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山水智城,天府蝶变

AECOM 2022-12-08


顺应自然之力,运用人工之智,成都市高新区联合AECOM打造的国际滨江智慧城市项目, 融合了智慧城市理念,结合蓬勃发展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和当地得天独厚的自然地理优势,秉持以人为本的规划原则,致力于构建一个面向未来、具有高品质人居环境的世界级创新中心。

 

该项目于2018年4月荣获美国规划协会(American Planning Association)颁发的2018智慧城市奖,以表彰其融合了最新的“智慧城市理念”所倡导的高品质生活和工作环境,以及全面构建“智慧城市框架”的创新规划方法。


城市与自然的共融共生


只有当人的生命感受与自然环境共融共生,才能成就一个有感情的规划设计,国际滨江智慧城市项目便是如此。项目的基地位于成都西侧的自然绿地隔离带和城市发展的边界,往西就是杜甫的诗中“窗含西岭千秋雪”的绵延西岭雪山和气势雄伟的都江堰,往东则是富硕发达的成都市和成都平原。基地被都江堰流向成都的桤木河、清水河、摸底河,三条河流所贯穿,在地理上形成了城市与自然交融的别具一格的优势。


△ 通过“三河两湖三心”结构形成蓝绿网络与开发相互交织的格局。


AECOM项目团队受这座历经千年的大型水利工程启发,借助规划区在成都上风上水的优势,本着顺应自然的理念,构建一个看得见山,望得见水的空间环境。规划中保留和优化了基地中三河、两湖的水脉,沿清水河生态智慧河谷打造宜居水岸。空间上则将两湖结合,形成纵横绿廊,发展开敞、纵深的空间本底,以实现推窗望西岭的美好愿景。更有在城镇中围水植林,周边打造阡陌田园农业观光带等,勾勒出风光旖旎的自然环境。多管齐下的规划理念,真正实现了“放眼望去,尽览湖光山色之秀;行走城市之间,蓝绿交织花满城”的盛景画卷。


△ 项目位于成都市中心与都江堰之间,团队以都江堰这一两千年前的伟大创新工程为灵感来源,“乘势利导,因时制宜”,缔造新时代的创新城市典范。


多元复合的创新生态系统


根据成都市为调整城市空间布局优化经济地理,而提出的“东进、南拓、西控、北改、中优”的十字方针,基地以南北大道为界横跨了中优区和西控区、中优区的部分,囊括了华为、富士康、联想等世界级电子科技产业,以及电子科技方面顶级的学术机构,和医药产业集聚的企业群。拥有极强的产业基础和科技基础,可以吸引大量的人才以及陆续的产业。而基地处于西控区的部分,则可以为工作的人群提供生活服务和生产服务的后勤保障,从而巩固和吸引工作人群定居,来进一步刺激和推进中优区产业的发展。中优西控区以此共生互动,循环往复,不但充分活化了人才、投资资源,细分并集聚了产业类别,更形成了有合宜密度和文化魅力的社区组团。各类资源在项目区域内充分交汇融合,为科研、教育、产业协同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 项目基地地理位置横跨中优区和西控区,项目组进而选择区域共生互动的措施,以优化城市空间结构。


因此,为吸引国际性高端精英人才入驻,实现一个产学研联动的产业社区,项目组量身打造了“教育-人才纽带”支撑的创新生态系统。‘一校’指代电子科技专业出类拔萃的西南电子科技大学,‘一带’则是电子信息科技产业带,围绕电子科技大学,结合一校一带的发展方针,将大学科研、教育的优势和研发生产结合一起,来释放出学校研究学术的优势,促进地区电子产业发展。通过实体设计,打造开放空间,优化社区功能和构建特色道路,为产学研一体化人才量身定做适合他们的环境,形成产学研良性互动。


△ 科研教育产业充分融合,协同发展,打造电子信息产业生态圈。


别出心裁的空间架构


基地拥有独一无二的自然环境,丰富的产业资源,现状复杂,要全方位进行出色的规划绝非易事。项目组为此进行了周密的调研,在持续管理如交通、空间、气候、景观等各种现状条件的变化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将各方诉求融入到项目设计中去。


△ 以人为本、鼓励交流与创新的的街道空间与滨水空间设计。


交通方面,基地本身已经建成了大量的道路,以及正在规划实施有轨电车线和地铁线的建立。在了解现状条件的基础上,项目组从国际创新的理念和需求上入手,来梳理基地原有的道路和公交系统,提出突破现状的建议。规划中增加了特色道路的设计,以景观大道、线性公园为交织,将人指引到滨水空间。为配合“一校一带”的规划理念,项目组在‘一校’ ——电子科技大学中增设了一条途径校园内部的有轨电车线,并且与校外的有轨电车衔接。区域内部,特色道路与各片区和建筑群多维度的连接,也为住户打造了一体化的空间体验。


△ 现状道路断面

△ 融入智慧城市策略的道路改造策略

△ 项目组规划了更为生态、绿色、友好的街道空间。


规划团队充分贯彻了因水而生的设计理念,设计了水系的脉络与城市化形成指状交织的空间结构,在宏观方面,创造了山水相接的开放空间与视廊,精心设计使得建筑体量宜错落布局,避免同一高度的高层建筑兵营式排列遮挡视廊。而微观方面,不但使建筑朝向和公共空间的组织面向滨水空间,最大化强调了水系的重要性,还在设计中强调顺应城市气候肌理,将传统廊下空间的设计带入建筑的构成中,使人能更舒适的在灰空间中活动。


△ 与慢行系统无缝衔接的滨水公共空间,将极大增加基地亲水机会,并显著提升整体环境品质。


科技感与未来感碰撞的智慧园区


为融合大企业、大学、创新机构和城市服务结合,以及保证城市的实用与美观,AECOM团队同样为后续城市规划整合了智能基础设施的导则。

 

项目导则中包含了以电子信息为主题的公共环境设施,如在合创中心街区的公共区域中安放智能体验馆、电子展台及电子轨迹铺装,来创造一系列活力的聚集场所,鼓励人才流动交融;通过在街区中融合电子感光草坪、交互云景观、全息水景等元素,充分体现了具有科技感、未来感的场所精神。


△ 为各类型人群提供鼓励交流、交往、合作的高品质公共空间。


AECOM同样在如何利用各种智能技术收集数据,实现数字基础设施对城市实体基础的全覆盖进行了全面的考量。规划中提出的数字基础设施系统,通过用户端使用的智慧城市的元素,如智能的汽车、信息亭、智能传感器进行数据收集,通过不同传感器进行分析,再将数据输送至智慧区域进行管理与反馈,以达成减少犯罪、改善空气质量、改善交通、雨水管理等多种目的。通过数字化信息管理,实现信息共享,为住户打造复合、多元的一体化空间体验。

 

一体化铺设的综合管廊,通过统一编码,进行实时的数据监管,避免多次开发和建设,让运营和管理更加方便、高效;建设海绵城市,将雨水从绿色优先街道导入二级植草沟,再进一步导入一级植草沟,来调蓄湖塘的大小和容量,确保城市雨洪安全等。具体而细微的城市细节,无一不体现了以人为本的项目设计理念,以及致力于不断提升城市宜居性和舒适度的创新理念。


△ 全面综合的智慧城市系统将助力提高城市韧性与效率。


国际滨江智慧城市独具一格的自然地理优势与空间结构,结合各种信息技术或创新意念,与便捷的设施与交通,都是吸引国际精英人才入驻的有利条件。放眼未来,这座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于一体的智慧城市,正散发着属于世界级创新中心的耀眼光芒。


城市以水为伴,以山为邻;

借助优越的天然地理环境,

激发新一代的城市规划创新。


-END-


// 推荐阅读 //

蓉城引智 构筑健康永续之家

轨交超级社区与城市共生

诗意都市:山水中的CBD






加入AECOM,共创美好未来

△ 点击查看招聘信息

更多精彩请关注   www.aecom.com/cn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