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文化:中国与世界”三十年 | 西学源流丛书

2016-12-27 三联学术通讯 三联学术通讯

新世纪伊始,当年的“文化:中国与世界”编委会成员甘阳、刘小枫继续与三联合作,主编了这套提倡“以健康的心态与健康的头脑来重新阅读西方”、“按西方本身的脉络去阅读西方”为宗旨的西学译丛,这是他们对当年编委会工作的进一步推进与深化。丛书于2006年推出第一种《从黑格尔到尼采:19世纪思维中的革命性决裂》(卡尔·洛维特著),迄今已出版13种,后续仍在进行当中。


总  序

重新阅读西方


甘阳    刘小枫



上世纪初,中国学人曾提出中国史是层累地造成的说法,但他们当时似乎没有想过,西方史何尝不是层累地造成的?究其原因,当时的中国人之所以提出这一“层累说”,其实是认为中国史多是迷信、神话、错误,同时又道听途说以为西方史体现了科学、理性、真理。用顾颉刚的话说,由于胡适博士“带了西洋的史学方法回来”,使他们那一代学人顿悟中国的古书多是“伪书”,而中国的古史也就是用“伪书”伪造出来的“伪史”。当时的人好像从来没有想过,这胡博士等带回来的所谓西洋史学是否同样可能是由“西洋伪书”伪造成的“西洋伪史“?


不太夸张地说,近百年来中国人之阅读西方,有一种病态心理,因为这种阅读方式首先把中国当成病灶,而把西方则当成了药铺,阅读西方因此成了到西方去收罗专治中国病的药方药丸,“留学”号称是要到西方去寻找真理来批判中国的错误。以这种病夫心态和病夫头脑去看西方,首先造就的是中国的病态知识分子,其次形成的是中国的种种病态言论和病态学术,其特点是一方面不断把西方学术浅薄化、工具化、万金油化,而另一方面则又不断把中国文明简单化、歪曲化、妖魔化。这种病态阅读西方的习性,方是现代中国种种问题的真正病灶之一。


新世纪的新一代中国学人需要摆脱这种病态心理,开始重新阅读西方。所谓“重新”,不是要到西方再去收罗什么新的偏方秘方,而是要端正心态,首先确立自我,以一个健康人的心态和健康人的头脑去阅读西方。健康阅读西方的方式首先是按西方本身的脉络去阅读西方。健康阅读者知道,西方如有什么药方秘诀,首先医治的是西方本身的病,例如柏拉图哲学要治的是古希腊民主的病,奥古斯丁神学要治的是古罗马公民的病,而马基雅维利史学要治的是基督教的病,罗尔斯的正义论要治的是英美功利主义的病,尼采海德格尔要治的是欧洲形而上学的病,惟有按照这种西方本身的脉络去阅读西方,方能真正了解西方思想学术所为何事。简言之,健康阅读西方之道不同于以往的病态阅读西方者,在于这种阅读关注的首先是西方本身的问题及其展开,而不是要到西方去找中国问题的现成答案。


健康阅读西方的人因此将根本拒绝泛泛的中西文明比较。健康阅读西方的人更感兴趣的首先是比较西方文明内部的种种差异矛盾冲突,例如西方文明两大源头(希腊与希伯来)的冲突,西方古典思想与西方现代思想的冲突,英国体制与美国体制的差异,美国内部自由主义与保守主义的消长,等等。健康阅读者认为,不先梳理西方文明内部的这些差异、矛盾、冲突,那么,无论是构架二元对立的中西文明比较,还是鼓吹什么“东海西海,心理攸同”的中西文化调和,都只能是不知所谓。


健康阅读西方的中国人对西方的思想制度首先抱持的是存疑的态度,而对当代西方学院内的种种新潮异说更首先抱持警惕的态度。因为健康阅读西方者有理由怀疑,西方学术现在有一代不如一代的趋势,流行名词翻新越快,时髦异说更替越频,只能越表明这类学术的泡沫化。健康阅读西方的中国人尤其对西方学院内虚张声势的所谓“反西方中心论”抱善意的嘲笑态度,因为健康阅读者知道这类论调虽然原始动机善良,但其结果往往只不过是走向更狭隘的西方中心论,所谓太阳底下没有新东西是也。


希望以健康人的心态和健康人的头脑去重新阅读西方的中国人正在多起来,因此有这套“西学源流”丛书。这套丛书的选题大体比较偏重于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西方学界对西方经典著作和经典作家的细读诠释,二是西方学界对西方文明史上某些重要问题之历史演变的辨析梳理,三是所谓“学科史”方面的研究,即对当代各种学科形成过程及其问题的考察和反思。这套丛书没有一本会提供中国问题的现成答案,因为这些作者关注讨论的是西方本身的问题。但我们以为,中国学人之研究西方,需要避免急功近利、浅尝辄止的心态,那种急于用简便方式把西方思想制度“移植”到中国来的做法,都是注定不成功的。事实上西方的种种流行观念例如民主自由等等本身都是歧义丛生的概念。新一代中国学人应该力求首先进入西方本身的脉络去阅读西方,深入考察西方内部的种种辩论以及各种相互矛盾的观念和主张,方能知其利弊得失所在,形成自己权衡取舍的广阔视野。


二十年前,我们曾为三联书店主编“现代西方学术文库”和“新知文库”两种,当时我们的工作曾得到诸多学术前辈的鼎力支持。如今这些前辈学者大多都已仙逝,令人不胜感慨。学术的生长端赖于传承和积累,我们少年时即曾深受朱生豪、罗念生等翻译作品的滋润,青年时代又曾有幸得遇我国西学研究前辈洪谦、宗白华、熊伟、贺麟、王玖兴、杨一之、王太庆等师长,谆谆教导,终生难忘。正是这些前辈学人使我们明白,以健康的心态和健康的头脑去阅读西方,是中国思想和中国学术健康成长的必要条件。我们愿以这套“西学源流”丛书纪念这些师长,以表我们的感激之情,同时亦愿这套丛书与中国新一代的健康阅读者同步成长!



2006年元旦




西学源流丛书

书  目

从黑格尔到尼采:19世纪思维中的革命性决裂

(德)卡尔·洛维特著,李秋零译,2006年4月


神义论

(德)莱布尼茨著,朱雁冰译,2007年2月


论马克安:陌生上帝的福音

(德)哈纳克著,朱雁冰译,2007年2月


洛克《政府论》导论

(英)彼得·拉斯莱特著,冯克利译,2007年2月


古典学的历史

(德)维拉莫威兹著,陈恒译,2008年6月


科学、信仰与政治:弗兰西斯·培根与现代世界的乌托邦根源

(美)魏因伯格著,张新樟译,2008年6月


历史讲稿

(瑞士)雅各布·布克哈特著,刘北成、刘研译,2009年2月


那高尚的梦想:“客观性问题”与美国历史学界

(美)彼得·诺维克著,杨豫译,2009年2月


扶友损敌:索福克勒斯与古希腊伦理

(美)M.W.布伦戴尔著,包利民、吴新民、李春树、焦华红译,2009年5月


剑桥中世纪政治思想史:350年至1450年(上、下)

(英)J.H.伯恩斯主编,程志敏、陈敬贤、徐昕、郑兴凤等译,2009年10月


德行、商业和历史:18世纪政治思想与历史论辑

(美)波考克著,冯克利译,2012年9月


辉格党式的历史阐释

(英)巴特菲尔德著,李晋译,2013年1月


外族的智慧:希腊化的局限

(意)阿纳尔多·莫米利亚诺著,晏绍祥译,2013年9月




“文化:中国与世界”三十年专题系列

编委会与《文化:中国与世界》集刊


“现代西方学术文库”(1986-2016)


新知文库丛书


“文化:中国与世界”新论丛书


点击文章标题即可回顾专题系列文章


学术出版,评论闲聊,读书内外


===竭诚为读者服务===

生活 · 读书 · 新知三联书店


欢迎关注三联学术通讯

sdx_bulletin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