。现在回忆起来当时吃这碗点心时,还是踩爬井字型横杠木条梯子,上二层低矮楼位,坐在那里慢慢吃完这碗淡甜清味的桂圆,那颗颗龙眼里包含长辈寄予侄子远方行程殷切希望。

(时光荏苒,今天在写这篇文章时,笔者也迈进老年人行列了,回忆自己这辈子所走过的人生历程,虽然没有大富大贵,但脚踏实地勤勤业业自食其力做个本份的劳动者,对社会作出一定的贡献,也算是没有白白辜负同村几位长辈对我的提携栽培)。

正因为上面提到的几件事,随着我年龄长大以后就有了报恩的思想。有句名言:滴水之恩涌泉相报。最早是在1977年我在新城标本厂担任领导时,在原来生产农作物病虫害教学标本项目上特意增加了物理标本,在1978年把承接到的这一项目业务承包给老师的第二个孩子林友静加工制作,并把20来岁的林友静好几次带往上海,苏州,慈溪等地采购标本制作配件。 1981年老师患头颈淋巴肿瘤在上海住院,我于上海出差时,特意几次去医院探望。说实话,过去在城市里乘公交车兜圈子,有时步行一段路程再转来兜去的折腾,去一趟来回足足要花大半天多时间。事后叔婶表示谢意的说除她家自己孩子来过这里,而直接来上海探望的九刀连籍只是我一人。那时从上海回温州的车船票相当紧张,我也特意交托上海武进路213号谢建强朋友帮忙代办。老师和师母也知道我那几次常来上海就是在为引进塑印软包装前期作市场考察活动的目的,我也在两老面前介绍将来在家乡发展塑印软包装产业的前景。所以我在1982年筹办新城装潢厂时特邀老师孩子林友度一起参加创业。在企业前两年陷入低谷时,村里有些搭进的股东埋怨流言四起,老师和师母利用在村东开小商店之便,逢人解释,常就把我为了引进这项技术,个人掏钱在上海考察的事例说给大家听,在我办企业遇到最困难和别人最不理解时候帮忙说做解围舆论工作。写到这里,我也不忌讳提到自己中年时,因村庄里一些事与老师儿辈政见不同而产生隔阂,但老师胸怀宽阔豁达高山仰止,在1990年暑假时,又叫我的孩子与他两个孙子一同到龙港林友良住处由小儿媳春燕辅教了数个星期,令我一直怀着感恩和温情融化纠结的心。1992年时老师又患神经脉络毛病在温州住院,我也几次从龙港去温州医院探望。后来老师对我也一直很信任,九十年代中期他在二儿子林友静厂里上班兼职会计,知道这家吹膜企业内部的经营运作实际情况,凭着年长者保守观点,在我面前袒露不无担忧的说,办厂如果过度风险经营,企业很容易大起大落。1998年,当时九刀连村许多村民进入城镇在新环境里遇到错综复杂的问题时,村里有关人士提议必须在龙港成立同村乡亲联谊会,委托我和另外一位村籍人士来组织。在当时环境下老师很担心,多次好心提醒我,怕这个组织引入歧途。2002年时,为了宣传九刀连村塑膜彩印发展历史,老师又委托龙港社会编者张立福老年朋友,写了一篇《九刀连村印刷业发展纪事》登在苍南有关刊物上,意在向社会宣传村庄形象正能量和提高知名度。2003年正月初二在村庄老家组织召开新春联谊会,在与我多次电话中表示大力支持,当时本欲邀请老师代表在外居住的老年人讲几话,无奈因老师喉咙嘶哑只好作罢。可在当年保留的摄影录像里看他在台下挂胸标和在台上孙辈向祖辈献花时,笑得特别开心。

老师在晚年居住龙港这段期间,因为人民北路和大道银苑这二地住处都与我家新渡街较近,所以我时常走动,逢年过节更是礼节性拜访,有时晚上我还携同家人去老师住处与老师和师母玩几圈麻将。在2005年正月初五我也有幸的参加了老师八十寿辰酒宴。有时师生两人在一起聊天时,老师也谈到自己人生早年辛酸往事。在解放后因某些历史错误原因,政治生活一直受到打压。于1970年一月份时又被村人诬陷教育专案组关押调查,到了大年卅才回家过年,险被莫须有的罪名开除公职,谈到这段往事伤心至极。所以他曾经吩咐大儿林友度在孩提时不要参加社会复杂关系,上面提到林友度喜欢活跃的性格反而为什么那么迟迟才加入盟友的原因。这个恶梦一直做到1985年才彻底平反恢复党籍,从这里也了解老师曾经不平静的人生。

晚年老师因年纪大腿脚行走不便,外界的信息不是很灵通,所以我每次去了,老师特别想打听九刀连籍的人在外经商办厂情况和关心询问村里事情。甚至在生命最后几个月在龙港医院住院,及在家躺在床上弥留之际的最后时间里,也很关心家乡的事。2006年农历八月份老家村里正在发动接通舥钱公路一段线路,我在探望过程中向老师介绍村庄近期变化和将来发展前景时,他靠在床枕上露出会心的笑容。

20065月份下旬,老师再次在温州住院回来,预感自己生命时间已经有限了,寄于对我的信任,特意打电话过来,把一份在世时写的《家史回忆录》客气的交给我互补切磋。打开这份《家史回忆录》细读,应该说是九刀连村历史以来第一部比较完整的家史,这份资料里不仅仅是记录老师祖辈家庭和他自己人生经历的事,还记录了在早年自然界和村里发生的一些重大事件,成为村庄历史珍贵资料。


古人说,“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作为平民百姓在他离世十年后还有人在赞扬,撰文追思怀念,这就是比泰山还重。孝训:一日为师终身为父。谨记,怀念叔父林益宁老师。


 

【林氏谱序】系列链接:

谱序0001:【明】宋濂《平阳林氏祠学记》(温州平阳盖竹)


谱序0002:【明】曾坚《林氏孝感志》(温州泰顺泗溪)


谱序0003:【明】苏伯衡《林氏族谱序》(温州平阳岭门)


谱序0004:【明】柯潜《重修林氏族谱序》(福建莆田南渚)九牧


谱序0005:【明】林道楠《泰和金溪林氏族谱序》(江西泰和金溪)


谱序0006:【民国】林幼春《林氏宗庙修谱序》(台湾雾峰林家)


谱序0007:【宋】方大琮《殷有三仁》(比干 箕子 微子)


谱序0008:【民国】林森《国民政府林前主席叙》(湖南)


谱序0009:【明】胡应麟《忠清里林氏族谱序》(浙江杭州)


谱序0010:【宋】吕夏卿《重修旌表门闾碑记》(福建莆田阙下)


谱序0011:【清】佚名《羊城梁化合族祠記》(广东惠州)


谱序0012:【清】林大耀等《安富林氏族谱新修全谱小引》(四川荣昌)


谱序0013:【宋】林栗《东林林氏家谱序》(福州长乐)


谱序0014:【明】李东阳《林氏族谱序》(福州 固始林)


谱序0015: 【清】粟荣训《会同林氏族谱序》(湖南会同)


谱序0016:【明】王原采《林氏族谱序》(浙江黄岩)


谱序0017:【明】叶向高《题林氏宗谱序》(福建莆田)


谱序0018:【明】林文《文昌林氏族谱》(海南文昌)


谱序0019:【清】林士琦《林氏宗谱序》(安徽怀远)


谱序0020:【清】林炳南《创刊宗谱本序》(湖北黄冈)


有关苍南林氏的链接:


另可参见链接:

苍南县林氏理事会2016年会在舥艚大酒店举行

浙江苍南钱库林氏青年会成立五周年庆典

苍南林氏5000人举行《2016江南林氏祭祖大典》(文字报道)

苍南江南林氏3000人举行清明大祭祖(2014)

浙南林氏村落源流---苍南江南片


苍南林氏墓志艺文:

【宋】杨简《永嘉平阳阴均堤记》(浙江苍南 林居雅)

【元】林景熙《重修阴均斗门记》(苍南巴曹)

【清】林时润《夏井林公墓志铭》(浙江苍南)

浅析林薿与温州士族联姻群体(浙江苍南)


苍南林氏人物:

【林氏状元】南宋咸淳七年武状元-林时中

温州宋朝武状元【林管】身世考(苍南)

【宋】林善补(苍南金乡炎亭下岭)

进士窝-温州苍南林坳(爱国诗人林景熙故里)

一位花甲老人的公益情怀-记最美志愿者林旺顺

苍南700师生祭拜革命先烈【林辉山】

黄埔军校浙江平阳(苍南)籍【林氏】校友录

抗战老兵杨力航回忆【林夫】(温州苍南)

点赞龙港帅小伙!林贵埔羽球世青团体赛夺冠

上善如医;助人济世 记名中医【林上助】

打游击,时时刻刻都是危险的—老兵林鼎叶忆当年(温州苍南)

【视频】西泠印社书画篆刻院【林剑丹】篆刻 示范

(浙江苍南)“民间捕快”林秉义:为了天下无贼!

那个捐款百万的苍南公务员【林继排】又要“任性”了!他要干啥?

林存华当选苍南妈祖文化交流协会会长

骑马马 护非遗--记温州苍南灵溪教师林小辉



苍南林氏动态:

苍南龙港林氏宗亲理事会年会在佳友大酒店隆重召开(2015.03)

苍南宜山林氏宗亲理事会年会在东跳林氏宗祠隆重召开(2015.03)

第四届浙台(苍南)妈祖文化节在马站隆重开幕(2015.09)

温州苍南灵溪上林林氏宗祠举行隆重的落成典礼(2015.12)

中华林氏(浙南)源流网年会在苍南龙港召开盛况(2016.01)

温州苍南陡门底林氏宗祠落成(2016.02)

苍南坑尾妈祖庙今日上梁 期待社会各界人士光临(2016.02)

苍南林氏5000人举行《2016江南林氏祭祖大典》

【视频】苍南5000人《2016江南林氏祭祖大典》现场实况

苍南龙港林氏青年会为泰顺受灾宗亲捐款传递爱心(2016.9.21)


浙南闽东林氏连环谱苍南相关链接:

浙南林氏各自然村源流简介(苍南江南片)

浙南林氏各自然村源流简介(灵溪片)

http://www.znls.net/news/?815.html


http://www.znls.net/news/?616.html


http://www.znls.net/news/?780.html


http://www.znls.net/news/?615.html



林氏大全系列

林氏文化相关专辑(23个)


1.《历代林氏中秋诗歌大全》宋元明清近代(2016)


2.《历代林氏重阳诗句集萃》(2015)


3.《宋代林氏重阳诗句集萃》(2016)


4.《历代林氏端午诗句集萃》(2016)


5.【林氏支派】系列(九牧、阙下、陶江等)


6.【林氏网站】系列


7. 全球林氏QQ群大全


8.《中华林氏•浙南源流》述评系列


9.“林氏同名”系列


10. 林氏历代文集


11. 您未必知道的20件【林氏慈善公益】大事


12. 林氏名人励志专辑(7励志故事/视频)


13. 林氏抗战老兵专辑


14. 林氏优秀人民警察专辑


15. 林氏大学校长专辑


16. 林氏教师专辑


17. 林氏名医专辑(2015.8.12)


18. 林氏神童专辑(唐朝至民国)


19. 中华林氏2015年人物专辑


20. 林则徐专辑


21. 林氏历代状元


22. 林氏将军系列


23. 古代林氏人物系列(2015年发布)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